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 ( )
A.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B.事物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C.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D.大自然中的事物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2.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下列有关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3.现在科技发明的一种锁不用钥匙,而是用本人的手指才能打开,这是利用了( )
A.每个人的温度不同
B.每个人手指分泌的汗液气味不同
C.每个人手指散发的气味不同
D.每个人的指纹不同
4.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5.你喜欢《科学》吗?你觉得要进入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是( )
A.积累成果,发现规律 B.搜集资料,书写论文
C.看书学习 D.观察和实验
6.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电闪雷鸣 B.“神舟十一号”升空
C.青蛙冬眠 D.火山爆发
7.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有人说是蒸馏水,有人说不是,大家说法不一。你认为进行确认的正确方法应该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8.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
B.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C.科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D.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9.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
A.用吸尘器吸尘
B.使用空调降温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10.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精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中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
1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12.科学无处不在,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B.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蒸汽机
C.悬挂的灯晃动——手表
D.挤奶女工没有患天花——种牛痘预防天花
13.下列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新冠病毒的特点 D.人类的意志强弱
14.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杭州西湖在哪个季节最美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夏天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15.如图,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对此我们应有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
A.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
B.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
C.马上去问家长或老师
D.马上上网查询答案
16.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
甲 向阳处
20 ℃
充足
乙 向阳处 20 ℃ 不充足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二、填空题
17.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只要留心 ,从发现周围的 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8.科学要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 、 和 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19.
(1)鸡蛋的形状呈 ,内部有一个空气囊,气囊在鸡蛋 (选填“大头”或“小头”)端。
(2)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 ,若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
20.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你有办法使它恢复成球形吗
⑴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个杯子中。
⑵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
21.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这是因为 。
22.植物园中生长者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观察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 。
问题2: 。
23.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说说你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
24.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
A .风是怎样形成的
B .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 .为什么会打雷
D .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 .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 .水为什么会结冰
G .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25.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 。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 部位(选填“AC”“AB”或“BC”)。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等;社会现象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表象。
【解答】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解答】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
B: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
C: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不正确;
D:多看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杂志和书籍,正确。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答】每个人手指独一无二的地方是指纹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然后通过实验,并细心观察,得出相关的结论;故丁的说法是错误的,观察并不是偶然得到的;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解答】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
【解答】电闪雷鸣、青蛙冬眠、火山爆发都是自然状态会发生的现象;而神舟十一号升空,是人为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解答】在实验室中确认未知液体最正确的方法是实验;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回答或解决关于自然和人类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相关的科学规律并为人类服务。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解答】A、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所以说科学不是无所不能,它也存在自己的缺点,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B、D都是有益于人类生活,C从氟利昂对环境的危害入手分析。
【解答】空调中的氟利昂 进入大气的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从而使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紫外线过强,从而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危害,其影响是负面的。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 A:根据三聚氰胺有毒来分析;
B:根据假币的危害来分析;
C:根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地沟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来分析。
【解答】A:三聚氰胺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A不合题意;
B:使用假币会扰乱金融市场,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B不合题意;
C: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故C符合题意;
D: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等方法。
【解答】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者验证科学结论。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积极应用实验的方法。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A:地球对表面及附近的物体都存在引力的作用,通过苹果落地现象以及其它类似现象,得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顶起壶盖,实现了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发明了蒸汽机,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悬挂的灯晃动,晃动周期是一定的,人们据此发明了摆钟用来计时,但手表工作原理与此不同,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符合题意;
D:挤奶女工经常接触牛痘,没有出现天花,并且大量的接触牛痘的人都没有出现天花,说明接种牛痘可以抵御天花,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根据提供的选项中的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现象,确定是不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
【解答】A:月相的变化,月相是指月亮的圆缺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A错误;
B: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B错误;
C:新冠病毒的特点,新冠病毒是一种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C错误;
D:人类的意志强弱,人类的社会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D错误。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解答】杭州西湖在哪个季节最美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无关,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夏天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都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有关,需要同学们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属于科学问题,故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于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解答】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应该与水有关系,所以接下来更合理的做法是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而不是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马上去问家长、老师或者上网查询答案,虽然可以得到结论,但这个结论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没有主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方法不合理,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结合两个花盆中的不同条件进行分析,实验所研究的因素应该是实验中不同的量。
