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沁园春 长沙 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梦”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千万亿梦想的凝聚和升华,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的思想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历史使命感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二者________。
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强盛的使命。老一代人在建国强国的__________中贡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珍惜__________的大好时机,希望你们__________,为“中国梦”的实现,指点江山,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强盛的美好愿景。愿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
B.“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C.“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更加坚定
D.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不期而遇 不负众望
B.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不期而遇 不孚众望
C.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千载难逢 不负众望
D.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千载难逢 不孚众望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①_______。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②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重视经验,③_______________,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
7.毛泽东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有些诗句至今脍炙人口。请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必须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语言连贯并富有激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阅读《沁园春·长沙》,然后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写出了特定的氛围(寒秋)、眼前的景物(湘江),还写出了欣赏秋景的立足点(橘子洲头)和作者“独立”的高大形象。
B.“看”字领起对秋景的描绘,其中有仰视,有俯瞰;景物有远景,有近景;有静态色彩的描写,还有动态形象的描写。
C.“百舸争流”突出了船多、船快,“鹰击长空”着意描写力度,“鱼翔浅底”见出自由自在。这三句点明了“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抒发了作者的情怀,“问苍茫大地”浸含着忧思和责任,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的“击”“翔”分别换成“飞”“游”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
C.“雄关漫道真如铁”中,“雄关”指雄伟险要的关口,即娄山关,“真如铁”指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这首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收笔,极有情味。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让人联想到红军的鲜血,蕴含着无尽的伤感。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什么说“从头越”这三个字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指代长沙和武汉,意趣盎然地叙述了行踪。“才”和“又”互相呼应,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B.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C.词的上片写游泳,表达情怀;下片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作者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作者发挥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的联想来抒发豪情,描绘国家的建设图景,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2)“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句中,“舒”字用得最好,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 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词牌是“菩萨蛮”,词题是“黄鹤楼”,属于小令,小令或单片或双片,也有多片。
B.词的开篇,作者以俯仰视角来谋篇布局,凭依高处,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
C.词的上片中,作者运用“象征”“叠词”手法,表现出了凄迷、压抑的社会背景。
D.上片末句中的“锁”字,既呼应了前面的“穿”字,又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解析 A项“引导”和“奋发进取”、“激励”和“方向目标”不搭配;句子顺序颠倒,轻重关系失调。C项“激励”和“方向目标”、“引导”和“奋发进取”不搭配。D项“激励”前面缺少谓语“是”。
2.答案 A
解析 补写时要注意前后两句的结构特点是动宾结构,应选“坚定……信念”;从“牢固树立”“不断提高”偏正结构特点来推断应为“更加坚定”。
3.答案 C
解析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岁月。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千载难逢:一千年也难得遇到,形容机会难得。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没有使众人信服的声望。
4.答案 B
解析 诗歌的分类复杂,现代诗是按照时间、内容来分的。只要是现代人写的,表达出现代人的感情,就是现代诗,哪怕用古体的形式来写,也是现代诗。
5.答案 (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3)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6.答案 (示例)①还在于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 ②还指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 ③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
7.答案 (示例)毛泽东诗词是矗立于中国诗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的意气风发,胸怀天下;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们读到了毛泽东的戎马倥偬、叱咤风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好好学习,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1.(1)答案 D
解析 “怅寥廓”并未运用拟人手法。
(2)答案 不好。“击”字表现了雄鹰强悍威猛、活力四射的风采,“飞”字缺少力度;“翔”字描绘出鱼在水中灵动轻快、自由不拘的状态,“游”字直板平淡。“击”“翔”二字表现的鹰、鱼的形象与湘江秋景呈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意境是相统一的。
2.(1)答案 D
解析 D项应该是让人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写出了一种豪迈的情怀。
(2)答案 这三个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了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定信念。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
3.(1)答案 D
解析 “现实主义风格”错,应是“浪漫主义风格”。
(2)答案 “舒”是舒展开阔之意,它既写出了南方天空的开阔,又写出了作者心中的舒畅开朗,景和情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4.(1)答案 B
解析 “俯仰”应为“俯瞰”。
(2)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严峻革命形势的隐忧以及决心斗争到底的豪情。首先,作者面对黄鹤楼周围凄迷沉郁的景象,联想到全国革命形势的严峻,心生对革命前途的忧虑之情。然而,很快他就从这种悲郁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发出了“心潮逐浪高”的心声,愿意与反动派一决高下,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