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签赏》单元综合检测(六)及答案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基础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解数(xiè) 贮存(zhù) 庇护(bì) 命途多舛(chuǎn)
B.奇葩(bā) 桎梏(ɡù) 炽热(chì) 审时度势(duó)
C.饯别(jiàn) 咋舌(zhà) 联袂(mèi) 穿凿附会(záo)
D.木讷(nà) 伫立(zhù) 露面(lòu) 博闻强识(zhì)
解析:选A。B.葩读“pā”;C.咋读“zé”;D.讷读“n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毗邻 坐阵 候车室 振聋发聩
B.针砭 沧海 亲和力 民生凋敝
C.欠收 纰漏 流水账 形迹可疑
D.博弈 邦交 文诌诌 原形毕露
解析:选B。A.阵—镇;C.欠—歉;D.诌诌—绉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男子十米台双人项目,中国队今年频频出战的是张雁全、曹缘,国际大奖赛系列赛,他俩几乎每战必胜,世界杯赛也染指金牌。
B.虽然日本政府一再宣布降雨不会对人体造成核辐射,但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对东京电力公司控制核泄露的能力失去信心。
C.3月1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通过以后,法国成了国际社会最先进行军事干涉的政治力量。
D.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访矛盾也日益突出,各级各地政府对解决信访死结的渴望也越发迫切。
解析:选D。A项,染指:比喻分取非分利益。B项,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应该用“泄漏”(液体、气体等漏出)。二者有时互用,但注意辨别。C项,干涉:带有强硬、非法的味道。这里应用“干预”,“干预”属中性,有合理的参与意义。
4.下列一段文字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3月11日下午2时,日本遭受9级大地震,东北临太平洋的岩手、宫城、福岛、茨城等县首当其冲,灾情相当严重;随之而来的惊天海啸更使这几个县雪上加霜;而有关福岛核电危机的种种传言更是耸人听闻,连日来,媒体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连篇累牍。
A.首当其冲 B.雪上加霜
C.耸人听闻 D.连篇累牍
解析:选D。连篇累牍:表示过多篇幅叙述。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2月3日凌晨零时发生的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由燃放烟花引发外墙可燃物燃烧引起所致。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C.不久前正式发布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全面系统地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的重要文件。
D.外交部发言人洪磊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尊重苏丹南方公投结果,希望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继续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维护苏丹的和平与稳定。
解析:选C。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B.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应在“互谅互让”后加上“的原则”。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如杅①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夫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征南将军②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忿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 ①杅(yú):盛浆汤等的器皿。②征南将军:曹仁平定反贼有功,拜征南将军。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手曳牛尾 曳:拽,拉
B.太祖徇淮、汝 徇:巡行
C.是日,微褚几危 微:如果没有
D.至今天下称焉 称:称道,赞颂
解析:选D。称:称呼。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3分)( )
①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 ②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③闻皆畏惮之 ④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
⑤入帐见褚,大惊愕 ⑥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解析:选B。①④⑥是直接表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朝末年,许褚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奋力作战抵御进犯的贼寇。
B.许褚投靠曹操之后,曹操认为他很豪壮,把他看成樊哙一样的勇士。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
C.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太祖左右,太祖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却因忌惮他而始终不敢发动叛乱。
D.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拒绝了曹仁和他私聊的邀请,让曹仁很气愤,却也因此而越来越受太祖的宠爱优待。
解析:选C。C项,错在“始终不敢发动叛乱”,原文意思是趁他歇班时发动了叛乱。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
(2)曹操回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眼看马超。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
(3)征南将军(曹仁)是朝廷重臣,他屈尊叫你,你因为什么要推辞呢?
