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第2节 第2课时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课件学案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第2节 第2课时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课件学案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3 22:53:34

内容文字预览

(共58张PPT)
第二节 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01
遗传学的奠基人
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自花
闭花
稳定的
容易区分的
观察
计数
单因子
多因子
一对
两对
更多对
数学方法
实验程序
问题
假设
演绎与推理
测交
探索
科学态度
遗传现象
育种工作
发病概率
关键能力·重难探究达成
02
核心点一
核心点二
应用创新·问题情境探究
0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04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显性遗传病)
(隐性遗传病)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
孟德尔获得
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
成功的原因
指导动植物的育种工作;
判断某些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应用
分离现象
分离定律
实质
成对的遗传因子
的验证
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
方法
假说一演绎法
测交杂交实验
假说
图解
演绎
图解
P纯合高茎X纯合矮茎
P
DD x dd
测交
Dd x dd
Fr
杂合高茎
Fr
Dd
配子
Dd
d

F2
高茎矮茎
F2 DD
Dd dd
测交
Dd
dd
比例
3:1
比例1:2:1
高茎矮茎
比例
1:1
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
Bb
bb
配子
b
F
Bb
bb
黄色子叶(丙)
绿色子叶
1
:
1第2课时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科学思维——理解孟德尔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2.科学探究——尝试在科学探究中运用数字统计方法;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2.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纯合子。
(2)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如花有紫色和白色性状)。
(3)成熟后的豆粒(种子)都留在豆荚中,这些都有利于实验者的观察和计数。
3.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1)在分析生物性状时,孟德尔开始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2)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后,他再进行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
4.应用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5.更重要的是,孟德尔还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他从观察和分析着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通过精心设计实验,运用演绎与推理等思维方式得出结论,并独创了测交的实验方法检验结论。
6.当然,他所具有的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分离定律的应用
1.分离定律既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也能指导动植物的育种工作。
2.分离定律在医学上也有一定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应用分离定律判断某些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  )
2.“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作出假设”过程。 (  )
3.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一对夫妇,丈夫多指,妻子正常,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再生一手指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  )
4.已知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DD和Dd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1,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为1/2。 (  )
提示:1.√
2.× 演绎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比例接近1∶1的两种性状。
3.× 这对夫妻再生一手指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
4.× 子一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2+1/2×1/4=5/8。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豌豆的特点 优势
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而且成熟后的豆粒(种子)都留在豆荚中 易于实验者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花大 易于人工授粉
生长周期短、易于培养 实验周期短,实验更容易进行
种子数量较多 容易收集大量数据用于统计分析
除豌豆外,玉米和果蝇等也常用作遗传实验材料。豌豆、玉米、果蝇都具有以下相同的优点:
(1)具有明显的可区分的相对性状。
(2)容易种植或培养,生长或繁殖周期短,实验容易进行。
(3)有足够多的后代,容易进行统计分析。
2.重要因素
(1)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孟德尔首先观察和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干扰,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
(2)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孟德尔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精确地进行统计分析,排除了结果的偶然性。
(3)科学设计实验程序,独创了测交方法。孟德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了问题,然后合理地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并且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证实了其推断的正确性,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4)具有坚忍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
1.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材料好,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且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B.由现象到本质,通过观察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来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C.从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
D.研究方法科学,先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再通过演绎推理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B [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取材正确,即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而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项正确;由现象到本质,通过观察F2产生的性状种类及比例提出假说,来解释性状分离现象,B项错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从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C项正确;孟德尔运用的研究方法科学,先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再通过演绎推理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D项正确。]
2.(多选)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BCD [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观察和数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F2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分离比为3∶1,从而提出“该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等假说;根据这些假说,推出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产生配子的类型,进一步推出F2中各种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最后通过巧妙地设计“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选项A属于问题和现象,是事实不是假说。]
 分离定律的应用
1.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根据性状分离现象,判断某些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如果患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2)指导农作物的育种实践
①如果选用的品种是隐性性状,则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稳定遗传。
②如果选用的品种是显性性状,需通过连续自交的方法选育,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一般要经过5~6代的选育。
③若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3)判断某些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①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例如,人类的多指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如果双亲的一方为多指(AA或Aa),他们的子女中患多指的概率为1或1/2。
②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每人都可能是5~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近亲结婚的双亲从共同祖先获得相同隐性基因的概率增加,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因此要禁止近亲结婚。
2.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颜色)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3.用分离定律进行概率计算的方法
