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 日 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技能目标1、了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3、固体物质加热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要求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难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课程资源的准备 酒精灯、锥形瓶、试管、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
教 学 设 计 备 注
引入 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结合新学期的一些变化来举例,使学生感到熟悉,活跃课堂气氛)引出课题:物质的变化物质是不断变化着师: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请你谈谈你发现了哪些变化?生:云中的水有时会凝结成雨水而落下,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 木材燃烧, 瀑布的水落下。讨论:自然界中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投影:图1-1 下雨请学生讲讲下雨的成因,然后教师再总结分析:空气中的水气在遇冷的情况下凝结成小雨滴,越积越多后就形成降雨。师问:整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在这个过程发生的是水的三态变化。投影:图1-2 木材燃烧学生分析: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投影:图1-3 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投影:图1-4 瀑布下落分析:水从高处落下,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问: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生:根据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把以上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下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钢铁生锈 2、打开小手电筒,发光发热3、镁带能燃烧 4、用条形磁铁吸引铁钉5、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出示: 水分子电解的模型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生: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教师指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过度: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师;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演示实验1: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问:有没有发生变化?生:有现象: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师:在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出示:发黄的落叶,与绿叶做对照提问:你知道叶子为什么会发黄吗?生:落叶的黄色是由于缺含镁的无机盐或温度不适等因素引起叶绿素不能形成的造成的。师:从这两个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变化时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投影:图1-7 钢铁厂的高炉分析:铁在高温下熔化变成铁水,状态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组成本身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演示实验2: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问:细铁丝在形状变化中,发生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属于物理变化。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如。不同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是否有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 形状规则 蓝色的固体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硫酸铜晶体能溶解,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蓝色的液体。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生成蓝色的沉淀。4、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 变成白色。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入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变成蓝色。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进行如下的分析:1、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4和5,原因是硫酸铜固体带结晶水时为蓝色,不带结晶水时为白色。2、有沉淀生成的实验是3,原因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3、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原因是硫酸铜晶体能溶于水。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这是我们认识物质,进一不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思考:根据前面的观察,你能总结出硫酸铜 晶体有哪些性质?分析:硫酸铜晶体是能溶于水的蓝色的固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加热的情况下变成白色的固体,遇水又重新变成蓝色。提问:在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能溶于水的蓝色的固体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师:根据物质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演示实验:在盛有2毫升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硫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铜溶液,可发现有鸡蛋清发生凝固。这是由于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硫酸铜产生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现象。根据这个性质,你能说出硫酸铜的一种用途吗?分析:在生物体内广泛的存在着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基础物质,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的波尔多液可以消灭病虫害。思考: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分析:根据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的性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可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课堂小结:要想知道某一种物质是什么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中有沉淀、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物质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作业本:第1节
课后反思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典型的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物态变化,机械运动,地球运动,本章主要学习化学变化。教材首先让学生来讨论自然界中的各种变化,然后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接着来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为以后的学习中来判断化学变化是否 有发生打下基础。最后是物质性质的应用。这其中贯穿着一个这样的思想:变化 → 性质 →用途教 案 总第( 2 )课时
课 题 1.2 物质的酸碱性2 日 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2、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过程与方法: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准备 相关实验器材及器具,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备 注
前面讲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那么如何来判断呢? 学生讨论回答。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Ⅰ、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叫学生拿出探究小组桌上的石蕊试液,请他们辩别颜色。 1、探究实验: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分别滴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盐酸和石灰水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橘子汁中;剩余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各种不同的洗涤剂中。 2、探究结果汇报:(表扬) 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差异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教师呈现: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阅读:P8自制酸碱指示剂 Ⅱ、用PH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1、探究小组讨论:使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酸碱性的优缺点。 2、讲解: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必要性。 3、课件演示:“由于土地的盐碱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演示: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介绍。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5、探究实验:请各探究小组分别测出下列物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PH值: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等(教师巡视,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6、探究结果汇报。 7、讨论: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归纳出哪些有规律性的知识? 8、阅读P9找出规律。 。 9、结果汇报。 10、阅读P10:“我们身边物质的PH”。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课 题 常见的酸(一) 课 型 讲授课