【解答】两个同样的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它们所处的光线情况相同,说明阳光因素是一样的;所处的温度也相同,都为20 ℃;所含的水分一个充足,一个不充足,即水分因素是不同的,故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水分。
故答案为:D
17.【答案】疑问;观察;问题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熟记课本内容可回答此题。
【解答】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故答案为:疑问;观察;问题
18.【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规律;理解;解释;预测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学生可以通过熟记课本内容回答此题。
【解答】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故答案为:自然现象;原因;规律;理解;解释;预测
19.【答案】(1)椭球形;大头
(2)沉下去;浮上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1)直接观察可知,鸡蛋呈椭球形;气囊位于大头的一端;
(2)由实验可知,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在水底;而不断的加入食盐后,可以发现鸡蛋会慢慢浮上来;
故答案为:(1)椭球形;大头;(2)沉下去;浮上来。
20.【答案】受热膨胀,恢复成球形;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日常生活及科学知识分析:乒乓球凹陷处鼓起恢复原状,因为热水倒入杯中,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加,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球凹陷的部分会鼓起恢复原状。
【解答】第1空: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受热膨胀,恢复成球形。
第2空:原因是: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21.【答案】鼓起来(复原);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的热胀冷缩,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会膨胀,使里面的气压增大,而使瘪进去的物体重新复原。
【解答】 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鼓起来(复原),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故答案为:鼓起来(复原); 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22.【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科学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掌握原理再用于生活。科学的问题要与生活中的现象有联系,要可进行探究的问题。
【解答】由题中信息“ 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 ”,可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很多的,可通过比较夏季与冬季植物的生长情况提出: 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可通过观察枫树叶子在不同季节颜色的变化提出问题: 三角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故答案为: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23.【答案】酱油、味精;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在一些实品的标签上都会有详细的说明。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品色香味俱全,滥用食品添加剂也可对我们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食品添加剂应该进行检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生活的安全与健康。
【解答】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酱油、味精; 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
24.【答案】ACEFH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打雷、小鸡是如何出生的、水为什么会结冰、露珠是怎样形成的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属于科学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小明的理想是什么都与自然现象无关,不属于科学研究对象。
故答案为:ACEFH
25.【答案】(1)增大
(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
(3)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B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题信息量较大,可出题的角度多。此题主要从假设预测结果,从图形结果用文字进行说明。
【解答】小题1:根据”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的假设可知AB间的距离增大;小题2:根据生活经验还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如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小题3:①对”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进行假设,由于假设可能与结果一致也可能不同,所以这里可以填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由甲图与乙图比较发现BC段的竖直线变成了虚线段,从而可以判断出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BC“部分。
故答案为:小题1:增大;小题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小题3:①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BC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 ( )
A.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B.事物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C.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D.大自然中的事物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等;社会现象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表象。
【解答】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下列有关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解答】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
B: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
C: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不正确;
D:多看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杂志和书籍,正确。
故选C。
3.现在科技发明的一种锁不用钥匙,而是用本人的手指才能打开,这是利用了( )
A.每个人的温度不同
B.每个人手指分泌的汗液气味不同
C.每个人手指散发的气味不同
D.每个人的指纹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答】每个人手指独一无二的地方是指纹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然后通过实验,并细心观察,得出相关的结论;故丁的说法是错误的,观察并不是偶然得到的;
故答案为:D。
5.你喜欢《科学》吗?你觉得要进入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是( )
A.积累成果,发现规律 B.搜集资料,书写论文
C.看书学习 D.观察和实验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解答】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电闪雷鸣 B.“神舟十一号”升空
C.青蛙冬眠 D.火山爆发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
【解答】电闪雷鸣、青蛙冬眠、火山爆发都是自然状态会发生的现象;而神舟十一号升空,是人为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有人说是蒸馏水,有人说不是,大家说法不一。你认为进行确认的正确方法应该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解答】在实验室中确认未知液体最正确的方法是实验;
故答案为:D。
8.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
B.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C.科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D.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回答或解决关于自然和人类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相关的科学规律并为人类服务。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解答】A、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所以说科学不是无所不能,它也存在自己的缺点,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
A.用吸尘器吸尘
B.使用空调降温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B、D都是有益于人类生活,C从氟利昂对环境的危害入手分析。
【解答】空调中的氟利昂 进入大气的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从而使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紫外线过强,从而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危害,其影响是负面的。故选C。
10.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精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中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 A:根据三聚氰胺有毒来分析;
B:根据假币的危害来分析;
C:根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地沟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来分析。
【解答】A:三聚氰胺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A不合题意;
B:使用假币会扰乱金融市场,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B不合题意;
C: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故C符合题意;
D: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等方法。
【解答】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者验证科学结论。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积极应用实验的方法。
故选B。
12.科学无处不在,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B.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蒸汽机
C.悬挂的灯晃动——手表
