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严重缺水的是 (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西北地区
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3.陶陶在某报刊上发现一组生物含水量的表格(如下表),其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生物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水的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水母 B.草本植物
C.植物风干的种子 D.黄瓜
4.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水体是(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5.2021年2月18日下午,2021年1号台风“杜鹃”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它也是1996年以来首个在2月生成的1号台风。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 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降水 D.蒸发
6.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 )。
A.降水的总量 B.蒸发的总量
C.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和 D.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
7.下列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B.水循环越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越丰富
C.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丰富
D.浙江省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提倡节水毫无意义
8.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9.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10.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会儿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11.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
12.科学家在木卫二发现了大量冰河存在的痕迹,说明木卫二上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水分。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木卫二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的是( )
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水是生命之源
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13.生活在沙漠地带的动植物,都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如图所示,沙漠中的植物有明显的特殊生态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柔嫩 B.叶宽大而储存水分多
C.根系发达 D.根系不发达
14.下列四种情况中,水体更新周期最慢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丛林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15.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是指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
16.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B.有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有时间差异,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17.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
18.陶陶在某报刊上发现一组生物含水量的表格(如下表),其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生物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水的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水母 B.草本植物
C.黄瓜 D.植物风干的种子
19.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20.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二、填空题
2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据测定,水分占人体质量的 以上,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大约 升的淡水,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2.根据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E所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
(2)如图所示的水体中, (填名称)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 。
23.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有 、 和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 ;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
的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
24.用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1)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3)经常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在操作时, 经常会用 来进行搅拌。
25.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若被烧伤或烫伤,应立即 受伤处;若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 。
26.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A ,B ,C ,
D ,E ,F 。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 和 之间,通过水循环,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27.分析下表有关地球水储量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种类 水储量 咸水 淡水
×1012米3 % ×1012米3 % ×1012米3 %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1338000 99.041
冰川与永久积雪 24064. 1 1.7362
24064. 1 68.6973
地下水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10530 30.0606
永冻层中的冰 300 0.0216
300 0.8564
湖泊水 176.4 0.0127 85.4 0.0063 91 0.2598
土壤水 16.5 0.0012
16.5 0.0471
大气水 12.9 0.0009
12.9 0.0368.
沼泽水 11.47 0.0008
11. 47 0.0327
河流水 2.12 0. 0002
2.12 0.0061
生物水 1.12 0.0001
1.12 0.0032
总计 1385984.6 100 1350955.4 100 35029.2 100
(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 、 、 。
(2)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3)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4)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28.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一种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 环节。
三、解答题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全球约有60%的地区水资源紧张。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这是北京地区每个人面临的严峻现实。
(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 。
(2)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 。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 ,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结果保留至1%)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 。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 ;② ;③ 。
30.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 。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循环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可从题中表格水的质量分数判断各种生物含水量的高低。
【解答】从表格中可知含水量从多到少顺序应该是,水母>黄瓜>草本植物>植物风干的种子,所以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水,据此解答。
【解答】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水。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水循环的环节知识.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台风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
【解答】A:地表径流是陆地上的径流,台风是气旋,故不符合题意;
B:台风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故正确;
C:台风是气旋,不属于降水,故不符合题意;
D:蒸发是河湖水和海洋水的蒸发,台风是气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水分蒸发使降水总量减少。
【解答】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控制污染、加强防治,努力保护和提高水环境质量,节水或更有效地利用现有水源,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解答】A、水循环过程进行顺利水资源就丰富,反之就缺水,因此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A不符合题意;
B、水循环越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越丰富,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离海洋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越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就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C不符合题意;
D、水资源是宝贵的资源,不论如何都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水资源及人口数量对比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分析。
【解答】A.由图表数据可知,亚洲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口多,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符合题意;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不符合题意;
C.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不符合题意;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但人均水量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A、人工降雨影响的是降水环节,与水汽输送无关;且水汽的输送人类无法干预而改变;故A错误;
B、植树种草增加蒸腾作用,但对于大气的水汽影响并不是很大;故B错误;
C、径流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人类是能够改变的;故C正确;
D、抽取地下水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资源,并不会对地下径流有太大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会儿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判断。
