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I卷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沿淮城市群是至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
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
5.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 )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②珠三角制造业的承接地
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 ④安徽旅游示范区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受多种因素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7.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题。
8.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9.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城市化水平 B.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
A.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B.人地矛盾加剧
C.产业升级速度过快 D.城市重复建设突出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下列小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1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12.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珠三角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提高农业的地位 B.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4.产业转移可以大力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有①②③三个地区,其产业都是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下图为目前这三个地区的产业投入比重。回答下题。
11.产业转移的正确顺序是
A.③地→②地→①地 B.③地→①地→②地
C.①地→②地→③地 D.②地→①地→③地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下列各题。
15.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A.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明显滞后
16.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加快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该图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 .产业转移现象 B.在不同地区寻找最优区位
C.分散现象 D.集聚现象
18.与美国飞机制造业的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加快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
①劳动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5.8%,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明)—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形式是__________,交通线路表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怎样的变化?
22.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____。(8分)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8分)
(4)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目标和方向,试分析其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基本途径。(6分)
23.(10分)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 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材料二:山东省城市化、工业化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2分)
(2)从材料和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2分)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2分)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A4.A 5.C6.A 7.D8.B9.C10.C
11.A 12.C 13.D14.C15.D 16.C17.D18.C19.C20.C
二、综合题
21.
(1)南京 杭州 上海 (3分)
(2)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高 (4分)
(3)岛状 线状 网络状(3分)
(4)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的规模扩大,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网络更加完善。(3分)
22.
(1)流水堆积作用 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RS、GIS
(2)自然原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3)优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
(4)(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第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23.
(1)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人口比重上升(2分)
(2)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分)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任答两项,2分)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