(1)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①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两个事件相互排斥,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这两个事件的概率之和。
②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
(2)概率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①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如DD∶Dd=1∶2,则Dd的概率为2/3。
②根据配子的概率计算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以及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要求将配子的概率相乘,得出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概率。
3.(2021·江苏盐城质量检测)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B_),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bb),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B.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C.该夫妇再生一个褐眼孩子的概率是1/4
D.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A [由题意可知,B_(褐眼)×B_(褐眼)→F1中出现bb(蓝眼),因此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乙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孩子的概率是1/4,C错误;通过题干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丙中哪一个为非亲生的孩子,D错误。]
4.(2021·江苏泰州阶段测试)马一胎一般只能生一匹小马,且其毛色的栗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两匹栗色马交配,接连生下三匹白色小马。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一个亲代是纯合子
B.这两匹栗色马再生的小马是白色马
C.这两匹栗色马再生的小马是白色马的概率较大
D.这两匹栗色马再生的小马是纯合子与其是杂合子的概率相等
D [根据题干信息“两匹栗色马交配,接连生下三匹白色小马”可判断双亲均为杂合子(Bb),A错误;亲本再生的小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1/4BB、1/2Bb、1/4bb,因此不一定是白色马,且再生的小马是纯合子与其是杂合子的概率相等,均为1/2,B错误,D正确;亲本再生的小马是白色马的概率为1/4,是栗色马的概率为3/4,C错误。]
5.已知小麦抗锈病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让一株小麦杂合子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植株总数的(  )
A.1/4   B.1/6   C.1/8   D.1/16
B [小麦的抗锈病相对于不抗锈病为显性性状(分别用A、a表示),则该小麦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小麦(Aa)自交得F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1/3,Aa占2/3,让其自交,其中1/3AA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2/3Aa自交发生性状分离(AA∶Aa∶aa=1∶2∶1),所以F2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植株总数的比例为2/3×1/4=1/6,B正确。]
某异花传粉的两性花植物,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甲实验:为探究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自然种群中的一株红花植株作母本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数量。
乙实验:用自然种群中的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甲实验中的红花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由此进行演绎推理,确定红花的显隐性。用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找到杂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由关键信息“杂合植株的花药不能发育”可知,杂合植株应作母本。由此可培养演绎与推理及逻辑分析的能力。
1.由甲实验的子代性状表现判断红花不一定为显性性状,其判断依据是什么?(科学思维)
提示:若子代全为红花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红花为显性;若子代全为白花,则红花为隐性。
2.做乙实验时,研究发现该植物杂合植株的花药不能发育,且红花为显性性状,请写出实验思路。(科学探究)
提示:用花药不能发育的红花植株作母本,白花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要 点 强 化 识 记
1.核心概念(1)乘法原理:如果一个事件是否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那么这两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发生概率的乘积。(2)加法原理: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2.结论语句(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3)应用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4)更重要的是,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从观察和分析着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通过精心设计实验,运用演绎与推理等思维方式得出结论,并独创了测交的实验方法检验结论。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时,无须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性状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
D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理解。应在花蕾期去雄,花成熟后授粉,A错误;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时,应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B错误;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孟德尔根据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C错误;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2.下列方法不能证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个体进行杂交
B.杂种F1自交
C.纯合糯性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观察
D.纯种自交
D [分离定律的三种验证方法有①测交法:将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表现的分离比应为1∶1。②自交法:将杂种子一代进行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性状表现的分离比应为3∶1。③花粉鉴定法:有的植物花粉中存在淀粉,利用碘与花粉中淀粉反应的显色现象,来计数变蓝与不变蓝的花粉数量,其比例应为1∶1。]
3.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男方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女方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哥哥,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A.1/4   B.1/9   C.4/9   D.1/16
B [根据题意,双亲正常,生有患白化病的孩子,可推知白化为隐性性状,相关遗传因子用A、a表示。男方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则男方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其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1/4AA、1/2Aa、1/4aa,而男方表现正常,其遗传因子组成不会是aa,只可能是AA或Aa,且两者的比例为1∶2,因此他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概率为2/3;同理,女方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概率也为2/3。他们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2/3)×(2/3)×(1/4)=1/9。]
4.对两株高茎玉米(已知高茎为显性性状)分别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和异株异花传粉的两次实验(假设每株玉米产生的后代数量相等且都能存活)。下列对其后代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交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B.自交后代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C.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杂交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B [当高茎玉米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时,自交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A正确;无论高茎玉米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还是Aa,自交后代都不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当两株高茎玉米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时,杂交后代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当两株玉米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或者一方为AA、另一方为Aa时,杂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D正确。]
5.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子叶颜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若将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实验一的F1全部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______________。
