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08: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
信仰的力量
——品读“红色经典”
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来自于美国的小康之家,新闻记者。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一、作者与作品
未名湖畔——斯诺之墓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
——埃德加·斯诺
标题《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二、长征路线
1.四渡赤水
2.飞夺泸定桥
3.过草地
4.翻雪山
5.瑞金
6.甘肃会宁会师
7.激战腊子口
答案:5-1-2-4-3-7-6
长征路线你来排
长征路线图
三、人物:毛泽东
童年经历:
反抗心理非常强,自尊心也极强。(《盛世危言》)
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革命的前奏:
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1918年以前)——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1921年)共产党员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三、人物:毛泽东
(胸怀大志,追求进步)
参加革命后(重情重义 精明睿智 不拘小节 吃苦耐劳 领导与军事才能出众)
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动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在那次暴动中他的省里有几个饥饿的农民因到衙门要粮食而被砍了头。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毛泽东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三、人物:毛泽东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三、人物:
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并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周恩来
周恩来人物形象: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从他为斯诺作的行程规划可以看出,他细心热情,善于计划。
三、人物:彭德怀
1.①乐观、勇敢,勤俭节约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②平易近人,喜欢孩子。彭德怀经常与少年先锋队的孩子一起,尊重他们,将自己的棉衣脱给小号手穿。
2.①风趣。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并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② 关心战士。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3.①有反抗精神。童年遭遇的不幸使得他对社会不满,很早地具有了反抗意识。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从军的经历和阅读《资治通鉴》让他反思怎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革命斗争;接触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进步书籍让他怀着改造社会的信念参加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
四 、长征事件:飞夺泸定桥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四、长征事件:过草地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不怕艰险,意志顽强 )
分组说说下列四个重要事件: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五、长征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红军战士的革命信仰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水;3.苏维埃人民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
六、长征意义:
长征的意义: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精神内涵: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七、共产党的政策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在与斯诺的交谈中,毛泽东指出:对外实行反帝政策、对内实行土地革命,这就是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的基本政策。
如:“像他们的指挥员一样,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是每个士兵有权取得一份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他不在的时候,由他的家属或当地苏维埃耕种。然而,如果他不是苏区本地人,则从”公田”的作物收益中取出一份作报酬,公田的收益也用于红军的给养。”
内容呈现 问题探究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请结合选文中划线部分的内容,简析作品高度纪实性的特点。
八、 艺术特色
“据红军告诉我”、“他们说”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人物个性鲜明,具体真实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不苦,不苦。有同志们和你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二万里,我们就走二万里!”
秉公执法、刚直、坚定
淳朴、不怕吃苦
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作者善设悬念,以设疑与揭谜的方式叙述。
语言朴素,风趣生动。比如“红小鬼”向季邦反复叮嘱斯诺不要记错他名字的严肃庄重令人捧腹,休现了斯诺文笔的风趣幽默。
九、课堂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人”的角度
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
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
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谢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