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12: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
2.通假字
舍然大喜  “ ”同“ ”,
3.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
古义:    今义:天刚亮的时候;知道
(2)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       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4.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闻:听到,这里是使动用法,“ ”的意思)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忧天地崩坠 忧:
(2)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
(3)只使坠 只使:
(4)若躇步跐蹈 步: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得一人之使
B.非得一人于井中    闻之于宋君
C.不若无闻也      若屈伸呼吸
D.求闻之若此      闻之于宋君
8.翻译下列句子。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为古希腊作家。
B.《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
C.《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儒家人物。
D.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伊索、18世纪德国寓言家莱辛、17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9世纪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二、课内精读
 (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及:
(2)国人道之 道:
(3)丁氏对曰 对: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
12.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13.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二)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因往晓之 因:
(2)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
(3)天果积气 果:
(4)其人舍然大喜 舍: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
(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
1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杞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因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
B.“晓之者”由表及里劝说杞人,化积极心态为消极心态,解了杞人之忧。
C.“晓之者”认为,人成天在天地间生活行动,所以天不会塌。这种认识,在今天看来是不科学的。
D.“天崩地坠”说明当时曾经发生过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灾难,所以杞人才会“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17.对于“杞人忧天”,很多人是以讽刺的角度来看待的。你如何看待“杞人”的“忧天”之举
三、类文迁移
尊贵的骡子
陈之杂
①一头骡子,它成天在主人的农场干着粗重的农活。它很不甘心,但又很无奈。它害怕主人的鞭子,那鞭子“啪”地抽在身上,辣疼辣疼的。更可气的是,主人如此对待它,它只能认命;可那些跟它毫不相干的人,也常常欺侮它。
②一天,一个木雕师牵着一头驮着神像的驴经过农场。驴伤了脚,无法继续行走。
③“朋友,我的驴走不了啦,我想借你的骡子驮神像去寺庙,可以吗 ”木雕师指了指骡子,看着骡子的主人,满脸期待。
④“当然可以。”骡子的主人看着木雕师,点了点头。
⑤“谢谢,谢谢!”木雕师向骡子的主人连连点头。
⑥骡子的主人帮助木雕师把神像放到骡子的背上。
⑦骡子心里是很不爽的,又是跺脚,又是甩尾巴。
⑧木雕师牵着骡子,向寺庙所在的方向走去。
⑨骡子很不情愿跟着木雕师走,脚步迈得很沉重。但走着走着,它发现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停下脚步,向着它跪拜。它觉得自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脑袋举得格外高,步子迈得格外轻松,尾巴甩得格外欢快……
⑩走到一个菜场旁边,木雕师把骡子拴在一棵大树下,便匆匆去寺庙汇报。
⑾木雕师离开以后,菜场里的人和菜场外的人纷纷到骡子身边,向着骡子跪拜。那些卖菜的人还拿出可口的青菜喂给骡子。
⑿“没想到,我竟然是一头如此尊贵的骡子!我再也不回农场了,在这里过着受人尊敬的生活,多么美妙呀……”骡子心里想道。
骡子就这样开心地吃着,想着。
过了一会儿,木雕师带着几个僧人来到菜场旁边。僧人把神像迎走了。木雕师于是打算牵起骡子往回走,可骡子站着不动。他用手拍打骡子,骡子还是不动。他推骡子的屁股,骡子还是不动。不管他如何驱赶,骡子就是不肯迈步。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农场去叫骡子的主人来想办法。
这时候,骡子吃惊地发现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人们先前敬它如神,而今厌弃它如狗屎。它很是茫然、失落。
“这头讨厌的骡子是谁家的 为什么停在这里 ”一个老者走过骡子身边,看着骡子,满脸厌烦。
一个年轻人走过骡子身边,抬脚在骡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一个小孩走过骡子身边,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到骡子身上……
骡子很悲哀,但还是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它的欺辱。
过了许久,木雕师回来了,带来了骡子的主人。骡子的主人要牵骡子走,骡子依然不肯迈步。主人高高地扬起鞭子,在骡子的屁股上“啪”地抽了一鞭。骡子浑身一颤,抖了一下脚,乖乖地跟着主人离去。
大树下,木雕师看着渐渐远去的骡子,陷入沉思。
请阅读全文,理解情节,在下表甲、乙两处补写情节的相关内容
驮神像前 甲: .
驮神像时 骡子受到人们“跪拜”
不驮神像后 骡子被人们厌弃
主人到来时 乙: .
19.文中骡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0.文章以《尊贵的骡子》为标题,你认为有哪些妙处 请谈谈你的看法。
21.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中考链接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选自《列子·说符》)
2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身亡所寄 亡:
(2)因往晓之 晓:
(3)既反 反:
(4)多歧路 歧路:
23.翻译下列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
(2)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译文:
24.“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5.语段甲和语段乙分别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B
“舍”通“释” 解除、消除
(1)告知,开导 (2)伤害
使听到
5、(1)担忧 (2)为何,为什么 (3)纵使,即使 (4)踩、踏
6、C 7、A
8、(1)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很高兴。
9、C
10、(1)待,等到 (2)讲述 (3)应答,回答
11、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12、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13、(示例)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14、(1)于是 (2)为何,为什么 (3)如果 (4)同“释”,解除、消除
15、(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2)即使坠落,也不能造成什么伤害。
16、A
17、(示例一)我认为“杞人忧天”纯属多余,是无端的担心。“天地崩坠”是不可能发生的,“杞人”有此担心,是因为其对天地自然之理没有足够的理解。因而我认为“杞人忧天”是对那些自扰的庸人的讽刺。
(示例二)我认为“杞人忧天”是人类探索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觉醒。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的人是不会去担心“天地崩坠”的,有此担心,说明其对身边之事有所理解与思考,而这是人探索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另外,忧患意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思想前提,因为有所忧患,所以才会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18、甲:骡子很不甘心又很无奈,骡子只能对现状认命 乙:骡子跟着主人离去
19、没有自知之明,渴望改变现状。骡子成天在主人的农场里干着粗重的农活,还被主人鞭打,被他人欺侮,当人们向骡子背上驮着的神像跪拜时,骡子误以为是向自己跪拜,便觉得自己是个尊贵的骡子。
20、①点明写作对象。本文塑造了骡子这个主要写作对象,全文围绕骡子展开故事情节。②暗示本文主旨,发人深思,引人警醒。骡子是不被尊重的,它身上驮着神像,人们向神像跪拜,骡子误以为人们向它跪拜,便觉得自己尊贵。在生活中,有很多像骡子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人。③点出文章线索。骡子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④运用了讽刺手法(或反语、拟人),“尊贵”和“骡子”是对不上号的,用“尊贵”来修饰“骡子”,带有讽刺意味。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初看“尊贵的骡子”,觉得奇怪,就会想阅读文章。
21、(示例)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或做人要正确对待荣誉)。有一次,我作业做得不错,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我就沾沾自喜,不认真学习,后来考试一塌糊涂。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22、(1)无,没有
(2)告知,开导 (3)同“返”,返回 (4)岔道
23、(1)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哈哈,丢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
24、缺乏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不善于思考和探究)
25、(示例)语段甲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语段乙告诉我们,对于一些复杂多变的事情,我们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