(5)写出实验一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解析]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纯合子;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成熟后的豆粒(种子)都留在豆荚中,都有利于实验者的观察和计数,这些都是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2)实验二中,亲本(黄色子叶)自交后代有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黄色子叶对绿色子叶为显性,丁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戊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BB∶Bb=1∶2。(3)实验一中甲和丙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Bb。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Bb)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1/3BB、2/3Bb)杂交,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bb)所占比例为2/3×1/4=1/6。(4)实验一的F1中,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绿色子叶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二者比例为1∶1,分别自交,后代中绿色子叶所占比例为1/2+1/2×1/4=5/8,黄色子叶所占比例为1-5/8=3/8,即将实验一的F1全部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3∶5。(5)实验一的遗传图解详见答案。
[答案]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纯合子;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答案合理即可)
(2)二 黄色子叶 (3)1/6 (4)3∶5
(5)
3/12课时分层作业(4)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题组一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是从多对到一对
C.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D.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B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B错误;孟德尔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并且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D正确。]
2.(2021·黑龙江大庆期末)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材料的选择、统计学的分析、严谨的假说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多次杂交实验,子二代都会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
C.孟德尔的假说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
D.孟德尔成功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
C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A正确;孟德尔利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多次杂交实验,子二代都会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并且用不同的相对性状的个体间杂交也同样出现类似的结果,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假说,B正确;孟德尔的假说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C错误;孟德尔成功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D正确。]
题组二 分离定律的应用
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B [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B正确;F2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遗传因子组成的,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4.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都患病,Ee有1/3患病,ee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表现正常,妻子的母亲是Ee患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A.1/4  B.1/10   
C.1/12  D.1/15
D [该新婚夫妇中的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或ee,由于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个体有1/3患病,ee都正常,所以该正常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概率是(1/2)×(2/3)÷[1-(1/2)×(1/3)]=2/5,ee占3/5,由于丈夫的家庭中无该患者,所以丈夫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则这对新婚夫妇的子女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概率是(2/5)×(1/2)=1/5。由于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人有1/3患病,ee的人都正常,所以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5)×(1/3)=1/15。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5.将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植物进行连续的自交,并逐代淘汰其中的隐性个体,则在子三代中淘汰了隐性个体后,Aa所占的比例是(  )
A.2/3 B.2/5
C.2/33 D.2/9
D [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子一代中AA占1/3,Aa占2/3;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是1/3AA+2/3Aa×(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F2是3/5AA+2/5Aa;子二代自交,子三代中是3/5AA+2/5Aa×(1/4AA+1/2Aa+1/4aa),则AA占3/5+(2/5)×(1/4)=7/10,Aa占(2/5)×(1/2)=2/10,aa占(2/5)×(1/4)=1/10,淘汰掉aa以后,Aa所占的比例为2/10÷(7/10+2/10)=2/9。]
6.已知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等),其子一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数目之比是(  )
A.3∶2∶1 B.1∶2∶1
C.3∶5∶1 D.4∶4∶1
A [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由于其数目之比为1∶2,所以AA的比例为1/3,Aa的比例为2/3。1/3AA自交后代全是AA,2/3Aa自交后代中,有1/6AA,1/3Aa,1/6aa,故子一代遗传因子组成的数目之比为AA∶Aa∶aa=(1/3+1/6)∶1/3∶1/6=3∶2∶1,A正确。]
7. 已知豌豆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玉米籽粒的甜对非甜为显性,现将纯合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间行种植,纯合甜玉米与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则下列情况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圆粒豌豆豆荚中出现皱粒豌豆
B.皱粒豌豆豆荚中出现圆粒豌豆
C.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籽粒
D.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甜玉米籽粒
D [已知豌豆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玉米籽粒的甜对非甜为显性,由于玉米既能同株异花授粉,还能不同植株之间进行授粉,所以将甜玉米植株和非甜玉米植株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纯合甜玉米植株所结籽粒均为甜的,纯合非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有甜的和非甜的;而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纯合圆粒豌豆植株和纯合皱粒豌豆植株间行种植,圆粒豌豆植株上所结的种子都是圆粒,皱粒豌豆植株上所结的种子都是皱粒,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
8.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用遗传因子E、e表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组 亲本组合 F1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D [由丙组结果可知,有蜡粉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因此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B正确;甲组和乙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均为1∶1,都属于测交,丙组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也是Ee,因此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为Ee,C正确;丙组亲本自交,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EE∶Ee∶ee=1∶2∶1,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D错误。]
9.某种鱼的有色鳞和无色鳞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已知雄性个体中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死亡,如表为杂交组合以及子代的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F1
雌 雄
Ⅰ 有色鳞♀×有色鳞 有色鳞437 有色鳞215
Ⅱ 无色鳞♀×有色鳞 无色鳞220、有色鳞222 无色鳞226、有色鳞224
Ⅲ Ⅱ组F1中的有色鳞相互交配 无色鳞242、有色鳞716 无色鳞238、有色鳞486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可以判断鱼鳞颜色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的雄性个体死亡,可进一步判断杂交组合Ⅰ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组合为______________(标出雌雄)。
