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12: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板块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总分
得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36分)
一 词语书写。(5 分)
1. 结合语境, 读拼音写词语。
大海像发怒的狮子一样páo xiào(   ) 着, 好像要tūn mò (   ) 一切。波涛的hōng míng(   ) 使桑娜想起出海的丈夫, 她的脸上露出了yōu lǜ(   ) 的神色, 这么zāo gāo(   ) 的天气, 但愿他一切安好。
二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题目后面的括号里, 每题2 分) (26 分)
2.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狞笑(nǐng) 蜷缩(juǎn)
B. 乱哄哄(hōng) 魁梧(kuí)
C. 搀扶(cān) 勉强(qiǎng)
D. 蹿上来(cuān) 破帆(fán)
3. 下列词语中, 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 B.
C. D.
4. “中国载人深潜事业, pī 波斩浪几十年, 突破了多项核心深潜技术。”根据语境进行推断, 句子中的“pī”应该选填下面哪个字 (  )
A. 批   B. 劈    C. 霹   D. 披
5. 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是一片海, 时而汹涌澎湃, 时而风平浪静。
B. 妈妈的拥抱使我心惊肉跳的心情平静了下来。
C. 他这个人挺古怪的, 经常自言自语, 很少和别人说话。
D. 他踩到了自己乱扔的西瓜皮, 摔了一跤, 真是自作自受。
6. 下列关联词不能用来连接下面两个句子的是(  ) 。
典典勤奋学习。 典典学习成绩优异。
A. 因为……所以…… B. 只有……才……
C. 如果……就…… D. 不但……而且……
7. 《三国演义》中的“正欲探听, 鸾铃响处, 马到中军, 云长提华雄之头, 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表现了关公的什么特点 (  )
A. 潇洒   B. 神勇   C. 胆大   D. 无畏
8.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B.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C. 倒霉, 倒霉! 天气可真厉害!
D. 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华华和梦梦比起来, 她的学习成绩更优异。
B. 尽管狂风大作, 渔夫还是驾着小船沉着地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行驶着。
C. 一个人能不能进步, 靠他个人的努力。
D. 关于怎样提高复习效率, 大家提出并讨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10. 下列句子不属于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一项是(  )
A. “我 ”桑娜脸色发白, 说, “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 真叫人害怕……”
B.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C. 我蹲在水边, 心里不停地念叨: “鱼啊! 快些来吧! 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
D. “不, 没有人! 天啊,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 久久地坐在床前。
11. [新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用来暗示人物的心情。下列句子中, 哪一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人物的心情状况为“紧张、不安” (  )
A. 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 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B.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C. 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 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D. 屋外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 溅起一阵阵浪花。
12. 天天很喜欢狗, 很想养一只狗。下列说法最能说服他妈妈的是(  )
A. 不就是养一只狗吗 你爱我的话, 就一定会让我养的。
B. 养一只狗花不了多少钱, 大不了我用自己的零花钱来养。
C. 养狗可以培养我的爱心和责任感, 有利于我的身心健康发展。
D. 狗可以陪伴我, 和我一起玩, 和我一起睡觉, 多好。
13. 下列不属于小说三要素的一项是(  ) 。
A. 人物   B. 情节  
C. 时间   D. 环境
14. 下列对本单元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穷人》这篇课文的多处环境描写很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形象。
B. 《桥》《穷人》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C. 《桥》这篇课文在文章结尾点明老支书与小伙子的关系, 构思新颖别致, 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 读小说时,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5 分)
15. 填空。
(1) 《穷人》是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的作品。我还能写出一部这位作家的代表 作: 《__________》。
(2) 《回乡偶书》一诗中, 写出贺知章重回故乡时的尴尬场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34分)
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和文章, 按要求作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简答题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 (34 分)
