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大题过关训练
1.读“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2)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3)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 ,并与 线垂直相交。
(4)所有纬线都互相 ,其长度不等,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 ,到两极成点。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纬度____,经度____;C、纬度____,经度____;
(2)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
(3)若AB、EF两段纬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那么L1____L2(填“大于”或“小于”)
(4)A点在B点的____方向。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和“地球光照示意图B”,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B中所示当日北极圈内出现了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所示的日期为____前后,为中国的____(节气),为北半球的____季,对应图A地球公转位置①~④中的____(填序号);
(2)图B所示当日,乙地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
(3)图B中弧甲乙丙为晨昏线中的____(填“晨线”或“昏线”);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同的特点是____;
(4)图B所示当日,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____。
4.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左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下右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每年的(6月18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的节气是____。
(2)右图表示的节气是____,日期在____前后。这时候北极地区夜长可达____小时。
(3)芒种到大暑期间河南上蔡(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____,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
5.读“王宅村平面图”,回答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王宅村中心与林场场部中心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千米。
(2)图中王宅在林场场部的____方向。
(3)请将下列图例与相应的注记配对。(填写数字代码)
A配____B配____C配____D配____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中学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活动规划了三条线路。下图示意此次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
(1)线路①――攀登山峰,锻炼体质:沿____(地形部位)登山,山顶的海拔高度超过____米。
(2)线路②――观赏瀑布,感受自然:瀑布在____(地形部位)处,该瀑布的落差高度至少有____米。
(3)线路③――游览民俗村,体验文化:若出发地到民俗村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它们的实地距离是____千米,沿途看到河流的流向与行进方向____(相同、相反)。
(4)甲、乙两个河段,更容易发生泥沙沉积的是____河段,其理由是____。
7.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而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部位名称:A是________ ,B是________。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________米。
(2)A地位于王庄的________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____千米。
(3)右图是沿左图中 ________(aa′或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地轴 纬线 北极 南极 经线
(2)南北 东西
(3)相等 纬
(4)平行 递减
2.(1) 40°N/北纬40° 20°W/西经20° 20°S/南纬20° 40°E/东经40°
(2) A、B D A、B A、E
(3)小于
(4)正西
3.(1) 极昼 6.22 夏至 夏 ②
(2)昼长夜短
(3) 晨线 方向
(4)大
4.(1) 自西向东 夏至
(2) 冬至 12月22日 24
(3) 高温多雨 昼长夜短
5.(1)2.4
(2)西南
(3) ④ ③ ② ①
6.(1) 山脊 140
(2) 陡崖 20
(3) 2 相反
(4) 乙 流经地区地势低平,水流平缓,泥沙容易沉积
7.(1) 山峰 山谷 150
(2) 西北 8
(3)bb′
(4) B 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