日 期 年 月 日 上/下 午第 节 教 具
教学要求 1、掌握酸的性质;2、掌握盐酸的个性; 3、熟练的运用酸的性质解题。
重 点难 点 1、酸的性质;2、盐酸的个性;1、运用酸的性质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复习与导入:1、回顾酸的含义。2、说说日常生活中含有酸的物质并说明含有哪种酸。 1、学生回答酸的含义。2、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一说。1、阅读盐酸试剂瓶的标签。2、认识到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3、讨论浓盐酸敞口放置引起的变化。回顾紫色石蕊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1、了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2、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4、如何检验 CO32-1、了解铁锈的主要成分。2、理解b活动中微微加热的目的。3、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1、学生探究盐酸和金属铁反应。2、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1、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2、思考为什么能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
新课教学:一、盐酸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2、盐酸的化学性质性质(1)盐酸能跟指示剂反应结论:紫色石蕊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2)盐酸能跟某些盐反应【实验探究】a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2HCl+CaCO3=CaCl2 + H2O+CO2↑结论:盐酸+盐=新盐+新酸b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气泡。HCl+Na2CO3=NaCl + H2O + CO2↑【CO32-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c①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产生AgCl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②Na2CO3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产生Ag2CO3白色沉淀 Na2CO3+ 2AgNO3=Ag2CO3↓+2NaNO3③在上述沉淀中分别再加入稀HNO3,观察现象:在AgCl沉淀中沉淀不消失;在Ag2CO3沉淀中出现大量气泡(CO2), 白色沉淀消失。【CI-的检验】先加AgNO3溶液出现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3)盐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实验探究】a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6HCl+Fe2O3 =2FeCl3+3H2O (红色)(黄色)b、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2HCl+CuO =CuCl2+H2O(黑色) (蓝色)结论: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盐酸能跟某些金属反应【实验探究】上述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现象: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提出问题】气体是否是盐酸和金属铁反应生成的? 【实验验证】2HCl + Fe = FeCl2 + H2↑ (浅绿色)结论:盐酸+金属=盐+氢气酸可以和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5)盐酸能跟碱反应【实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HCl+NaOH = NaCl+H2O结论:盐酸+碱=盐+水 【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3HCl + Al(OH)3= AlCl3 + 3H2O
巩固与达成:[例1] 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 )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变红21世纪教育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21C.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例2] 某同学欲证明盐酸和氯化氢的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不同,他向三支试管中各放一块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液变红),然后向第一支试管中加盐酸,试纸显_____色;向第二支试管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试纸显______色。这时,他认为由此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于是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另一种化学式为______的物质。要加入这种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例3]如何鉴定稀盐酸?
板书设计:一、盐酸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2、盐酸的化学性质性质(1)紫色石蕊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2)盐酸+盐=新盐+新酸(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盐酸+金属=盐+氢气(5)盐酸+碱=盐+水二、1、【CO32-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2、【CI-的检验】先加AgNO3溶液出现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教后心得:§1.6 几种重要的盐(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盐和盐的不同。
(2)了解NaCl、Na2CO3、CaCO3三种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使学生掌握CO32-的鉴别方法和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物质鉴定和检验的方法。
(2)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我国盐的资源和生产、侯德榜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种盐的性质和用途。CO32-的鉴别方法和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教学难点:CO32-的鉴别方法和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
1、仪器:试管、试管夹、表面皿、酒精灯、药匙、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
2、药品;碳酸钠晶体、氯化钠、碳酸钙、硝酸银、 稀盐酸、酚酞试液。
3、其它:火柴等。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想一想:HCl和NaOH反应生成什么?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水的同时,溶液里剩下Cl-和Na+,通过蒸发溶液,这两种离子就会结晶析出晶体,也就是食盐晶体——一种盐。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盐。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盐
1、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指出化学反应类型
①· KOH + HCl----
②· NaOH + H2SO4----
③· Ca(OH)2 + HNO3 -----
④·Ca(OH)2 + H2SO4 ----
这几个反应都是中和反应,生成物中的盐都为酸与碱中和的产物。
得出: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成)。
2、展示几种常见的盐晶体。(实物展示以及课件图片展示)
得出: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小结:
1)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2)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
3)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3、思考:有人讲,食盐就是盐,盐就是食盐。你认为对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食盐是盐,但盐是一类数量很大的化合物,食盐只是其中的一种。科学上盐是指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如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铵。
注 意:有的晶体是盐, 有的晶体不是盐。
既然盐的数量极多,下面学习几种常见的盐相关的性质。
(二)、几种盐的性质
[引入新问题] 碳酸钠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那么碳酸钠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
[板书] 1、(碳酸钠)(Na2CO3)
[学生分组实验]
A、指导学生观察碳酸钠的色、态、并做溶解性实验。
1)俗称:______又称________。
2)是一种__色粉末,易溶于___。
[演示实验] 观察几天前放在表面皿上的碳酸钠晶体发生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阅读课文知识什么是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等知识,准确记
住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
3)从水溶液中析出时,晶体含有结晶水,化学式是_Na2CO3·10H2O。
4)结晶水合物的定义:像这种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
说明:结晶水合物是具有一定组成的纯净物,化学式中的“.”表示结合,算相对分子量时,表示加。例如:Na2CO3·10H2O的式量=23×2+12+16×3+10×(1×2+16)=286
5)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逐渐失去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化。
思考:“潮解”和结晶水合物的“风化”相同吗 为什么
B.化学性质
1)、碳酸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探究实验: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溶液变红色。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纯碱名称的由来.
