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3 运动的快慢(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3 运动的快慢(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13 13: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教材解读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以后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才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②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②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知道科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重 难 点 处 理 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建议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比如“百米赛跑”“龟兔比赛”等,以“观众和裁判”为例引导学生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不同方法,进而引出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时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建议通过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
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解析  本节包括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体验: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方法点拨 1.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的含义为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 km,通过这段公路的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疾驰时呼啸而过的短片及中学生运动会上运动员奔跑时的短片,结束后屏幕定格为两短片中的截图各一幅。 提出问题:列车的运动和中学生的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 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思考、交流 创设生活情境,感知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一、速度 (一)探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过渡: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吗 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设问:(1)比赛开始的前一段时间,是兔子跑得快还是乌龟跑得快 你是怎样判断的 (2)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裁判员”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拓展:(1)百米赛跑中,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二)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③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引入速度 为了方便,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 (3)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4)单位: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 (5)单位换算:1 km/h= m/s,1 m/s=3.6 km/h。 阅读课本P20“小资料”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说出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和学生共同完成推导:1 m/s== km/h=3.6 km/h,并让学生进行以下单位换算的练习: 1 m/s=    km/h; 5 m/s=    km/h; 72 km/h=    m/s。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播放图片: 学生讲述寓言故事。 思考、讨论并回答 阅读教材、思考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试着推导出速度单位m/s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完成相应练习。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从实例中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增强对速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着重讲解换算过程的推导,强化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前进和过山车运动的图片,再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总结:(1)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即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平均速度 视频展示: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上、下坡时的情景;列车进、出站时的情景。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以上物体的速度大小是变化的,那么,我们如何来比较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呢 总结:(1)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用v=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速度多数是指平均速度。 三、有关速度的计算 让学生根据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s=vt和t=。 指出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在已知速度、路程或时间当中的两个量的情况下,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例题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 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是12.91 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写出公式、代入数值、计算结果、写上单位,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特别强调:(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2)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计算结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略) 观察、思考、交流 观察、思考、交流 学生分析、思考、书写解题过程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 让学生知道一般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变化的。 选择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解答,重在熟悉有关速度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