参考译文: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容貌雄俊刚毅,胆力过人。汉朝末年,他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来抵御贼寇。当时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葛陂为首的贼寇一万多人攻打许褚的防御,许褚人少打不过,奋力作战极度疲劳。弩箭用光了,于是让城中的男女,收集和杅斗一样大的石头放置在四个城角。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所打中的都被击碎。敌人不敢逼近。粮食缺乏,就假装和敌人和战,用牛和敌人换粮食,敌人来取牛,牛都跑了回来。许褚于是走到阵前,用一只手拽住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敌人都很惊恐,于是不敢来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陈、梁一带,都畏惧忌惮许褚。[来源:语文大师语文大师]
魏太祖(曹操)带兵巡行淮、汝一带,许褚带领众人投靠曹操。曹操见到他认为他很豪壮,说:“这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那些起初跟从许褚的侠客,曹操都为勇士来使用。许褚跟随曹操征讨张绣,率先登上城墙,斩首的敌人一万多,升任为校尉。又跟从曹操在官渡征讨袁绍。当时曹操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左右,忌惮他而不敢发动叛乱。等到许褚歇班的时候,徐他等人打算怀藏着刀进到曹操帐中行刺。许褚到了住处心情不定,立即回来守卫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里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徐他脸色大变,许褚发觉了,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跟随曹操围攻邺县,奋力作战有功,封爵位为关内侯。又跟从曹操在潼关征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向北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留下许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许褚告诉曹操,敌人来的太多,如今军队已经全渡了河,应该撤走,于是扶曹操上船。敌人攻得很急,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太重将要沉没。许褚处死了争着登船的人,左手举着马鞍保护着曹操。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要不是许褚曹操差点丧命。此后曹操和韩遂、马超等人单马会话,身边的人都不带,只带着许褚。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地打算上前谋害曹操,一向听说许褚的勇猛,怀疑跟从曹操的就是他。就问曹操说:“您有个叫虎侯的将军在哪里?”曹操回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眼看马超。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后来过了几天会战,大败马超,许褚杀死了许多敌人,升任为武卫中郎将。武卫的称号,就是从此开始的。军中因为许褚的力气象老虎一样而且痴拧,所以给他起个绰号叫作虎痴;所以马超询问“虎侯”,到现在人们还这样称呼,都说这是他的姓名。
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曹仁从荆州来拜见曹操,曹操还没有出来,曹仁进来和许褚在殿外相遇。曹仁叫许褚过来和他私聊,许褚说:“魏王(曹操)将要出殿。”于是回到殿内,曹仁很气愤。有人责怪许褚说:“征南将军(曹仁)是朝廷重臣,他屈尊叫你,你因为什么要推辞呢?”许褚说:“他虽然是宗亲重臣,但是属于地方诸侯。我是内臣,当众交谈就够了,怎能进屋私谈呢?”曹操听说后,更加爱待他,升任他为中坚将军。
(二)诗歌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四句描写了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层峦叠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风雨交至的萧瑟秋声。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2)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惭”写出了陷入尘世、被俗务所累的惭愧和自责。这首诗表现了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对超然物外、淡泊无欲境界的期许。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核尘埃”:无需恐慌
面对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核尘埃,专家指出,不要恐慌,冷静面对是应对之策。
专家指出,空气中总是漂浮着各种尘埃,在出现核事故的地方,有些尘埃就会沾染上放射性元素,这些尘埃就被称为核尘埃。这些尘埃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它们漂浮在空气中,随风扩散,使得核爆炸的污染区大幅扩大,甚至进入全球大气循环到达世界各地。
来自环保部的信息表明,截至3月15日10∶00,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环保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针对“核尘埃”能不能飘散到我国的问题,专家指出,空气里面的“核尘埃”应当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般核反应堆都至少有三重保护壳,日本福岛核电站有两台机组发生的爆炸都只损伤了外壳,并未影响到核芯。核电站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比如铯-137和碘-131,它们随爆炸有一部分泄漏到了空气中,但它们的半衰期都比较短,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更小的原子,失去放射性,即使飘移到中国,多半也没有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王作元介绍说,核技术除了用于发电之外,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用于食品保存方面。