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说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和表达的愿望。 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能说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和表达的愿望。
教学难点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长
一、导入 同学们都读过许多童话故事吧,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玩一个看图猜童话的游戏。 展示:白雪公主、灰姑娘、长发公主、丑小鸭 这些童话故事都有着美好的结局,但不是所有童话的结局都是美好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死在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微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新授 (一)梳理内容 那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身上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同学们都知道,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就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你能不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起因——小女孩圣诞节的夜晚在街上卖火柴,因为卖不掉火柴不敢回家。 经过——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光中看到了幻象。 结果——小女孩在圣诞节的夜晚冻死街头。 这个可怜的小姑娘一个晚上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她死之前在火光中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寻找一下。 品味“幸福” 第一次划火柴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笔圈划相关词句。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所以眼前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通过对幻觉的描写反衬出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 第二次划火柴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笔圈划相关词句。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小女孩实在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尤其是在大年夜,她更渴望得到美味的食物,所以她在幻象中看到了烤鹅。 第三次划火柴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笔圈划相关词句。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这时是大年夜,小女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圣诞树下过一个温暖的大年夜,感受节日的幸福。 第四次划火柴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笔圈划相关词句。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后,小女孩更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 第五次划火柴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笔圈划相关词句。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表达了小女孩渴望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的美好愿望。 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次 温暖大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渴望食物 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渴望欢乐 痛苦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渴望家人疼爱 孤独 第五次 和奶奶飞走 渴望光明和快乐 冻死 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眼前的幻象一次次破灭,希望一次次落空。而第四次的幻想中出现了最疼小女孩的奶奶,小女孩急于抓住一份希望,所以最后就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即使划光了火柴小女孩还是冻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1)但是为什么她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预设: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提问:小女孩是在饥寒交迫中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预设: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作业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发现了藏在童话中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今天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