暑假预习作业:第一单元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需”字的读音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近?( )
A.雨 B.水 C.沛 D.市
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美差( )
A.派遣 B.差役 C.被派遣 D.公务、职务
3.下列句子和“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那不就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吗?
B.那怎么会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呢?
C.那不会不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4.下列各组词语中都可以用来赞美社会环境或人物品质的一项是( )
A.太平盛世 政通人和 夜不闭户 多事之秋
B.国泰民安 民不聊生 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
C.路不拾遗 拾金不昧 不贪不占 大公无私
D.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忘恩负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信赖,往往制造出美好的境界。
B.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播种,翻地,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C.半决赛就被淘汰出局,我还有何面貌再见教练?
D.这几年,清洁机器人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6.下列哪句诗与母亲所说的话含义相似?( )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A.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填空题(共7小题)
7.读拼音,写汉字。
(1)这幅画里仙hè 和梅花搭配,整个画面充满了yùn 味。
(2)傍晚,天空是那么澄澈,周围的景色很适yí 人们观赏,朱老师吹了一声口shào ,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8.辨析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播 浇 慕 矮
翻 绕 幕 挨
9.(《珍珠鸟》)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的巢 的吊兰 的丛林
的嘴 的鸣叫 的球儿
的笔尖 的身子 的绒毛
10.下列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手法,请你选一选它们各自具体运用的是哪种对比描写手法。
A.外形对比B.特点对比C.状态对比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劲:A.趣味;B.力气;C.精神;D.神情,态度。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2)下棋没劲,不如打游戏。
(3)瞧他那股骄傲劲儿。
1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 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 差多了。
(2)桂花 开,母亲 开始担心了。
(3) 不来台风,我 可以收几大箩。
(4)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1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4)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鷺,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嚎,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黑白长短
B.长白短黑
C.长短白黑
D.黑短白长
(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 精致﹣﹣
平常﹣﹣ 色彩﹣﹣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作者把白鹭比作 ,是因为它的 和 都很适宜。
②第3自然段把白鹭和 、 及 作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 。
(4)请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再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
(5)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它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②第4自然段用“然而”一词,语意一转,写出了作者对人们忽略了白鹭平凡之美的遗憾。
③作者认为白鹭的美是一种不寻常的美。
④选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突出白鹭的特点。
15.
心灵的伤疤
很小的时候,我和一群淘气的小伙伴在我家庭院一棵梧桐树的树干里嵌进了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没想到两个月后,我们再去取那个石头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取不出来了。
没办法,就只好眼睁睁看着那石头长在那棵树的树干里。后来,石头裸(luǒ ruǒ) 露的部分越来越少 了。五年时间,那块石头(果然 竟然) 被完全裹在了梧桐树靛青色的树干里。站在树下,已经一点儿也看不到石头的踪影了,而且包裹起石头的那一段树皮,明净、光滑,完好如初,一丁点儿的伤痕都没有。我高兴地跟祖父说:“那块石头一点儿也没影响这棵梧桐树的生长。”
祖父摇着头叹息说:“伤疤结在树心里了。孩子,总有一天,这个伤疤会害掉这棵树的。”我一点儿也不相信祖父的话。看着那棵梧桐树那么蓊(wěng)蓊郁郁地成长,看着它一年一年变得粗壮、高大起来,我根本不觉得那一块石头能害掉一棵那么粗壮的树。
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离开家乡到城市工作了。一天早晨,父亲忽然来电话说:“昨天夜里咱们这里刮起了大风。”我问父亲家里有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院子里的那棵梧桐树被风刮断了,断树把树旁的柴屋砸塌(tà tā) 了。”我听了大吃一惊,一棵那么粗的树,怎么会被一场大风吹断了呢?
我急急忙忙搭车赶回去一看,(果然 竟然) 看见那棵梧桐树断了,而折断的地方正是我们嵌进石头的地方,在白森森的断裂处,那块石头若隐若现地裸露着。父亲叹息说:“如果这伤只是在树皮上,那倒没什么,但可惜它是伤在树心里……”
是的,有什么伤能比心里的伤更能毁掉一个人呢?皮肤表层的伤疤,只不过会给我们的外貌带来一丝丑意,而心灵上的伤疤,却可以不露声色地毁掉我们。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踪迹—— 葱葱茏花—— 隐隐约约——
(3)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所讲述的事件概括完整。
小时候, ;后来 ;十多年后,树被风刮断了。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第2自然段中,“我高兴地跟祖父说”,“我”“高兴”是因为 ;第3自然段“祖父摇着头叹息”是因为 。
(5)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四.习作(共1小题)
16.★妙笔生花:
生活中一件小事情、一个小物件、一次小发现,都有可能引起我们的思考,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发?从中选择一件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暑假预习作业:第一单元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需”是上声下形的字,声旁是“雨”,故应与“雨”字音最相近。
故选:A。
2.【解答】美差:指条件优越的差事。差:公务、职务。
故选D。
3.【解答】A、C和“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意思相同。
B.和“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意思不同,“那怎么会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呢?”意思是:那不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故选:B。
4.【解答】A.不是,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B.不是,民不聊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C.都可以用来赞美社会环境或人物品质。
D.不是,忘恩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故选:C。
5.【解答】A.用词不当,将“制造”改为“创造”。
B.词序不当,将“翻地”与“播种”对调位置。
C.用词不当,将“面貌”改为“脸面”。
D.正确。
故选:D。
6.【解答】母亲所的话意思是:外面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说,母亲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没家乡的桂花香。