注 意: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2)、与酸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 + 2 HCl===2 NaCl + H2O + CO2↑
用途:做馒头时可除去酸味,且使馒头多孔松软.
3)、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C、碳酸钠的用途:
碳酸钠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做馒头时可
除去酸味,且使馒头多孔松软。
㈡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CaCO3
1、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CaCO3:
汉白玉 大理石 石灰石 蛋壳 贝壳。
2、用途: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艺品)、含有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CO2)
4、碳酸钙高温分解(工业制取CO2)
5、思考:于谦的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所隐含的化学变化是什么?
6、思考:
(1)怎样证明一块岩石是碳酸盐?
滴加稀HCl,现象:产生气泡;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即CO32-的鉴别。
(2)如何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含碳酸钙和碳镁)?
CaCO3+2HCl=CaCl2+H2O+CO2↑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3)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会有一层白色物质,请问这是什么物质?怎么形成的?
如何除去?
CO2 + Ca(OH)2 = CaCO3↓+ 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㈢食盐 NaCl
从新闻事件两则引入食盐。
思考:食盐的知识你知多少?说说看!并出示4个问题。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食盐的来源: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并介绍海水制盐的方法。
3、用途:
(1)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制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浓度为什么是0.9%?
0.9%的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
(3)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4、实验:收集一些汗液盛放在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什么现象产生?
现象:白色沉淀。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反应的方程式:
NaCl+AgNO3 =AgCl↓+ Na NO3
归纳:检验Cl- :滴加AgNO3溶液,如果产生一种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该物质中含有Cl
讨论:回顾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你能否说说盐
有哪些化学性质?
⑴酸+盐→新盐+新盐
CaCO3+2HCl=CaCl2+H2O+CO2↑
⑵可溶碱+可溶盐→新碱+新盐
3NaOH+FeCl3=3NaCl+Fe(OH)3↓
⑶可溶盐+可溶盐→新盐+新盐
(4)某些难溶盐加热能分解
(NH4)2CO3 =2NH3↑+ CO2↑+H2O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大家的共同努力,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1.证明生石灰( CaO)中是否含有未煅烧的石灰石(CaCO3)的方法,是滴加( ),若有( )产生,就证明生石灰中含有未煅烧的石灰石,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
2.对人的生理活动关系最大的盐是( )
A.Na2CO3 B.CaCO3 C.NaCl D.MgCl2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 )
A.CuSO4 B.Na2S C.CaCl2 D.Ba(OH)2
4.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而在医院里做胃镜透视时,要用BaSO4造影,俗称“钡餐”,吃下BaSO4无毒是因为( )。但如果无意中误服了BaCO3则会引起中毒,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 ),误服后, 应立即用泻盐MgSO4解毒,这是因为( )。
5,检验Cl- 存在的方法是先往某溶液中滴加( )和( ),若观察到( ),则有 Cl- 。
五、板书设计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一、什么是盐
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
二、几种盐的性质
1、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2、碳酸钙:一种难溶的盐CaCO3
3、食盐:NaCl课 题 常见的酸(三) 课 型
日 期 年 月 日 上/下 午第 节 教 具
教学要求 熟练的运用酸的性质解题
重 点难 点 酸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复习与导入:1、叙述酸的共性,并举例说明。2、说明盐酸、硫酸、硝酸的个性。3、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几种物质的颜色。 学生回顾,教师补充纠正。
新课教学:课堂训练一、选择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2、下列变化肯定属于化学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化的是 ( ) ①物质发生爆炸 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 ③酒精的燃烧 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 ⑤汽油挥发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⑤3、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①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②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4、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下列气体,若将它们分别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 A.CO2 B.H2 C.O2 D.空气5、下列物质加入盐酸中,溶液的PH不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显改变的是 ( ) A.Zn B.AgNO3 C.Na2CO3 D.NaOH6、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些无色溶液中 ( )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一定含有银离子C.只有硫酸根离子,没有银离子 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或两者都有7、检验CO2的常用试剂是 ( ) A 石灰水 B 石蕊试液 C 酚酞试液 D 水8、下列物质都能电离出H+,其中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属于酸的是 ( ) A、HCl B、NaHSO4 C、H2SO4 D、HNO39、砷(As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3价和+5价,因此可以形成两种含氧酸——砷酸和亚砷酸。砷酸的化学式为 ( ) A、As2O3 B、As2O5 C、H3AsO3 D、H3AsO410、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两者共有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金属表面除锈 D制造多种化工产品11、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 )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 12、市售瓶装汽水中肯定含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酸是 ( ) A.盐酸 B.硫酸 C.醋酸 D.碳酸13、实验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酸性最强的是 ( ) A.牛奶6.3—6.6 B.苹果2.9—3.3 C.番茄4.0—4.4 D.玉米粥6.8—8.014、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pH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乎不变的是9 ) A.AgNO3溶液 B.CaCO3固体 C.KOH溶液 D.