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A.194 B.144 C.13 D.12
2.ABC中,∠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B:∠C=1:2:3
C.a2=c2﹣b2 D.a:b:c=3:4:6
3.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2=b2 c2,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90°
B.如果∠A:∠B:∠C=1:2:3,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C.如果,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4.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今有方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 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水深、葭长各几何? ”.其大意是: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 一个边长为 10 尺 (丈、尺是长度单位,1 丈=10 尺) 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 它高出水面 1 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 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若设这跟芦苇的长度为 x 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 确的是( )
A.102+(x-1)2=x2 B.102+(x-1)2 = (x+1)2
C.52+(x-1)2=x2 D.52+(x-1)2 = (x+1)2
5.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正方形A的边长为6cm、B的边长为5cm、C的边长为5cm,则正方形D的边长为( )
A.cm B.4cm C.cm D.3cm
6.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若满足,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7.如图,在水塔O的东北方向24m处有一抽水站A,在水塔的 东南方向18m处有一建筑工地B,在AB间建一条直水管,则 水管AB的长为( )
A.40m B.45m C.30m D.35m
8.如图,有两颗树,一颗高10米,另一颗高5米,两树相距12米.一只鸟从一颗树的树梢飞到另一颗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
A.8米 B.10米 C.13米 D.14米
9.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H的位置,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
A.6cm2 B.8cm2 C.10cm2 D.12cm2
二、填空题
10.若直角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为3,4,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长为________.
1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cm.
12.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向外作三个半圆,若S1=30,S2=40,则S3=_____.
13.如图,在直线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则_______.
三、解答题
14.如图是一块地,已知AD=4m,CD=3m,AB=13m,BC=12m,且CD⊥AD,求这块地的面积.
15.如图,在一次地震中,一棵垂直于地面且高度为16米的大树被折断,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8米处,即,求这棵树在离地面多高处被折断(即求AC的长度)?
16.如图,有一架秋千,当他静止时,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将他往前推送(水平距离)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求绳索的长度.
17.如图所示,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55cm,10cm,6cm,点和点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点处有一只蚂蚁,那么这只蚂蚁从点爬到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8.如图,一架长2.5m的梯子AB斜靠在墙AC上,∠C=90°,此时,梯子的底端B离墙底C的距离BC为0.7m
(1)求此时梯子的顶端A距地面的高度AC;
(2)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了0.9m,那么梯子的底端B在水平方向上向右滑动了多远?
19.如图,某人到岛上去探宝,从A处登陆后先往东走4 km,又往北走1.5 km,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2 km,再折回向北走到4.5 km处往东一拐,仅走0.5 km就找到宝藏.问登陆点A与宝藏埋藏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0.《城市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车速检测仪A正前方30米的C处,过了2秒后,小汽车行驶至B处,若小汽车与观测点间的距离AB为50米,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小汽车是否超速?
21.在甲村至乙村的公路旁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有一C处需要爆破,已知点C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的距离为300米,与公路上的另一停靠站B的距离为400米,且CA⊥CB,如图所示.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周围半径250米范围内不得进入,则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段是否有危险?是否需要暂时封锁?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答.
22.有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如图所示的上边是半圆,下边是长方形的桥洞,已知半圆的直径为2米,长方形的另一条边长是2.3米.
(1)这辆卡车能否通过此桥洞?试说明你的理由.
(2)为了适应车流量的增加,想把桥洞改为双行道,并且要使宽1.2米,高为2.8米的卡车能安全通过,那么此桥洞的宽至少应增加到多少米?
23.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
(1)求证:△ADC≌△CEB;
(2)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C=25cm,请你帮小明求出砌墙砖块的厚度a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等).
24.如图,有两根长杆隔河相对,一杆DC高3m,另一杆AB高2m,两杆相距BC为5m,两根长杆都与地面垂直,现两杆顶部各有一只鱼鹰,他们同时看到两杆之间的河面上E处浮出一条小鱼,于是同时以同样的速度飞来夺鱼,结果两只鱼鹰同时叼住小鱼,求两杆底部距小鱼的距离各是多少米?(假设小鱼在此过程中保持不变).
25.学完勾股定理之后,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筋的小明这样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到末端刚好接触地面,测得此时绳子末端距旗杆底端1米,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m处,测得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高度为1m,如果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求x的值.
26.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3尺(如图).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刚好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离开原处的水平距离为6尺,请问水深多少?
27.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求△ABC的周长;
(2)试判断△ABC的形状.
