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2.与画线句子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A.我活着有点没劲! B.我活着很有意思!
C.我活着没什么意思! D.我活着很有劲!
3.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菊花(jú) 创伤(chuàng) 窗前(chuāng)
B.侍弄(shì) 鲜血(xuè) 田地(dì)
C.敏感(mǐn) 憎恨(zèng) 砸碎(zá)
D.推着(tuī) 憔悴(jiáo) 恢复(huī)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瘫痪 雁阵 砸碎 爆怒无常
B.憔悴 央求 漂落 喜出望外
C.昏迷 深沉 整宿 絮絮叨叨
D.可恨 决别 侍弄 泼泼洒洒
5.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恨(zèng) 沉寂(jì) 瘫痪(tān)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暴怒(bào)
D.仿膳(shàn) 恢复(huī) 豌豆(wǎn)
二、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 ) 捶打( ) 憔悴( )
仿shàn( ) shì弄( ) jué别( )
8.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 )( )脾气( )砸碎( )憔悴( )( )絮叨( )仿膳( )
三、填空题
9.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所给意思写出词语
(1)诀别:_____。
(2)_______ :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3)____:形容人脸色不好。
10.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 ① (A.暴怒无常 B.暴跳如雷)。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② (A.各得其所 B.各行其是),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_______________ 分qí 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11.根据拼音补写汉字或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云朗诵”美句摘录单
【散文美句】 ①鸟儿将kē(______)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______(A.hé B.hè)着。(朱自清《春》)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______(A.chén B.chéng),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làn)______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①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②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2.概括上段文字的内容。
1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段中两处“悄悄地”的表达效果。
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完成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15.第二段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结合文本说说它的作用。
16.最后一段中的“要好好儿活……”包含了哪些深意?
五、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7.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可以是你曾看到的话,也可以是你的原创)。
18.请用一段文字抒发你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至少用一种修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B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句句式冗杂,删去“的主要原因”或“诱发的”;D句表意不明,“病入膏肓”的不知是母亲还是儿子。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彩使用不当等等。
2.C
【详解】划线句是语言描写,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我”对再也不能站起来内心的绝望。意思是:我活着没劲。
A.语意接近,但语气不够强烈;
B.语意相反;
C.语意最接近;
D.语意相反;
故选C。
3.B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A项“创伤”应读作“chuāng”,C项“憎恨”应读作“zēng”,D项“憔悴”应读作“qiáo”。
4.C
【详解】试题分析:A.爆—暴;B.漂—飘;D.决—诀。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没有错别字。其他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爆”应为“暴”;C:“复”应为“覆”;D:“竞”应为“竟”。
6.B
【详解】A.憎zēng;
C.创chuāng;
D.豌wān;
故选B。
7. tān huàn chuí qiáo cuì 膳 侍 诀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捶”“瘫痪”可以利用形声字来辨析。“诀”不要写成“决”,“侍”不要写成“待”。
8. tān huàn pí zá qiáo cuì xù shàn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再如“悴”不要读成“suì”。
9. 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喜出望外 憔悴
【详解】(1)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注意“诀”字的写法;
(2)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注意“望”的写法;
(3)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注意“憔悴”的偏旁。
10. tān 歧 A A
【详解】(1)考查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运动的能力。
分歧(fēn qí):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
(2)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①A.暴怒无常: 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B.暴跳如雷:发怒时又跳又叫,像打雷一样;形容情绪急躁时大怒大吼的样子。
结合文段中“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的内容可知,该处应该填写的是“暴怒无常”;故选A。
②A.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B.各行其是: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结合文段中“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可知,该处应该填写的是“各得其所”;故选A。
11. 窠 B A 烂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①窠巢(kē cháo):鸟兽栖身处。
②应和(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故选B。
③深沉(shēn chén):形容程度深。故选A。
④烂漫(làn màn):形容颜色鲜丽。
12.写母亲默默地宽慰(抚慰)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我”。 13.①母亲动作轻轻地躲出去,生怕惹“我”不高兴,让“我”更烦躁,表达了母亲对暴怒中的“我”默默的关心和担心。②母亲不动声色,希望能宽慰“我”、开解“我”,让“我”情绪稳定下来,开心起来,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无比怜爱。
【解析】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通读文章可知本文所写人物:主要讲了“我”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故事,事件:可以从“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以及母亲所说的话来总结概括为:“我”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母亲竭尽所能安慰“我”。
13.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第一处“悄悄地”可看出母亲充分体谅“我”的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不想打扰“我”发泄内心的不快,让“我”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不想再次激怒“我”,而悄悄地出去,又担心“我”做出“傻事”,就偷偷听“我”的动静,在另一个地方看着“我”,她的内心其实也有很大的压力,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以及不放心。第二处“悄悄地”是母亲看到“我”发泄完了,进来宽慰“我”,这里的“悄悄地”写出宽慰“我”时的小心谨慎。两处“悄悄地”一方面写出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呵护与怜爱。
14.示例:①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15.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 16.示例:①寄予着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即无论怎样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解析】14.此题考查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母亲对“我”做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出发点:母亲带我去看菊花,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母亲想希望通过故地重游来唤起“我”的美好记忆,通过看菊花为了转移“我”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我”在自然界中获得生命的热爱,从不幸的生活经历中走出来,热爱生活。想借着秋寒的菊花来隐喻人生也可以这样,面对困苦,面对着挫折都可以像秋菊那样经风霜、耐严寒,傲然挺立,顽强生活下去。
15.考查插叙作用的理解。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插叙有如下作用:照应题目;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第二段的划线句子妹妹的话交代了母亲的病情,属于插叙写法,插入这个情节,让读者了解母亲的病情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母亲得了这么重的病,还要照顾“我”,安慰“我”,还能不让儿女发现,看出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表达对孩子无私的爱。
16.考查对句子深层含义的揣摩与理解。母亲临终的嘱咐,包含了母亲希望我能够乐观面对生活,不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最后妹妹带我去看菊花,我重复了母亲的话,史铁生在经历了生活中的很多苦难之后,才明白生活的意义,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明史铁生重拾信心,不再沉沦面对生活,要坚强的活下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并将和妹妹好好活下去。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当时不理解母亲做法的自责与愧疚。
17.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示例: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默默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
【解析】17.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①道不尽的母爱!②母爱无声惊天地!③天地宽大,父母恩大。④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18.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用真诚的文字,写出对母亲爱的赞美、歌颂,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