生石灰(CaO)15、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氧化物是( ) A. H2O B. NaOH C. CO2 D.MgO16、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Cl 、 ( http: / / www.21cnjy.com / )Ca(OH)2、Na2SO4溶液的是 ( )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稀硫酸 D. BaCl2溶液 17.能把盐酸、水、烧碱三种无色溶液一次区别开来,最合适的试剂是( ) A 红色石蕊试纸 B 无色酚酞试液 C 蓝色石蕊试纸 D 紫色石蕊试液18、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 )A.Ag+和CO32– B.Ag+ C.SO42– D.Ag+或SO42–19、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大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共存的是 ( ) A、SO42-、Cl-、Na+、H+ B、K+、SO42-、Cu2+、NO3-C、Cl-、K+、SO42-、Na+ D、Ca2+、Na+、CO32-、Cl-20、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内,分别盛有等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加入6.5g未锈蚀的铁钉,同时向右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指针偏转的情况可能是( ) A、始终向左偏 B、不发生偏转C、始终向右偏 D、最初向左偏转,然后向右偏转21、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在下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 ) 二、填空题:1、在北京举办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主题的全国禁毒展览,展品中的大麻(主要成份是C21H302)在空气中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2、鸡蛋壳(主要成份是CaCO3)放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一枚生锈的铁钉(主要成份是Fe2O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发现________消失,并产生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 。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出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5、某工业品盐酸中含有氢离子、铁离子和氯离子,该盐酸中所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6、实验室中浓H2SO4,浓HCl都需要密封保存,原因是浓H2SO4 具有_________性,而浓HCl具有___________性。7、问题: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盐酸的电离方程式HCl=H+ + Cl-,我们知道稀盐酸中有H2O分子、H+ 、Cl-三种粒子。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呢?请填写完下表:实验:探究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结论: 使紫色石蕊变红色。8、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可选用的试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除去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可先加入适量的 ,然后,再 ,就可以得到较纯的盐酸;若要证明混合溶液中含有Cl- 和SO42-应先加入适量的 ,再加稀硝酸,证明SO42-存在并除去SO42-,将沉淀滤去,在滤液中,再加入适量的 ,再加 证明Cl-存在。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装置图,在制取CO2时,由于使用了较浓的盐酸,因此必须用浓硫酸,蒸馏水进行洗气,才能得到纯净、干燥的CO2,试回答:(1)制得的CO2中可能混有气体杂质是: 、 。(2)在洗气操作中,浓硫酸起的作用是 ,蒸馏水起的作用是 。(3)洗气装置中,A、B应分别加入何种试剂:A B 。(4)用 法可以收集到干燥的CO2。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由NaCl、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1)白色粉末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过滤后,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3)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 ,若要检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则在实验(1)中应加入 溶液。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图中装置的错误 (2) 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 ( http: / / www.21cnjy.com / )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C中浓H2SO4的作用是 ;B中的NaHCO3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三、计算题:往1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1)用去19.6%的稀硫酸多少克?(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巩固与达成:
板书设计:
教后心得:课题 1.4常见的碱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碱的性质
难点 碱的性质
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
教学准备 稀硫酸、熟石灰、氢氧化钠、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氢氧化铜、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澄清石灰水
板书设计 第4节 常见的碱一、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要求学生归纳碱具有的共性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二)新课教学1、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演示:在表面皿上放一块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几分钟后再观察其表面,有何现象?――表面变潮湿演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实验――溶解时会放热潮解: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演示: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烧碱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后观察现象――兔毛溶解(2)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变化?)――应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观察到变化演示: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何变化?――产生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思考:有人用石灰乳刷墙,并在室内烧一个炭盆,开始墙面变得潮湿,过几天墙壁就变得又硬又白了。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三)布置作业1、课本P19练习第二题。2、作业本第3节第二部分。课题 1.4常见的碱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 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
教学准备 稀硫酸、熟石灰、氢氧化钠、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氢氧化铜、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澄清石灰水