28.我们古代数学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棵枯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树根处缠绕而上,缠绕7周到达树顶,(如图所示),则这根藤条有多长 (注:枯树可以看成圆柱.树粗3尺,指的是:圆柱底面周长为3尺,1丈=10尺)
29.学校要征收一块土地,形状如图所示,∠B=90°,AB=20 m,BC=15 m,,AD=24m,CD=7 m,土地价格为1 000元/m2,请你计算学校征收这块地需要多少钱?
30.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证明:连接DB,过点D作DF⊥BC交BC的延线于点F,则DF=EC=b﹣a.
∵S四边形ADCB=S△ACD+S△ABC=b2+ab
又∵S四边形ADCB=S△ADB+S△DBC=c2+a(b﹣a)
∴b2+ab=c2+a(b﹣a)
∴a2+b2=c2
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3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B=90°,AB=16cm,BC=12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s.
(1)出发3s后,求PQ的长;
(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多久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32.如图,将边长为a与b、对角线长为c的长方形纸片A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长方形FGCE,连接AF.通过用不同方法计算梯形ABEF的面积可验证勾股定理,请你写出验证的过程.
33.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会,公路PQ上点A处有学校,点A到公路MN的距离为80m,现有一拖拉机在公路MN上以18km/h的速度沿PN方向行驶,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都会受到噪音的影响,试问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长?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分析】如图,利用勾股定理得到a2+b2=c2,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a2=21,c2=169,则可计算出b2=144,从而得到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解:如图,
∵a2+b2=c2,
而a2=25,c2=169,
∴b2=169-25=144,
∴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4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几何计算.
2.D
【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A+∠B=∠C,又∠A+∠B+∠C=180°,则∠C=90°,是直角三角形;
B、∠A:∠B:∠C=1:2:3,又∠A+∠B+∠C=180°,则∠C=90°,是直角三角形;
C、由a2=c2 b2,得a2+b2=c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
D、32+42≠6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注意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3.A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解:A、如果 a2=b2-c2,即b2=a2+c2,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B=90°,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如果∠A:∠B:∠C=1:2:3,由∠A+∠B+∠C=180°,可得∠A=90°,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 a2:b2:c2=9:16:25,满足a2+b2=c2,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A-∠B=∠C,由∠A+∠B+∠C=180°,可得∠A=90°,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4.C
【分析】设这跟芦苇的长度为 x 尺,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这跟芦苇的长度为 x 尺,根据题意得:
52+(x-1)2 =x2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5.A
【详解】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设正方形D的边长为,则
,(负值已舍),故选A
6.D
【分析】首先根据绝对值,平方数与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a,b,c的值,在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其形状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a-6)2≥0,≥0,|c-10|≥0,
∴a-6=0,b-8=0,c-10=0,
解得:a=6,b=8,c=10,
∵62+82=36+64=100=102,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类题目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是考试的重点.
7.C
【分析】由题意可知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间刚好是一直角,利用勾股定理解图中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解:∵OA是东北方向,OB是东南方向,
∴∠AOB=90°,
又∵OA=24m,OB=18m,
∴30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
8.C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如下图,因此可构成直角三角形,因此可得.
故选C
9.A
【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
【详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与点重合,,
,
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10.2.4或
【分析】分两种情况: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3、4或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3,斜边为4,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第三边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题.
【详解】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3、4,则斜边长为,
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h,
,
∴.
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3,斜边为4,则另一条直角边为
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h,
,
∴.
故答案为:2.4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1.15
【分析】过作于,作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连接,则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求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解:沿过的圆柱的高剪开,得出矩形,
过作于,作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连接,
则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故答案为:15.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最短路线.
12.70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以及圆面积公式,可以证明:S1+S2=S3.故S3=70.
【详解】设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如图所示:
则,,.
∵a2+b2=c2,
∴.
即S1+S2=S3.
∴S3=70.
故答案为70.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发现此图中的结论:S1+S2=S3.
13.4
【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再根据勾股定理、等量代换可得,同理可得其他正方形的对应等式,然后代入求和即可得.
【详解】解:设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
则
如图,由正方形的性质得:,
,
,即
在和中,
,,
在中,,即
同理可得: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找出全等三角形.
14.
【分析】连接,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的长,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解:连接,
∵
∴,
∵,
∴,
又∵,
∴,
又∵,
∴,
又∵,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5.这棵树在离地面6米处被折断
【分析】设,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
∵在中,,
∴,
∴.
答:这棵树在离地面6米处被折断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当题目中出现直角三角形,且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待求量时,常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有时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16.
