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27 14: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I卷
一、选择题
1.中亚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 B.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
C.夏季风影响的时间短 D.周围高山环绕,各方面的水汽都难以到达
2.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读“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影响南疆地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是 (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4.历史时期以来,南疆地区大部分城镇的迁移方向及其主要原因是 (  )
A.因洪水泛滥向山坡地带转移B.因资源开发向矿产丰富地区迁移
C.因交通线增多向盆地北部迁移D.因荒漠化范围扩大向河流上游迁移
下面两幅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是 ( )
A.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 B.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
C.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 D.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来
6.四省市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匹配正确的是 ( )
A.甲—荒漠化 B.乙—红漠化 C.丙—水土流失 D.丁—生物多样性减少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漠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漠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 560
2 100
2 460
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漠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8.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漠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发展畜牧业? ??B.增加木材产量??
C.开展生态旅游?  D.改善生态环境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五月 B.四月 C.六月 D.十一月
11.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下题。
1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1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恢复荒漠化地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
A.寒潮 B.酸雨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15.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经济发达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和地形
16.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加强冬季供暖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 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 2460 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 1/3,并且每年还以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完成下列各题。
17.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
C.冬季风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18.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沙育草
②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开采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④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关于湄公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恒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
B.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影响
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
D.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
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据此回答下题。
20.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新疆的伊利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图A)及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A中,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 (2分),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2)结合图A,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4分)
(3)分析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条件。(6分)
22.(10分)【环境保护】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2分)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4分)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 等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4分)
23.(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唯一以贵重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市已探明铜、银等30多种矿产,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全市有产业工人16万。这里有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会宁会师红色旅游等景区。白银市经济总量偏小,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7223元。经过大规模开发,资源保障程度越来越低,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材料三: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图中甲、乙两地既属于季风区,又属于内流区的是 。(2分)
(2)简述白银市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衰落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分析甘肃省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6分)
(4)甘肃省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提示:资源方面、经济结构方面、人口方面)(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D4.D5.D 6.A7.A8.C9.D10.C
11.D12.A13.B14.C 15.D 16.B17.D 18.C 19.D20.A
二、综合题
21.
(1)少。(2分)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2分) 
(2)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2分),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2分),从而成为“西域湿岛”。
(3)有利: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2分),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2分),河谷地区,地形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不利:易受到低温冻害影响(2分)(有利:任意答两点给4分)
22.
(1)过度放牧(1分) 城市交通建设(1分)
(2)干旱(2分)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2分)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答出两点得4分,答案合理)
23.
(1) 乙 (2分)
(2)区位有利条件:劳动力丰富;距离兰州市近,交通便利;距离兰州消费市场近;黄河经过,水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等;(任意答对3点得6分)衰落原因: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矿区环境问题突出等(任意答对2点得4分)
(3)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甘肃省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甘肃省地处内流域与外流域的交界处;草原和荒漠及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地位重要等。(任意答对3点得6分)
(4)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