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26 22: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I卷
一、选择题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高技术工业 D.农产品加工工业
2.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下列铁路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的是
A.胶济线 B.大秦线 C.神黄线 D.太焦线
4.在山西坑口电站的建成,将会:
A.变输煤为输电,减少了道路灰尘,将有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
B.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将缓解交通压力
C.减少就业机会
D.变输煤为输电,经济效益将降低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据此回答22~23题。
5.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
6.与鲁尔区兴起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
A.英国苏格兰中部工业区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工业革命初期,鲁尔区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二战后却面临经济危机,经过改革而重新崛起。据此回答问题。
7.二战后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B.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C.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效率太低D.煤炭、钢铁产量严重过剩,工业用地十分紧张
8.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扩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问题。
9.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0.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11.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机械工业 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 D.煤炭工业
12.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 ②包括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基地 
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图。读图完成小题。
13.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1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不法分子私开矿井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15.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C.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
D.煤炭质量不高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6.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率高 D.城市化速度过快
17.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19.该图体现了能源基地建设的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 D.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20.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临黄河,水运条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输出
B.山西煤炭不适合通过黄河外运
C.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网已逐步形成
D.加强坑口电站建设和炼焦业,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的地形和河流图。
材料二:德国计划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压缩火电装机容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以及改造新型智能电网,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目标达到30%以上。目前,德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位,在海上风电的装备制造业方面,仅西门子公司一家就占据了欧洲市场的80%以上。德国的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中近90%是用户端的“屋顶电站”。
(1)分析德国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场的有利条件。(6分)
(2)中国75%的光伏发电是西部荒漠电站。与德国“屋顶电站”比较,指出中国西部荒漠电站的优缺点。(6分)
(3)目前,德国的水力发电仅占总供电量的3.6%,许多地方和电力主管部门却反对兴建新的大型水电工程。指出德国发展水电的天然优势,并说明被限制发展的原因。(8分)
22.读图甲和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甲和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世界上两个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工业所拥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区在自然带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都是_______________业。图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23.(16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上的满洲里市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行政上为县级市,归属呼伦贝尔市(地级市)管辖。下图分别为满洲里市2012年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特征饼状图。
材料三: 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中国第四大,北方第一大湖;但近年来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
(1)分析呼伦湖近年来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4分)
(2)分析满洲里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特征的形成原因。(8分)
(3)根据自然环境与工业结构,列举满洲里应积极发展的具体工业门类。(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3.A4.B5.A6.D7.A8.C9.A10.B
11.D12.D13.C14.D15.B16.D17.B18.B19.D20.B
二、综合题
21.
(1)北部沿海地区地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区,风力较大;市场广阔;技术水平高。(6分)
(2)太阳能资源丰富;荒地广阔,低价低廉 ;远离消费市场,电力远距离输送的成本较高。(6分)
(3)优势: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南部地区地势落差大。(4分)限制原因: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内河航运。(4分)
22.
(1)煤炭 水陆交通发达 市场广阔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乳畜业 10
(3)转型 环境污染严重 高失业率
(4)治理环境污染 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 新兴工业 第三
23.
(1)湖泊水量减小,自净能力下降(2分);重工业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2分)。
(2)重要陆路口岸,边境贸易业发达(2);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业发达(2);农业以游牧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低(2);煤炭资源丰富,重工业较发达(2)。
(3)畜产品加工业(2);水产品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