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地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8.0分)
在某城市中心,一种创新型绿色建筑一垂直森林高层住宅落成面世。它是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满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图示意“垂直森林”局部景观。据此完成各小题。
1. 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在居住空间设计上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 阳台 B. 客厅 C. 卧室 D. 厨房
2. “垂直森林”的灌溉系统适宜采用( )
A. 井灌 B. 漫灌 C. 喷灌 D. 滴灌
3. 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 )
A. 抗风能力更强 B.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C. 维护成本更低 D. 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各小题。
4. 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肥力 B. 减轻水土流失 C. 增加农民收入 D. 降低种植成本
5. 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 )
A. 集水坡面 B. 崩壁 C. 沟道 D. 洪积扇
6. 该企业延迟杨梅成熟时间主要是为了( )
A. 延长产业的链条 B. 增加产品的产量 C. 提高市场竞争力 D. 提升产品的质量
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据此完成各小题。
7. 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技术 B. 市场 C. 原材料 D. 劳动力
8. 与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 )
A. 降低生产成本 B. 增加产品产量 C. 提高产品质量 D. 方便原料供应
9. 推测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投资 B. 提升企业形象 C. 支持园区建设 D. 满足客户需求
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在今三沙市西沙区测绘地图,勘察岛屿,勒石竖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岛(16°27′N,111°42′E)以琛航舰命名。李准滩(7°48′N,110°28′E)位于三沙市南沙区,是为了纪念李准当年巡查南海诸岛而命名(如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0. 一年内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琛航岛相比,正确的是( )
A. 夏至日都达到最大值 B. 始终大于琛航岛
C. 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 D. 达到90°的次数多
11. 依据所学地理知识推断( )
A. 琛航岛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李准滩大 B. 琛航岛与李准滩的直线距离约1200千米
C. 李准滩较琛航岛更易受台风影响 D. 李准滩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琛航岛高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如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各小题。
12. 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13. 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 寒流的范围更广 B. 离岸流规模更大 C. 暖流的势力更强 D. 沿岸上升流更盛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如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各小题。
14.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甲乙丁丙 B. 甲丁乙丙 C. 丙乙丁甲 D. 丙丁乙甲
15. 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 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 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 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 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16. 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 大陆岛 B. 珊瑚岛 C. 冲积岛 D. 火山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如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
(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为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
(3)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图1)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图2)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
(4)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简述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那波利及其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D、D
【解析】解:由图可知,植被主要分布在阳台上,阳台也更适合种植植被,因此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变化最大的是阳台,故A正确。
客厅、卧室和厨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故BCD错误。
故选:A。
聚落设计需要结合地形、海拔。气候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解:“垂直森林”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延伸,而滴灌可以精准灌溉,节水的同时对楼体及居民生活影响较小,D项正确。
井灌、漫灌和喷灌回对居民生活有较大的影响,故ABC错误。
故选:D。
灌溉方式需要结合空间、聚落和生活方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灌溉方式的选择,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解:由材料可知,“垂直森林”垂直分布于住宅楼外侧,一般城市绿地需占用地面空间,因此“垂直森林”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更高,D正确。
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抗风能力较弱,A错误。
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B错误。
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维护成本更高,C错误。
故选:D。
绿地的使用需要结合土地利用方式、成本和生态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城市绿地的布局,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4~6.【答案】B、A、C
【解析】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可知,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
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该地推广杨梅种植并不能降低种植成本,D错误。
种植杨梅对增加土壤肥力影响不大,A错误。
种植杨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知,生态效益是主要目的,经济效益是次要目的,C错误。
故选:B。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杨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A正确。
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
故选:A。
福建省大规模种植杨梅应该在集水坡面,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本题以崩岗为载体,考查植被的生态效益,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解: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并不能延长产业的链条,A错误。
延迟杨梅成熟时间,避开杨梅集中采收时间,错峰上市,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
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BD错误。
故选:C。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7~9.【答案】B、A、D
【解析】解:根据材料“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可知,S集团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产品质量较好,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当地的消费市场,而不是考虑技术条件,B正确,A错误。
美国、波兰等发达国家的原料和劳动力价格较高,不是影响S集团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CD错误。
故选:B。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与国内相比,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较低,在越南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A正确。
S集团在国内建厂也可以增加产品产量,B错误。
与我国相比,越南提高产品质量、原料供应方面没有优势,C、D错误。
故选:A。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材料“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说明在越南建厂主要是为了完成生产,这是目的,故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是为了尽快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完成生产,满足客户需求,D正确。在修建厂房的同时再租用,投资成本会增加,与提升企业形象和支持园区建设关系不大,ABC错误。
故选:D。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10~11.【答案】C、A
【解析】解:两地处于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太阳直射当地纬线的时候,并不是夏至日,A错误。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李准滩的纬度较低,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琛航岛要低,B错误。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两地都属于北半球,所以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C正确。
两地每年都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的次数一样多,D错误。
故选:C。
太阳高度需要结合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太阳高度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解:琛航岛的纬度比李准滩的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李准滩的大,A正确。
琛航岛与李准滩之间相差大约10个纬度,经度大致接近,所以推测两地直线距离大约1110km,尚未达到1200km,B错误。
李准滩靠近赤道无风带,台风不易形成,C错误。
李准滩附近海域由于受到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多,降水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D错误。
故选:A。
昼夜长短需要结合纬度和直射点进行分析;台风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海洋;盐度需要结合降水、蒸发和河流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地球运动和经纬网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12~13.【答案】A、C