【解答】A.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将本地区降水旺季的水储存起来,等到降水较少时再开闸放水,从而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本知道水的重要性,人体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而在生活当中要节约用水。
由题干知,“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所以本题作为“进一步探索"就是水与生命是密切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解答】A.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这个没有必要继续研究,所以A说法不正确;
B.人体内大约含百分之七十的水,其它一些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可能更高,所以B说法正确;
C.生命的起源于水里,所以C说法正确;
D.水是生物生理活动的载体,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干旱环境中水分缺乏,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具有叶片面积较小,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进行的,气孔数量较多,蒸腾作用就强,散失的水分多,因此叶面宽大不适应干旱环境。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吸水、保水、减少蒸腾作用的特点。
【解答】根系很发达,吸收能力强,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上各种水体更新特点。根据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人们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深层地下水、内陆湖泊等,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其中更新周期最长的冰川,更新周期长达1600年;动态水资源包括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其中河流水平均每16天就可以更新一次。
【解答】更新周期最长的冰川,更新周期长达1600年。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水的作用、水循环环节分析。
【解答】A、陆地海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不符合题意;
B、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符合题意;
C、 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淡水 ,不符合题意;
D、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解答】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有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有时间差异,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A描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7.【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海洋水是地球上水量最大的水体,且海洋的面积也远远超过陆地面积,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洋的水蒸发,然后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通过降水的形式,补充陆地淡水资源;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8.【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可从题中表格水的质量分数判断各种生物含水量的高低。
【解答】从表格中可知含水量从多到少顺序应该是,水母>黄瓜>草本植物>植物风干的种子,所以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由水循环的外因可知,太阳辐射能影响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一般多水且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的地区水循环最活跃。
【解答】
A、B、C、D四选项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纬度较低的A、B。纬度较高的D,南极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太阳辐射较弱,水循环较弱。C选项的新疆夏季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其处于内陆地区缺水干旱所以水循环较弱。A、B太阳辐射差不多,但由于长江、黄河发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水的蒸发较弱,水循环也不活跃,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源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蒸腾较强水循环也最为活跃,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20.【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解答】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陆地上的液态通过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水滴积累到一定程出现降水,所以A正确;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有些水循环不出现固态,所以水循环过程中,水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说法不正确,B错误;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水循环时熔化、蒸发、升华等环节是吸热的,凝结、凝固、凝华等是放热的,所以整个过程既有吸热也有放热,C错误;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不会减少是正确的,但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还有些会被污染,会出现缺水现象,D错误。
故选A
21.【答案】2.5;脱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体重的70%,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解答】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据测定,水分占人体质量的 以上,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大约2.5升的淡水,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脱水,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2.5;脱水
22.【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冰川水
(3)生物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3%。
【解答】(1)B、E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因此图所示的水体中,冰川水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生物水。
故答案为:(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2)冰川水(3)生物水
23.【答案】气态;液态;固态;液态;固态;气态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相关知识。
【解答】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有气态、液态、固态。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气态;液态;固态;液态;固态;气态
24.【答案】(1)药匙
(2)试管
(3)烧杯;玻璃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
【解答】(1)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药匙。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3)经常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杯,在操作时, 经常会用玻璃棒来进行搅拌。
25.【答案】用大量冷水冲洗;1分钟以上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答。
【解答】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若被烧伤或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若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26.【答案】(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可与上一空交换);海洋;淡水
(3)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2)海陆间水循环,也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它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凝结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形成地下径流,两种径流经过江河汇集,流入海洋,就形成了海陆间的水循环。陆地上的水,通过海陆间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解答】(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分析:
A降水,B蒸发,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E地表径流,F地下径流。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水循环。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海洋和陆地之间,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27.【答案】(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海洋水;地下水
(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水储量数据表解答即可。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其次是地下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与永久积雪,其次是地下水。
(4)水资源并不是用不完的,世界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而我们使用的淡水储量也是很小的。
故答案为:(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8.【答案】(1)液化
(2)蒸发;降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和 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解答】(1)温水表面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而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是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答案为:液化;
(2)该实验模拟了液态水进入空气中的方式:蒸发;及气态的水重新回到地表的方式:降水;故答案为:蒸发;降水;
故答案为:(1)液化;(2)蒸发;降水。
29.【答案】(1)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水资源短缺
(3)13%;3%
(4)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降水少,气候干旱
(5)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和文字表述分析解答;
(2)将北京的年均来水量和需水量进行比较即可;
(3)将北京人均水量与中国人均水量作比;将北京的人均水量与世界人均水量作比;
(4)从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工业发展等角度分析北京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原因。
(5)根据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解答。
【解答】(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那么每年的年均用水量缺少23.2亿吨,因此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水资源短缺。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30.【答案】(1)南多北少
(2)南水北调
(3)不均匀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受季风的影响,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因而,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结合选