D.挤奶女工没有患天花——种牛痘预防天花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A:地球对表面及附近的物体都存在引力的作用,通过苹果落地现象以及其它类似现象,得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顶起壶盖,实现了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发明了蒸汽机,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悬挂的灯晃动,晃动周期是一定的,人们据此发明了摆钟用来计时,但手表工作原理与此不同,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符合题意;
D:挤奶女工经常接触牛痘,没有出现天花,并且大量的接触牛痘的人都没有出现天花,说明接种牛痘可以抵御天花,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新冠病毒的特点 D.人类的意志强弱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根据提供的选项中的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现象,确定是不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
【解答】A:月相的变化,月相是指月亮的圆缺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A错误;
B: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B错误;
C:新冠病毒的特点,新冠病毒是一种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C错误;
D:人类的意志强弱,人类的社会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D错误。
故选D
14.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杭州西湖在哪个季节最美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夏天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解答】杭州西湖在哪个季节最美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无关,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夏天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都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有关,需要同学们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属于科学问题,故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如图,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对此我们应有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
A.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
B.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
C.马上去问家长或老师
D.马上上网查询答案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于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解答】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应该与水有关系,所以接下来更合理的做法是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而不是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马上去问家长、老师或者上网查询答案,虽然可以得到结论,但这个结论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没有主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方法不合理,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
甲 向阳处
20 ℃
充足
乙 向阳处 20 ℃ 不充足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结合两个花盆中的不同条件进行分析,实验所研究的因素应该是实验中不同的量。
【解答】两个同样的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它们所处的光线情况相同,说明阳光因素是一样的;所处的温度也相同,都为20 ℃;所含的水分一个充足,一个不充足,即水分因素是不同的,故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水分。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7.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只要留心 ,从发现周围的 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疑问;观察;问题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熟记课本内容可回答此题。
【解答】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故答案为:疑问;观察;问题
18.科学要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 、 和 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规律;理解;解释;预测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学生可以通过熟记课本内容回答此题。
【解答】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故答案为:自然现象;原因;规律;理解;解释;预测
19.
(1)鸡蛋的形状呈 ,内部有一个空气囊,气囊在鸡蛋 (选填“大头”或“小头”)端。
(2)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 ,若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
【答案】(1)椭球形;大头
(2)沉下去;浮上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1)直接观察可知,鸡蛋呈椭球形;气囊位于大头的一端;
(2)由实验可知,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在水底;而不断的加入食盐后,可以发现鸡蛋会慢慢浮上来;
故答案为:(1)椭球形;大头;(2)沉下去;浮上来。
20.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你有办法使它恢复成球形吗
⑴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个杯子中。
⑵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
【答案】受热膨胀,恢复成球形;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日常生活及科学知识分析:乒乓球凹陷处鼓起恢复原状,因为热水倒入杯中,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加,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球凹陷的部分会鼓起恢复原状。
【解答】第1空: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受热膨胀,恢复成球形。
第2空:原因是: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21.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这是因为 。
【答案】鼓起来(复原);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的热胀冷缩,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会膨胀,使里面的气压增大,而使瘪进去的物体重新复原。
【解答】 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鼓起来(复原),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故答案为:鼓起来(复原); 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22.植物园中生长者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观察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 。
问题2: 。
【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科学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掌握原理再用于生活。科学的问题要与生活中的现象有联系,要可进行探究的问题。
【解答】由题中信息“ 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 ”,可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很多的,可通过比较夏季与冬季植物的生长情况提出: 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可通过观察枫树叶子在不同季节颜色的变化提出问题: 三角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故答案为: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23.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说说你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
【答案】酱油、味精;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在一些实品的标签上都会有详细的说明。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品色香味俱全,滥用食品添加剂也可对我们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食品添加剂应该进行检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生活的安全与健康。
【解答】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酱油、味精; 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
24.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
A .风是怎样形成的
B .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 .为什么会打雷
D .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 .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 .水为什么会结冰
G .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ACEFH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打雷、小鸡是如何出生的、水为什么会结冰、露珠是怎样形成的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属于科学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小明的理想是什么都与自然现象无关,不属于科学研究对象。
故答案为:ACEFH
三、实验探究题
25.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 。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 部位(选填“AC”“AB”或“BC”)。
【答案】(1)增大
(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
(3)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B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题信息量较大,可出题的角度多。此题主要从假设预测结果,从图形结果用文字进行说明。
【解答】小题1:根据”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的假设可知AB间的距离增大;小题2:根据生活经验还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如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小题3:①对”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进行假设,由于假设可能与结果一致也可能不同,所以这里可以填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由甲图与乙图比较发现BC段的竖直线变成了虚线段,从而可以判断出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BC“部分。
故答案为:小题1:增大;小题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小题3:①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B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