板书设计 第4节 常见的碱一、探索碱的性质1、碱性物质能使酸2、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碱+酸――盐+水3、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中介绍了一些生活中酸性的食物,其实很多食物成碱性的。常见食物的酸性: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火腿,面包,小麦,奶油,油炸豆腐常见食物的碱性:萝卜,苹果,洋葱,萝卜干,大豆,香蕉,草莓,蛋白,菠菜,海带;食用碱性食品时会感到涩味,洗澡时不小心有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种感觉,此外碱还 有哪些性质呢?(二)新课教学1、碱有哪些性质演示: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与碱的作用试 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结论: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指示剂呈一定的颜色: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碱的涵义: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结合多种可溶性碱的电离产物演示: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1)在反应中使用酸碱指示剂(2)反应所得溶液进行蒸发,观察蒸发皿中留有的固体结论: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碱+酸――盐+水实质:H++OH-=H2O应用:改良酸性土壤、中和胃酸过多等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够知道 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过程中,酸和碱没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使用指示剂演示: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来完成)――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结论: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介绍: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提问: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SO2+2NaOH=Na2SO3+H2O介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SiO2+2NaOH=Na2SiO3+H2O介绍: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CO2+2NaOH=Na2CO3+H2O演示: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有何变化? CuCl2+2NaOH=2NaCl+Cu(OH)2↓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FeCl3+3 NaOH=3NaCl+Fe(OH)3↓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结论:碱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总结:氢氧化钠的几条化学性质(三)布置作业1、课本P19练习第一题。2、作业本第3节第一部分。教 案 总第( 1 )课时
课 题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日 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反应。 教学难点 酸碱之间反应的探究过程
课程资源的准备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教 学 设 计 备 注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蚊虫叮咬后涂抹浓肥皂水为什么能减轻痛痒? 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会 2.不会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两个方案:一只有酸碱中和反应。二借助酚酞指示剂酸碱反应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 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 现象。 [学生]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 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 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教师拓展]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学生讨论]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 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板书)。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过渡]理解了酸碱之间的反应,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教师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酸碱之间的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 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教师板书]3.酸碱之间的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提问]试写出硫酸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熟石灰Ca(OH)2]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 [教师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HCL)的化学 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AlCl3+3H2O [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之间的反应,简单了解了酸碱之间的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酸碱之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酸碱之间的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一、酸碱之间的反应 1.酸碱之间的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酸碱之间的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1.6 几种重要的盐(第3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点。
②记住铵盐组成特点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
了解铵盐的检验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元素分析角度了解某些无机盐(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化肥的种类和特点,铵盐组成特点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及检验方法。
②教学难点:N、P、K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准备】
硫酸铵浓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管、滴管、酒精灯、火柴等。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1、写出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钾、硝酸钾的化学式。
2、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是N、P、K元素,而这些元素的获得靠施加化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盐和化肥。
二、新课教学
一、化肥的定义和主要类型
1、思考1:什么是化肥?
——化学肥料是用矿物质、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简称化肥)。
2、思考2:化肥有哪些类型
氮肥―――化肥主要含有氮元素的称氮肥。
磷肥―――化肥主要含有磷元素的称磷肥。
钾肥―――化肥主要含有钾元素的称钾肥。
复合肥――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称复合肥。
3、读图:课本第24页图1-30,连线题
二、三类常见的化肥
㈠、氮肥
1、氮肥的作用: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2、制取:工业上常用酸与氨气反应制得
如:氨与碳酸:NH3+H2O+CO2=NH4HCO3(碳铵)
氨与硫酸:2NH3+H2SO4=(NH4)2SO4(硫铵)
可见:盐的组成中,所含的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阳离子,也可以是复杂阳离子(带电原子团)。
3、铵盐的性质:
实验:
⑴向硫酸铵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气泡生成,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NH4)2SO4+2NaOH = Na2SO4+2H2O+2NH3↑
⑵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物中产生的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
4、结论:铵盐与碱(强碱),都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放出,此法用于铵盐的检验。
5、思考:在农村,人们常取少量白色粉末状的化肥和消石灰一起放在手掌心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否是氮肥,这是根据什么原理?