【分析】设秋千的绳索长为,则,,利用勾股定理得,再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设秋千的绳索长为,则,
,
在中,
,即,
解得,
答:绳索的长度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表示出AC、AB的长,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7.73cm
【分析】首先把楼梯展开得到平面几何图,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蚂蚁所走的最短路线为AB,则问题是求AB的长,根据已知数据得出AC、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解:如图所示,将这个台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就是线段的长.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所以.
因此,蚂蚁从点爬到点的最短路程是73cm.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把立体几何图中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图中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8.(1)2.4米;(2)1.3m
【分析】(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1)∵∠C=90°,AB=2.5,BC=0.7,
∴AC==(米),
答:此时梯顶A距地面的高度AC是2.4米;
(2)∵梯子的顶端A下滑了0.9米至点A′,
∴A′C=AC A′A=2.4 0.9=1.5(m),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
∴1.52+B′C2=2.52,
∴B′C=2(m),
∴BB′=CB′ BC=2 0.7=1.3(m),
答:梯子的底端B在水平方向滑动了1.3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19.登陆点A与宝藏埋藏点B之间的距离是6.5 km.
【分析】过点B作BC⊥AD于点C,根据题意可得AC=4-2+0.5=2.5(km),BC=4.5+1.5=6(km),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2.52+62=6.52,继而求出AB.
【详解】解:如图,过点B作BC⊥AD于点C,
则AC=4-2+0.5=2.5(km),BC=4.5+1.5=6(km),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AC2+BC2=2.52+62=6.52,
∴AB=6.5(km).
答:登陆点A与宝藏埋藏点B之间的距离是6.5 k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解答.
20.这辆小汽车超速了.
【分析】求出BC的距离,根据时间求出速度,从而可知道是否超速.
【详解】解:根据题意:∠ACB= 90°
由勾股定理可得:
BC=米
40米= 0.04千米,
2秒=小时;
0.04÷= 72千米/时> 70千米/时;
所以超速了.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构造直角三角形,确定直角边,斜边即可.
21.有危险,需要暂时封锁
【分析】如图,本题需要判断点C到AB的距离是否小于250米,如果小于则有危险,大于则没有危险.因此过C作CD⊥AB于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即可求出AB的长度,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CD,然后和250米比较大小即可判断需要暂时封锁.
【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D⊥AB于点D.
∵BC=400米,AC=300米,∠ACB=90°,
在△ABC中,
∴米.
∵S△ABC=AB·CD=BC·AC,
∴CD==240米.
∵240米<250米,
∴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段有危险,需要暂时封锁.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利用勾股定理.
22.(1)能通过,理由见解析;(2) 桥洞的宽至少应增加到2.6米.
【分析】(1)如图①,当桥洞中心线两边各为0.8米时,由勾股定理得方程,解出x的值,再用x+2.3与卡车的高2.5作比较即可;
(2)如图②,在直角三角形AOB中,已知OB=1.2,AB=2.8-2.3=0.5,由此可求OA的长,即桥洞的半径,再乘以2即得结果.
【详解】解:(1)能通过.理由如下:如图①所示,当桥洞中心线两边各为0.8米时,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卡车能通过.
(2)如图②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OB中,已知OB=1.2,AB=2.8-2.3=0.5,由勾股定理得:,∴,
∴桥洞的宽至少应增加到(米).
① ②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画出图形,弄清相关线段所表示的实际数据.
23.(1)证明见解析;(2)5cm.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AC=BC,∠ACB=90°,AD⊥DE,BE⊥DE,进而得到∠ADC=∠CEB=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从而得到结论;
(2)根据题意得:AD=4a,BE=3a,根据全等可得DC=BE=3a,由勾股定理可得(4a)2+(3a)2=252,再解即可.
【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
∴∠ADC=∠CEB=90°,
∴∠ACD+∠BCE=90°,∠ACD+∠DAC=90°,
∴∠BCE=∠DAC,
在△ADC和△CEB中,
,
∴△ADC≌△CEB(AAS);
(2)由题意得:AD=4a,BE=3a,
由(1)得:△ADC≌△CEB,
∴DC=BE=3a,
在Rt△ACD中:AD2+CD2=AC2,
∴(4a)2+(3a)2=252,
∵a>0,
解得a=5,
答:砌墙砖块的厚度a为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余角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其中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24.3m和2m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出AB2+BE2=EC2+DC2,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可得:AE=DE,
则,
故,
解得:BE=3,
则EC=5 3=2(m),
答:两杆杆底到E处的水平距离分别是3m和2m.