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它运用γ射线的照射对食品进行照射后,可达到杀虫、灭菌、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和延长货架期的效果。我国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早在1998年之前国家就已颁布批准了粮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干果、调味品等6大类固态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在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50多个商业化规模的辐照装置。这个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但你吃的食品中,很可能就接受过辐照,比如方便面的调料包。
王作元说:“核电站反应堆如果发生事故,可能会释放出有放射性的碘-131,这时候,应当加强对周围居民的碘预防。我们应当普及更多的核防护知识,尽力在事故发生之前就作好准备。比如准备好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稳定碘片的生产、储存、更新、发放等,未雨绸缪。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我们在正确认识核辐射的基础上,还应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辐射防护知识。减少射线对人体的外照射,这主要通过控制照射时间、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采用适当的屏蔽措施来实现;要尽力避免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内照射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危害,因此在辐射较高的场所,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护具,避免饮食。这两点对于直接从事放射及辐射性行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普通民众应对核事故时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例如,如无必要,尽量避免频繁X光检查,减少吸烟,远离煤矿粉尘,家居装修时要注意检测大理石类地板放射性是否超标等。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3月16日,有改动)
12.下列有关“核尘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在出现核事故的地方,空气中沾染上放射性元素的那些尘埃被称为核尘埃。
B.核尘埃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它们漂浮在空气中,随风扩散。
C.核尘埃使得核爆炸的污染区大幅扩大,甚至进入全球大气循环到达世界各地。
D.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核尘埃,已经飘散到我国,但我们不要恐慌,应该冷静面对。
解析:选D。D项,“已经飘散到我国”表述太武断,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对能不能飘到的问题,专家还在讨论。
1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日本福岛核电站两台机组发生的爆炸都损伤了反应堆的三重外壳,对核芯的影响不大。
B.铯-137和碘-131是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来源:数理化网]
C.铀元素的半衰期都比较短,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更小的原子,失去放射性。
D.核技术除了用于发电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用于食品保存方面,早在二十世纪末,我国就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
解析:选B。A.“三重外壳”“影响不大”等表述不合文意;C.“铀元素”错,应该是“核电站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D.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鉴定不是二十世纪末。
1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环保部门将密切关注,加强监测,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恐慌。
B.随日本核电站爆炸而泄漏到空气中的部分铯-137和碘-131,会在短时间内衰变而失去放射性,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C.辐照技术能够用来对食品进行灭菌保鲜,我国颁布批准了相关的卫生标准,对辐照食品进行鉴定通过,所以说辐照食品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D.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某些食品接受过辐照,如果知道,人们将会恐慌而拒绝购买这类食品。
解析:选A。B.“根本不用担心它们对中国的影响”错,原文只是专家推测说“多半没有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C.通过鉴定并符合卫生标准的辐照食品才有可能不影响健康;D.“恐慌”和“拒绝购买”过于武断。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文学类、实用类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来源:语文大师]
雪野无尘
勾长吉
①雪落下来,雪落在鱼儿山,雪落在草原。先是一片一片地落,后来就是一群一群的了。那么多的雪落在地上,像密密麻麻的鸟。我不敢弄出动静,我怕它们会轰的一声起飞,再无踪影。
