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3:54: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无言之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
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逼真 摄影 丝豪 尽善尽美
B.姑且 笼统 谚语 瞬息万变
C.蛾眉 寂寥 附丽 心旷神贻
D.缥缈 沉默 琵琶 栩栩如声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
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
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
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
7.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趣意旨。
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二、填空题
9.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
三、基础知识综合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 )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 )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___心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 ),不会有丝毫错误。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解释加点词。
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处标注恰当的标点。
四、语言表达
11.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3.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____青。(A.松枝 B.柳条)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有删改)
14.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15.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16.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17.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8.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19.第①段圈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0.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21.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2.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无言之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
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
【答案】C
【解析】A. 譬如(pì);
B. 信手拈来(niān);
D. 惟妙惟肖(xiào);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逼真 摄影 丝豪 尽善尽美
B.姑且 笼统 谚语 瞬息万变
C.蛾眉 寂寥 附丽 心旷神贻
D.缥缈 沉默 琵琶 栩栩如声
【答案】B
【解析】A.丝豪——丝毫;
C.心旷神贻——心旷神怡;
D.栩栩如声——栩栩如生;
故选B。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答案】B
【解析】A.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符合语境;
B.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常用作谓语、宾语和定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符合语境;
D.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符合语境;
故选B。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语序颠倒,应该把“将来”放在“成为”的前面;
B.表意不明,应该把“不再”删去;
C.搭配不当,应该把“开展”改为“掀起”;
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答案】B
【解析】A.整句不是疑问句,问号应为逗号;
C.“我们说”后的冒号应为逗号;
D.“边城”的引号应为书名号;
故选B。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
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
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
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B. “美术”在这里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不专指绘画。故选B。
7.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案】C
【解析】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无言之美”就是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而不露。或者“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A.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这是一种无言之美;
B.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
C.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与“无言之美”无关。
D. 不开口表白,情意越浓。体现了一种无言之美;
故选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趣意旨。
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答案】D
【解析】D.原文为“言不尽意”,意思是没能将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故选D。
二、填空题
9.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
【答案】 (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别能力。第(1)(3)两题借用他人作品中的话和谚语来说理,可确定为道理论证。第(2)题列举钱起的诗句来证明“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属于举例论证。
三、基础知识综合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 )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 )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___心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 ),不会有丝毫错误。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解释加点词。
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处标注恰当的标点。
【答案】(1)fú bī chèn
(2)譬 摄 域
(3)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4): ”?
【解析】(1)注意“幅”字的声调;“称”是多音字,根据语境确定此处应读chèn。
(2)注意“摄”字的偏旁不要写错。
(3)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语境推测词义。尽致jìn zhì,指表现或表达得详尽彻底。
(4)第一处,后文是对“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的具体阐释,因此应该用冒号;第二处的问号应在引号外。
四、语言表达
11.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______________
【答案】展想象感悟意境
【解析】

12.你认为“穷形尽相”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吗?请举例论证。
【答案】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在考验画家时,让应考画家以 “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择优录用。最后被选中的画作上,根本没有一片花瓣,只是马蹄上飞舞着几只蝴蝶。但就是这样一幅画,却最恰当地体现出了诗题的意境。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13.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____青。(A.松枝 B.柳条)
【答案】B
【解析】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有删改)
14.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15.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16.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17.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答案】14.示例:①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②滋养人们的心灵;③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15.指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16.放在文中【B】处更恰当。因为第③段主要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第④段写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题中的这则材料,主要内容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与第④段主要内容贴近。
17.总结全文;点题(呼应题目);点明主旨。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题干中对字数的限制。
第⑤段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第⑥段“诗言志,歌咏言……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是从“形成民族审美方式”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
⑦段“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可见是从“滋养人们的心灵方面”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
⑧段“重温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是从“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方面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
15.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指代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本题的答案就在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这个问题的上文,即“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16.本题考查围绕观点选择材料。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观点。所给材料主要是讲诗词对生活清贫的王海军的深远影响,这与第④段论述的中心“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相符,而与第③段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的内容不贴近,所以应放在文中B处。
17.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文章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另方面考虑。本段结构上总结了上文论述内容;从“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一句来分析,这句话呼应了文章标题;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8.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19.第①段圈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0.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21.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2.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答案】18.实用(可效用于生活需要)
19.描写。 生动地再现了秋日午后长安街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形象地表达了长安街除了实用价值,还有美学(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20.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干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
21.示例1: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早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示例2: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甲乙均可,能结合“距离产生美”做正确解读即可。)
22.D
【解析】
18.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感知。通过“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可以看出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可效用于生活需要”。据此作答。
19.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的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这句写出了长安街在午后的阳光下灿烂辉煌的景象,用到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据此作答。
20.此题考查的是对论据的概括。文章所列举的事例很多,找出两个加以概括即可。例如:①段中,海边的种田人无视门前的海景,却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我”在午后看到了灿烂辉煌的长安街。②段中站在船上看雾和站在岸边看雾的不同感受。④段中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据此作答即可。
2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甲乙两诗均可,如果选择甲,就从“草色遥看近却无”来突出初春的美景,体现“距离产生美”;如果选择乙,就解释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没有恰当的距离。据此理解作答。
22.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表述过于绝对,“距离越远越好”表述错误,应该是恰当为好。故选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