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同步练
(原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所谓“东北易帜”,就是指1928年,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公开宣布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降下原北京政府时代的五色国旗,代之以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国旗的政治转向事件。“东北易帜”体现的突出特征是( )
A.政权合并 B.国家统一
C.民族交融 D.南北合流
2.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3.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其意在( )
A.总结南昌起义教训 B.加强党的军事领导
C.批判右倾错误思想 D.明确开展土地革命
4.如表是1927到1930年中共党员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出身的党员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
时间 工人所占比例(%) 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 50.8 18.7
1928年 10.9 76.6
1929年 7
1930年 5.5
A.工人阶级丧失领导地位
B.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
C.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D.社会结构出现剧烈变动
5.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D.成功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6.“军阀不是统一的力量。他们由于互相竞争,不可能与此同时对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的边远地区加以控制……中国人若以食为天的话,那么共产党人就应该扎根于水稻田之中。”该材料意在说明(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合理性
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
C.苏俄革命道路的合理性
D.南方农业水平相对发达
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谷。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民党的“围剿”
8.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击日寇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实施战略反攻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9.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规定县及县以下各级组织均为自治单位。1932年,鄂豫皖《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出台,晚清以来扩大地方自治参与的潮流随之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社会经济基础没有改变
B.国民党缺乏改造地方的经验
C.中共农村革命政权不断发展
D.日本侵华中断中国内政改革
10.著名作家魏巍曾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下列口号与之相关的是( )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11.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一决定( )
A.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B.标志着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2.石仲泉认为: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充红军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这体现了红军长征( )
A.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紧紧依靠人民最终取得胜利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中形成的经典红色文化和宝贵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优秀分子在“建党”“建军”和“建国”(指建立新中国)壮丽事业中迸发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睿智胸怀和道德情操。
革命精神 内涵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八一精神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苏区精神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摘编自刘琳《试析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船精神形成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冈山精神形成的背景。(6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根据上述三幅图片,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逻辑清楚,史论结合,字数1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解析:根据材料“东北地方当局公开宣布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可知,“东北易帜”体现的是地方政府对国家的臣服,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东北地方当局对国民政府的服从,而不是政权的合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东北易帜”是国家的统一,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不是简单的南北合流,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根据“1927年11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共组织领导农民队伍进行了一系列的暴动,并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说明这一革命斗争旨在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故选D项;当时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B项;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共领导的一系列暴动多为农民暴动,而非中心城市暴动,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念,即加强党的军事领导,故选B项;南昌起义是中共武装夺取政权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不是失败的教训,排除A项;“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并非批判右倾错误,排除C项;加强领导权,并非开展土地革命,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根据表格信息,1927年以后中共党员中农民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党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属性依然没有改变,只是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排除A项;农民阶级觉悟的提升需要一个实践过程,排除B项;20世纪20年代,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依然是社会的主体阶级,排除D项。
答案:C
5.解析:据材料“红军荟萃井冈山”“人民专政靠兵权”可知,材料主要指红军在井冈山地区站稳脚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故选D项;江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A项;汉口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理念,排除B项;文家市决策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排除C项。
答案:D
6.解析:材料中观点认为,农村、边远地区是军阀掌控薄弱区域,中国共产党可以在此发展力量,立足于农民,扎根于农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革命力量在敌人统治的缝隙中得到保存、发展和壮大,故材料是在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合理性,A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意图通过北伐战争打倒列强除军阀,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苏俄革命道路是城市中心道路,与中国不同,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答案:A
7.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第二次高峰出现在1931年后,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逐渐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得到发展,故选C项。
答案:C
8.解析:据材料“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进行长征,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实力,进行战略转移,故选B项;长征胜利后才北上抗日,排除A项;战略反攻是解放战争时期,材料内容是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扩大革命根据地主要是大革命失败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1932年正值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地区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实行保甲制度,主要原因在于当时鄂豫皖地区中共在农村的势力不断发展,南京国民政府试图通过保甲制来制约中共势力,C项正确;社会经济基础未发生变化不能解释由自治走向保甲的转变,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32年日本侵华的主要范围在东北地区,与题干地点范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10.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根据材料“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黄土高原和瑞金联系在一起的是长征,D正确。
答案:D
11.解析:据材料“1935年……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A项;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是在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排除B项;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排除C项;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排除D项。
答案:A
12.解析:“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充红军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可得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种子,让革命的火种迅速扩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
答案:B
13.解析:第(1)问红船精神的“形成条件”可以从革命的需要、民族危机、无产阶级自身的优势等角度作答。第(2)问井冈山精神形成的“背景”首先根据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再结合所处的历史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等内容进行作答。
答案:(1)形成的条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和各阶级多种救国实践失败的现实情况;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传播为其提供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文化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精神品质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其奠定阶级基础。(8分)
(2)背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受挫;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6分)
14.解析:依照时间顺序,抓住探索主题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继续探索革命道路,决定用武力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随着秋收起义的失败,毛泽东将队伍带到了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随着根据地的壮大,在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答案: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2分)
1927年8月,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率军开赴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8分)
总之,中共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