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09: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期末综合测试卷
试 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 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一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________________,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已是黄昏独自愁
(2) 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缥缈孤鸿影
(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4) 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心忧炭贱愿天寒
(5) 蒹葭萋萋,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蒹葭》)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6)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
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始终薪火赓续,生生不息:杜甫发出“①___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祈愿,这种苦己利人、至死不悔的品格与胸襟光耀千古;陆游“③___
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一直燃烧着戍边报国之志……时至今日,这种情怀
仍是我们精神的灯塔。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夏季却相差不大。
悬殊
(2) 他们太dài màn( ),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怠慢
(3)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
就在这里chuān liú bù xī( )。
川流不息
(4) 一阵bào fēng zhòu yǔ( )过后,常常会有一道五彩缤
纷的七色光架在天空,那便是彩虹。
暴风骤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荣誉是动力,也是羁绊,是担子,也是包袱,全看人怎样对待它。
B. 养蜂人非常辛苦,他们随花迁徙、四海为家,他们乐观豪爽、敦厚纯朴。
C. 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D.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风云变幻,各阶级都在按照自己的理想改造着这块黄土。
C
4. 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学生会将组织开展以“低碳生活,
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B.我们深知您在生态环保方面颇有
研究,C.特地邀请您下周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为全校学生作“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的专题讲座,D.敬请按时来校。
D
5. 某校开展“好书共读”主题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 任务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
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段话激发
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书籍的感受。现在请你
以“阅读”为对象,依照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阅读是成长者的催化剂。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少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
(2) 任务二: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2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奥斯特洛夫斯基)
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3) 任务三:萧雨发现,不同体裁作品塑造人物方法也不同。请你参照示例,任选一部作品分析。(2分)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典型情节:____________ 塑造人物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
(4) 任务四: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了“困境与突围”的专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保尔这个人物进行梳理,请据此完成下列表格。(4分)
人 物 困境 突围 人生智慧
保 尔 保尔到“公社社员”疗养院疗养,身 患重病却一心想着工作,不久出了车 祸,保尔不得不再一次住进疗养院, 随着病情的恶化,保尔的身体彻底垮 了。他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产生 了自杀的念头。 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他想到了以前经历的种种困难和为了克服困难所做的奋斗,他决定坚持活下去,冲出困难的铁环。
困难总会让我们变得懦弱,但是真正的勇士会战胜心中的恐惧,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 之不以其道( )
(3) 鸣之而不能其意( )
同“饲”,喂
用马鞭驱赶)
通晓
7.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乙】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
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①之。
未几,泽为乐土。
(选自《元史·段直传》)
【注释】①瘗(yì):埋葬。
9.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逃 民 闻 之 多 来 还 者 命 归 其 田 庐 如 约 民 得 安 业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垒自保( )
(2) 业主至( )
建立
等到
[答案]
逃 民 闻 之 / 多 来 还 者 / 命 归 其 田 庐 如 约 / 民 得 安 业
10. 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