②多么轻盈,仿佛舞蹈着的少女。雪花有着色彩和飞翔的记忆。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依次点燃炉火、灯盏,隐去冰河、麦场,把每一条路都收进草原的梦里。
③草原的雪是累积的,一场雪落了,不化,又一场雪落了,还是不化,雪上加雪,就像一个人内心的爱,越积越深。
④其实,草原的降水量并不大,一冬也没有几场雪,但风领着雪到处乱跑,给人的感觉好像天天都在下雪。风是“白毛风”。白毛风刮起的时候,天地间一片混沌。它尖利地呼啸着,甩出大量的雪粉,打得草原晕头转向,打得人睁不开眼睛,打得小鸟惊慌逃窜。
⑤没风的时候,统治草原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一切都被冻僵,一切都趋向简洁。天地间只有两种颜色,小小的黑是一片树,以及树上的乌鸦,无边的白是茫茫的雪野。
⑥阳光明亮的日子,我喜欢一个人去远离村路的雪野游荡。雪野空廓,除了偶尔遇到那个牧羊的老人,几乎看不见人影。草原上已经没有草可吃了,羊群整天被关进羊圈,只在晴好的天气才出来遛一遛。老人没有家,亦无儿女。在草原放羊几十年。他还是穿着那件一成不变的羊皮袄,狐狸皮帽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和秋天时相比,他唯一的变化是胡子更白了,不知是哈气结的霜,还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羊群基本不需要管理,老人拄着羊铲一动不动地站着,像谁随手堆的一个雪人,又像一棵了无牵挂的树。
⑦在草原,谁活着都不容易,特别是冬天。旱獭躲在洞里冬眠,田鼠靠秋天储存的一点儿食物过冬。最苦的还是那些不会冬眠、又没有积蓄的小鸟和野兔们。雪地上找不到一片可以觅食的泥土,成群的麻雀聚在草垛树梢,饿得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野兔只有扒开厚厚的雪层,才能刨到充饥的草根儿。
⑧和我一起走过雪野的,还有学校的几位同事,我曾经多次去他们家作客。他们是当地的“土著”,家就在附近的村庄,近的五六里,远的一二十里。家里有妻儿老小和牲畜需要照料,所以他们几乎天天回去。他们大都是民办教师出身,许多年后终于转正,家里种着地,又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让乡邻们羡慕不已。他们也很满足,凭一辆自行车,在“白毛风”中躬身前行,似乎他们从来不觉得冷,每天一个往返,乐此不疲。
⑨外界的寒冷算不了什么,一个心中生火的人,寒冷是奈何不了他的,可怕的是内心的寒冷。我终于明白了,牧羊老人之所以一年四季裹着一件羊皮袄,是因为他的心已经结冰了,岁月的风寒堆积在骨头里,夏天的太阳,冬天的炉火,都不能驱散他心里的冷。
⑩吱吱呀呀穿过雪野的是卖粮的牛车。“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笸箩熬一锅。”农民们广种薄收,卖粮标志着又一年辛劳的结束,也是对辛劳的年终结算。但真是奇怪了,粮食值钱时,一定是歉收的年头,终于盼来了一个丰年,则粮食一准掉价。雪野茫然无边,一辆辆牛车缓缓前行,拉走的是麦子和胡麻,拉回的是苦涩与无奈。
?于是,农闲时,年轻力壮的纷纷外出打工。待几场大雪下过之后,打工的便开始陆续返回。他们在小镇下车,然后换乘前来接站的自家的牛车,一路把欢声笑语撒在冷寂的雪野。虽然工钱总被拖欠、克扣,但老老少少能换上一身崭新的衣裳,明年开春的化肥也有了着落,不用算,肯定比在家猫冬强。
?脚踩着这久别的雪地,心里就觉得踏实。守着几麻袋种子,总得把牛粪火生得旺旺的。就快过年了,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滚热的酒杯端起来,冰天雪地的草原就有了热腾腾的气氛,这日子也就得以红红火火地持续下去。
?雪夜无尘,喧嚣归于宁静,草原上只有雪落的声音。我们是雪的一部分,卑微而干净,风命令我们变轻,再变轻。
?艰辛不是屈辱,艰辛不过是岁月的灰烬。这酒杯已举过了生活的高度,该去的终会离去,该来的必将到来。在雪花温暖大地的午夜,我失散多年的好妹妹,将打马而归。雪愈合了一切伤痕,雪一停,我们的日子就完美得不露一丝缝隙。
?广大的草原,如果我的苦难不及你的疼痛,那就算不上苦难;如果我的爱超过了你的宽度,那一定不仅仅是我的一己私情。对于我,一片雪花和一个春天具有同等的分量。雪落下来,雪加厚了夜晚,像你的女儿,我的新娘,美得俗气,美得纯洁,她已经高于屋顶,却难以上升到天堂。
(选自《散文中国》,有删改)
15.揣摩词语或语句在语境中的含意。(4分)
(1)结尾说:“雪落下来,雪加厚了夜晚,像你的女儿,我的新娘,美得俗气,美得纯洁,她已经高于屋顶,却难以上升到天堂。”句中“俗气”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们是雪的一部分,卑微而干净,风命令我们变轻,再变轻。”作者运用修辞,表意含蓄。换用明快的语言表达,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现实生活的气息。
(2)我们像雪花一样卑微而纯洁,命运掌控着我们,我们经历艰辛,适应着环境。(或答恶劣的生存环境,使我们身份卑微,也使我们品性纯净。)
16.赏析文中语句。(6分)
(1)我不敢弄出动静,我怕它们会轰的一声起飞,再无踪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拄着羊铲一动不动地站着,像谁随手堆的一个雪人,又像一棵了无牵挂的树。(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运用比拟(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自己的奇特感受。他把原野上的雪当作群鸟来写(或比做群鸟),既形象再现了大朵大朵的雪花纷纷飘落原野的情景;又刻画出自己面对大雪屏声静气、小心翼翼的神态,抒发满心的珍爱和欣喜。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老人静立雪野的身姿,既形象地再现了老人长时间的呆立和孤独,又暗示出他内心的落寞和了无生趣。
17.文章的①~⑤自然段详细描写雪野,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展现雪野独特之美,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展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下文写草原生命的生活,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张本。
18.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热爱生活,笑对艰辛。草原有严寒也有温暖,农民有生计的艰难也有红火的日子,“我”的亲人有离散也有归来……作者感悟到:我们要像草原忍受“疼痛”一样,用无私的爱去包容生活的苦难,享受尘世的幸福。
