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列举了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 难 点 处 理 重点 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的位置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难点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参照物的判断。建议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及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指导学生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方法 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人人畅所欲言,教师在各组间巡视点拨。教师提前给每组发下一张表格,让各组归纳这节内容的知识要点。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做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准确性,鼓励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为什么“飞机怕鸟”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知识荟萃 歌词、诗词、成语、谚语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 (1)月亮走,我也走。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5)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6)坐地日行八万里。 (7)水落石出,水涨船高。 (8)旭日东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图片展示:自然界形形色色的运动形式 想想议议: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图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后回答: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宇宙和我们身边的物体都在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 一、机械运动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归纳总结: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拓展】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在缩短。其实除了机械运动外,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及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参照物 要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事情就真的这么简单吗 想想议议: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思考、交流 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的特点就是“位置的变化”。 感受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创设情境,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学生体验】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取课桌作为标准,钢笔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为标准,钢笔和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钢笔作为标准,课本和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分析得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标准,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其运动情况截然不同 这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路旁的孩子们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总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教学: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的。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静止的,二者属于相对静止。 点拨:(1)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2)选取参照物的原则: 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 ②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作参照物,我们就把它看作静止的,但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不动)。 学生体验、操作、思考、回答 思考、分析、交流、总结 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通过问题探究能够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可能不同,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③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 (3)对同一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略) 听讲、思考 对一些细节进行点拨,强化学生对参照物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