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13 05:4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上、下、前、后》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上、下、前、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上、下、前、后》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本节课是小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有关“位置”的知识,所以教材先安排学习比较简单的“上、下、前、后”,通过看直观图和引入生活中“拍手游戏”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这各阶段的学生,可能已经有部分有关“位置”的概念,但是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说一说,谁在你们座位的前面,谁在你们座位的后面。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
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 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我们的身体上呢
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前面、后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前、后、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板块三、课堂活动
1、师生一起玩“拍手”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板块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 “上” “下” “前” “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板块四、课堂练习
1. 填空。
(1)说明物体的位置时,首先要找到(),因为物体的位置是()的。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这句诗中你理解到()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3)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在老师的(),黑板在老师的()。
2.说一说,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3.完成问题
李林在张宁的(),王英在李林的()。
答案:
1.(1)参照物;相对 ;(2)牧童,黄牛;黄牛,牧童。
(3)前面;后面。
3.答案不统一,自行完成
4.前面;后面。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遵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兴趣为主。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教学,我想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