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练习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练习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08: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练习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风,亦称门风、家声、父风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
“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庾信《哀江南赋序》中说,时人潘岳作《家风诗》,被誉为“始述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蕴含着我们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儿女修齐治平、轨物范世的精神薪火。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于各个时代,弘扬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礼贤下士、为政以德的君王帝后家风,教家立范、勤政公廉的名门显宦家风,士魂商才、仁心义路的商界翘楚家风;也有淳风厚俗、仁德范世的义门世家家风,以身示范、睦族善邻的庶族百姓家风;还有救亡图存、济世经邦的志士英烈家风,投身革命、家国天下的老一辈革命家家风。这些优秀家风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融入民族的血液里,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轨物范世的可贵镜鉴。
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突出表征,重视门声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少传统家训作者都强调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司马光家训中要求为家长者“谨守礼法”“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历史上的司马家族是世代贵胄,却一直恪守“世以清白相承”的朴素家风,勤俭持家。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一定要吸取同时代人因不良家风致家族破落的教训,而且要用这篇家训去训诫子孙,永远传承节俭为荣、奢侈为耻的“清白”家风。陆游《放翁家训》中要子孙继承祖先宦学相承、清白俭约、注重节操的家风。清朝曾国藩在家书中劝海其弟,要遵守祖先教海“以绍家风”,反复告诫子孙“汝曹切勿坠家风”。
(摘编自陈延斌《培塑新时代家风的丰厚文化滋养》)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领导千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民族才有希望。弘扬优良家风,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落脚到公民道德建设上,推进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主题。我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具体到每个家庭,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追本溯源,都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为立身之本,将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作为基本美德的,经过代代传承,形成各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这些经由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家庭美德,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领导干部的家风,对党风政风社风影响重大。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是以千千万万领导干部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引领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
弘扬良好家风,领导干部要从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家训家风传承和百年红色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弘扬优良家风,要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为遵循,把传统家风、家教、家训、家规、家书的文化传承,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亿万家庭的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摘编自王杰《弘扬优良家风,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风这一文化现象早在西晋时期即已形成,在传世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
B.中华民族的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体现在社会各个层面,能对当下的国人提供一定的借鉴。
C.中华民族自古重视门声家风,较多的传统家训都强调要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突出表征。
D.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很重视,因为领导干部的优良家风能够引领社会风气,也与党风政风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训俭示康强调要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这一点与《放翁家训》看法一致。
C.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我党必须重视家风建设,并着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
D.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
3.下列选项,和材料中“家风”无关的一项是(3分)( )
A.《礼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B.司马光《居家杂仪》:“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C.袁采《世范》:“世之善为人子者,常善为人父,不能孝其亲者,常欲虐其子。”
D.赵鼎《家训笔录》:“同族义居,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无一毫欺隐,乃可率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之推长子颜思鲁学问渊博,次子颜愍楚清贫自守,三子颜游秦被百姓赞为“爱人如赤子”。颜思鲁长子颜师古,博览群书,尤精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颜师古之弟颜相时,被誉为诤臣。颜之推五世孙颜杲卿,忠义刚直,联合堂弟颜真卿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兵败被俘,宁死不屈,被“节解”惨死;颜真卿节操忠烈,事亲孝顺恭敬,为官刚直清廉。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暗森林(节选) 刘慈欣