A.不相似,出自唐宋子问的《渡汉江》,意思是: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B.不相似,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意思是: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夜里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C.相似,出自唐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D.不相似,出自唐朝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1)鹤 韵;
(2)宜 哨。
8.【解答】故答案为:
广播 浇灌 羡慕 矮小
推翻 围攻 闭幕 挨打
9.【解答】《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如下:又舒适又温暖的巢、茂盛的法国吊兰、幽深的丛林、鲜红的嘴、又细又亮的鸣叫、蓬松的球儿、颤动的笔尖、滚圆的身子、长长的绒毛。
故答案为:
又舒适又温暖 茂盛 幽深 鲜红 又细又亮 蓬松 颤动 滚圆 长长
10.【解答】(1)把“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进行对比,这是状态对比。
(2)把“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和“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进行对比,这是特点对比。
(3)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的外形进行对比,这是外形对比。
故答案为:
(1)C;
(2)B;
(3)A。
11.【解答】(1)使劲:用上力气的意思。“劲”指力气。故选B。
(2)没劲:没有趣味的意思。“劲”趣味的意思。故选A。
(3)骄傲劲儿:骄傲样儿的意思。“劲”神情,态度的意思。故选D。
故答案为:
(1)B;
(2)A;
(3)D。
12.【解答】(1)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
(2)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一……就……”相连。
(3)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
(4)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无论……都……”相连。
故答案为:
(1)如果 就;
(2)一 就;
(3)如果 就;
(4)无论 都。
13.【解答】(1)这是一个排比句,又是比喻句,排比句是用连续四个“那……”来引导;“长”和“短”“白”和“黑”比较。
(2)这是拟人和比喻句,把“白鹭”赋予人的特点,把“田”比喻成“画”。
(3)这是反问句,用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
(4)这是拟人句,把“它”赋予人的行为。
故答案为:
(1)排比 对比;
(2)拟人 比喻;
(3)反问;
(4)拟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如下: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故选C。
(2)考查从选文中找出词语近义词的能力。“适合”的意思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近义词为“适宜”。“精致”的意思是精巧细致。近义词为“精巧”。“平常”的意思是普通;不特别。近义词为“寻常”。“色彩”的意思是颜色。近义词为“色素”。
(3)考查了根据选文内容填空。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如下: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中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是因为它的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②第3自然段把白鹭和白鹤、朱鹭及苍鷺作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了白鹭身段的适宜。
(4)考查了排比句。选文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是排比句,作者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5)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掌握。①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它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说法正确。②第4自然段用“然而”一词,语意一转,写出了作者对人们忽略了白鹭平凡之美的遗憾。说法正确。③由文中“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白鹭的美是一种寻常的美。理解错误。④选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突出白鹭的特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C;
(2)适宜 精巧 寻常 色素;
(3)①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②白鹤 朱鹭 苍鷺 突出了白鹭身段的适宜;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5)①√;
②√;
③×;
④√。
15.【解答】(1)考查了汉字的读音和对词语的理解。“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暴露在外面的。“裸”的读音是“luǒ”。故划掉读音“ruǒ”;“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的。结合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应划去“果然”;“砸踏”通过外力使东西倒塌的意思。“踏”的读音是“tā”。故划去“tà”;“果然”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故划去“竟然”。
(2)考查了写近义词。“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近义词“痕迹”。“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近义词“郁郁葱葱”。“隐隐约约”不明显,不清楚的样子。近义词“朦朦胧胧”。
(3)考查了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小时候,我家庭院一棵梧桐树的树干里嵌进了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后来被完全裹在了梧桐树的树干里,十多年后树被风刮断了。
(4)考查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结合短文内容,第二自然段中,“我”高兴,是因为在我看来那块石头一点儿也没影响这棵梧桐树的生长;第3自然段“祖父摇着头叹息”是因为他认为伤疤结在树心里了,这个伤疤会害掉这棵树的。
(5)考查了改写句子。这是一个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心里的伤更能毁掉一个人。可改为陈述句为:没有什么能比心里的伤更能毁掉一个人的。
故答案为:
(1)ruǒ 果然 tà 竟然;
(2)痕迹 郁郁葱葱 朦朦胧胧;
(3)我家庭院一棵梧桐树的树干里嵌进了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 被完全裹在了梧桐树的树干里;
(4)那块石头一点儿也没影响这棵梧桐树的生长 伤疤结在树心里了,这个伤疤会害掉这棵树的;
(5)没有什么能比心里的伤更能毁掉一个人的。
四.习作(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一幅漫画的启示
在课外书上我看到这么一幅漫画: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一起放学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个大垃圾桶长着“血盆大口”立在那儿,旁边有堆垃圾,上头飞着几只苍蝇,似乎还散发着一丝臭味。小女孩对小男孩说:“我们把垃圾收拾一下吧!”只见,小女孩把垃圾放入垃圾箱,小男孩则把一张写着“文明﹣﹣只差一步”的纸贴在了垃圾箱上。
看完了漫画,我我深有感触: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物质上可能已经达到了文明的程度,例如:我们可以穿名牌的衣服,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可是从人们的道德行为和思想上也都到达文明了吗?涂鸦、随地大小便、吐痰、说脏话、公交车上不让座、公共场所吸烟,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更有甚者,前段时间,广东发生了一起车祸,两岁的小女孩悦悦被两辆车碾过,18个行人路过而视而不见。最后还是一个捡垃圾的老奶奶把她送到了医院。18个人哪!见死不救,可见人们的道德几乎到达了沦丧的地步。
让我们试想一下,在一个真正的高度文明的城市中应该是怎么样的?人走在大街上,干干净净的,遇到困难就会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老人上公交车主动让座,下车也会有人去搀扶。在这样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中,人们该多高兴啊!
现在,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齐心协力,共创和谐社会。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