(2)爱雪花雪野。辽阔的雪野既丰美简洁,又风卷雪飞,寒冬漫漫。它既养育了草原儿女,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限艰辛。作者爱雪花雪野,不是爱一处风景,而是爱一方土地。像爱自己的亲人,爱得世俗而自然,别无选择。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马君武
①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②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捺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③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④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⑤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的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⑥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⑦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⑧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学生振奋不已。”
⑨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⑩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有为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15.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他性格中“烈”的特点所致。(2)这样填写表达了他对掌权者蔑视与嘲弄。(3)言外之意是,国民党是由同盟会发展而来的,在国民党成立前我就参加创建了。你们这些后来者却随意开除或恢复我的党籍,实在滑稽可笑。
16.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家。他有强烈的责任感,极力关心学生。让工厂冒烟,图书馆和教室生火取暖;奉行“锄头主义”,并在抗战期间,大力提倡军训。在选拔和任用老师方面不拘一格。具有改选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
17.1939年马君武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在居所门前撰写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表明他有怎样的变化?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变化: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了。原因:年龄的增长;经历了更多的世事。
18.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他脾气急躁,性格耿直刚烈,很有勇武好斗的“勇夫”特点,在需要巧妙周旋、需要讲究甚至是技巧艺术方面的官场政坛,实在是不合时宜。他固执己见的文人脾性,使他在政坛四面碰壁。而他是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是文学家、工业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且一度“恃才傲物”的他,却能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去求人,为实现教育理想放弃个人的尊严,把教育看得高于一切。
四、表达题(12分)
19.用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4分)
居里夫人一直是我崇拜的少数名人中的一个。如果说到女性名人,她就更是非第一莫属了。我大约是在上中学时读到介绍居里夫人的小册子,从此她坚毅的形象便在我脑海里难以拂去。以后我几乎搜读了所有关于她的传记。一个人的伟大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二是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对居里夫人来说,这两方面她都具备,而且超群绝伦,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居里夫人一直是我崇拜的少数名人中的一个,因为她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和她的人格、精神都超群绝伦。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在重庆举行。本届园博会以“园林,让城市更加美好”为主题,同时也将展现重庆的独特魅力,巴渝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当今园林花卉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色彩。
请为该园博会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①不得少于十个字;②用对联的形式;③体现园林博览会和重庆两方面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听巴山夜雨,品天下竹林 ②博园景萃八方客,山城情留四海宾
21.(2011年高考重庆卷)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
①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注意本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这一主题,再注意图表由几个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数据,然后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
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①电脑的普及使用、急功近利的浮躁意识及人们对书写的不重视。②缺少重视书写的浓厚氛围,教师对书写要求低,学生得过且过。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