——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了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6、氮肥的种类:
铵盐为主,常见的铵盐有:NH4HCO3、(NH4)2SO4、NH4Cl、NH4NO3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最常用的氮肥:是含氮有机物――人的尿液, 化肥:尿素―――【CO(NH2)2】
㈡磷肥
1、作用:促进农作物要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等。
2、代表物:过磷酸钙【CaSO4和Ca3(PO4)2】 ---(混合物)
㈢钾肥
1、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2、代表物: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草木灰(主要成份K2CO3)
3、思考:化肥是否施得越多越好?
——不是。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所以需要施一些农家肥料(有机肥)有利于该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大家的共同努力,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1、某硝酸铵的样品中含98%的硝酸铵,杂质中不含氮元素,则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B )
A、25% B、34.3% C、17.15% D、16.8%
2、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钠和氯化钠四瓶无色溶液,该试剂是(B)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
C、硝酸银溶液 D、硝酸钡溶液
3、某硝酸铵样品中的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4%,则样品(D)
A、一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且所含杂质一定不含氮元素
D、一定是混合物,所含杂质可能含氮也可能不含氮
4、某硫酸铵样品中,N%=20%,求该硫酸铵样品的纯度。
五、板书设计
§1.4 几种重要的盐(第3课时)
三、盐与化肥
1、铵盐的性质
2、磷肥
3、钾肥实验:碱和盐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用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指导对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探究
2、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的盐的一些性质
3、学习含SO42-或含Cl-化合物的检验方法
4、巩固试管和滴管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常见的盐的一些性质;含SO42-或含Cl-化合
物的检验方法。
2、难点:含SO42-或含Cl-化合物的检验方法。
【教学准备】
①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银、石蕊、酚酞、硫酸铜、氯化铁、二氧化碳、碳酸钠。
②试管、滴管、瓷孔板等。
【设计说明】
根据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要求学生设计对氢氧化钙化学性质探究的实验方案,再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现象和结论)。通过讨论加深对SO42-和Cl-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碱和盐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加牢固的掌握其内容,今天就请同学亲自试验体会一下。
二、新课教学
(一)、根据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设计对氢氧化钙化学性质探究的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
注意: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操作、现象和结论)
(二)、认识盐的一些性质
1、取3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再往这3支试管里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后观察现象 。
2、取3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硝酸银,观察其现象 。再往这3支试管中各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三、课堂小结:
①Cl-的鉴定:加入硝酸银,再滴加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Cl-.
②SO42-的鉴定:加入硝酸钡,再滴加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SO42-.
四、课堂练习
讨论:
1、检验一种溶液是否呈碱性,可以用哪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2、若某溶液中既有Cl-又有SO42-,若要检验两者的存在应如何检验?
3、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五、板书设计
实验:碱和盐的性质
1、氢氧化钙化学性质。
2、SO42-的鉴定:加入硝酸钡,再滴加稀硝酸。
3、Cl-的鉴定:加入硝酸银,再滴加稀硝酸。课 题 常见的酸(二) 课 型 讲授课
日 期 年 月 日 上/下 午第 节 教 具
教学要求 1、掌握酸的性质;2、掌握硫酸、硝酸的个性; 3、熟练的运用酸的性质解题。
重 点难 点 1、酸的性质;2、硫酸、硝酸的个性;1、运用酸的性质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复习与导入:1、回顾盐酸的性质。2、比较盐酸和硫酸的组成。 1、学生回顾。2、学生比较。1、描述现象。2、书写化学方程式。3、小结硫酸的化学性质。学生思考先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学生讨论如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观察浓硫酸。学生思考得出。思考与讨论
新课教学:一、硫酸(一)硫酸(H2SO4)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将稀硫酸分别滴入盛有锌、氧化铁、氧化铜、氢氧化铜、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发现:(1)、Zn+H2SO4=ZnSO4+H2↑(2)、Fe2O3+H2SO4=Fe2(SO4)3+H2O(3)、CuO + H2SO4=CuSO4+H2O(4)、Cu(OH)2+H2SO4=CuSO4+2H2O(5)、BaCl2+H2SO4=BaSO4 ↓+2HCl 2、SO42-检验:先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思考:先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3、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用硝酸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二、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HCl + Al(OH)3= AlCl3 + 3H2O3、酸+盐=新盐+新酸 2HCl+CaCO3=CaCl2 + H2O+CO2↑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6HCl+Fe2O3 =2FeCl3+3H2O , Fe2O3+H2SO4=Fe2(SO4)3+H2O 5、酸+金属=盐+氢气 2HCl + Fe = FeCl2 + H2↑ 思考:酸的通性指酸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酸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思考:盐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中那几点不属于酸的通性?