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二次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 遗传与进化 考试时间:90分钟 2023.06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36 分)
1.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四分体都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B.哺乳动物精子形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均存在四分体
C.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2.某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存在B基因时A 基因才能表达,A、B、D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存在A、B基因而没有D基因时开
红花,其他情况开白花。如果用两个纯种作亲本杂交,F1植株均开紫花,F1自交得到的
F2植株出现白∶红∶紫=28∶9∶27的数量比,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不可能是( )
A.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
C.aaBBDD ×AAbbdd D.aabbDD ×AABBdd
3.某高等植物的盘状果与球状果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含有2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盘状,否则为球状。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是()
A.该植物的盘状最多有6种基因型
B.该植物的盘状果和球状果中,都可能存在纯合类型
C.某球状果植株自交子代不会出现盘状果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中与亲本表现相同的个体占11 /16
4.下图为某雌性个体部分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 (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是细胞①的子细
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1页,共11页
A.细胞①两对同源染色体都发生了互换
B.细胞③分裂时细胞质不均分
C.细胞⑥和细胞⑦中含有的DNA 数相等
D.细胞⑥⑦的基因型相同
5.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如图是他们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标记部位分别是①和⑤
B.图三中如果在沉淀物中也检测到少量的35S,则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
C.若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不搅拌,只离心,上清液中也可能出现少量放 射性
D.噬菌体的DNA 连续复制n次后,含亲代噬菌体DNA 链的了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 的1/2n
6.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种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四种类型的变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种类型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
试卷第2页,共11页
B.图中四种类型变异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四种类型变异中,会改变DNA 分子碱基序列的是甲和丁
D.图丙所代表的变异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7.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DNA分子片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的互换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8.鹌鹑的羽色十分丰富,控制羽色的基因多达26个,其中有4个复等位基因(A1、A2、A3、a),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A1、A2、A3之间为共显性。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鹌鹑群体中存在的不同羽色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
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9.戈谢病是患者缺乏β-葡糖脑苷脂酶,引起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导致患者肝脾肿大。下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的基因带谱。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
是( )
A.检测羊水中酶的活性不属于产前诊断
B.该病是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2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但3号不是
D.该病发病机理可体现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10.图为DNA分子部分片段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3’端,⑥为5’端
B.解旋酶作用于④,DNA聚合酶作用于⑤
C.该分子复制时,⑩与尿嘧啶配对
D.若该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高,则热稳定性较高
11.如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 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关于该图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12.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
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后代性状分离比为6:3:2: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A_ _和_ _BB的个体致 死
B.后代性状分离比为7:3:1: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Ab(或 aB)的雌配子 或雄配子致死
试卷第4页,共11页
C.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4:1: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 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 死
D.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3:3: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致死
1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 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可体现双链 DNA分子的特异性
C.前一个比值越小,双链 DNA分子的稳定性越低
D.当这两个比值相同时,这个 DNA 分子一定是单链
14.某种实验小鼠毛色的黄色和黑色分别受Avy和 a控制。纯种黄色小鼠与纯种黑色小鼠杂交,F1表现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的不同毛色。研究表明,在 Avy
基因前端的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上具有多个可发生 DNA甲基化的位点,甲基化程度越 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 Avy和 a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甲基化使Avy基因的碱基排序发生改变导致F1小鼠毛色不同、基因型不同
C.DNA 甲基化与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都是表观遗传,都可影响基因的表达
D.DNA 甲基化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15.已知某植株中 1号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无正常1号染色体的种子不萌发。该植株体内控制宽叶(B)和窄叶(b)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现用该植株自交,
F1出现了窄叶植株,关于窄叶植株出现原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 B.基因B突变为基因b
C.B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 D.B和b基因发生了基因重组
16.墨西哥有一种穴居盲鱼,生活在黑暗的石灰岩洞的淡水中。大部分穴居盲鱼的眼睛都非常小,有些甚至没有眼睛,完全失去了视力功能。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盲鱼视力的丧失,可能是黑暗诱导下相关基因突变导致
B.视力功能退化的盲鱼越来越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视力正常的与完全失去视力功能的盲鱼存在着生殖隔离
D.该盲鱼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17.果蝇细胞中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及部分基因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试卷第5页,共11页
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1和2不会同时出现在有丝分裂的某个子细胞中
B.基因2和7可同时存在于有丝分裂的某个子细胞中
C.只考虑单次交换,减数分裂时,能形成同时含基因1、7和基因2、8的配子
D.有丝分裂时,基因3和5与基因4和5进入一个细胞的机会相等
18.某种兰花细长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类为其传粉。多年后发现,在某地其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花距中花蜜大量减少,
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
)
A.该种兰花是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进而控制花距中分泌物的合成
B.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与传粉动物变换有关
C.兰花花距中不同种类分泌物含量的变化,是不同种兰花形成的必要条件
D.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共同进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3 分,共 18 分)
19.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 和a、B和b、C和c)控制。当有两个A基因时开白花,只有一个A 基因时开乳白花,
三对基因均为隐性时开金黄花,其余情况开黄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B.乳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4种花色
C.基因型AaBbCc的植株测交,后代中黄花占3/8
D.基因型AaBbCc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黄花占1/4