“这对你们也很重要,三体世界①的技术是匀速发展的,直到两个世纪后仍未派出速度更快的后续舰队,所以,要救援偏航的三体舰队,只能靠未来的人类了。”
我②要离开了,你真的能够自己回去吗?你的生命关系到两个文明的生存。
“没问题,我现在感觉好多了,回去后我就立刻把摇篮系统移交,然后,我就与这一切无关了,最后只想说:谢谢。”球体消失了,回到十一维度的微观状态。
罗辑慢慢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叶文洁和杨冬的墓碑,沿着来时的小路蹒跚走去。
五年以后。
罗辑一家远远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线,但车行驶了半小时才到达它旁边,这时,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巨大。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五十多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这种镜面物体反映了三体世界的某种至今也很难为人类所理解的观念,用他们的一句名言来讲就是: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
天线周围有一大片翠绿的草地,形成了华北沙漠上的一个小小的绿洲。这片草地并不是专门种植的,引力波系统建成后,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射,只是发出的波没有被调制,与超新星爆发、中子星或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无异,但密集的引力波束在大气层中产生了奇特的效应,大气中的水汽在天线上方聚集,使得天线周围经常降雨,有时,降雨的区域仅有三四公里半径,一块圆形的雨云像晴空中的巨型飞碟般悬在天线上方,从雨中可以看到周围灿烂的阳光。于是这一区域长出了丰茂的野草。但今天罗辑一家并没有看到这种奇观,只见到天线上空聚集的一片白云,云被风吹到波束范围外后就消散了,但新的云仍不断在波束内产生,使得那一片圆形的天空像是通向另一个云雾宇宙的时空蚀洞,孩子看到后说它像一位巨人爷爷的白头发。
罗辑和庄颜跟着在草地上奔跑的孩子,来到了天线下面。三人站在天线下方的草地向上望,巨大的圆柱体从他们头顶向前方伸延,像是从两侧向上卷曲的天空。由于半径很大,底面弧度很小,上面的映像并不失真。夕阳下,罗辑在映像中看到庄颜的长发和白裙在金色的阳光中飘动,像一个从天空俯视地面的天使。罗辑把孩子举起来,她的小手摸到了天线光洁的表面,她使劲向一个方向推着。
我能让它转起来吗?如果你推的时间足够长,它会转的。庄颜回答,然后微笑着看着罗辑问,是吗?罗辑对庄颜点点头:如果时间足够长,她能推动地球呢。像已经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他们的目光又交织在一起,这是两个世纪前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那次对视的继续。他们发现庄颜设想的目光语言真的变成了现实,或者说相爱的人类早就拥有了这种语言。当他们对视时,丰富的含义从目光中涌出,就像引力波束形成的云之井中涌出的白云一般,无休无止。但这不是这个世界的语言,它本身就构筑了一个使自己有意义的世界,只有在那个玫瑰色的世界中,这种语言的所有词汇才能找到对应物。那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都能在瞬间数清沙漠中的每一粒沙并记住它们,都能把星星串成晶莹的项链挂到爱人的颈上。这就是爱吗?这行字显现在他们旁边一个突然出现的低维展开的智子上,这个镜面球体仿佛是上方的圆柱体某处融化后滴下的一滴。罗辑认识的三体人并不多,不知道现在与他对话的是谁,不知道这位外星人是在三体世界还是在日益远离太阳系的舰队中。
应该是吧。罗辑微笑着点点头。
罗辑博士,我是来向你抗议的。
为什么?因为在昨天晚上的演讲中,你说人类迟迟未能看清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熟而缺少宇宙意识,而是因为人类有爱。
这不对吗?对,虽然爱这个词用在科学论述中含义有些模糊,但你后面的一句话就不对了,你说很可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拥有爱的种族,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你走完了自己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
当然,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不严格的比喻而已。至少我知道三体世界也是有爱的,但因其不利于文明的整体生存而被压制在萌芽状态,这也使得三体世界的技术只能匀速发展。
请问您是?我们以前不认识,我是两个半世纪前曾向地球发出警告的监听员。
天啊,您还活着?庄颜惊叫道。
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一直处于脱水状态,但这么长的岁月,脱水的机体也会老化。不过我真的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
请接受我们的敬意。罗辑说。
我只是想和您讨论一种可能:也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
为此我们可以冒险。对,可以冒险。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有删改)
[注]①三体世界,地外文明。②我,三体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小说开头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当时罗辑的生命很重要;但他又很虚弱,以至于三体人担心他是否能够回去。
B.罗辑一家从看到引力波天线,到到达它的旁边用了半个小时的车程,这样写可以从侧面表现引力波天线的巨大。
C.“球体消失了,回到了十一维度的微观状态”,文字显现在“低维展开的智子上”,这些内容能显示出三体人的科技水平。
D.三体人说“不过我真的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他想看到的,是自己能得到人类的帮助而重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把充满白云的圆形的天空喻为“巨人爷爷的白头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形天空经历的时间之长。
B.小说写人物对话几乎没有使用引号,甚至有些地方也不分段,这种处理非但没有给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反而使小说语言更显紧凑。
C.小说前后照应,比如,前面写引力波天线“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后面写孩子的手“摸到了天线光洁的表面”。
D.引力波天线建成以后,改变了周围的小气候,使降雨量增大,形成了一片绿洲,这种描写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玄妙的科技感。
8.在科技发展方面人类与三体世界有哪些不同?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4分)
9.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或者阳光,请从情节发展的角度任意选择三处谈谈这样写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况居而求利者也?