(3)为培养具有有色鳞的雌性纯合品种,需要通过杂交实验对有色鳞雌性个体进行遗传因子组成的鉴定,请简要概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杂交组合Ⅲ可以判断鱼鳞颜色的显隐性关系,即有色鳞个体相互交配,F1出现了无色鳞个体,说明无色鳞为隐性性状。(2)由杂交组合Ⅲ的F1出现性状分离可知,Ⅲ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但在Ⅲ组子代(F1)的雄性个体中,有色鳞与无色鳞的比例为2∶1,其原因是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Ⅰ组的子代中,只有有色鳞,说明Ⅰ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雄性有色鳞个体为杂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Ⅰ组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AA(♀)×Aa()。(3)对动物遗传因子组成进行鉴定,常用测交法。有色鳞雌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若鉴定其遗传因子的组成,实验思路为:让该有色鳞雌性个体与无色鳞雄性个体(aa)杂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无色鳞个体,若该有色鳞雌性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后代全部为有色鳞;若该有色鳞雌性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后代出现无色鳞。
[答案] (1)Ⅲ 无色鳞 有色鳞个体相互交配,F1出现了无色鳞个体 (2)AA AA♀×Aa (3)让该有色鳞雌性个体与无色鳞(或有色鳞)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无色鳞个体
10.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中显性基因通常对隐性基因呈完全显性作用,因此杂合子通常表现为显性性状。(2)若要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则必须获得杂合子。然而这两类自然条件下获得的玉米籽粒,我们不能确定它们的显、隐性及是否为杂合子,因此该验证实验就得分情况讨论。思路一:①让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若这些玉米自交子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则都为纯合子,让其杂交,得到的子代为杂合子,再让其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或者对得到的杂合子进行测交,子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也可验证分离定律。思路二:①让这两种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F1为杂合子,再让F1自交或对其测交,得到的子代出现3∶1或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答案] (1)显性性状
(2)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11.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白色三种,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图中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C.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既有红花萝卜,也有白花萝卜
D.可用紫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验证分离定律
C [依据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为2∶1∶1可知,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则紫花为杂合子,红花与白花为纯合子。红花萝卜和白花萝卜分别自交后代均为纯合子,A、B正确;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只有紫花萝卜,C错误;紫花萝卜(杂合子)与白花萝卜(纯合子)杂交,后代为紫花∶白花=1∶1,可用来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12.番茄果实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对如表所示杂交实验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亲本组合 F1红果 F1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4 黄果×黄果 0 963
A.实验3可证明黄色为显性性状,实验4则不能
B.实验1的亲本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相当于测交
C.实验2的F1红果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D.实验1的F1红果与实验2的F1红果杂交,后代中红果占2/3
B [分析实验3,红果×红果→F1中红果∶黄果≈3∶1,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分析实验1,红果×黄果→F1中红果∶黄果≈1∶1,结合A项的分析和题表信息,可推出实验1的亲本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相当于测交,B正确;分析实验2,红果×黄果→F1均为红果,则亲本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即均为杂合子,C错误;实验1的F1红果(Aa)与实验2的F1红果(Aa)杂交,后代中红果(A_)所占比例为3/4,D错误。]
13.(多选)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C.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BD [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约1/3的有尾猫,表明无尾对有尾为显性,且显性基因纯合致死,A错误;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B正确;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所以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C错误;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D正确。故选BD。]
14.(多选)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控制耳垂的遗传因子用A、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亲代表型子代表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有耳垂 双亲中只有一方有耳垂 双亲全为无耳垂
有耳垂 120 120 0
无耳垂 74 98 216
A.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B.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D.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
ABC [根据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双亲均为有耳垂,生出无耳垂的孩子可知,无耳垂是隐性性状;从第三组看,双亲均是无耳垂,孩子都是无耳垂,这么多家庭的统计结果基本说明无耳垂是隐性性状;第二组的家庭中,有的家庭的双亲都是纯合子AA×aa,有的家庭的双亲是Aa×aa;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子代性状比例不为3∶1,是因为第一组的抽样家庭的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不全是Aa×Aa,还有AA×AA和AA×Aa两种情况。故选ABC。]
15.(2021·河北张家口期中)玉米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植株A  植株B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 黄色玉米粒 白色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8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G代表显性遗传因子,g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实验一子一代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果穗上所有籽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发现,子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籽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籽粒全为纯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籽粒全为杂合;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籽粒既有纯合又有杂合。
[解析] (1)根据实验一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黄粒∶白粒≈3∶1,由此可确定黄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2)根据(1)可知,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实验一的子一代黄色玉米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GG,2/3Gg,故黄色玉米中纯合子约占1/3,杂合子约占2/3。(3)为了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保证每组实验数据足够多。题中该同学只选取两粒玉米种子进行实验,样本太少,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籽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所以实验设计不够科学。正确的做法是用该种玉米果穗上的全部籽粒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自交),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高矮。如果子代植株全为高茎,所有籽粒全为纯合;如果子代植株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所有籽粒全为杂合;如果部分种子得到的子代植株全为高茎,另一部分种子得到的子代植株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所有籽粒既有纯合又有杂合。
[答案] (1)白粒 由实验一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黄粒∶白粒≈3∶1 (2)Gg gg 2/3 (3)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籽粒的遗传因子组成 用该种玉米果穗上的全部籽粒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自交),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高矮 ①若子代全为高茎 ②若子代植株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③若部分种子得到的子代植株全为高茎,另一部分种子得到的子代植株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10/10课时分层作业(4)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题组一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是从多对到一对
C.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D.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2021·黑龙江大庆期末)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材料的选择、统计学的分析、严谨的假说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多次杂交实验,子二代都会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
C.孟德尔的假说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
D.孟德尔成功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
 