(一) [南平市期中改编](6 分)
[材料一]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 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坚强。
[材料二] 《童年》主要人物
主人公——阿廖沙
母亲——瓦尔瓦拉 父亲——彼什科夫
继父——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 外祖父——卡希林
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 大舅舅——米哈伊尔
二舅舅——雅科夫 舅母——纳塔利娅
知识分子——“好事儿” 伙伴——“小茨冈”
保姆——叶夫根尼娅 老工人——格里高利
[材料三] 《童年》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 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 “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 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戈宝权(文学家、翻译家)
16. 《童年》中人物众多, 下面哪个方法对记住人物没有帮助 (  )
(2 分)
A. 结合故事情节记人物  B. 画一画人物关系图
C. 只记名字      D.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17. 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阅读实践, 为《童年》写一则推荐词。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为白蚁正名(14 分)
①被视为住房天敌的白蚁其实是一群勤劳的分解工, 它们之所以被大多数人讨厌, 只是因为它们跑错了地方。
②树木当然是森林里必不可少的, 正所谓“无木不成林”。但是你是否想过, 当这些大树倒下了以后, 它们“体内”那些从土壤中汲取的营养要怎么回到生态系统中呢 答案是靠白蚁。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 白蚁在生态系统循环的这一环节中是无可替代的。
③或许你会问, 要分解树木不是有微生物吗 那些细菌、真菌同样有分解树木的功能呀! 没错, 微生物同样有分解树木的功能, 但它们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只有白蚁能快速地将这些树木分解为养分返给土壤。不仅是分解树木, 森林里的白蚁也“兼职”分解干枯的树叶、草枝等。
④那些树木被白蚁吃掉后, 一部分转化为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另一部分则变为白蚁的肉身, 白蚁的肉身养活了森林里那些以白蚁为食的动物, 穿山甲就是其中之一。白蚁还吃动物的粪便, 数据显示, 在一个区域内, 有三分之一的动物粪便都是被白蚁分解掉的。
⑤白蚁除了做分解工, 它们还是森林里不可替代的卫士, 它们的活动可以从透水性、营养等方方面面改造土壤。以色列沙漠地带的白蚁可以将食物里80% 的碳和65% 的氮吸收转化并以粪便的形式固定。
⑥而在非洲稀树草原的大白蚁更是传奇, 它们还能建造高大的蚁丘。蚁丘的作用就多了, 其中包括给动物提供庇护所, 比如生活在非洲的一些猫科动物以及长相呆萌、习性凶恶的蜜獾。蚁丘里的白蚁通过觅食和排泄, 使蚁丘本身就极富营养, 长在蚁丘周围的植物便靠着这“楼台”疯狂生长; 很多食草动物也特别喜欢去蚁丘周围溜达, 因为那里食物多。
⑦此外, 白蚁还是森林里“优胜劣汰”的助推者, 健康的树木分泌防御性化合物, 让白蚁不能靠近, 而那些将死或是遭受了严重破坏的树木则无法分泌这类化合物, 白蚁就选择进攻它们, 加速森林自然系统的生态循环。它们简直是森林里的生态卫士。
⑧……
⑨看吧, 白蚁真的有很多优点。毁坏木质结构建筑这样十恶不赦的行为, 在白蚁看来只是在兢兢业业地工作而已。当人类将它们赶尽杀绝之时, 它们或许还会在心里疑惑: “这……这不就是一堆木头尸体吗 我能怎么办 我也很无奈呀。” (有改动)
18. 大多数人讨厌白蚁的原因是(  ) 。(2 分)
A. 毁坏住房 B. 样子让人恶心
C. 污染环境  D. 破坏森林
19. 与其他微生物相比, 白蚁在分解树木上的优势是(  ) 。(2 分)
A. 数量更多 B. 分解更彻底
C. 不会造成污染 D. 速度更快
20. 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2 分)
A. 打比方  B. 列数字
C. 举例子   D. 作比较
21. 作者为白蚁正名的理由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文中第⑧段的省略号能删掉吗 为什么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化自信] 馒头的故事(14 分)
①血色黄昏, 硝烟滚滚。
②中国军队同日军在江沿岸接火。在距前线不到50 千米的泥泞公路上, 开来五辆军用卡车, 第一辆车上, 坐着一位大胡子连长。两个小时前, 他接到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 将弹药及食品送到前线。那里, 中国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全体官兵4 天没进一口粮食, 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 小时。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连长两眼血红, 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③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 熄火了。就在这时候, 周围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 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 顿时, 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 抢起馒头来。
④大胡子连长冲到被抢的车前, 嘴角抽搐着, 两眼似乎在滴血。
⑤忽然, 大胡子连长盯住了车尾,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 浑身的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 一双手抓住馒头, 嘴里还咬着一个, 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连长。
⑥大胡子连长浑身战栗着, 一边是饿着肚子和日本鬼子拼命的中国将士, 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姑娘。他面对饥民跪了下去, 一拳砸在头上: “乡亲们哪, 前线的将士们已经4 天没吃饭了, 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 你们……”