【解答】(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南多北少。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南水北调。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严重缺水的是 (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循环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故选B。
3.陶陶在某报刊上发现一组生物含水量的表格(如下表),其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生物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水的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水母 B.草本植物
C.植物风干的种子 D.黄瓜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可从题中表格水的质量分数判断各种生物含水量的高低。
【解答】从表格中可知含水量从多到少顺序应该是,水母>黄瓜>草本植物>植物风干的种子,所以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水体是(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水,据此解答。
【解答】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水。
故选A。
5.2021年2月18日下午,2021年1号台风“杜鹃”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它也是1996年以来首个在2月生成的1号台风。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 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降水 D.蒸发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水循环的环节知识.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台风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
【解答】A:地表径流是陆地上的径流,台风是气旋,故不符合题意;
B:台风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故正确;
C:台风是气旋,不属于降水,故不符合题意;
D:蒸发是河湖水和海洋水的蒸发,台风是气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 )。
A.降水的总量 B.蒸发的总量
C.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和 D.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水分蒸发使降水总量减少。
【解答】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水量之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下列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B.水循环越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越丰富
C.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丰富
D.浙江省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提倡节水毫无意义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控制污染、加强防治,努力保护和提高水环境质量,节水或更有效地利用现有水源,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解答】A、水循环过程进行顺利水资源就丰富,反之就缺水,因此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A不符合题意;
B、水循环越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越丰富,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离海洋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越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就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C不符合题意;
D、水资源是宝贵的资源,不论如何都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水资源及人口数量对比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分析。
【解答】A.由图表数据可知,亚洲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口多,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符合题意;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不符合题意;
C.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不符合题意;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但人均水量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A、人工降雨影响的是降水环节,与水汽输送无关;且水汽的输送人类无法干预而改变;故A错误;
B、植树种草增加蒸腾作用,但对于大气的水汽影响并不是很大;故B错误;
C、径流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人类是能够改变的;故C正确;
D、抽取地下水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资源,并不会对地下径流有太大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会儿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会儿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判断。
【解答】A.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将本地区降水旺季的水储存起来,等到降水较少时再开闸放水,从而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科学家在木卫二发现了大量冰河存在的痕迹,说明木卫二上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水分。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木卫二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的是( )
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水是生命之源
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本知道水的重要性,人体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而在生活当中要节约用水。
由题干知,“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所以本题作为“进一步探索"就是水与生命是密切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解答】A.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这个没有必要继续研究,所以A说法不正确;
B.人体内大约含百分之七十的水,其它一些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可能更高,所以B说法正确;
C.生命的起源于水里,所以C说法正确;
D.水是生物生理活动的载体,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A。
13.生活在沙漠地带的动植物,都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如图所示,沙漠中的植物有明显的特殊生态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柔嫩 B.叶宽大而储存水分多
C.根系发达 D.根系不发达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干旱环境中水分缺乏,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具有叶片面积较小,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进行的,气孔数量较多,蒸腾作用就强,散失的水分多,因此叶面宽大不适应干旱环境。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吸水、保水、减少蒸腾作用的特点。
【解答】根系很发达,吸收能力强,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故选C。
14.下列四种情况中,水体更新周期最慢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丛林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上各种水体更新特点。根据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人们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深层地下水、内陆湖泊等,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其中更新周期最长的冰川,更新周期长达1600年;动态水资源包括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其中河流水平均每16天就可以更新一次。
【解答】更新周期最长的冰川,更新周期长达1600年。
故选B。
15.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是指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水的作用、水循环环节分析。
【解答】A、陆地海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不符合题意;
B、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符合题意;
C、 人类可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淡水 ,不符合题意;
D、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B.有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有时间差异,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解答】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有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有时间差异,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A描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7.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海洋水是地球上水量最大的水体,且海洋的面积也远远超过陆地面积,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洋的水蒸发,然后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通过降水的形式,补充陆地淡水资源;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8.陶陶在某报刊上发现一组生物含水量的表格(如下表),其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生物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水的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水母 B.草本植物
C.黄瓜 D.植物风干的种子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可从题中表格水的质量分数判断各种生物含水量的高低。
【解答】从表格中可知含水量从多到少顺序应该是,水母>黄瓜>草本植物>植物风干的种子,所以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由水循环的外因可知,太阳辐射能影响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一般多水且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的地区水循环最活跃。
【解答】
