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驿路梨花 习题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驿路梨花 习题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09:13: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9张PPT)
15 驿路梨花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字音字形
寨子( zhài ) 撵走( niǎn )
扛着( káng ) 驿路( yì )
竹篾( miè ) 简陋( lòu )
词语释义
1. 陡峭 :(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 修葺 :修理(建筑物)。
3. 恍惚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课内精读
1.(考点:标题的作用)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妙处?
“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是小屋旁边开放的梨花,也是小屋的主人梨花姑娘;譬喻贴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指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具有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美化环境象征梨花姑娘帮助路人无私奉献的形象。
2.(考点:词语赏析)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了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3.文章最后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在树林里过夜淋了大雨,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间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解放军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姑娘在哀牢山上设立一个驿站,给过路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歌颂了雷锋精神。文章结句引用陆游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并以《驿路梨花》为题目。这“梨花”既是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小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寨子(zhài) 撵走(niǎn) 扛着(káng) 潜心贯注(qián)
B.驿路(yì) 陡峭(qiào) 竹篾(miè) 可歌可泣(qì)
C.简陋(lòu) 修葺(qì) 晶莹(yínɡ) 沥尽心血(lì)
D.折损(sǔn) 麂子(jǐ) 炽痛(zhì) 迥乎不同(jiǒnɡ)
D
【解析】D.炽(c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红润 恍惚 香气四隘 不耻下问
B.沿伸 迷茫 一以贯之 心不在焉
C.露宿 竹筒 须眉花白 若有所失
D.稻草 黑炭 鞠躬尽瘁 悔人不倦
C
【解析】A.香气四溢;B延伸;D诲人不倦。
3.(2022郴州中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爱无声声自远。慈善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般随风 ,扎根在社会各个角落。一桩桩善行着 社会慈善意识的明显增强。让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慈善活动中,用力所能及的方式 道德之光,
社会暖流。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慈善就会成为更多人的价值追求。
A.飘洒 彰显 点亮 汇合
B.播撒 彰显 点亮 汇聚
C.飘洒 显示 点燃 汇合
D.播撒 显示 点燃 汇聚
B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不是便利了人口流动,就是为追踪“密切接触者”提供了精准依据。(关联词“不是……就是……”使用不当)
B.人民是否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C.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主要的途径之一。(“一种”和“之一”重复)
D.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的原因,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语序不当)
D
【解析】D.句式杂糅,可删去“之所以”。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云南红河两岸世代繁衍生息的哈尼先祖,早在1300年前就用水碾来揉制茶叶,如今这项技艺已成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 ,无一不体现着“山水相依、敬天爱人、民族和乐”的精神。
①哈尼水碾茶的制作展示区位于茶园旁,山顶上的水流下来推动水车旋转
②哈尼水碾茶的制作工艺,从粗加工到成品,经历近50个工艺流程
③水车带动碾机揉制茶叶,树木、村庄、茶树、水碾,构成了和谐的画面
④其将哈尼族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以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步伐走得更远、更稳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A
6.下列对课文《驿路梨花》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
C.解放军战士是小茅屋的建造者,梨花姑娘和一群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照料者,所以他们才是小茅屋的主人。
D.本文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朴实民风。
C
【解析】C.瑶族老人、梨花、梨花的妹妹、解放军等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碧波上的守桥人
