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出师表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出师表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3:54: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出师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
【答案】A
【解析】A项有误,“否”读pǐ。故选A。
2.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答案】C
【解析】C.有误,这里“恢弘”是动词,“发扬扩大”的意思。
故选:C。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答案】C
【解析】C.“是以”是句首连词,“以遗陛下”是“先帝简拔”的目的。故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特殊的礼遇)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去,往)
B.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以塞忠谏之路也(从而)
以光先帝遗德(来)
C.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里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D.于:躬耕于南阳(在)
不求闻达于诸侯(比)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答案】C
【解析】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中“之”的意思是“的”;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第二个“以”的意思是“来”;
D.“不求闻达于诸侯”中“于”的意思是“在”;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
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B
【解析】A.发扬光大\光亮;
B.挑选;
C.路途\方法;
D.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故选B。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A.于:介词,在/介词,从;
B.以:介词,把/连词,因为;
C.而: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
D.之:助词,的/助词,的。
故选D。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为妙绝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可以解释为“用”“拿”。
A.因为;
B.认为;
C.用,拿;
D.认为;
故选C。
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必能裨补阙漏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答案】D
【解析】A.“阙”同“缺”;
B.“有”同“又”;
C.“简”同“拣”;
故选D。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答案】B
【解析】A.长植物的地方/皮毛;
B.竭尽/竭尽;
C.拜访/照顾,注意;
D.降低身份/卑鄙下流;
故选B。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是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建议;
故选C。
二、填空题
11.填空。
诸葛亮(181—234),字____ ,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是____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隐居隆中,____ 三顾茅庐始出。辅助刘备取得荆州、益州,建立蜀汉。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备死后,他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因病卒于军中。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____ 称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的代表作有《____ 》《____ 》等,他还曾发明孔明灯、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答案】 孔明 三国 刘备 陆游 出师表 诫子书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注意联系七八年级已学知识,温故知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隐居隆中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句出自陆游的《书愤》尾联。陆游借赞扬诸葛亮而自况,叹息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闲居林下,不能驱逐金兵,恢复疆土之意。
12.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
成语:____、____
【答案】 故事示例:(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 (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歇后语示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示例: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解析】考查名著拓展知识的积累。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不仅要熟悉《三国演义》还要多读其它书籍,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进行各种文化知识的积累。注意尽量写自己熟悉的故事歇后语成语,避免人物错误与书写错误。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还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七擒孟获、刘关张桃园结义;歇后语有: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成语有:三足鼎立/过关斩将/锦囊妙计/得陇望蜀等。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 今义:____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 今义: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 今义: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 今义:____
(5)由是感激
古义:____ 今义:____
【答案】 (1)时候 秋天 (2)扩大 店铺开业 (3)感到痛心 遗憾极端憎恨 (4)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恶劣,不道德 (5)感奋激发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掌握。
(1)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古义:时候;今义:秋天。
(2)句意为: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业。
(3)句意为: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
(4)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不道德。
(5)句意为: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三、翻译
14.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答案】(1)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自耕种,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4)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5)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1)诚,的确,实在;秋,时刻,时候;也,表判断句式。
(2)陟,提升,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异同,这里指不同。
(3)布衣,平民;躬,亲自;苟全,苟且保全;闻达,有名望,显贵;“于南阳”“于乱世”“于诸侯”,状语后置,翻译时注意调语序。
(4)卑鄙,古今异义,古义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是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这里取古义;猥,降低身份;枉屈,屈尊就卑;顾,拜访。
(5)愿,希望;以,把;效,名词,任务,责任;“不效”的“效”,动词,奏效,有成效。
四、基础知识综合
15.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局部),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将“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3)若将此句含义用成语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寝食不安 B.夜长梦多 C.食不果腹 D.废寝忘食
(4)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答案】(1)C
(2)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要求:抄写要求准确、工整、规范。
(3)A
(4)B
【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篆书特点:篆书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隶书特点:隶书多呈宽扁型,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楷书特点:楷书的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内在的呼应关系,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结构上要强调笔画与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大小要匀称、行款整齐。行书特点: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结构形态,一般与楷书相距不远,虽然在笔画上有增有减,但不像草书那样变得不易识别。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在笔画上是横平竖直的,字的形状呈现方块状,大小匀称,并且没有连笔,没有笔画的增减,故判断是楷书,选C。
(2)答题要点:抄写语句时要注意不能写错字,不能写到方框外面,笔画要横平竖直,不能连笔。注意“寝”的正确书写。
(3)本题考查成语意思。
A.寝食不安:意思是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B.夜长梦多:意思是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C.食不果腹:意思是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
D.废寝忘食: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结合“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可知,选A。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
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询问(治国的)良策,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
结合翻译可知,选B。
五、情景默写
16.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一致。
(3)在前一段时间,你们班上课纪律很乱,学习成绩很差,你被临时任命为一班之长。对于新上任的你,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________,________”,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答案】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4)亲贤臣 远小人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易错字词有:诸侯、陟罚臧否、贤,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
六、语言表达
17.青春,使我们有了万丈荣光;信念,使我们有了荡气回肠;使命,使我们有了生命的玉液琼浆!班里将要开展以“也说使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诠释对使命的认识。
(2)通过学习《出师表》,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进谏方式,现在班主任想请你用这种方法说服班上有厌学思想的同学小刚,你会怎么说呢?