20.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推测DNA 可能通过图1中三种方式进行复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通过实验来探究DNA复制方式,基本思路是用14N标记大
肠杆菌的DNA双链,然后在含15N的培养基上让其繁殖两代,提取每代大肠杆菌的DNA
并作离心处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试卷第6页,共11页
A.若亲代大肠杆菌繁殖一次,出现实验结果1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
B.按照半保留复制方式,若亲代大肠杆菌繁殖n代(n≥2),则实验结果中轻带、中 带、重带中DNA分子数量之比应为 0:2:2n
C.解旋酶解开DNA 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D.若继续培养大肠杆菌,DNA 分子经离心后不会同时得到轻、中、重三条带
21.现在通过人脸识别能为手机解锁,通过刷脸与核对身份证信息,无需取火车票就能进站上车。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识别人面部多个性状实现的
B.面部性状都是相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的
C.人脸相关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属于中心法则的一部分
D.DNA 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
22.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
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
B.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D.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23.对小鼠(2N=40)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将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 B组 C组
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
细胞数目(%) 15 55 30
A.A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每个细胞中含有4条性染色体
B.B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C.C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含有同源染色体
D.B组细胞数目多,可能是因为B组细胞所占的分裂时期多
24.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B决定。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原先是只下过蛋的母鸡),让其与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F1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
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F1中的芦花公鸡是杂合子
B.雏鸡至少需要一条Z染色体才能存活
C.性反转母鸡表型改变,性染色体随之改变
D.F1中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杂交,F2中公鸡全是芦花鸡
第II卷(非选择题)三、综合题
25.(每空1分,共8分)人类最常见的半乳糖血症是由尿苷酰转移酶功能异常,引起半乳糖代谢异常的一种遗传病,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用A和a表示)。图1为半乳糖
血症和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患者的家系图,图中Ⅰ中3号和4号个体不含有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图2为细胞中尿苷酰转移酶基因突变前后遗传信息传递示意 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生理过程。
(1)据图1可知,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其中Ⅱ3号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 _____(不考虑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互换)。
试卷第8页,共11页
(2)图2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为_____,过程②表示在_____的催化下形成尿苷酰转 移酶翻译的模板。
(3)经检验发现Ⅱ1号个体尿苷酰转移酶的功能异常,由图2可知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
(4)如果Ⅱ2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与基因型为aaXBY 的男性再婚,则生出两病同
患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如果Ⅱ1号个体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为了有效预防半乳糖血症的产生,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同时采取_____的措施进行筛查。倘若新生儿被诊断为 半乳糖血症,该新生儿_____(建议、不建议)母乳喂养。
26.(每空2分,共14分)对某二倍体(2N=4)动物精巢和卵巢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进行研究。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分裂后产生的某时期细胞的示意
图。图2表示精巢中某些细胞的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的统计结果。
(1)图1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时期;与图1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
(2)图2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的是________时期(用图中序号表示);用图
2中各时期的序号与“→”表示减数分裂过程________。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________。
(3)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与正常配子结合可用于培育 三倍体。现有三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甲组)、 减数第二次分裂(乙组)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丙组)。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 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7.(每空2分,共18分)水貂毛色有白色、灰蓝色、银蓝色、深褐色,受三对基因控制,其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9页,共11页
(1)Ps基因和Pr基因是由P基因突变而来,说明基因突变有______________特点。
(2)P基因突变为Ps基因导致Ps蛋白不均匀运输真黑色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Ps蛋白不均匀运输真黑色素,说明基因可通过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3)研究人员利用3个纯系(其中品系3的基因型是HHttPP)亲本水貂进行杂交,F1自
由交配,结果如下:
①实验一中,亲本品系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F2出现上述表型和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F2灰蓝色水貂与白色杂合水貂随机交配,子代中银蓝色水貂占
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水貂毛色的Pr、Ps和P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
(显性对隐性用“>”表示)
③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无法确定三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
让实验二F1自由交配,若F2的表型种类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证明这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这三对基因确实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深褐色水貂个体 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8.(每空1分,共6分)2013年3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麦维
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请回 答下列问题:
(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
试卷第10页,共11页
普通壁虎与壁虎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长期
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 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依 次为60%、30%和1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
①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约为_______(用分数表示)。
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
试卷第11页,共11页新泰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二次质量检测
生物答案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B C B D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B C D B C C
不定项选择题
19 20 21 22 23 24
BC BC ACD ACD ABD ABD
综合题
25.(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Xb和AY
(2) ①② RNA聚合酶
(3)尿苷酰转移酶基因内部发生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基因突变
(4) 1/12 基因诊断 不建议
26. Ⅲ Aabb、AAbb、aabb Ⅰ Ⅱ→Ⅳ→Ⅲ→V 减数分裂时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 第一次卵裂 用细胞松弛素B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27. (1)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2) 基因突变导致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基因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3) HHTTPrPr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3 P>PS>Pr 深褐色:银蓝色:白色=27:9:28 1/27
28. 不一定 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3 A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基因频率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