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4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4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08: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声声慢
教学目标: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猜字谜
起风了,叶落了,心碎了。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
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前期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后期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一、作家简介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写作背景
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词意梳理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 独自守着寒窗怎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
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自由朗诵并思考:
哪个词最能体现词人的感情?

三、精析全文
怎样入愁?
(一)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品味:叠字的妙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 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二)间接抒情: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北雁南飞,而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旧时相识的雁吗?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
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的痛苦。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评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
   实则倾泻无遗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看看命运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样的印痕?
李清照大事记: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它的内涵是?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恨(国愁)
沦落之苦(家愁)
孀居之悲(情愁)
孀居之悲、亡国之痛、沦落之苦
(明诚)独驰马赴建康陛辞,冒大暑感疾,七月
于建康病危,八月卒。(清照)葬毕明诚,金兵已
迫建康,清照携带图书出逃。
——李清照《金石录后续》
“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经奉化、上宁海至三门,入章安,至黄岩,具舟
入海,奔温州。自台州、明州回越州,次年赴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添愁、助愁
情感: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
颠沛流离之苦
结语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1、查阅唐诗宋词,试找出几个被赋予特定含义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搜集含有“愁”的诗句。
3、背诵全诗。
合作探究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阅读这首诗,比较两首诗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洛岱《绝望》
《绝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古诗人眼中的愁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6、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