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性考试地理期试卷
一、山川巨变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作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起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庐山大部分山峰海拔为1200 1500。下图为庐山及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右图为庐山的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某校中学生赴江西庐山开展野外实习活动。沿途,记录了植被分布,进行了土壤样本采集,并查阅资料,绘制了庐山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2分)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2.从山麓到山顶土壤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2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3.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气候和生物的角度,分析庐山棕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4分)
材料三: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周边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2年长江流域夏季遭遇高温干旱,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缩水”了 8成左右,为70余年来最低,枯水期提前,大面积湖床露出。湖泊流域内的低山丘陵区成为了我国土地红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左图2022年副热带高压位置示意图,右表是本世纪以来鄱阳湖干旱事件成因的贡献率状况。
(补充:红漠化主要发生在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造成土地贫瘠,逐渐形成荒漠。)
4.分析2022年鄱阳湖干旱加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6分)
5.说明土地红漠化对鄱阳湖湖区环境的主要危害。(6分)
二、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水、热交换。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水温印度尼西亚 存在差异(右图),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气、海洋在垂直方向存在明 显的环流,进而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
材料二:台风经过的海域伴随着强烈的海—气
相互作用。在开阔海域,台风过境通常会使海表水温降低。某年8月27 28日,台风“布拉万”
经过木浦海域(位于朝鲜半岛西侧,通常夏季盛行上升流)时,导致海表水温异常升高。
图左示意某年8月28日18时台风“布拉万”经过木浦海城时的风场分布。图右为2022年10月太平洋海表水温距平(距平是指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布(单位:℃)。
6.用箭头画出图中大气、海水环流方向,用图例 标出云雨区。(6分)
7.台风经过洋面时,通常会使海表水温降低,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2分)
(1)风力强劲,加剧海水的垂向扰动,深层冷水上泛
(2)海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增加,云层变厚,削弱太阳辐射。
8.台风“布拉万”导致木浦沿岸海域海表水温异常升髙,下列影响因素正确的是(多选)(3分)
A、沿岸海域盛行向岸风 B、沿岸暖 流增强
C、受陆地阻挡使暖水堆积 D、涌升流减弱
9. 2022年10月此时出现的是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判断理由是 (3分)
10.说明右图中甲、乙两处海域表层水温异常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6分)
(三)伊朗一古老而广阔的“欧亚陆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伊朗地处西亚心脏地带,是一个高原和山地相间的国家,平均海拔在900~1500米之间。西北部多山间谷地,东部地区多荒漠、盐漠。该国的农业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藏红花(藏红花喜光、耐旱、忌涝)生产地,集中分布在马什哈德地区,占全球总产量的70% 80%。
材料二:伊朗石油资源丰富,大多以海运出口。2019年
2月其汽油生产的供应实现了自给自足。右图
为伊朗石油化工产业链(部分)示意图。
材料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伊两国不断推进贸
易互补,中国某汽车企业在伊朗建合资工厂。同时,深入研究伊朗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相应的产
品测试并进行生产,成为伊朗第一大外资汽车企业。
11.制约伊朗农业粮食不能自给的因素是(2分)
A.光照不足 B.热量不足 C.耕地不足 D.劳动力不足
12.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藏红花生产地,集中分布在马什哈德地区,该地区的地形为 ,其有利于藏红花种植的自然条件有 。(3分)
13.伊朗的石油资源丰富,相比管道,该地选择海运出口石油资源,主要理由是(多选)(3分)
A.运量大,运费低 B.初期建设成本低 C.不受天气影响 D.速度快
14.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石油资源对伊朗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2分)
15.中国某汽车企业在伊朗建合资工厂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2分)
A.科学技术 B.市场 C.交通 D.能源
16.分析为适应伊朗当地不同的自然环境,某汽车企业应优化汽车的哪些性能?(4分)
材料四: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 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一般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赤道日暑的晷面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如右图所示。
17.若图示日晷由上海移至德黑兰使用,晷面与地面的夹角应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照日期来调整
18.德黑兰夏半年晷针投影的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四)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材料二:下图为1956-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8年三个时期丹江口水库相关资料,左图示意入库径流量年内分配变化,右图示意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变化。
19.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丹江口水库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有 (写出编号),水循环类型是 。(3分)
20.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 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大坝加高后,库区水位上升,水生生物量 (填“增加”或“减少”),大坝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 (填“增大”或“减小”)。(2分)
21.从受水区农业生产的角度考虑,中线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是(2分)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3分)(多选)
水质恶化 B.鱼类资源减少 C.湿地面积萎缩 D.通航时间缩短
23.根据材料二,推测丹江口水库下半年入库径流的含沙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4分)
24.从流域角度,说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合理措施。(6分)
(五)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区域一体化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根据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地理区位差异进行分工配置。
材料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人口迁移量大。左图为“2010年 2020年长三角城市人口增量统计图”。右表为“第七次人口普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部分数据比较”
25.近十年来,人口增量超过100万的非省会城市有 、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3分)
26.长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市0 14岁人口比重 (较大/较小),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分)
27.图示人口迁移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2分)
A.削弱上海对周边辐射能力 B.促进周边城市的产业升级
C.提升中心城市制造业比重D.扩大各省区间的经济差距
28.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上海作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关系所处的时间阶段是(2分)
A. I B.II M.Ⅲ D.以上都不是
29.相比北京,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 (强/弱),原因主要是 。(3 分)
30.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需强化区域联动。苏浙皖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在下图连线苏浙皖三地的区域优势和发展途径。(3分)
31.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交通部为促进长三角水运一体化,提出要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说明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
第
4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