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尊君在不 学而不思则罔
B.太丘舍去 又渐如高舍
C.下车引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尊君在不(同“否”)
C.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3.文学常识对对碰。
(1)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5.我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1)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元方时/年七岁
D.君与家君/期日中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二、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
8.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过中不至
(3)( )去后( )乃至
三、填空题
9.亲属关系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伦理关系,请各用一个字将下列亲属关系填充完整。
父之兄曰( ),母之弟曰( ),兄之妻曰( ),弟之子曰(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温故而知新 (4)博学而笃志
(5)匹夫不可夺志也 (6)应傍战场开
1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
③与人期行___________ ④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
⑤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顾此失彼 C.顾影自怜 D.奋不顾身
13.对“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的意思是“陈太丘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委屈我自己出去了”。
B.这句话的意思是“陈太丘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了”。
C.这句话表达了友人对陈太丘不等自己到来就先独自离开这一行为的愤怒与不满。
D.这句话写出了友人的粗鲁无礼,不反思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责怪别人。
14.《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是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的元方与下面两则材料中的华歆、文侯均为方正之人,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说说他们为人方正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华歆①、王朗②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③之。朗曰:“幸④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⑤,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⑥,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取材于《世说新语 德行》)
材料二
文侯⑦与虞人⑧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⑨之。魏于是乎始强。
(取材于《战国策》)
注:①[华歆]汉末三国时期名士。②[王朗]汉末三国时期名士。③[难]感到为难。④[幸]幸而,恰巧。⑤[疑]犹豫,迟疑。⑥[纳其自托]接纳了他,让他寄身于船上。⑦[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⑧[虞人]小官员。⑨[罢]停止。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
【乙】
高念东少宰①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②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③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④?”公笑而去。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⑤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⑥,公亦于水中答之。
(节选自《筠廊二笔》)
【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寒雪日内集
②俄而雪骤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公笑而去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
(3)【甲】文赞赏谢道韫的什么特点?【乙】文刻画高念东怎样的形象?
五、综合性学习
16.传统的吉祥图案有着特定的寓意。请根据以下情境,做出选择。
(1)小明的爷爷八十大寿,他应该选第________幅图案送给爷爷。
(2)小明的姐姐要出嫁,他应该选第________幅图案送给姐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第一个“不”,同“否”;第二个“不”用在动词前,表示否定。
B.两个“舍”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第一个“舍”为动词,丢下;第二个“舍”名词,房屋、住所的意思。
C.第一个“之”是代词,“他”,指元方;第二个“之”可解释为“的”。
D.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
故选D。
【点睛】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句意为:跟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和侄女。
故选A。
3.(1)A
(2)D
【解析】略
4.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重复啰嗦。“大约”与“左右”重复,可删去其一;
C.搭配不当。动词“停止”与宾语“职业生涯”搭配不当,可将“停止”改为“结束”;
D.成分残缺。可在“创新实践”后面添加“能力”,作“培养”的宾语;
故选B。
5.(1)C
(2)C
(3)C
(4)C
【详解】(1)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D。元方/入门不顾。
(2)C项有误,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3)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C项朗读停顿划分有误。正确划分应为:元方/时年/七岁。译为:元方当时年龄七岁。
6.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感彩的辨析。单独分辨词的褒贬,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在一定语境中有时褒义词贬用,有时贬义词褒用,这时必须依据上下文通盘考虑,才能确定它是褒义还是贬义。D项感彩没有发生变化。A.“狡猾”是贬义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的意思。B.“卖弄”是贬词褒用,从听觉生动地描绘出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尽情鸣叫的可爱情态。C.“聪明”是褒义贬用,在文中含有“愚蠢”之意,有深深的自责自嘲之义。D.“荫蔽”在这里词性不变,含义为覆盖;庇护;保护。“荫庇”这里是指大树遮挡住烈日,为树下的动植物遮风挡雨。
7. shě fǒu zāi cán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注意通假字,读音是所通之字。注意“尊君在不”的“不”是通假字,读“fǒu”。
8. 谢太傅 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找出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即可,要保持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9. 伯 舅 嫂 侄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称父之兄曰伯父。父之弟曰叔父。伯与叔称其兄弟之子曰侄。母之弟曰舅,兄之妻曰嫂。据此填写即可。
10.趁、乘 相比 新的理解和体会 坚定 改变 靠近
【详解】(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因,趁、乘。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3)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4)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5)匹夫不可夺志也: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夺,改变。
(6)应傍战场开: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傍,靠近。
11. 相比 丢下,舍弃 约定 恼怒 凭借 以……为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②相委而去:丢下别人先离开,委:离开,丢下;
③与人期行:和别人相约同行,期:约定;
④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愤怒,愠:恼怒,愤怒;
⑤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凭借;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12.C 13.A 14.示例:元方面对友人责骂父亲,能够彬彬有礼、据理抗辩(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华歆面对贼人追赶,不放弃搭船人。文侯亲自结束宴席,冒雨赴约,与虞人打猎。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是回头看。
A.“三顾茅庐”意思是:三次到茅屋去拜访。顾:拜访;
B.“顾此失彼”意思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顾:照顾;
C.“顾影自怜”意思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顾:回头看;
D.“奋不顾身”意思是: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顾:考虑;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A.理解不恰当。“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委”是“舍弃、丢下”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应翻译为“陈太丘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了”,而非“陈太丘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委屈我自己出去了”。
故选A。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友人责骂父亲,能够彬彬有礼、据理抗辩;
根据材料一“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可知,华歆面对贼人追赶,不放弃搭船人;
根据材料二“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可知,文侯亲自结束宴席,冒雨赴约,与虞人打猎。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材料一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材料二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15.(1)①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急;③相比;④离开。
(2)①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起舞。②一个小孩儿笑着指着高念东说:“这(他)就是。”
(3)[甲]文赞赏谢道韫聪明、才气过人的特点。[乙]文刻画高念东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为人宽厚、超凡脱俗的形象。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③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④句意:高念东笑一笑走了。去:离开。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未若,不如;因,趁、乘。
②重点词:此,这;即,就。
(3)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甲文中写谢道韫将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乘风而起的柳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雪花下落时的动态美,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公大笑乐”,通过谢太傅的神态描写,侧面展现对谢道韫的赞美,体现了谢道韫聪明、才气过人的特点。
乙文“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写高念东身为少宰,但是不摆官架子,听到推车的人的招呼就上前推车,体现其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特点;
乙文“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写高念东身为少宰和小孩子一起在河中洗澡,差役不知高念东的身份,呼唤其洗澡,高念东也不生气;可见其为人宽厚、超凡脱俗。
【点睛】【甲】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太傅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参考译文:
高念东以少宰职位而在家里居住时,夏天独自在郊外行走,在堤边柳阴中乘凉时,见一个推车的人车上载满了陶器来到河堤下,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恰恰县尉张盖这时候来了,吃惊地说:“这么高身份的人,为何做这种事?”高念东笑一笑走了。一个大官派遣差役来看望高念东,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儿在河里洗澡,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帮着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差役吓得在水中下跪请罪,高念东也在水中应答他。
16. 三 二
【详解】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注意观察图画内容,明确运用是否合适。第一幅是“连年有余”是新年图画;第二幅“鸳鸯图”,是结婚用品;第三幅“松鹤延年”,是祝寿图画;第四幅是“鲤鱼跳龙门”,是祝福学子学有所成的(1)小明的爷爷八十大寿,他应该选第三幅图案送给爷爷.②小明的姐姐要出嫁了,他应该选第二幅图案送给姐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