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6 散步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下列各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2)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3)我决定( )儿子,因为我们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A.(1)度(2)无奈(3)屈服
B.(1)拖(2)高兴(3)屈服
C.(1)熬(2)信服(3)委屈
D.(1)活(2)犹豫(3)委屈
4.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到底去不去呀 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6.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哪儿了。
C.哥哥那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彻底惹恼了爸爸。
D.这次活动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二、字词书写
7.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蜜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铺( )嫩( )咕( )
(2)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字并改正过来。
____改____
(3)语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
(4)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这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8.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qí( ) xìn( )服 chāi( ) 散dūn( )下
霎时( ) 水波粼粼( ) 嫩芽( ) 熬过( )
三、填空题
9.读课文《散步》,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分别写出上面两句话,表现的人物的道德品质:________;________。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
11.选词填空。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强大 强壮 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 (高高 强大 高大)的父亲。
(2)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_(缓缓 轻轻 慢慢)地,_____(稳稳 静静 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2.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13.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4.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1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散步(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于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6.如果要配乐朗诵《散步》,你会选择哪种风格的背景音乐?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
A.低沉且顿挫
B.轻快与稳重交错
C.低沉中舒缓渐进
17.请你模仿《秋天的怀念》的标题形式给《散步》另拟标题。
18.请你理清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一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综合性学习
20.“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学校小记者站正在开展“家风伴我成长”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家训四则:①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宋 朱熹《朱子家训》)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③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明 庞尚鹏《庞氏家训》)④一孝立,万善从,是为孝子,是为完人。(明 姚舜牧《药言》)。
材料二:央视记者采访,问:你的家风是什么?赵本山说:“我头发都白了,我爹还骂我生活不够节俭。人要有信仰,爱国家,不爱国的人我看不起。”莫言则表示: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在与时倶进,日益健康向上。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姚明则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教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重庆老大爷说:“不准喝酒,不准回家太晚,不准在外头熬夜,这种也是家风。”
(1)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家风”的内容涵盖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开展“家风伴我成长”手抄报评比活动,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
示例:
栏目名称:千姿百态秀家风
主要内容:从古至今,展示名家名人的治家之道、普通人的家教文化。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B.“无时无刻”用词不当,改为“无微不至”;
C.句式杂糅,去掉“由于”;
D.“切忌”与“不要”重复,删除其一;
故选A。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在联系上语境去理解。题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忍受,耐苦支持。
A.忍受,耐苦支持;
B.久煮;
C.忍受,耐苦支持;
D.忍受,耐苦支持;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辨析能力。可以采用排除法。要求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即可。“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度”“拖”“活”不能表达出这些意思。“信服”是指相信并佩服。“屈服”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委屈:让人受到委屈。故选C。
4.B
【详解】B项,“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说法有误,应该是“大词小用”,不是“贬词褒用”。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要做到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A.并列词语若带有叹词,不用顿号,要用逗号。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与“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创意思”为同一层面的并列关系。中间的句号应为分号。
D.倒装问句,全句末尾用问句,句中停顿用逗号。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故选C。
6.D
【详解】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D中“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与后半句的有一小部分不是很满意不符合,故选D。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 (1)pū; nèn; ɡū (2)蜜 密 (3)解释说明。 (4)这北方秋天的田野,大块小块的金色随意地铺着,有的深,有的浅;树上的叶子也透着金黄;田里到处是欢乐的笑声。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铺”是个多音字。[pù]:1.铺子;商店。2.用板子搭的床。3.驿站(今多用于地名)。[pū]:1.把东西展开或摊平。2.用于炕。根据语境分析读作“pū”。(2)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蜜:1.蜂蜜,蜜蜂采集花粉酿成的东西。营养价值很高,可供药用。2.甜美的;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2.关系近,感情好。3.精致;细致。4.秘密。故“蜜”应改成“密”。(3)本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把握。破折号作用: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语音的延长。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补充说明。5.表示语言的延续。结合“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里作用是解释说明。(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结合后文“丰收”的提示,可以围绕“秋天”为主题仿写。
