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
温州市水心第二小学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
【教材简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3页的内容。这是教材改革以来,第一次让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初步认识钟面,并能正确地读出整时、半时的时刻,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第二册“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题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设计开放式、学习探究型,努力转变教师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我在设计中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拨一拨”“读一读”等活动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展示与合作交流结合。力求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钟面的正确表象。利用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半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流程】
1、 谈话导入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平常的生活、学习习惯。比如,你是几时起床、几时上学的?(学生踊跃发言)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生:幼儿园学的;爸爸、妈妈教的等等)看来,时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认识钟表,学会看时间,才能合理地安排我们的作息时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揭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一了解班级学生对时间知识掌握情况,即了解学生新知识的起点。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试图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过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谈话时,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谈话内容,更要关心的是学生有没有主动地投入到“谈话”中来。)
2、 自主探究,认识钟表
(1) 初步建立表象:
1.玩一玩:
师:你们今天也带来了钟表,快请他们出来吧!想玩吗?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看谁能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生1:有12个数字。
师:愿意介绍你钟面上的数字吗?(1——12)
生2:有3根针。
师:谁能说说这三根分别叫什么针?(指名一学生介绍)
生3:它们一直在走,有的快,有的慢。
2.认一认: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时针和分针。看看,时针长什么样?分针长什么样?
学生回答后电脑出示钟面,配音介绍:我是分针,我又细又长(分针闪烁);我是时针,我又粗又短。(时针闪烁)
师:找一找你的闹钟上时针在哪,分针在哪,说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思维,在实践操作中创新。让学生动手玩一玩钟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中初步建立钟面结构。)
(2) 创设情境,认识整时:
1.师:这几天,森林里可热闹啦。那里正举行动物运动会,现在长跑比赛第一小组赛马上要开始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师:咦,这一组的运动员是谁呀?(兔子和乌龟)
(播放影片剪辑 ( 1.MPG ))
师:猜猜看,谁获得这场比赛的第一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师:到底谁输谁赢呢?请看它们到达终点的时间:
2.认一认:
师:乌龟和兔子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你会看吗?
学生回答。
3.说一说:
师: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师生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师:你会根据这两个时间判断出第一名是谁吗?
4.练一练,写一写。
师:现在我们也进行比赛,老师拨时间,你来说时间。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1时、6时)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写下来吗?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
5.小结。
师:观察这些钟面,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整时的认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难点,放手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为各层次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又发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小主人的意识。)
(3) 认识半时:
1.认识半时。
师:龟兔赛跑,谁赢了。咱们掌声欢迎颁奖嘉宾小猪飞飞为乌龟颁奖。咦,小猪飞飞去哪儿了?(出示图片)
师:都什么时候了小猪飞飞还在睡懒觉?你会读这个时间吗?
生:九时半。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时针走到9和10中间,分针指着6,就是九时半。
师:是上午九时半,还是晚上九时半?
生:是上午九时半,晚上九时半天是黑的。
师:它与上面几个钟面有什么不同?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认半时的方法,然后汇报。
师: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半时”时刻的认读进行讨论、交流,一方面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被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学生的争辩意识、自信心也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同时得以激发。方法的总结,升华了学生的认识,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快。)
2、练一练。
师:学会了看时间,我们就可以合理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电脑依次出示动画:
(1)小明出场,说:“你能说出我现在在做什么吗?”
(2)引导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干什么?
(让学生分清是上午、中午、下午的时刻。)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里,教师运用媒体动画巧妙地设计了与学生实际贴近的生活情境,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使孩子们有话可说,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初步的“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运用电脑上钟表的顺时针运转、定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建立钟表的运动表象,更加形象地使学生明白一天中时针要走两圈。)
(3)拨一拨:
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啊!这样的一天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呢?在钟面上拨一拨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4)学生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3、 学习时间的读、写法
1.师:刚才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作息时间。看,这是老师的作息时间,你会读吗?(在黑板上出示5时的钟面图。)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写下来吗?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
师:分析学生写法。(指出电子表写法:5:00)这个呢,你见过吗?在哪些地方见过?
(生:在电话上见过;在电子表上见过;在爸爸的手机上见过……)
师:说得真棒。看(播放图片)
EMBED PBrush
师:这些时间的表示方法是“:”左面表示几时,“:”的右面表示几分。
师:你们能把上面的时刻改写成电子表的形式吗?(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讲评,重点引导学生半时的书写。
(设计意图:把时间的读、写安排在这里,是为了前面教学环节能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而不受读写因素的干扰。)
2.运用:
师:现在我们做个游戏。老师做个动作请你来猜猜它可能在什么时刻发生?
老师依次做睡觉、吃饭、看书等动作。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再一次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同时领悟到生活中有两个3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4、 钟表欣赏
师:学会了看钟表,现在让我们到钟表店看看,去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
电脑展示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各种表样,让学生欣赏。(请欣赏 ( 1.ppt ))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5、 拓展应用
1. 根据给出的时刻,把钟表补充完整。
2. 找朋友。
(电脑显示)把显示相同时刻的钟表和电子表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概括总结,质疑升华
1、今天你认识了什么?你是怎样学到的?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主角”的意识。教师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七、布置任务,拓展延伸
调查一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
跟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尾声,教师再一次唤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后调查太阳的升、落时间,再次让学生体验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水心二小
编制人员:张勤 张映 潘素慧
2004年6月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