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导入新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据统计,红军长征共计368天,途径18座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10个军阀,62座城市。其中有15天在决战,235天在白天行军,18天在夜间行军,56天在川北,44天休息,300多里路休息一次,平均每里路要牺牲3至4人,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红军长征确实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阅读与思考:缘何中国工农红军要长征?影响如何?
理解感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时代魅力;
感召传承践行民族红色精神文化源动力
—场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邪恶与正义的博弈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讲授新课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 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任务1: 结合导学案,教材,整理南京国民政府在建立过程中
的大事件,并分析思考其分别产生的影响与统治特征。
政治特征?
形式上统一,军阀混战、专制独裁。
追问1: 缘何南京国民政府只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经济特征?
找变化
说原因
①国家统一。
②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外交成就?
积极: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
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
消极:并从根本上改变外交中的不平等地位,
未能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至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窃以为关税自主最为我国起死回生之剂。若收回租借、租借地,取消领事裁判权等等,则次第交涉。”
——1928年6月国民政府“修约”宣言
追问2: 南京国民政府能否取得外交全胜?为什么?
宏观印象1:你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印象如何?
任务2: 结合导学案与教材,梳理共产党在1927至1937年间的探索大
事件,并分别阐述其影响,并总体谈谈你的理解与认知。
宏观印象2:你对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印象如何?
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邪恶与正义的博弈
中国,选择了共产党!
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
遵义会议时期的周恩来、毛泽东、博古
为什么是毛泽东?
道路选择,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1928年,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转折1.:从抱有幻想到武装斗争
南 昌 起 义
时间 1927.8.1
领导 周 贺 叶 朱 刘
意义 贡献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毛泽东
“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蔡和森
①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第一步;
③起一种创建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支队伍;
④起义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历史新阶段的第一幕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长沙
文家市
三湾
永新
文家市决策标志着我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三湾改编强化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两次武装起义的先后受挫,均受到苏俄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影响,客观上反映了我党的不成熟;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革命从此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这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即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指导思想
八七会议指方向
转折2: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上井冈山
壮大了红军队伍,井冈山革命精神成为军队的光荣传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树立了榜样。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革命重心的转移
“毛泽东军事学派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立起来的,其特点是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的实际,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军事的总规律。”
—陈毅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 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
材料: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是国民党当局用来对付根据地军民的两个主要手段。军事“围剿”是“杀死政策”,经济封锁是“饿死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积极进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才能打破敌人的封锁,稳定并改善人民的生活,为进行反“围剿”斗争准备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册》
创立者 根据地名称
徐向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贺龙 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滕代远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湘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彭湃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 瑞金
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1.必要性:
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根据地和各红军队伍的需要;
2.可能性:
赣南和闽西根据地已经联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3.首都:
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最巩固的一块根据地,因此瑞金成为“红都”;
4.领导人:
政府主席为毛泽东,军委主席为朱德兼红军总司令。
“步步为营、
堡垒推进”
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与敌决战”
“不失寸土”
“御敌于国门之外”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从博古到毛泽东
转折3:从反围剿失败到红军长征
王明
1925年后,历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校长;1930年,至上海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1931年,强行钦点王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米夫
“绕不开”的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周恩来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关乎中国命运的理论中有一部分总是牵扯进苏联的国家利益,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发。……长征后与共产国际失联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当时中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考。
——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博古、李德就错误地判定,这是“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之间谁战胜谁的决战。”他们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的口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
进攻受挫后,他们转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处处设防,节节抵抗,同敌人打阵地战,以“短促突击”跟敌人拼消耗。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却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反而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选自: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21。
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带着众多笨重的印刷、军工机器缓慢行进,转移成为大搬家,使红军接连失利、损失巨大。
──《中外历史纲要 教师教学用书》
转折4: 从全盘苏化到独立自主(遵义会议)
★关于遵义会议召开的几点说明
遵义会议的召开经历了一个长期而紧张的酝酿过程,这其中毛泽东同志作了大量细致工作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自从左倾领导人上台后,毛泽东就被剥夺了在党内和军队中的领导权,长征途中,他对曾经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作了大量教育工作,使其明辨是非转变思想。红军解放遵义后获得了难得的修整机会并及时召开党史上的这次重要会议。
思考1: 缘何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缘何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会议首先由博古做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敌人力量过大,白区工作薄弱,各根据地配合不够紧密等等客观原因,却独独不愿承认自己与李德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博古的报告,几乎遭到所有参会人员的反对。
其次会议有由周恩来做了副报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由于领导人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进行了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
再次会议按照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事先商量的,由张闻天同志作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即反报告。他尖锐的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单纯防御代替积极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以及在长征中实行逃跑退却的错误(博古李德)
会议最后是毛泽东同志的发言,得到多数同志的赞同与支持,这是因为毛泽东在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的军事路线与指挥才能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再加上会议前毛泽东改向贵州的建议,使红军占领了遵义,争取了可贵的喘息机会,再次受到好评。
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1938年,季米特洛夫对王稼祥如是说
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身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是广大红军战士对左倾错误强烈抵制的客观结果。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充分反映了党心所向军心所向,以及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事实上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中共根据本国的革命实践,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妥善处理党内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抉择。这就证明了中共已经在革命斗争中成熟起来,故而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在巧渡金沙江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任务3: 结合导学案与教材,梳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艰难险阻的大事
件,并感知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自由分组讨论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记录了自1936年6至10月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共和红军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
“冒险、发现、人的勇气和胆怯、狂喜和胜利,痛苦、牺牲和忠诚,烈焰一般贯穿这一切的是那千万青年不息的热情、永不泯灭的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
——斯诺评红军长征
“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仅第一次呈现了关于毛泽东及其同志们生平、出身,而且描绘了这场鲜为人知的运动的前景,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言性的。”
——费正清在《西行漫记》中的序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
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据统计,红军长征共计368天,途径18座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10个军阀,62座城市。其中有15天在决战,235天在白天行军,18天在夜间行军,56天在川北,44天休息,300多里路休息一次,平均每里路要牺牲3至4人,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红军长征确实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
当世界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的延安,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革命可能才刚刚开始,国共两党也将因民族大义再次携手合作...
斯诺所摄的毛泽东这张头戴八角帽的照片,首次刊发在1937年1月的美国《生活》画报上。
1939年,斯诺和毛泽东合影
之前,外界对毛的形象模糊不清
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
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转折5: 从内战到外战,中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中共一直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
中共始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是伟大中国梦的坚定追梦人!
历史的选择;时代的抉择;人民的选择
本课主旨内容概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据统计,红军长征共计368天,途径18座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10个军阀,62座城市。其中有15天在决战,235天在白天行军,18天在夜间行军,56天在川北,44天休息,300多里路休息一次,平均每里路要牺牲3至4人,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红军长征确实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本课课后作业设计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学习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