周天子使毛伯求赙求金于诸侯,《春秋》讥之。故天子好利则诸侯贪,诸侯贪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庶人盗。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也。故为人君者,明贵德而贱利,以道下。
子路持剑,孔子问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吾者固以善之,不善吾者固以自卫。”孔子曰:“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不出环堵之内,而闻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御,何必持剑乎?”子路曰:“由也请摄齐①以事先生矣。”
智伯②还自卫,三卿燕于蓝台③。智襄子戏韩康子而侮段规。智果闻之,谏曰:“主弗备难,难必至。”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异于是。《周书》有之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愧人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毋乃不可乎?嘻,不可不惧!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自是五年而有晋阳之难,段规反而杀智伯于师,遂灭智氏。
(选自刘向《说苑·贵德》,有删改)
[注]①摄齐,文中指拜师而致敬。②智伯:春秋时晋国大夫,溢号为智襄子。③三卿:智伯、韩康子、段规三人。燕:通“宴”。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凡A人B之C性D莫E不F欲G善H其I德J然K而L不M能N为O善P德Q者R利S败T之U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为出之”与“其出人也远矣”(《师说》)两句中的“出”字含义不同。
B.“犹风之靡草也”与“靡有朝矣”(《氓》)两句中的“靡”字含义相同。
C.“善吾者固以善之”与“崤函之固”(《过秦论》)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D.“故无大患”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简子曾经担任高官,获罪逃到齐国,仍有三个门客誓死追随他,这是因为他曾经对这三个门客雪中送炭。
B.管仲听了孟简子的叙述后,感叹自己没有对别人施恩,因此会陷入困境;文章认为,君子应该淡泊名利。
C.孔子批评子路拿着宝剑的行为,子路对此进行了辩解,而孔子进一步阐明不必持剑的道理,子路醒悟,拜孔子为师。
D.智伯曾在宴会上对韩康子和段规无礼,智果认为灾祸将自此起;智伯却打算先对段规动手,结果智伯反为段规所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不出环堵之内,而闻千里之外。(4分)
(2)今主一宴而愧人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毋乃不可乎?(4分)
14.对于周天子遣使向诸侯求金钱的行为,本文认为不妥,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注] 秦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树宽。
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注]子由,苏辙,字子由。平山堂:坐落于扬州瘦西湖上、大明寺旁。此堂高踞峰顶,由堂上遥望江南诸山,肩摩领接,如列槛前,故名平山堂。秦观年轻时曾与苏辙一起来此游览,并赋诗留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为苏辙原诗的唱和诗。扬州的平山堂是登临跳远的好地方,适宜诗人即景抒怀。
B.首联由“栋宇高开”这个高高的立足点下笔,以“尽收佳处”做总述,一笔宕开。
C.颈联上句写雨中幽花的情态,下句以杯中美酒荡起的微澜表现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第一观”的表述可见诗人对此处山川形胜的无比欣赏之意。
16.诗的领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颔联的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运用《左传》中的典故,表达报恩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中,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古典诗词中常用雪或霜来喻指白发,如“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70年来,陈俊武 ① ,永不止步,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
20世纪80年代,陈俊武设计的融合圣贾斯工艺技术的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装置模型先后被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览,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 ②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这是中国的杰作!
功成名就,总会面对各种纷扰。看重什么、看淡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之尺,丈量品格的厚薄,标示境界的高低。陈俊武看重的是祖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进步,看淡的是个人的荣誉地位;坚守的是振兴祖国与油化工的初心,舍弃的是个人的待遇排场。科技报国,淡泊名利,无怨无悔,这是他一生 ③ 的人生追求。科学探究无止境,陈俊武依旧遥望前方。
18.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第二段画波浪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句子(第三段画横线句)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眼下,我国多地已经正式入春,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又到了一年中赏花踏青的好时节。赏花之余,人们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百花丛中,红色、黄色、紫色、白色等颜色的花比较常见, ① ?