题组二 分离定律的应用
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4.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都患病,Ee有1/3患病,ee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表现正常,妻子的母亲是Ee患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A.1/4  B.1/10   
C.1/12  D.1/15
5.将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植物进行连续的自交,并逐代淘汰其中的隐性个体,则在子三代中淘汰了隐性个体后,Aa所占的比例是(  )
A.2/3 B.2/5
C.2/33 D.2/9
 
6.已知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等),其子一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数目之比是(  )
A.3∶2∶1 B.1∶2∶1
C.3∶5∶1 D.4∶4∶1
 
7. 已知豌豆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玉米籽粒的甜对非甜为显性,现将纯合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间行种植,纯合甜玉米与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则下列情况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圆粒豌豆豆荚中出现皱粒豌豆
B.皱粒豌豆豆荚中出现圆粒豌豆
C.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籽粒
D.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甜玉米籽粒
 
8.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用遗传因子E、e表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组 亲本组合 F1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9.某种鱼的有色鳞和无色鳞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已知雄性个体中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死亡,如表为杂交组合以及子代的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F1
雌 雄
Ⅰ 有色鳞♀×有色鳞 有色鳞437 有色鳞215
Ⅱ 无色鳞♀×有色鳞 无色鳞220、有色鳞222 无色鳞226、有色鳞224
Ⅲ Ⅱ组F1中的有色鳞相互交配 无色鳞242、有色鳞716 无色鳞238、有色鳞486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可以判断鱼鳞颜色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的雄性个体死亡,可进一步判断杂交组合Ⅰ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组合为______________(标出雌雄)。
(3)为培养具有有色鳞的雌性纯合品种,需要通过杂交实验对有色鳞雌性个体进行遗传因子组成的鉴定,请简要概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白色三种,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图中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C.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既有红花萝卜,也有白花萝卜
D.可用紫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验证分离定律
 
12.番茄果实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对如表所示杂交实验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亲本组合 F1红果 F1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4 黄果×黄果 0 963
A.实验3可证明黄色为显性性状,实验4则不能
B.实验1的亲本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相当于测交
C.实验2的F1红果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D.实验1的F1红果与实验2的F1红果杂交,后代中红果占2/3
 
13.(多选)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C.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14.(多选)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控制耳垂的遗传因子用A、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亲代表型子代表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有耳垂 双亲中只有一方有耳垂 双亲全为无耳垂
有耳垂 120 120 0
无耳垂 74 98 216
A.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B.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D.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
 
15.(2021·河北张家口期中)玉米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植株A  植株B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 黄色玉米粒 白色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8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G代表显性遗传因子,g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实验一子一代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果穗上所有籽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发现,子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籽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籽粒全为纯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籽粒全为杂合;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籽粒既有纯合又有杂合。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