【答案】(1)使命是什么?使命是人应尽的责任和任务。它就像我们的影子,伴随我们一生。它是我们生命的玉液琼浆,有了它,我们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小刚,人是学而知之,绝不是生而知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叫的第一声就是一首诗”。世界上任何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都是从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这条路走过来的。马克思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学之人,他从小博学,凭着超人的聪明才智和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研究出了具有推动加速向文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资本论》等名著。解剖了 整个客观世界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你的父母,为了给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给你接受教育,每天起早贪黑、含辛茹苦;老师为了能够让你增加才干,呕心沥血,这都是为了能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增强自己的本领,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所以,小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不要在本该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在本该学习的阶段选择了放弃。也请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啊。
【解析】(1)考查语言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使命的含义及使命对人的意义,然后结合使命的含义及其对人的意思具体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进行诠释,可以使用比喻、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命”指人应尽的责任和任务。使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是否感觉到它的存在,这种使命伴随人出生而降临到每个人身上。使命,使我们有了生命的玉液琼浆!据此进行分析,注意表达要准确、连贯,并用上修辞手法。示例:使命,你是繁华喧闹中的一缕清静,让每颗躁动的心灵,有如天高地远,水阔山重般豁达。
(2)考查学生劝说的能力。结合题干可知,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进谏方式来说服有厌学思想的同学小刚,解答此题,分别从“理”和“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理”方面可以从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方面阐述,“情”可以从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等方面分析。
七、综合性学习
18.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___________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顾茅庐 刘备、刘禅父子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解析】(1)根据文学常识积累即可回答。“三顾频烦天下计”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两朝开济老臣心”讲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
(2)宋代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3)题目要求根据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忠肝义胆”形容诸葛亮,可用“鞠躬尽瘁”来对;“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是事件。可用诸葛亮“报知遇恩”来对。
八、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B.陟罚臧否 陟:赞扬
C.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D.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候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2.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阅读《出师表》选段与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的选择。
【阅读链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②,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③,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④。功名成就,不居而去⑤,其出处进退⑥,又庶乎⑦英魄灵气,不随异物⑧腐散,而长在乎箕山⑨之侧与颍水⑩之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释】①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继承之事。②谓如公者,(宋仁宗)说像先生这样的人才。③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④千载而一时:千载难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决断了。⑤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请求退职而去。⑥山处进退: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⑦庶乎:大概,几乎。⑧异物:肉体、尸体。⑨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⑩颍水:颍河,源头在登封县境内的颍谷。
【答案】19.B
20.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
21.D
22.诸葛亮的选择:选择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选择:宁可一死,决不投降,以死报国;欧阳修:守节气、知进退,超然物外,精神长存。
【解析】
19.
B.句意:奖惩功过。陟,提拔、晋升。
故选B。
2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亲,亲近;远,疏远;此,这;所以,……的原因。
21.
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
A.首段中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不利处境,“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是有利条件。本项“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有误;
B.根据末段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意在劝谏刘禅亲贤远佞;
C.“选段语言华丽”有误,应为:选段语言质朴,情真意切;
故选D。
22.
考查比较阅读。
诸葛亮的选择:根据原文中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和“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知,他的选择是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的选择:根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他的选择,决不投降,以死明志。
欧阳修的选择:根据材料中的“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可知,他的选择是不慕名利,知进退。根据“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可知,他的选择还是超然物外,精神长存。
【点睛】
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阅读链接】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出师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
2.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特殊的礼遇)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去,往)
B.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以塞忠谏之路也(从而)
以光先帝遗德(来)
C.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里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D.于:躬耕于南阳(在)
不求闻达于诸侯(比)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
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为妙绝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必能裨补阙漏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填空题
11.填空。
诸葛亮(181—234),字____ ,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是____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隐居隆中,____ 三顾茅庐始出。辅助刘备取得荆州、益州,建立蜀汉。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备死后,他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因病卒于军中。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____ 称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的代表作有《____ 》《____ 》等,他还曾发明孔明灯、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12.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
成语:____、____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 今义:____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 今义: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 今义: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 今义:____
(5)由是感激
古义:____ 今义:____
三、翻译
14.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四、基础知识综合
15.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局部),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将“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3)若将此句含义用成语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寝食不安 B.夜长梦多 C.食不果腹 D.废寝忘食
(4)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五、情景默写
16.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一致。
(3)在前一段时间,你们班上课纪律很乱,学习成绩很差,你被临时任命为一班之长。对于新上任的你,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________,________”,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六、语言表达
17.青春,使我们有了万丈荣光;信念,使我们有了荡气回肠;使命,使我们有了生命的玉液琼浆!班里将要开展以“也说使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诠释对使命的认识。
(2)通过学习《出师表》,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进谏方式,现在班主任想请你用这种方法说服班上有厌学思想的同学小刚,你会怎么说呢?
七、综合性学习
18.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___________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B.陟罚臧否 陟:赞扬
C.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D.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候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2.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阅读《出师表》选段与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的选择。
【阅读链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②,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③,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④。功名成就,不居而去⑤,其出处进退⑥,又庶乎⑦英魄灵气,不随异物⑧腐散,而长在乎箕山⑨之侧与颍水⑩之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释】①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继承之事。②谓如公者,(宋仁宗)说像先生这样的人才。③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④千载而一时:千载难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决断了。⑤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请求退职而去。⑥山处进退: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⑦庶乎:大概,几乎。⑧异物:肉体、尸体。⑨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⑩颍水:颍河,源头在登封县境内的颍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