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屈原(节选)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屈原(节选)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3:54: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屈原(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脚镣(liào) 眩光(xuàn) 木梗(gěng) 徘徊(pái huái)
B.脾腉(pì nì) 伫立(chù) 波澜(lán) 污秽(huì)
C.虐待(nüè) 玄衣(xuán) 稽首(jī) 播弄(nòng)
D.雷霆(tíng) 迸射(bìng) 驰骋(chěng) 犀利(xī)
【答案】A
【解析】B.伫zhù;
C.稽qǐ;
D.迸bèng;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邢具 宇宙 景仰 浩浩荡荡 B.咆哮 铿锵 龙门 翻波涌浪
C.发泻 污秽 犀利 暗无天日 D.禅娟 徘徊 睥睨 拖泥带水
【答案】B
【解析】A.邢具——刑具;
C.发泻——发泄;
D.禅娟——婵娟;
故选B。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 ① (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 ② (A.sù 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甲 (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乙 (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
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②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
③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是对屈原作品《离骚》的直接评价,“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写的是屈原的艺术成就,“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揭示其历史意义,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选D。
4.下列标点符号是拥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B.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C.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我们哭出儿龙湘妃竹吧!
D.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答案】A
【解析】解析:句末的句号改为感叹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答案】B
【解析】A“回响”与“情谊”搭配不当;C“超过”与“以上”重复;D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能表达屈原对天神蔑视和憎恨的一项是(  )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_____________。
A.你们高坐在神位上并没有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B.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不能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C.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没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D.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答案】D
【解析】D.反问和感叹语气最能表达作者对天神的蔑视和增恨。A、C项都是陈述语气。B项语意相反。故选D。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反问,反复)
B.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重复)
C.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比喻)
D.(雷)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排比,拟人)
【答案】B
【解析】B. “重复”是一种语病,该句运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选B。
8.根据课文独白分析主人公形象,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敢于否定神的人。
B.主人公是一个富有革命理想、怀才不遇、视死如归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C.主人公是一位想象力极丰富的浪漫主义诗人。
D.主人公是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
【答案】B
【解析】B.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有误,从文中无法判断出这一内容;
故选B。
9.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
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传》)
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
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C
【解析】图片中的“衢州有礼”是“作揖”,作揖是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前倾30、45度不等,表示向人敬礼。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的特点。“稽首”是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万福”是古代妇女行的敬礼,两手轻轻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做鞠躬姿势。“长跪”是指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
C.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答案】D
【解析】D对句子的解说有错误。应是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二、填空题
1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答案】 (1)拟人、呼告、排比 (2)比喻 (3)反复、排比 (4)排比、反问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呼告、对比等。
(1)本句中写风“咆哮”,把“风”人格化,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这里作者直接与“风”对话,这是运用了呼告(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修辞手法。
(2)这里把“电”比作“犀利的剑”,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烧毁,烧毁”,连用两个“烧毁”,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你,你东君,你是”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你是什么个东君?”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三、基础知识综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源头。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国诗词,哺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华夏儿女。千年不断的屈原故里端午盛会,已经成为我们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niǔ带,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绚丽( )  哺育( )  niǔ( )带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
(3)“生生不息”中“息”的意思是 ( )
A.停止       
B.休息
C.滋生
D.呼吸时进出的气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绚丽(xuàn) 哺育(bǔ) niǔ(纽)带 (2)搏大精深 博大精深 (3) (A) (4)比喻 排比
【解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哺育”的“哺”与“浦”就是形似字,但读音不同。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纽带”的“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搏”与“博”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3)先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推断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如“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生生”:中国道家哲学术语,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所以“息”为“停止”之意。
(4)“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为比喻。“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国诗词,哺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华夏儿女”为排比。
四、语言表达
13.下面是据端午传统习俗拟写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五月端午祭屈原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十五元宵游花灯
【解析】明确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合乎平仄,意义相关。上联开头两字是月份,“端午”是传统节日,“祭屈原”是有关传统节日的活动。下联写与之相对应的传统节日即可,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14.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俗中所蕴含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节时,在屈原的故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这三种活动方式。
【答案】端午习俗体现了激励争先,团结合作,爱国爱民等精神,也传承了屈原的“楚辞”文化。
【解析】应对这些习俗有初步了解。“赛龙舟”体现了争先,团结精神,“公祭屈原”体现了爱国爱民的精神,“办诗会”体现了对屈原“楚辞”文化的传播。
15.1942年夏天的一天夜晚,重庆一家剧场里正在上演历史剧《屈原》。当演到婵娟气愤地斥责宋玉时,婵娟骂道:“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台下不时有人附和:“骂得好!”可该剧作者郭沫若感到最后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很不够味。请你帮着把这句修改一下,让婵娟的话更具有气势。
【答案】(示例)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解析】“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是一般判断句,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属同位结构短语,有强调作用;同时,此处用“这”表示近指,是指着宋玉的鼻子骂的,这就把婵娟愤怒而又蔑视宋玉的感情强烈而又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五、综合性学习
16.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观点论辩】
(1)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___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
(2)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甲]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乙]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需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才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
【习俗联想】
(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元宵节:上联:_____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_____
中秋节:上联: ____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_____
【答案】 (1)示例: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 (2) ①删掉“的原因” ②观看 关注 (3)① ④ ③ ②
【解析】(1)首先要明确观点: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然后阐述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不去开发,反而热衷于西方节日,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对先辈的一种怀念。另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自身的意义所在,我们人类有思想有情感而这些节日恰好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也可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培养亲情、乡情、民族情感,构建和谐社会等角度作答。
(2)①句式杂糅。改为“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 ②搭配不当。改为“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关注传统文化习俗”。
(3)从内容上看,要符合节日的内涵。从形式上看,符合对联的特点。先要判断题目中四句诗所写的是哪个节日,然后依据对应关系和对联的格式要求作答。①银花火树开元夜——元宵节;②避恶遍插茱萸技——重阳节;③几处笙歌留朗月——中秋节;④角粽投江祭诗魂——端午节。据此:“银花火树开元夜”对“紫气丹光拥玉台”;“龙舟竞技怀屈子”对“角粽投江祭诗魂”;“几处笙歌留朗月”对“万家箫管乐中秋”;“延年畅饮菊花酒”对“避恶遍插茱萸技”。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屈原(节选)
郑詹尹 (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屈原 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郑詹尹 真的,这些地方正是好人们吃亏的地方啦。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
屈原 怎么的?
