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7 13:16: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3张PPT。·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地翻译课文。
2.学习合理安排顺序,学习生动的叙述。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yì  kuī jiàn jībàng jīZhāo guāncháo听读课文,注意读音:研读文本(第一节)1.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对难于理解的词句进行勾画。
2.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重点的实词、虚词:
修( ) 昳丽( ) 朝( )服( )衣冠
孰( )与 孰视之( )弗如( )窥镜( )
美我( ) 私我( ) 而形貌昳丽( )
而复问其妾( ) 齐国之美丽者也(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暮寝而思之( )
自以为不如( )重点的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课文(第1节)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课文分析1.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2.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
“邹忌修人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
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问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提问:邹忌与徐公怎样比美?结果怎样?
5.而后写邹忌思考受蔽的原因,问: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自己受蒙蔽
国君不易听直言小结第一部分(1节)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研读文本(第2节) 1、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对难于理解的词句进行勾画。
2、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
重点的实词、虚词:
入朝( ) 诚知( ) 皆以( )美于( )徐公 莫( )不 地方( )千里 王之蔽( )甚( )矣 有求于( )臣
重点的句子:
(1)皆以美于徐公。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翻译课文(第二节)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分析第二段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客
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
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
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1.第二段大意是什么?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诱使齐王懂得纳谏的重要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研读文本(3-4节)1、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对难于理解的词句进行勾画。
2、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
重点的实词、虚词:
善( ) 乃( )下令 面刺( )
谤讥( )于市朝( )闻( )寡人之耳 数( )月 间( )进
期年( ) 虽( )欲言 皆朝( )于( )齐 战胜于( )朝廷
重点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3-4节)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思考并讨论:(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3)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5)威王除蔽的结果是什么?
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臣吏民的意见。威王除蔽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收到可喜之效小结第三部分(3、4段)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三读课文,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 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思考: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小结: 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2.《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分析人物形象:1.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2.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拓展延伸: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这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课堂总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