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小多少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大小多少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09: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大小多少(第2课时)
1.会写“小、少”等5个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的短语。
1.会写“小、少”等5个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1.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的短语。
复习旧知
巩固识字。
1.同桌合作。借助课后识字条,同桌一人遮住拼音点生字,另一人读生字。
2.教师出示字卡,随机点名,学生快速认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类。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学写“小、少”等5个字。
1.学写“小”。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笔画“竖钩”“点”,学生书空。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解说书写要点,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要点提示: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左点比右点略低。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对个别存在错误的学生予以指导。
2.学写“少”。
(1)教师展示“少”,提问学生“少”的笔画顺序。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解说书写要点,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要点提示:“少”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撇要稍长,托住整个字。
(3)学生练写,组内互评。
3.学写“牛、果”。
(1)教师展示“牛、果”,引导学生观察出竖写在竖中线上。
(2)结合笔顺视频,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要点提示:①牛,第一笔是短撇,第一横略短,第二横要长,竖要出头,写在竖中线上。
②果,先写“曰”,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下,压住竖中线,最后写撇和捺。
(3)学生练写,同桌互评。教师巡视指正,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4.学写笔画竖折折钩和“鸟”。
(1)教师范写竖折折钩:起笔时稍重,每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下,最后收笔微顿,再出钩。
(2)指导写“鸟”: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折段要拉宽些,最后一笔横要拉长一些。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正。
(4)挑选优秀作品展示。
(二)探究二:了解对比关系和量词。
1.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教师板书:大—小;多—少)
2.教师提问:哪些小节是比大小的?(第1、3小节)
3.结合插图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
(1)引导学生观察第1、3小节的插图,说说谁大谁小。(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
(2)圈出这两个小节中的量词,引导学生理解“头”通常用于体形较大的动物,如一头大象;“只”用于体形较小的动物,如一只麻雀;“颗”则用于一些颗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个”“头”“只”或“颗”来表示。
4.教师提问:哪些小节是比多少的?(第2、4小节)。
5.结合插图比一比,明白谁多谁少。
(1)引导学生观察第2、4小节的插图,说说谁多谁少。(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
(2)圈出这两个小节中的量词,引导学生理解人或动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如一群羊;堆积起来的东西可以用“堆”形容,如一堆土。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群”“堆”来表示。
(4)尝试仿照课文句式,用量词编儿歌。
示例:一个大,一个小,一匹骏马一条鱼。
(三)探究三:熟读成诵。
1.教师出示每一小节的图画和部分文字,学生看图,填空背诵。
2.教师不展示文字,只展示每一小节的图片,学生看图背诵。
3.教师去掉图片,学生直接背诵。
4.每一小节能逐一达到直接背诵后,再出示四幅图画,尝试全文背诵。
【设计意图】将背诵任务分解,逐个击破,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书写了“小、少”等5个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了解了“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了解了量词的使用。
课后任务
1.背熟课文。
2.读一读,记一记课后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