其实,这是大家的错觉,绿色的花实际上并不少见,只是人们习惯性地忽略了它们。由于整株植物中叶片、根茎等部位大多呈现绿色,因此 ② 。也就是说,相比于其他色彩鲜艳的花瓣,人类肉眼对绿色花朵的识别概率较低。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绿色的花容易被忽视,那么它们是怎么“传宗接代”的呢?一般来说,花粉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虫媒和风媒,简单讲就是通过昆虫或风将花粉传出去。虫媒花要靠吸引大量的昆虫来完成传粉工作,而昆虫大多喜欢色彩鲜艳的花朵,相比而言,拥有绿色花瓣的花朵,无法将自己和绿叶区分开,也就容易被昆虫忽视。大多数绿色的花还是比较“聪明”的, ③ ,而风传粉是不看“颜值”的。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颜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B.蚕儿要“上山”了,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表现了杭州城的商业繁荣和百姓生活的富有。
D.你这样的行为投机取巧,破坏了商业秩序,像你这种“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又有人认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练习卷
语文参考答案
1.A(“家风这一文化现象早在西晋时期即已形成”错误,原文只是说“‘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作为“文化现象”,原文没有明确指出时间)
2.C(“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我党必须重视家风建设”错误,家风建设并没有写进十八大报告)
3.A(B、D两项都是强调家长率先垂范、以身立教的传统家风文化建设;C项是讲家风的重要性;只有A项是谈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和家风无关)
4.①先阐释“家风”一词的概念意义;②再列举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各类优秀家风文化;③最后举例说明重视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家训、家风的杰出代表,对颜氏子孙的品德修养、个人成就及颜氏家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②颜氏子孙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可见《颜氏家训》在各个层面上都对家族成员和后代子孙做出了指导和要求;③颜氏家族的繁盛和成就与《颜氏家训》紧密关联,对当代的家风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D(“是自己能得到人类的帮助而重生”错,应是“相爱的人类所表现出的生活”)
7.A(“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形天空经历的时间之长”错,于文无据)
8.[第一问]三体世界的技术发展是匀速发展的,将来它的科技水平是落后于人类的。(2分)
第二问]突出了爱的主题,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甚至可以让科技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2分)
9.示例:①“从雨中可以看到周围灿烂的阳光”,是引力波天线建成后造成的奇观,是情节的自然延伸。②“夕阳下,罗辑在映像中看到庄颜的长发和白裙在金色的阳光中飘动”,表明他们在引力波天线下逗留的时间很长,轻松愉快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和人类的爱的温暖。情节进一步深化发展。③“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情节发展到这里,“阳光”已经带上了“爱”的象征意蕴。④最后在夕阳中的对话,使情节在胜利与自信的甜美中结束;在结构上也与开头朝阳初升形成了照应。(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DJR(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原文标点: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
11.B(“犹风之靡草也”与“靡有朝矣”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前者为“倒下”,后者为“无、没有”)
12.D(“智伯却打算先对段规动手”错,智伯没有听进智果的劝谏,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敢发难)
13.(1)君子以忠诚为本性,以仁爱为防卫,不出院墙之内,却闻名于千里之外。(得分点:“质”“卫”“闻”各1分,大意1分)
(2)如今您在一次宴会上就羞辱了人家君主和辅相,又不加戒备,还说:“他们不致发难。”这恐怕不行吧?(得分点:“愧”“弗”“毋乃”各1分,大意1分)
14.天子不能重利,(1分)否则,诸侯、大夫、庶民都会变坏。(2分)
【参考译文】
孟简子(曾)在梁国和卫国做宰相,(后)获罪逃到齐国,管仲迎接他并问道:“你在梁国和卫国做宰相时,有多少门客?”孟简子答:“门客三千多人。”管仲说:“如今同你一起来的有几个人呢?”孟简子回答说:“只有三个人与我一起来。”管仲说:“是什么原因呢?”孟简子回答道:“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钱埋葬,我出钱替他安葬;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没钱埋葬,我也出钱帮他安葬了;还有一个人的兄长摊上了官司,是我为他脱罪。所以有三个人跟着我一起来了。”管仲上车后感叹道:“唉!我不得志是必然的!我不能像春风一样温暖他人,我也不能像夏雨一样滋润他人,我不得志是必然的了!”