⑦周围霎时一片寂静, 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⑧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连长面前, 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给他: “叔叔, 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 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 请他们别嫌弃, 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大胡子连长一下抱起小女孩, 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说叫小翠。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 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石头填炮弹坑。车队终于怒吼着向前线冲去。
⑨一周后, 大胡子连长回到陷车的地方, 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 说: “三天前她饿死了。”大胡子连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 “小翠, 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
⑩ 34 年过去了, 这位大胡子连长一直记着那个被女孩咬了一口的馒头, 他临死前说: “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有删改)
23. 第⑦段中, “周围霎时一片寂静”, 对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表现当时饥民心情很平静。
B. 表现了大胡子连长冷酷无情。
C. 创设一种宁静的氛围。
D. 衬托当时饥民的震惊。
24. “小翠, 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大胡子连长此时怎样的心情 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痛苦 B. 愤怒
C. 绝望 D. 自责
25. 第⑧段中, “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连长面前”, “挪”是对小女孩的_________描写, 从中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_。(3 分)
26. 阅读短文, 简要概括第③~⑧段的主要内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简要说明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五 小练笔。(5 分)
28. 根据提示, 试着写一写你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你和朋友华华约好了今天去展览馆, 可是外婆突然生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习作。(25 分)
29.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 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或见闻, 以自己或他人为主人公, 编写一个故事, 题目自定。故事应围绕主人公展开, 把情节写完整。注意对环境的描写。
第四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
一 1. 咆哮 吞没 轰鸣 忧虑 糟糕
二 2. B 3. C 4. B 5. B 6. D  7. B 8. C
9. D 10. A   11. D 12. C  13. C  14. B
三 15. (1) 俄 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战争与和平
(2)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 (一)16. C
17. 【示例】《童年》一书中, 有泪, 也有笑; 有伤痛与丑恶, 也有温暖和美好; 有苦难, 也有成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去细细品味吧!
(二)18. A  19. D  20. B
21. ①白蚁在使倒下的树木含有的营养回归生态系统这一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②白蚁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还能分解动物产生的粪便。③白蚁可以从方方面面改造土壤。④在非洲稀树草原上, 大白蚁建造的蚁丘给动物提供庇护所, 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⑤白蚁还是森林里“优胜劣汰”的助推者。
22. 不能删掉。它表明白蚁的优点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作者没有一一叙述, 删去则改变了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三)23. D 24. C
25. 动作 小女孩的害怕、忐忑不安
26. 在护送弹药及食品的途中, 卡车扎进炮弹坑, 饥民抢馒头, 大胡子连长下跪诉说缘由, 由小翠带头, 大家归还馒头, 并自发地抱起石头填炮弹坑。
27. 【示例】文中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爱国、单纯可爱、明事理、朴实的印象。因为小女孩没有因自己的饥饿而留下馒头,她将馒头归还给大胡子连长,希望前线的战士吃饱了多杀鬼子。
五 28. 【示例】哎呀, 这可怎么办呀 外婆生病了, 我想去照顾外婆。但如果我去照顾外婆, 我就要爽约了, 华华一定会很伤心, 因为这次机会很难得。我该怎么办呢
六 29. 略。 【点拨】本题要求我们写一篇自命题小说。题目比较宽泛,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写小说, 就要明确其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其中, 情节是重点, 我们需要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作前可以先列出提纲, 写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完整流畅, 不要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