郑詹尹 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
屈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屈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很帮助过我。今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咸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大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17.郑詹尹是受南后的指使用酒来毒死屈原的,请你读一读郑詹尹的台词,分析他的形象。
18.“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9.“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20.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1.屈原颂扬雷电的一段话,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他是个阴险奸诈的人,笑里藏刀,表面上同情屈原,不停地自责,实际上是在诱使屈原喝下毒酒。
18.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是非不分、趋炎附势、惧怕权贵、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社会现实。
19.社会黑暗到极点,必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抗,黑暗的社会一定会被摧毁的。
20.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21.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磊落光明、正直无私、憎恶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17.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对于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文章中人物的行为语言分析出来。从郑詹尹的台词“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还有反复劝屈原饮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表面上同情屈原,实际上行杀害屈原之事。
18.
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作答。“大家也说我是疯子”可以看出屈原当时的形式不是很好,张仪是一个阴险之人,而社会上的人跟从张仪诬陷屈原这一个爱国之人,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人们是非不分、趋炎附势、坏人当道、好人惨遭诬陷的社会现实。
19.
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的含义,这句话在文章中是屈原所讲,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说明社会已经十分黑暗了,生命的力量爆发说明人们会反抗黑暗。
20.
屈原投江自尽是因为不想看到祖国的沦陷,对应文中的台词应该是“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21.
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的主旨,屈原颂扬雷电的话可以看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磊落光明、正直无私、憎恶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橘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别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意配置其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霜,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减)
22.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24.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22.作者从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四个方面,按由表及里的顺序描写了橘树,赞美了橘树。
23.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
24.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解析】

七、作文
25.学完本文,请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答案】无
【解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屈原(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脚镣(liào) 眩光(xuàn) 木梗(gěng) 徘徊(pái huái)
B.脾腉(pì nì) 伫立(chù) 波澜(lán) 污秽(huì)
C.虐待(nüè) 玄衣(xuán) 稽首(jī) 播弄(nòng)
D.雷霆(tíng) 迸射(bìng) 驰骋(chěng) 犀利(x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邢具 宇宙 景仰 浩浩荡荡
B.咆哮 铿锵 龙门 翻波涌浪
C.发泻 污秽 犀利 暗无天日
D.禅娟 徘徊 睥睨 拖泥带水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 ① (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 ② (A.sù 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甲 (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乙 (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
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②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
③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下列标点符号是拥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B.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C.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我们哭出儿龙湘妃竹吧!
D.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能表达屈原对天神蔑视和憎恨的一项是(  )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_____________。
A.你们高坐在神位上并没有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B.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不能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C.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没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D.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反问,反复)
B.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重复)
C.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比喻)
D.(雷)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排比,拟人)
8.根据课文独白分析主人公形象,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敢于否定神的人。
B.主人公是一个富有革命理想、怀才不遇、视死如归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C.主人公是一位想象力极丰富的浪漫主义诗人。
D.主人公是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
9.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
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传》)
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
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10.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
C.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D对句子的解说有错误。应是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二、填空题
1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三、基础知识综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源头。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国诗词,哺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华夏儿女。千年不断的屈原故里端午盛会,已经成为我们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niǔ带,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绚丽( )  哺育( )  niǔ( )带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
(3)“生生不息”中“息”的意思是 ( )
A.停止       
B.休息
C.滋生
D.呼吸时进出的气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语言表达
13.下面是据端午传统习俗拟写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五月端午祭屈原
下联:________________
14.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俗中所蕴含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节时,在屈原的故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这三种活动方式。
15.1942年夏天的一天夜晚,重庆一家剧场里正在上演历史剧《屈原》。当演到婵娟气愤地斥责宋玉时,婵娟骂道:“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台下不时有人附和:“骂得好!”可该剧作者郭沫若感到最后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很不够味。请你帮着把这句修改一下,让婵娟的话更具有气势。
五、综合性学习
16.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观点论辩】
(1)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___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
(2)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甲]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乙]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需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才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
【习俗联想】
(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元宵节:上联:_____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_____
中秋节:上联: ____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屈原(节选)
郑詹尹 (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屈原 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郑詹尹 真的,这些地方正是好人们吃亏的地方啦。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
屈原 怎么的?
郑詹尹 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
屈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屈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很帮助过我。今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咸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大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17.郑詹尹是受南后的指使用酒来毒死屈原的,请你读一读郑詹尹的台词,分析他的形象。
18.“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9.“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20.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1.屈原颂扬雷电的一段话,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橘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别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意配置其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霜,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减)
22.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24.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七、作文
25.学完本文,请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