(个性)三、浓硫酸的个性(1)物性:①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为1.84g/㎝3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2)化性:①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怎样处理?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②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木材、纸张碳化。 【实验】浓硫酸点在纸上现象:纸变黑【思考】怎样区分脱水性和吸水性?能干燥哪些气体呢?干燥剂与被干燥的气体不能发生反应。浓硫酸的稀释实验 注意: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或玻璃棒)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现象】烧杯外壁很热。【结论】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四、硝酸(HNO3)的个性①纯净的HNO3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②硝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里也能挥发出HNO3气体, HNO3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硝酸小液滴,形成白雾。 ③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④常温下见光容易分解,受热时分解得更快4HNO3=2H2O+4NO2↑+O2↑ 结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常把硝酸浓盛放在棕色玻璃瓶中,贮放在冷暗处。(见光、受热易分解)【思考与讨论】 三强酸敝口放置,溶液质量增加的是_____,溶液质量减小的是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怎样变化?放置一段时间后这些酸有无变质?五、介绍盐酸和硫酸的应用1、盐酸:酸洗。2、硫酸:酸洗;浓硫酸做干燥剂。
巩固与达成:[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会减少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例2] 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板书设计: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指示剂变色2、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5、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二、SO42-检验:先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教后心得:§1.6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2)知道复分解反应,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了解盐的化学性质,会举例。了解盐的制取。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候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会使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②教学难点:了解盐的制取。
【教学准备】
①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滴管、试管。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1、什么叫盐 ?常见哪些是盐?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都相符的是( )
A氢氧化钠、火碱、NaCl
B氧化钙、消石灰、CaO
C碳酸钠、纯碱、Na2CO3
D硫酸铜、胆矾、CuSO4·5H2O
3、如何鉴别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三种无色溶液?
二、新课教学
一、复分解反应
1、实验: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Na2CO3+Ca Cl 2 = CaCO3↓+ 2NaCl
分析该反应情况:
2Na Ca2+
CO32— 2Cl-—
Na2CO3+Ca Cl 2 = CaCO3↓+ 2NaCl
该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相互交换离子,生成新的物质(产物)。
2、练习:根据下面三个盐的反应规律,请同学们分别写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酸+盐→新盐+新盐
(CaCO3+2HCl=CaCl2+H2O+CO2↑)
⑵碱+盐→新碱+新盐
(3NaOH+FeCl3=3NaCl+Fe(OH)3↓)
⑶盐+盐→新盐+新盐
(Na2CO3+Ca Cl 2 = CaCO3↓+ 2NaCl)
分析:以上面四个化学方程式为例,分析反应情况,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3、复分解反应――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4、思考:中和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
属于复分解反应。
5、注意:不是任何的化合物混合在一起都可以发生
复分解反应,它是有条件的。
观察下列复分解反应:
思考:下列两个反应成立吗?为什么?
3Cu(OH)2+2FeCl3=3CuCl2+2Fe(OH)3↓
Cu(OH)2+2HCl=CuCl2+2H2O
6、分析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与酸反应除外)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7、想一想:NaCl溶液与KNO3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二、物质溶解性表格(P154)
1、强调:对于气体或水能否生成可按反应规律来判断,产物是否为沉淀则须根据溶解性表(见P154)来判断了。
2、溶解性表格解读:每一框中的化学式,由横向的阳离子和纵向的阴离子组成。每一方框中的汉字的含义,见表下的说明。
3、先对纵向分析,再对横向进行分析,得出溶解性口诀介绍:
溶碱铵钾钠钡钙
硝酸盐 全都溶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钡 也不溶
钾钠铵 碳酸盐
还有微溶碳酸镁
或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4、练习:根据溶解性口诀,判断下列物质的溶解性。
1.Zn(OH)2:______ 2.AgCl:________
3.NaNO3:________ 4.K2CO3:________
5.BaSO4:________ 6.BaCl2:________
7.CaCO3:________ 8.Na2CO3:_______
9.CuCl2:________ 10.AgNO3:_______
11.BaCO3:_______ 12.Mg(OH)2:______
13.H2SO4:_______ 14.H3PO4:________
三、盐的制取
1、有些盐(如Na2CO3)是天然存在的,可以从内陆盐湖中提取。也有一些盐需要用化学的方法来制取。
2、思考:根据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以及盐的有关性质,小结能够获得盐的途径有多少?比一比,谁想的多!