【点睛】这道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以及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并求解是解答的关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5.x值为12.5
【分析】根据旗杆、绳子、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由左图,根据勾股定理得,绳长的平方=x2+12,
右图,根据勾股定理得,绳长的平方=(x-1)2+52,
∴x2 +12=(x-1)2+52,解得x=12.5.
答x值为12.5.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26.4.5尺.
【详解】试题分析:首先画出示意图,设水深为h尺,则AB=h尺,然后表示出AC、BC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
设水深为h尺,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
在Rt△ABC中,AB=h尺,AC=(h+3)尺,BC=6尺.
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即(h+3)2=h2+62,解得h=4.5.
∴水深4.5尺.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设出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27.(1);(2)直角三角形.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B、BC、AC的长即可求出△ABC的周长;
(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
【详解】(1)AB=,BC=,AC=
所以,△ABC的周长AB+BC+AC=;
(3)∵(2)2+()2=52,
∴AC2+AB2=BC2,
∴△ABC为直角三角形,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8.这根藤条有29尺.
【分析】由于树可以近似看作圆柱,藤条绕树缠绕,我们可以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转化为平面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详解】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
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
因为BC=20,AC=3×7=21,
所以AB2=202+212=841,
所以AB=29,
所以这根藤条有29尺.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9.元
【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2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连接AC,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面积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在直角△ABC中,AC为斜边,
则AC=,
在直角△ACD中,AC为斜边,
则AD=,
四边形ABCD面积S=AB×BC+AD×CD=234米2,
234×1000=234000=2.34×105 (元).
答:学校征收这块地需要2.34×105元
30.见解析
【分析】首先连结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则BF=b-a,用两种方法表示出S四边形ADEB,两者相等,整理即可得证.
【详解】证明:如图,连接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可得BF=b-a
∵S四边形ADEB ,
S四边形ADE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四边形是解题的关键.
31.(1)PQ=cm
(2)出发秒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当t为11秒或12秒或13.2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1)可求得AP和BQ,则可求得BP,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用t可分别表示出BP和BQ,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P=BQ,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
(3)用t分别表示出BQ和CQ,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BQ=BC、CQ=BC和BQ=CQ三种情况,分别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
【详解】(1)当t=3时,则AP=3,BQ=2t=6,
∵AB=16cm,
∴BP=AB﹣AP=16﹣3=13(cm),
在Rt△BPQ中,PQ===(cm).
(2)由题意可知AP=t,BQ=2t,
∵AB=16,
∴BP=AB﹣AP=16﹣t,
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则有BP=BQ,
即16﹣t=2t,解得t=,
∴出发秒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①当CQ=BQ时,如图1所示,
则∠C=∠CBQ,
∵∠ABC=90°,
∴∠CBQ+∠ABQ=90°.
∠A+∠C=90°,
∴∠A=∠ABQ,
∴BQ=AQ,
∴CQ=AQ=10,
∴BC+CQ=22,
∴t=22÷2=11秒.
②当CQ=BC时,如图2所示,
则BC+CQ=24,
∴t=24÷2=12秒.
③当BC=BQ时,如图3所示,
过B点作BE⊥AC于点E,
则BE=,
∴CE===,
∴CQ=2CE=14.4,
∴BC+CQ=26.4,
∴t=26.4÷2=13.2秒.
综上所述:当t为11秒或12秒或13.2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知识.用时间t表示出相应线段的长,化“动”为“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32.见解析
【分析】根据S梯形ABEF=S△ABC+S△CEF+S△ACF,利用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证明.
【详解】证明:∵S梯形ABEF=(EF+AB) BE=(a+b) (a+b)=(a+b)2,
∵Rt△CDA≌Rt△CGF,
∴∠ACD=∠CFG,
∵∠CFG+∠GCF=90°,
∴∠ACD+∠GCF=90°,
即∠ACF=90°,
∵S梯形ABEF=S△ABC+S△CEF+S△ACF,
∴S梯形ABEF=ab+ab+c2,
∴(a+b)2=ab+ab+c2
∴a2+2ab+b2=2ab+c2,
∴a2+b2=c2.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3.24s.
【详解】试题分析:设拖拉机开到C处刚好开始受到影响,行驶到D处时结束,在Rt△ACB中求出CB,继而得出CD,再由拖拉机的速度可得出所需时间.
试题解析:设拖拉机开到C处刚好开始受到影响,行驶到D处时结束了噪声的影响.
则有CA=DA=100m,
在Rt△ABC中,CB==60(m),
∴CD=2CB=120m,
∵18km/h=18000m/3600s=5m/s,
∴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120÷5=24(s).
答:该校受影响拖拉机产生的噪声的影响时间为24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