【解析】解: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与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
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
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
故选:A。
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气压带和风带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错误。
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推动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正确。
故选:C。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洋流会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本题以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了甲区域的洋流,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14~16.【答案】D、C、A
【解析】解:根据图片可知,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因此亚得里亚海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D选项正确。
故选:D。
海水盐度需要结合蒸发量、降水量、地表径流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海水盐度的知识,注意分析即可。
解:根据图片来看,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所以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故A、B错误。
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正确,D错误。
故选:C。
世界的洋流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从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是寒流,从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是暖流。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洋流的性质和成因,注意分析即可。
解: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大陆岛,故A正确。
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故B错误。
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故C错误。
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故D错误。
故选:A。
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岛屿的成因,注意分析即可。
17.【答案】解:(1)南疆地区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有优势方面也有劣势方面,其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干旱区,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当地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大。
(2)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设施蔬菜种植快速发展,可以推测南疆成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有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引领和农户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南疆的蔬菜销往新疆各地,可以推测其冷藏保鲜技术提升;市场的扩大也会推动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
(3)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可以有效利用庭院土地;房前屋后拱棚较小,投人小,且随时可以管理拱棚中的农业生产,生产灵活;产出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应自家食用也可以出售,增加收入。
故答案为:
(1)南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全年降水较少;土地面积广大,但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2)政策支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户素质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引领;市场需求量大。
(3)提高庭院土地利用率;庭院小拱棚投入小、生产灵活;满足自家蔬菜的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1)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2)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等。
(3)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收入、产业和生产方式进行分析。
本大题以南疆地区蔬菜大棚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庭院设施农业的优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8.【答案】解:(1)材料信息,图1为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读图,该岛位于30°-40°N,根据已学知识和该岛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结合岛屿上山脉的走向和风频玫瑰图信息提示,该岛冬季盛行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
(2)读图1,甲地位于该岛北侧,乙地位于该岛南侧,结合上题结论: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可知,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根据已学知识,砂岩属于沉积岩,读图2,甲地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材料信息“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和“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提示,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反映甲地珊瑚藻生长时期海浪作用相对较强,说明侵蚀作用较强;综上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
(3)结合材料和读图2,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中,最上层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往下出现含珊瑚藻化石的石灰岩(又根据材料,珊瑚藻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可知,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是处于海洋环境的,推测海平面先上升;再到现阶段地层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推测海平面后下降。综上所述,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推测理由为: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砂岩形成时期,地壳下降,海平面上升,形成良好的沉积环境;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且甲、乙两地砂岩层、珊瑚藻化石层出现侵蚀差异,说明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沉积结束,侵蚀开始。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推测理由为: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砂岩形成时期,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气候变冷,两极冰川补给增多,海平面下降。
(4)根据已学知识,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之一就是对环境容量的管理:积极措施:分流,增强非饱和区的旅游吸引力;消极措施:限流,收付加费等;还有其他旅游环保措施:1.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3.旅游环境保护教育;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5.提倡“绿色”旅游的六要素等。综上所述,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有: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保护海岸海滩,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生物化石的科普宣传,增加游客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等。
故答案为:
(1)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
(2)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依据: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说明侵蚀作用较强。(从乙地角度作答亦可)
(3)先上升后下降。选“地壳运动”: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下降,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选“气候变化”: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
(4)加强海洋生物化石的科普宣传,增加游客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保护海岸海滩,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
【解析】(1)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2)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及理由可以从迎风坡、砂岩层厚度、珊瑚藻化石层抗侵蚀能力等角度分析。
(3)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理由可以从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运动等角度分析;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理由可以从气候变化、水体补给等角度分析。
(4)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宣传教育、景区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角度分析。
本题以珊瑚藻相关图文为材料,主要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旅游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19.【答案】解:(1)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比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较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气温低,降水少;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时间更长,因而降水时间更长,导致年降水量更多。
(2)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都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3)结合所学知识,那波利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答案为:
(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3)那波利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1)气候特点需要结合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
(2)泥石流的成因需要结合地形和降水进行分析。
(3)自然带需要结合气候、地形和海拔进行分析。
本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