A、B、C、D四选项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纬度较低的A、B。纬度较高的D,南极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太阳辐射较弱,水循环较弱。C选项的新疆夏季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其处于内陆地区缺水干旱所以水循环较弱。A、B太阳辐射差不多,但由于长江、黄河发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水的蒸发较弱,水循环也不活跃,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源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蒸腾较强水循环也最为活跃,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20.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解答】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陆地上的液态通过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水滴积累到一定程出现降水,所以A正确;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有些水循环不出现固态,所以水循环过程中,水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说法不正确,B错误;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水循环时熔化、蒸发、升华等环节是吸热的,凝结、凝固、凝华等是放热的,所以整个过程既有吸热也有放热,C错误;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不会减少是正确的,但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还有些会被污染,会出现缺水现象,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2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据测定,水分占人体质量的 以上,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大约 升的淡水,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答案】2.5;脱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体重的70%,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解答】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据测定,水分占人体质量的 以上,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大约2.5升的淡水,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脱水,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2.5;脱水
22.根据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E所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
(2)如图所示的水体中, (填名称)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 。
【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冰川水
(3)生物水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3%。
【解答】(1)B、E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
(2)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因此图所示的水体中,冰川水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3)在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含量最少的是生物水。
故答案为:(1)地球上的淡水;地下淡水(2)冰川水(3)生物水
23.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有 、 和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 ;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
的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
【答案】气态;液态;固态;液态;固态;气态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相关知识。
【解答】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有气态、液态、固态。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气态;液态;固态;液态;固态;气态
24.用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1)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3)经常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在操作时, 经常会用 来进行搅拌。
【答案】(1)药匙
(2)试管
(3)烧杯;玻璃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
【解答】(1)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药匙。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3)经常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杯,在操作时, 经常会用玻璃棒来进行搅拌。
25.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若被烧伤或烫伤,应立即 受伤处;若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 。
【答案】用大量冷水冲洗;1分钟以上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答。
【解答】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若被烧伤或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若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26.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A ,B ,C ,
D ,E ,F 。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 和 之间,通过水循环,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答案】(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可与上一空交换);海洋;淡水
(3)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2)海陆间水循环,也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它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凝结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形成地下径流,两种径流经过江河汇集,流入海洋,就形成了海陆间的水循环。陆地上的水,通过海陆间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解答】(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分析:
A降水,B蒸发,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E地表径流,F地下径流。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水循环。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海洋和陆地之间,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27.分析下表有关地球水储量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种类 水储量 咸水 淡水
×1012米3 % ×1012米3 % ×1012米3 %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1338000 99.041
冰川与永久积雪 24064. 1 1.7362
24064. 1 68.6973
地下水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10530 30.0606
永冻层中的冰 300 0.0216
300 0.8564
湖泊水 176.4 0.0127 85.4 0.0063 91 0.2598
土壤水 16.5 0.0012
16.5 0.0471
大气水 12.9 0.0009
12.9 0.0368.
沼泽水 11.47 0.0008
11. 47 0.0327
河流水 2.12 0. 0002
2.12 0.0061
生物水 1.12 0.0001
1.12 0.0032
总计 1385984.6 100 1350955.4 100 35029.2 100
(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 、 、 。
(2)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3)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4)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海洋水;地下水
(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水储量数据表解答即可。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其次是地下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与永久积雪,其次是地下水。
(4)水资源并不是用不完的,世界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而我们使用的淡水储量也是很小的。
故答案为:(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8.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一种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 环节。
【答案】(1)液化
(2)蒸发;降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和 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解答】(1)温水表面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而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是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答案为:液化;
(2)该实验模拟了液态水进入空气中的方式:蒸发;及气态的水重新回到地表的方式:降水;故答案为:蒸发;降水;
故答案为:(1)液化;(2)蒸发;降水。
三、解答题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全球约有60%的地区水资源紧张。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这是北京地区每个人面临的严峻现实。
(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 。
(2)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 。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 ,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结果保留至1%)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 。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 ;② ;③ 。
【答案】(1)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水资源短缺
(3)13%;3%
(4)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降水少,气候干旱
(5)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和文字表述分析解答;
(2)将北京的年均来水量和需水量进行比较即可;
(3)将北京人均水量与中国人均水量作比;将北京的人均水量与世界人均水量作比;
(4)从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工业发展等角度分析北京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原因。
(5)根据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解答。
【解答】(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那么每年的年均用水量缺少23.2亿吨,因此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水资源短缺。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30.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 。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
【答案】(1)南多北少
(2)南水北调
(3)不均匀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受季风的影响,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因而,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结合选
【解答】(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南多北少。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南水北调。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