良吏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放粮食救济没有产业的人,赎回被俘获的民众,收葬因战乱抛尸荒野的人。他善良、公正、为民着想,让人们安居乐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材料一: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双减”政策针对以往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现象,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二:“双减”政策出台后,受访家长的态度调查图。(右下图)
材料三:“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等,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双减”政策出台,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丰富阅读和文体活动内容;减少校外培训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1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
B. 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比反对的要多。
C. 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
D. 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与反对的一样多。
D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加点的词“减轻”和“加重”为反义词,“书面”和“全面”为同义词。
B. 材料三中画线句子的成分用符号标示: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
C. 材料一主要运用列数字、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D. 材料三中加点的词“在校”可以去掉,因为去掉后,原句意思没有变化。
B
13. “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如何促进自身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做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③丰富阅读内容。④积极参加文体活动。⑤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守 望
尹小华
①双望和庆莲定亲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双望高呼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加入了志愿军队伍。临走那天晚上,两人在村边老槐树下见了个面——半个月亮在云层里时隐时现,他们在老槐树旁靠了一会儿,说了几句话。庆莲送给双望一副亲手做的鞋垫,双望拉了一下庆莲的手,然后一人朝西,一人向东。
②庆莲不唤双望名字,叫“那谁”。那谁走后,庆莲心里就觉得空荡荡的。那谁在家时庆莲常能见到他。比如,有时村里开会,还有在庙会上,庆莲都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那谁,当终于看见他时,心头嗡的一声,似乎达到了某种目的,便转身往回走。是的,在那些场合下,只是看一眼,心里就暖暖的。那谁这一走,再想看见可就不容易了,庆莲不由叹息一声。声音虽轻,还是被自己听到了,不由一惊,生怕被娘也听到,说她有心事。
③庆莲有时在地里干农活,也不住地东想西想,想来想去,总离不开那谁。那谁不用干农活了,跨过鸭绿江打侵略者去了。庆莲这样一想就紧张起来:枪子儿哪有长眼的,那谁要有个好歹怎么办 这种念头刚刚 冒出来,
庆莲就笑自己傻——要是人人都贪生怕死还怎么打胜仗 接下来,她又盼着那谁英勇杀敌,荣立战功。这时庆莲一抬头,飞来一只鸟。叽喳叫了几声飞走。如果鸟知晓自己的心事就好了,飞去看看那谁。
④收工后,庆莲来到小河边,就看见了水里自己的影子。照理说,她熟悉自己的长相,可每次都忍不住在水里照一照,但又不敢久照,停留时间稍长,脸就发烫。回家时,路过村边的老槐树,树上又有鸟在叫。她停下来,抬头望望,引来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那一刻,她真的以为,那些鸟是那谁派来的信使。她想,若是自己能听懂鸟的话语该多好。
⑤有一次,庆莲站在老槐树下,朝东张望时,正遇邻居大嫂路过,大嫂张口便问:“有双望的消息吗 ”
⑥“没有。”
⑦“这个双望!”大嫂责怪后,又改口道,“打仗哩,可能不得空,双望肯定像你惦记他一样惦记你。”
⑧庆莲听了这话,害羞地低头一笑,但想到那谁不知何时回来,便陷入了沉默。
⑨大嫂似乎看出了庆莲的心事,说我帮你打听打听,等有双望的信儿,就快点告诉你。大嫂的话,给了庆莲一些盼头。大嫂常去县城,那里人多,知道的信儿也多。
⑩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庆莲要给那谁做双棉鞋,她边纳鞋底,边像云一样游移着去了大嫂家。大嫂知道庆莲是来打听双望音信的,但她不说破,只说庆莲鞋底纳得密实。闲聊一阵后,绕来绕去,庆莲还是绕不过那谁。大嫂摸着庆莲手里上好鞋帮的棉鞋说:“仗总会打完的,你把日子过好,等他回来。”
从那天起,老槐树下少了庆莲张望的身影。她穿梭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洒扫庭院,春种秋收,时光在忙碌的生产劳动中悄然而过。柜子里新纳的鞋早已攒了厚厚一摞。
两年多后的一天,庆莲又一次去大嫂家,终于得到一个消息——战争结束了。
成群结队的人们载歌载舞地迎接志愿军将士凯旋,庆莲远远地望见队伍里那个熟悉的身影,胸前的红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庆莲的心剧烈跳动起来,怦怦怦,一阵紧似一阵好像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
后来,庆莲成了我奶奶。
(选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有删改)
1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庆莲在双望入伍后,守候家园,等待双望胜利归来。
15.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又交代了庆莲做棉鞋的背景;渲染清冷的气氛,烘托庆莲失落的心情(暗示庆莲对双望的思念)。
16.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②段庆莲生怕被娘听到自己的叹息声,是因为她怕娘担心双望的安危。
B. 第④段“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使心事重重的庆莲更加烦躁、厌恶。
C. 结尾双望荣立战功、平安归来,与前文庆莲盼双望立功的心理形成照应,突出中心。
D. 文章多次写到庆莲做鞋子的情节,表明双望走后庆莲无所事事,想借此打发时间。
C
17. 理解标题“守望”的含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庆莲在家等候双望胜利归来;普通老百姓对前线战士的守望支持(志愿军家属在后方等候志愿军战士胜利归来);军民同心,守望相助,共同守护家国平安。
三、作文(50分)
18. 迎是一种人生态度。积极向上,是“迎”的方向;拼搏奋斗,是“迎”的姿态。对朋友,应笑脸相迎;对困难,要迎难而上;学榜样,需迎头赶上……
请以“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