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23: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C.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写出了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三、四句想象奇特,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朗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
4.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将自己的情与志融于景中,情景交融。
B.写景动静结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静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动景。
C.“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D.本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伟大的政治抱负和壮阔胸襟。
5.选出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诗的首联运用记叙,首句中的“客路”为作者亲眼所见,“青山”一词点题,“行舟绿水前”交代了诗人的立足点。
B.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其中的“潮平”“风正”二词分别与“两岸阀”“帆悬”构成因果关系,逻辑紧密。
C.颈联既写最又点明时令,且表现出具有符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尾联遥应首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了诗人的故乡所在,同时更表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二、填空题
6.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_____,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___(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___》《___》等。
(2)李白,字___,号___,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___”。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___》《___》《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___,___(朝代)诗人,著名____(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___,大都(今北京)人,___(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____”之称。
7.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___天
三、诗歌鉴赏
8.阅读古诗,回答下面各小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3)请从修辞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东临碣石(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不亦说乎(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0.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 临:__________ (2)水何澹澹 澹澹:__________
(3)山岛竦峙 竦峙:__________ (4)海日生残夜 生:__________
(5)乡书何处达 书:__________ (6)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对朗读技巧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语境进行辨析。
C.诗文最后两句是为和乐而加的,与内容无关,所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的朗读应该用陈述的语气,应为降调。前面主要表述的是作者在胜利之后面对大海的广阔的情景,表达的是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因此前面的内容应该读的高昂些;
故选C。
2.D
【详解】D.有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3.D
【详解】D.尾联的意思为“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见雁思亲,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希望雁儿飞过洛阳时,替他问候家里人。这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与首联呼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题干中“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与诗歌内容不相符合,表述错误。
故选D。
4.B
【详解】B.动景为运动之景,静景为静止之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故选B。
5.A
【详解】A. “客路青山外”是说“客路”在青山之外,是无法为作者亲眼所见的,这是作者的想象。故选A。
6. 孟德 东汉 龟虽寿 短歌行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 少伯 唐代 边塞 东篱 元代 曲状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李白被誉为诗仙,王昌龄是边塞派诗人,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这些内容要熟练掌握。
(1)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 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有“曲状元”之称。
7.谈
【详解】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与补写能力。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称,词性相同,平仄相谐,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水清与山静相应,鱼、鸟相应,所填词必须是动词,才能与上联的“读”相应,而且修辞要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据此可填写“谈”“聊”“鸣”“论”等皆可。
8.(1)李白
(2)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
(3)诗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要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明亮月影。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山”“月”“江”,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半轮”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从内容看,其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只有依靠月亮才能将愁心寄予,别无它法。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看,运用了拟人、想象和情景交融的手法;从表达的感情看,诗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从语言风格看,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据此理解赏析作答即可。
9. (1)到达,登上 (2)乘,趁 (3)同“悦”,愉快 (4)以……为快乐
【详解】此题考查古诗文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东临碣石: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临:到达,登上。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因:趁、乘。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10. (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升起 (5)信 (6)形容悲伤到极点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向东登上碣石山。临:到达,登上。
(2)句意: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句意: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竦峙:耸立。
(4)句意:残夜还没消退,海上已升起一轮红日。生:升起。
(5)句意: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书:信,家信。
(6)句意: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