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阅读本单元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1.默读、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
3.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歌曲《我爱你中国》,充满希望、力量、抗争、永不言弃的信念。失败的人能从中得到向上跋涉的力量,失望的人能从中得到精神的温暖。
“中国,我心爱的母亲”,无论是繁荣昌盛的今天,还是饱受苦难的昨天,中华儿女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一直充满信心和希望!
让我们走进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感受诗中那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感受诗人那真挚的爱国情怀。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 年出生于福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二等奖。
本诗选自《舒婷的诗》,写于1979年4 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苦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所以写下了这首抒情短诗。
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诗潮运动的产物,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以舒婷、北岛、顾城、江河、食指、芒克等为代表诗人。朦胧诗多借助意象,采用象征、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心声,具有诗意隐约含蓄、诗境朦胧模糊、主题多解等特征。
隧洞 蜗行 淤滩 驳船
簇新 笑涡 喷薄 伤痕累累
bó
cù
suì
wō
yū
wō
pēn
lěi
干瘪: 干而收缩,不丰满。
簇新: 全新、极新。
绯红: 鲜红。
喷薄: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累累: 形容积累得多。
迷惘: 因分辨不清而不知所措。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深沉悲痛——悲哀向往——欢欣鼓舞——豪壮激动
低沉
苦难的历史
舒缓
痛苦的希望
高昂
崭新的祖国
激越
奉献的誓言
第一节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
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作用:表明祖国的落后、贫穷和灾难深重。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前都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这些修饰语可以去掉吗?
不可以去掉。“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驳船”在“淤滩上”,“纤绳”则“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这又显示出前行之艰难。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飞天”袖间的“花朵”,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落到地面”,代表着祈愿变成现实。 “飞天” 这个意象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
第三节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语和第一节有什么不同?
(1)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
(2)选取这五组意象,描绘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 状态。
(3)第一节 贫穷落后 灾难深重——痛苦、悲哀
第三节 百废待举 蒸蒸日上——欢欣、热烈
“十亿分之一”,为什么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这里构成小与大的对比:“十亿分之一”说明“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明“我”和祖国融为一体。
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成。诗中,“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将“我”和“你”(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负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这种感情,诗人是通过选择一些具体的事物(意象)表现出来的,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
1.意象新颖,主题深刻。
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避开了长江、黄河、长城等意象,从不为常人所注意的平凡事物入手,以独特的方式组合成一幅幅画面,配之以舒缓低沉的节奏,不仅写出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再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年青一代的共同心声。
2.用词准确,语言生动。
诗人在本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理想”等,又分别在它们前面加上了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簇新”等,形象地传递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使诗歌的语言具有感彩,更加具体可感。另外,“迷惘”“深思”“沸腾”和“富饶”“荣光”“自由”的连续使用,也使诗歌更连贯,更有层次。同时这些渐进式的词语如一首乐曲,逐渐奏到了高潮,达到了感情的极致。
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我奉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既是祖国机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诗中作者为古老的祖国贫困落后而沉痛悲哀,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鼓舞,这种悲喜交加的感情都是诗人对祖国热爱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