8. 歧 信 拆 蹲 shà lín nèn áo
【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信”造字法为会意,可根据会意字的特点来辨形。而“蹲”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粼”等字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嫩”不要读成“lèn”。
9. 晚辈尊重孝敬老人 长辈爱惜小孙子
【详解】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所给的句子去找到相应的精神品质。“走大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这表现了晚辈尊重孝敬老人的道德品质;而母亲却决定“走小路”,因为她知道孙子要走小路,母亲不想伤了孙子心,不想委屈了孙子。母亲年纪大了,不想再让“我”迁就她了。母亲想顺着孙子走小路,这表现了长辈爱惜小孙子的道德品质。
10. qí chāi áo lín sāng shà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分歧,读音是:fēn qí,指不一致,有差异;
拆散,读音是:chāi sàn,使组合成一整套的东西分散;
熬过,读音是:áo guò,指忍受过去,忍耐过去;
粼粼,读音是:lín lín,指水流清澈的样子;
桑树,读音是:sāng shù,为落叶乔木。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饲料;
一霎时,读音是:yí shà shí,指一会儿,一瞬间,指极短的时间。
11. 强壮 高大 慢慢 稳稳
【详解】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1)强大:(力量)坚强雄厚。强壮:(身体)结实,有力气。强悍:强壮勇猛。高高:很高的高处。高大:又高又大。结合语境可知,第一个空是从母亲的角度来看儿子,在瘦弱的母亲眼里,儿子是强壮的,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强壮”。第二个空是从儿子的角度来看父亲,在矮小的儿子眼中,父亲的“高大”的,由此可知此处应填“高大”。
(2)缓缓:慢慢,不快。轻轻:温和地;温柔地。慢慢:缓慢,亦指逐步。稳稳:稳当、安稳。静静:很安静;很清净。重重:表示程度非常深。结合语境可知,他们背着母亲和儿子走的是小路,唯恐有闪失,而且结合下文“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知应走的是十分缓慢、十分稳当,由此可知应填“慢慢”及“稳稳”。
12.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 13.①突出母亲长发的包围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 14.“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
“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 15.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苍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详解】(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了解全文在意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事物即可。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做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是②段,主要叙述了母亲清晨梳头发,姿态优美;第二件事是③段,写母亲操持家务;第三件事是④段讲述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关心子女读书;第四件事是⑤段写母亲手术后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文章第②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然后再写“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就是为了让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亲为了家人无私的付出,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本题题干已经界定了赏析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从提示的角度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解答。如文中画线的语句“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连用,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唯恐惊动母亲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关爱。
(4)本题考查主旨的探究。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家庭亲情、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几个方面分析。作答的过程中尽量作到创意解读。比如:我赞同主旨是表现家庭亲情。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母亲操持家务;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16.B 17.答案示例:春天的选择 18. 祖孙俩为走大路、小路发生分歧 一家人一致选择走小路 19.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或:空间顺序)。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点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和生机,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情景。(意对即可)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这篇散文是表现家庭和美温馨的亲情的,感情基调是愉悦、深沉的。应该用选用轻快与稳重交错的背景音乐;
故选B。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秋天的怀念》这个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或寄予了象征意义的菊花开放在秋天,“我”怀念秋天去世的母亲。“秋天”是写作的背景,文中的写人、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怀念”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依恋、愧疚。《散步》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在初春的田野,在散步时母亲与儿子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体谅母亲决定走大路,母亲出于对孙儿的爱,决定走小路,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所以模仿《秋天的怀念》的标题形式给《散步》可拟题为“春天的选择”或“春天的决定”。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
根据第①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知,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根据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可知,祖孙俩为走大路、小路发生分歧;
根据第⑦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第⑧段“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可知,一家人一致选择走小路。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段话先写了整个田野,再到树枝,最后田野里的冬水,按照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景物。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召唤,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的心情。
20. 重德修身、勤奋节俭、和睦友善、规范约束等。 栏目名称:七嘴八舌评家风 主要内容:评价赏析历代名人名家的家风精髓、后世影响、激励作用。
【详解】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提炼能力。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材料一、二揭示了“家风”的内容,即重德修身、勤奋节俭、和睦友善、规范约束等。第(2)小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确定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栏目一定与主题相关,栏目名称要简洁明了,还要注意栏目名称的格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