⑴金属+酸——盐+氢气
⑵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⑶酸+碱——盐+水
⑷酸+盐——新酸+新盐
⑸碱+盐——新碱+新盐
⑹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⑺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⑻盐+盐——新盐+新盐
3、思考:你能写出获得ZnCl2的途经有多少?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阅读:P23候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思考:候氏制碱法是制什么?(纯碱)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大家的共同努力,你有什么收获?
1、复分解反应――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与酸反应除外)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2、溶解性口诀:
溶碱铵钾钠钡钙 ; 硝酸盐 、 全都溶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钡、也不溶;钾钠铵 、碳酸盐;钾钠铵、 碳酸盐;还有微溶碳酸镁。
3、盐的制取方法:
⑴金属+酸——盐+氢气
⑵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⑶酸+碱——盐+水
⑷酸+盐——新酸+新盐
⑸碱+盐——新碱+新盐
⑹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⑺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⑻盐+盐——新盐+新盐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的化学反应成立吗?为什么?
⑴、CuO+Ba(OH)2=Cu(OH)2↓+BaO
⑵、2Fe(OH)3+3MgCl2= 2FeCl3+3Mg (OH)2 ↓
⑶、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⑷、Ba(OH)2+H2SO4= BaSO4↓+2H2 O
⑸、NaOH+BaCl2= Ba(OH)2+NaCl
⑹、2NaCl+Cu(NO 3) 2= 2Na NO3+CuCl2
(7)、2NaCl+H2SO4=Na2SO4+2HCl
(8)、3Cu(OH)2+2FeCl3=3CuCl2+2Fe(OH)3↓
2、有人误食氯化钡而引起中毒,若及时服用硫酸钠溶液可以解毒,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若及时服用碳酸钠溶液是否可以
解毒? ,因为是 。
3、把含有MgCO3、MgCl2固体的混合物共15.8克,加入到100克18.25%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同时放出2.2克无色气体。求:
⑴原混合物中MgCO3的质量分数。(26.6%)
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9%)
五、板书设计
§1.4 几种重要的盐(2)
一、复分解反应――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与酸反应除外)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二、物质溶解性口诀
三、盐的制取方法教 案 总( 2 )课时
课 题 1.2 物质的酸碱性1 日 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
课程资源的准备 实验器材①教师演示实验: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醋、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烧杯、试管。②学生操作实验(每四人一组):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食醋、稀硫酸、烧杯、洗涤剂、试管、滴管。
教 学 设 计 备 注
从一则广告引出物质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性质——酸碱性。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青苹果、柠檬汁、没有熟的桔子,这些常见水果的味道引入酸性物质→引到课题:物质的酸碱性 酸性物质 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 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闻一闻,它的气味。 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 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得出结论:食醋有酸味。它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 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强酸: 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提问:该如何闻气味呢? 推广:闻任何一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的危险性) 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 大家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胃酸是指哪一种酸吗?——盐酸。提问 :为什么醋、胃液等是不同的物质,为什么都呈酸性?呈现食盐、盐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状态。引出电离的概念。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荣华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呈现教材p6图1-11常见的酸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物质 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过渡实验:让每个学生倒一些洗涤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有些滑。 生活经验:冬天,用洗衣粉洗过的手容易开裂。碱性物质 什么是碱?学生:书写NaOH、Ca(OH)2、Ba(OH)2KOH、Cu(OH)2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碱的涵义: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教师向学生演示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观察颜色、状态。 生活中,纯碱、洗涤剂、肥皂都为弱碱性物质。 生活经历:家里洗碗只用自来水,不能把碗洗干净;但在水中加点洗涤剂,就可以把碗洗的很干净。 学生演示:用湿布去擦有油污的烧杯,观察现象,用湿布浸一下烧碱溶液再擦,有何现象?注意:烧碱是种强碱,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要直接接触它们。 小结: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作为洗涤剂。 介绍:氢氧化钙在农村就经常作为土壤的改良剂。(根据实际情况,可作为补充介绍) 3 归纳小结: 这节你的收获有多少? (三)板书设计:物质的酸碱性(一)两类物质
课后反思
酸性物质
酸
含酸性的物质
碱性物质
含碱性的物质
碱(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