娄国标
①几场大雨过后,鄱阳湖的水面渐渐宽阔起来。降水汇集,支流注入,加上长江上游来水,让鄱阳湖的水位迅速抬升。视线所及,一片烟波浩渺。
②“以雨为令”是党颉明挂在嘴边的话。他架着望远镜,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仔细“扫描”着湖面。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湖面上姿态优美的水鸟,都难以引起他的关注。他的注意力,集中于这座大桥——鄱阳湖铁路特大桥。
③防洪防汛,是铁路桥隧工的重要工作。除了监测水位,还要观测船舶通航情况。水涨船高,枯水期能顺畅通行的船只,到了丰水期就可能高度超限。一旦高度超限的船只强行通过大桥,就会撞击大桥钢梁,危及铁路运输安全。
④桥头的看守房里,一台视频电脑、一个望远镜、一把烧水壶、一张小床,就是全部家当。水位上涨,道路被阻断,看守房仿佛是汪洋中的“孤岛”。此时,党颉明和工友需要进入防护栅栏,沿着路基步行近4公里,才能到达看守点。大桥白天列车密集,一般只有等到深夜动车停运后,检修人员才能上线作业。
⑤夜间、湖面、大风,复杂的作业环境,时时考验着这群守桥的年轻人。办法总比困难多,党颉明他们可不服输。年轻人爱动脑筋,为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作业效率,他们摸索出了不少“高招”。
⑥首先是对抗大风。湖面风大,特别是到了冬季,湖风凛冽,带着湿冷的水汽,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站得越高,刺痛感越强烈。同事们之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天天都有风,从春吹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工友们的应对经验是:必须穿防风的衣服,外面扎上一根粗腰带,再用绳子把裤腿绑起来,防止风从裤管钻入。安全帽一定要扣紧,鞋子一定要绑牢,否则容易被风吹得到处跑。有一次,党颉
明的一只鞋子没有系紧,掉进了鄱阳湖。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只好先用一个蛇皮袋扎在脚上御寒。
⑦消除恐高、恐水心理,也是大家必须过的一关。守桥职工一半以上来自北方,没见过这样的大湖,更别提从大桥上往下俯瞰了。初次接触这份工作,难免被吓得腿脚发软。
⑧管魁更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桥作业,任务是给桥枕、护木涂刷沥青漆。他提桶踩在枕木上,往下看,满眼都是湖水微澜,一时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如湖面一样起伏不定,觉得“人没动,桥在动”。再往前走几步,“桥墩就开始打转了”。
⑨老师傅见了,出言教他:“小伙子,怕啥?深呼吸,眼睛看向远处的小山,不要去想这湖水。”管魁更按照师傅教的去做,果然有效。随着上桥的次数越来越多,慢慢也就适应了。他说:“现在上桥检查作业,再也不怕了。间歇的时候,还能欣赏美丽的鄱阳湖风光呢。”
⑩巡检防洪、喷砂除锈、整修养护……守桥人的工作内容多且杂,但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作业。初入职的新鲜感消退后,年轻好动的
心便难免生出苦闷。工区离市区较远,大家平时基本上就是两点一线。“白天列车穿过时,我们会在桥‘肚子’里或在桥面下。夜里列车停止运行时,我们才出现在桥面上。”
我忍不住问:“你们不觉得孤独吗?”“孤独,当然孤独。但大桥需要我们,我们就要耐得住寂寞。”党颉明只身一人从陕西来到九江,如今找了女朋友,准备在当地成家。鄱阳湖留下了他,这座桥需要他。
远方的亲戚曾问党颉明,在铁路从事什么工作?
党颉明感到很难描述。他们守护着这座大桥,也守护着从此通过的万千旅客。但如果有人问,坐火车时能不能看到你们?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绵延的铁道线上,他们是一个个“隐形人”。但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可或缺,而自己也为这份工作感到骄傲。
大桥默默支撑着铁路。而默默支撑大桥的,正是这群可亲可爱的年轻人。他们的工作不求风光于人前,默默守护的背后,“平安”二字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8月8日,有删改)
7.(考点:词句赏析)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降水汇集,支流注入,加上长江上游来水,让鄱阳湖的水位迅速抬升。视线所及,一片烟波浩渺。(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迅速”在此形容鄱阳湖的水位抬升速度之快,从侧面反映了降水量之大;“一片”形容鄱阳湖湖面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从正面反映了鄱阳湖水面的宽阔。
(2)水位上涨,道路被阻断,看守房仿佛是汪洋中的“孤岛”。(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桥头的看守房比作孤岛,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党颉明和工友们的工作条件艰苦而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守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8.(考点:标题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碧波上的守桥人》的理解。
“碧波上”是指以党颉明为代表的鄱阳湖铁路桥隧工工作的地方及环境特点,“守桥人”指以党颉明为代表的默默守护大桥的工人,标题暗含着作者对守桥工人默默付出、坚守岗位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9.文章第段,面对远方的亲戚的提问,“党颉明感到很难描述”。请你联系相关内容想象党颉明当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示例:这个问题我应该怎样回答呢?说我是铁路桥隧工?似乎无法概括我的工作内容,也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但是我知道,我的工作不可或缺,守护着这座大桥和从此处通过的万千旅客,我感到骄傲。
10.(考点:拓展延伸)假如以党颉明为代表的守桥人获得“2022感动中国人物——特殊群体”称号,请结合文章内容,为他们拟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你们是“隐形人”,当凛冽的湖风刮过,当疾驰的列车驶过,你们隐藏在桥肚子里;你们是孤岛人,怀揣使命感和责任感,用默默奉献守护旅客的平安!不畏艰苦,你们是桥梁的守护者!不惧孤独,你们是生命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