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曹刿论战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3:54: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曹刿论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 B.民弗从也(fú) 小信未孚(fú)
C.齐师败绩(jī) 下视其辙(zhé) 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í)
2.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夫战,勇气也
4.下列对句子的语气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发议论) B.刿曰:“未可。”(表否定)
C.夫大国,难测也……(发议论)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表赞成)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6.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衣食所安 肉食者鄙 B.小信未乎 必以信
C.肉食者谋之 未能远谋 D.肉食者鄙 二者不可得兼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其永久魅力。
B.这部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是融入了特有的爱国情怀。
C.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他的模拟考试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
9.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公/与之乘
11.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12.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13.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二、填空题
14.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______时期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__体史书。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_”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
(3)出自本文、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以光先帝遗德(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小惠未徧( )
(4)良多趣味( )
三、翻译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四、情景默写
17.(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8.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3)【论述修改】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甲]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改为“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__。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小信未孚( )
(3)乃敕各持一把茅( )
(4)以火攻,拔之(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2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22.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23.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曹刿论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 B.民弗从也(fú) 小信未孚(fú)
C.齐师败绩(jī) 下视其辙(zhé) 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í)
【答案】B
【解析】A.间——jiàn;
C.绩——jì;
D.靡——mǐ;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C
【解析】A.属:相类似;
B.属:隶属,管;
C.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都是“类”的意思;
D.属:同“嘱”,嘱咐;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夫战,勇气也
【答案】D
【解析】A.“牺牲”,古义为祭祀用的牲口,今义为舍弃自己的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B.“狱”,古义为诉讼案件,今义为监狱;
C.“鄙”,古义为目光短浅,今义为品德低劣;
D.“勇气”,古今义都是“敢作敢为豪不畏惧的气魄”;
故选D。
4.下列对句子的语气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发议论) B.刿曰:“未可。”(表否定)
C.夫大国,难测也……(发议论)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表赞成)
【答案】A
【解析】A.句意:又为什么参与呢?为一般的疑问的语气,并不是发议论。故选A。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D
【解析】D项句子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C两项是倒装句,B项是判断句。故选D。
6.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衣食所安 肉食者鄙 B.小信未乎 必以信
C.肉食者谋之 未能远谋 D.肉食者鄙 二者不可得兼
【答案】C
【解析】A.名词,食物/动词,吃;
B.信用,诚信/实情;
C.均指谋划,打算;
D.……的人/……的东西,情况;
故选C。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答案】D
【解析】D.有误。应理解为: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测”在这里是“推测,估计”的意思,而非“测量”。故选D。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其永久魅力。
B.这部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是融入了特有的爱国情怀。
C.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他的模拟考试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
【答案】A
【解析】B选项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即可。C选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D选项语意矛盾。去掉“不足”和“不当”。
9.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C项“以”是“介词,把”的用法,其他三项“介词,凭借,依据”的意思。故答案为C。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公/与之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公与之”是做主语,“乘”作谓语。节奏划分应为:公与之/乘。故选D。
11.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答案】B
【解析】“小大之狱”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B项意思相同;
ACD三项,都是作代词;
故选B。
12.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答案】B
【解析】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奋。气,士气。再,第二次。而,就。衰,衰弱。三,第三次。竭,竭尽。句意: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故选B。
13.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答案】D
【解析】课文第2段写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然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选D。
二、填空题
14.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______时期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__体史书。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_”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
(3)出自本文、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秋 左丘明 编年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彼竭我盈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示例:一鼓作气。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汉之间。作品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2)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狱、察”等字词容易写错。
(3)本题考查成语。
《曹刿论战》中有许多成语。任选一个填写即可。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逐渐低落,力量逐渐衰竭,不能再振作。
辙乱旗靡:车辙错乱,旗帜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4)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紧扣“‘登轼而望’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本题中的“惧、测、焉”等字词容易写错。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以光先帝遗德(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小惠未徧( )
(4)良多趣味( )
【答案】 发扬光大 犯错误 “徧”通“遍”:遍及,普遍 实在,的确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光,名词动用,发扬光大;过,犯错误;徧,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良,实在,的确。
三、翻译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答案】(1)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2)(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
(1)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加:虚夸,夸大;以:按照;信:实情。
(2)忠: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可以;以:凭借。
四、情景默写
17.(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18.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3)【论述修改】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甲]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改为“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__。
【答案】 (1)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以强凌弱,攻打鲁国。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随战于鲁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把握战机,最终打败了齐军。
(2)①敢说敢做有担当 
②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 
(3) ①发生 产生(或:引起) ②将“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互换位置 。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人物“曹刿”和“鲁庄公”可知,这个故事是指“长勺之战”。作答时,作自己的话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尽量围绕着活动主题“勇于担当,兼济天下”来寻找材料来拟写作答。比如,可用“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来对“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3)①语句“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中,“发生”与“影响”搭配不当,可把“发生”改为“产生”或“引起”。②语句“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中的“折服”比“震惊”表达的程度要深,所以应该将“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的位置互换。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小信未孚( )
(3)乃敕各持一把茅( )
(4)以火攻,拔之(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2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22.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23.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19.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使信服 命令 攻克、攻取(攻占、攻下)
20.(1)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21.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22.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23.语言描写(对话)。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解析】
1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句意: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3)句意: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敕:命令;
(4)句意:用火攻攻破他。拔:攻克、攻取(攻占、攻下)。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2)疲:疲惫;意:心情、神情;沮:沮丧;复:再、又。
2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
“一尔势成”点明“通率诸军/同时俱攻”的时机;“通率诸军”“同时俱攻”为顺承关系,在中间应断一处;
故断为: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22.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用原文“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回答。
23.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第三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写曹刿认识到勇气对于作战的重要性,在“齐人三鼓”后选择击鼓进进攻;在齐军撤退后,没有立即追击,担心齐国作为大国会有埋伏,看到齐军“辙乱、旗靡”后追击;可见曹刿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根据【乙】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陆逊从刘备的性格入手分析,认为刘备狡猾,在刘备的军队刚集结时,刘备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进攻,而如今刘备驻军时间久了,却没有占到便宜,将士疲惫,心情沮丧,无计可施了,所以判断攻击的时间就是今天;可知陆逊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根据“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可知,陆逊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在火势形成后,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取得胜利;可见陆逊讲究战略战术;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点睛】
【甲】文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文参考译文:
闰月陆逊想要攻打汉军。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夹击这个敌人,就是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杀死了张南、冯习等将领,攻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请求投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