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第1节 质量
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是对质量做初步了解,为以后的力学学习奠定基础。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宏观的一种表现。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密度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另外,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②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③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团结协作精神。
重难点处理 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建议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然后学生分组动手练习,让学生经过阅读、讨论、动手实验,掌握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难点 理解质量的含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建议通过处理教材“想想做做”的实验和“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问题,并用列举实例加以说明,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质量的理解。
内容框架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实际生活中还用到斤,它不是法定计量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是精密测量工具,注意天平的正确使用及质量测量的方法。
合作探究 探究课题:怎样使用天平。 器材准备:橡皮、铅笔、托盘天平(带砝码)、大头针、烧杯、水。 实验设计:(1)以教师适当的讲解为前提,通过用天平称量橡皮、铅笔的质量,让学生学的使用方法。 (2)引申“怎样测量微小质量”并展开讨论,让学生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进行实验。 (3)引导学生利用天平、烧杯测量液体质量,建议明确测量的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操作。 讨论交流:(1)测量前,如何调节天平平衡 (调节平衡螺母,左倾右调,右倾左调) (2)测量过程中,指针稍偏向中央刻度线左侧,应如何调节使天平平衡 (通过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测量时,不慎将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还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吗 若能,如何计算 (能,用砝码质量减去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即为物体质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一、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如果在家里有一个大梨和一个小梨,你会选择哪个呢 二、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聂海胜和费俊龙正坐在神舟宇宙飞船内向全国人民招手致意。我们知道太空中的两名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即此时他们不受重力。此时他们是否还有质量 如果有,他们的质量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听讲、思考、回答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一、质量1.展示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2)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的多少不同,—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结论: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点拨:物体:具体的,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物质:抽象的,组成物体的原材料,没有形状和体积。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了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kg=103 g,1 mg=10-3 g=10-6 kg,1 t=103 kg。二、质量的测量设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结论: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台秤等;而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天平。 听讲、思考、交流、讨论听讲、思考、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和科学世界两部分的内容,学习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听讲、观察、思考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也能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估测物体的质量(如鸡蛋、苹果等)并与实测质量对比,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秤的图片,告知学生实验室用来测量质量的是天平,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天平的使用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天平使用注意事项。播放视频,学生观察、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总结1:托盘天平的构造:(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2)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3)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总结2: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1)防止损伤: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2)防止锈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托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里;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2.学生实验(1)用天平测量橡皮、铅笔和瓶中水的质量。设问:天平应怎样调平 平衡螺母安装在什么位置 如果指针偏左,应该向哪个方向旋动平衡螺母 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②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③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上,估测物体的质量,将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中,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标尺上的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④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2)实验:测量液体质量的步骤①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1。②将容器装入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③液体的质量m液=m1-m2。(注意:如果先测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倒去液体后再测容器的质量,那么由于容器内还有残留的液体,测量误差就较大,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不可取。) 观察、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听讲、思考分组实验,分工合作,组内交流探讨,熟练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合作完成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测量。 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了解各部件的作用,为后面学的使用方法打下基础。明晰天平的注意事项,以便能正确操作托盘天平。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养成规范使用测量仪器的良好习惯。
四、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实验探究1.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 2.一块冰放在杯子中,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待冰熔化成水后再测量一次,看冰化成水后的质量有没有变化。3.用天平称量室温下的铁块质量。把这个铁块放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取出擦干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 4.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没有变化。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其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略)布置作业(略) 分组实验,分工合作,组内交流探讨,归纳总结 通过测量生活中物体的质量,既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又能让学生增加对物理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