所有人的本性,无不希望自己的品德是完善美好的,然而有的人不能使自己的品德得到完善,是因为名利损害了他。所以君子因谈论名利而感到羞耻。谈名利尚且觉得羞耻,何况存心谋求私利呢?
周天子派毛伯向诸侯索取治丧金银财物,《春秋》记载并讥讽此事。所以说天子好利,诸侯就贪财;诸侯贪财,士大夫就鄙吝;士大夫鄙吝,庶民就会偷窃。处于上位的人影响改变下属,就像风吹草伏一样。所以作为君王,要彰显仁德,轻视利益,以引导下面的人。
子路拿着宝剑,孔子问他:“仲由,怎么使用这东西呢?”子路说:“对我友好的当然要以友好的态度来对待他,对我不友好的当然用它来自卫。”孔子说:“君子以忠诚为本性,以仁爱为防卫,不出院墙之内,却闻名于千里之外。对不友好的人要用忠诚来感化他,对盗贼的残暴要用仁爱做防御,何必拿着宝剑呢?”子路说:“我请求拜先生的门下来跟先生学习。”
智伯从卫国返回晋国,智伯、韩康子和段规三人在蓝台举行宴会。智伯戏弄韩康子还侮辱段规。智果听说后劝谏说:“主人若不防备灾难,灾难必然临头。”智伯说:“是不是有灾难要看我,我不发难,谁敢发难?”智果说:“我不赞成您的说法。《周书》上有句话说:‘怨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君子能注意小事情,因此没有大祸患。如今您在一次宴会上就羞辱了人家君主和辅相,又不加戒备,还说:‘他们不敢发难。’这恐怕不行吧?唉,不能不有所惧怕啊!连蚊子、蚂蚁、黄蜂、蝎子都能害人,更何况是君主、辅相呢?”但是智伯不听劝告,从这之后五年就发生了晋阳之难,段规回国(发难),在军中杀了智伯,于是消灭了智氏。
15.C(“表现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于文无据,属于臆想)
16.①上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远山比作浮于海上的青螺,联想新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相映的壮丽景致。②下句写蓝天下江边绿树婆娑,色彩鲜明,构图清新雅致,极富美感。③两句寓情于景,“宽”字一语双关,既描绘了宏大的客观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年轻时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追求。(每点2分)
17.(1)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示例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二: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①孜孜以求 ②交口称赞 ③矢志不渝(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
19.示例:
①陈俊武设计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②这套装置融合了多项新工艺技术;③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4分)
20.①比喻:把功成名就后的人生抉择比作无形之尺,可以衡量出不同的品格和境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2分)②对比:“看重”与“看淡”、“坚守”与“舍弃”两两对比,形式整齐,语意相对,让人直面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从而突出陈俊武淡泊名利、科技报国的高尚品质。(2分)
21.B(A项是指特定称谓;B项和“颜值”的引号作用相同,都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反讽)
22.①可是为什么绿色的花不常见呢 ②绿色的花瓣就容易被人们忽视 ③它们知道如何借助风来传粉(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这是一则思辨类的材料。防患于未然,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做好应对措施,把隐患消灭于萌芽时期,这是做事情的最好态度。但是,百密而难防一疏,如果因为疏漏而发生了事故,对于已经出现的结果我们无力改变,只能寻求可能的补救措施。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却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补牢”是因已经“亡羊”,但若你只有一只羊,经“亡”了之后再去补牢,还算未晚吗?“补牢”的原因是“亡羊”,但有时候,羊是不能丢失的,所以“补牢”为时已晚。况且,“羊”是一个变量,损失过大,也就失去了“补牢”的实力与必要,因此“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这些可以有效规避考生套作,更好地考查学生提出观点、展开论析、阐释理由等能力。
(二)参考立意
(1)及时止损,未为晚也;
(2)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