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18:2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家乡的风俗
美好的课堂
玩玩游戏,明确主题

你说我猜
规则:
选一个同学根据老师准备的关于风俗的图片,在不说出是什么风俗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描述这种风俗。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个同学描述的是什么风俗。如果猜对了,我们给描述的同学鼓鼓掌,请这个同学继续描述。如果没有猜对,换另外一个同学上来描述,其他同学继续猜。
描述得清楚,让同学们猜出的习俗最多的同学,将获得一份小礼物。
你说我猜
你说我猜
你知道什么是风俗吗?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涉及风味食物、民间技艺、节日传统等多个方面,如福州的太平面、剪纸、端午赛龙舟等。
交流预习单,感受风俗多样性

回顾课文《腊八粥》,探究学习: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重点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腊八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互动交流
你选择了哪一种风俗?
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组内交流预习单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完成的家乡的风俗资料收集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家乡的风俗资料收集单
风俗的名称 时间 内容或活动形式 风俗的来历(寓意)
组员分享的内容是你没有收集到的,可以补充到你的收集单里。
讨论、分享,梳理写作思路

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回顾课文《腊八粥》,探究学习: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重点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腊八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①元宵节包元宵,圆滚滚的元宵,象征团圆。
②我的家乡盐城有一个风俗是“摸秋”,寄寓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③我想写家乡的柴头会,现场很热闹。
……
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风俗?
闹花灯——从花灯的种类、样子、传说等方面去介绍。
春节拜年——写自己去拜年的经历,从自己拜年时的动作、语言、心情和长辈的反应等方面来介绍。
包饺子——从擀皮、做馅儿、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等方面去写。
回顾课文
《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
添加标题
《藏戏》
民风民俗
写了熬粥、等粥、喝粥,重点写了八儿等粥的场景。
从腊月初旬写到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列提纲,梳理内容
列提纲,梳理内容
想一想,你想要重点介绍风俗的哪些方面?
例如:
1.写的是包饺子的经历:重点写包饺子、煮饺子,略写包饺子所需的材料的准备和吃饺子。
2.介绍家乡元宵节灯会猜灯谜的活动:重点写花灯的样子,自己看花灯、猜灯谜时的感受,略写赏花灯风俗的由来、寓意和看花灯的人群等。
确定习作内容
介绍一种风俗
根据选定的风俗,编写习作提纲。
记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编写提纲的提示
01
02
03
04
你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你会将哪些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你打算拟一个怎样的题目?
例文引路,感悟写法

学习例文
同学们,刚才在小组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和要重点介绍的方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风俗写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例文来学习。
介绍一种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家乡的一句谚语。“二月二”是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比较重视的节日。
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家乡的老人都会对我们说:“ 相传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东海小龙前去降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水里便不再出来了。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了‘ 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出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后,只好出来降雨了。”
其实,所谓的“龙抬头”, 指的是冬天过去了,蛰伏于地下的虫子开始苏醒,纷纷破土而出,所以又有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作为一个喜庆的日子,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为了讨个吉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作吃“ 龙耳”;吃米饭,叫作吃“龙子”;吃馄饨,
介绍一种风俗
叫作吃“龙眼”; 吃面条,叫作吃“龙须”;吃龙鳞状煎饼,叫作吃“ 龙鳞”。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俗话还说:“ 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瑞祥之物,农历二月初二,人们祈盼龙抬头兴云布雨。在我们家乡,还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剃龙头”是指“二月二”那天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可以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寓意是辞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另外,我国民间还流传着“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家乡的许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整个正月都不再理发,不过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这种意识也已经逐渐淡了。
选自《家乡的“二月二”》
介绍一种风俗
01
《家乡的“二月二”》选段
小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月二”这一天的风俗的?
这段话通过描写“二月二”的相关传说、“龙抬头”的含义、民间奇特的饮食习俗、“剃龙头”等,表现了“二月二”这天的风俗。
介绍一种风俗
《家乡的“二月二”》选段
02
文段重点描写了哪个方面?
重点写了“剃龙头”。当我们介绍的方面较多时,一定要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方面作为重点进行详细描写。
介绍一种风俗
《家乡的“二月二”》选段
03
这个文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逻辑顺序来写,通过分段的方式,有层次、有条理地介绍了有关“二月二”的家乡风俗。
介绍一种风俗
《家乡的“二月二”》选段
04
小作者是怎样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的呢?
写“剃龙头”时,小作者列举了儿童、大人理发的不同寓意,以及我国民间的说法。
介绍一种风俗
看例文,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介绍风俗?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介绍一种风俗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介绍一种风俗
《端午的鸭蛋》选段
01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挂“鸭蛋络子”的风俗的?重点写了哪些方面?
作者从打络子、挑鸭蛋、挂“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和个人感受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重点写了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个人感受。
介绍一种风俗
小结:
选段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风俗,让读者对端午挂“鸭蛋络子”的风俗有了全面的了解。作者重点写了这种风俗突出的几个方面,有详有略,充满趣味。
描述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我闻到它的香味了!快跟我来看一看!“妈妈,你在做春饼 快快快!教我!”只见妈妈拿出了圆形的春饼皮,又做了一些馅料。这馅料可真丰富哇!有韭菜,有鲜虾,有鲜肉,还有我最爱吃的香菇呢!只见妈妈舀了一些馅儿,放到薄薄的春饼皮中央,然后用春饼皮包住馅儿,卷成了圆柱状,像一个长长的笔筒。天啊!这春饼皮居然能吞下这么多“食物”,肚子都快撑破了,真是一个吃货。哼!你吃再多也没用,我等一下就来吃掉你!妈妈把包好的春饼往油锅里一放,春饼一下子就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像一条条长金条。妈妈用筷子把这些“金条”翻来翻去,“金条”连连发出“惨叫声”和“求救声”,“嗞嗞”地响着。什么?你们还想让我救你们 哼!门都没有!你们就是“煮熟的鸭子”,想飞呀 那得经过我的嘴巴的同意!
描述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妈妈,春饼熟了吗?我来了!我要第一个吃到春饼!”我要去吃春饼了,你们想吃吗?想吃就跟我来吧!这么美味的春饼,保证你们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
选自《立春吃春饼》
介绍一种风俗
01
《立春吃春饼》选段
这个文段写了什么事?
妈妈制作春饼的场景和“我”表示要第一个吃春饼。
介绍一种风俗
《立春吃春饼》选段
02
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
妈妈制作春饼的场景写得最详细。
介绍一种风俗
《立春吃春饼》选段
03
这个文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介绍一种风俗
《立春吃春饼》选段
04
小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这个场景的?
写了妈妈用春饼皮包馅料和炸春饼时的动作;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炸出的春饼比作长金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油锅里的春饼的颜色和形状;还非常细致描写了“我”看妈妈炸春饼时的心理活动。
描述经历
回顾课文《腊八粥》,探究学习: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重点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腊八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这个文段分两个部分来写妈妈制作春饼的场景,一是包馅儿,二是炸春饼。小作者通过对妈妈的动作、春饼的形状和炸春饼的声音,以及“我”的语言、心理等进行描写,把制作春饼的场景写得非常具体。
穿插资料
回顾课文《腊八粥》,探究学习: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重点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腊八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回顾课文《藏戏》,探究学习:怎样把风俗背后的有关资料巧妙地写进我们的习作里呢?请大家认真思考。
01
导入语
“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更多导入方式
02
可以这样说:“听爷爷说,这个风俗是这样来的……”
也可以这样表达:“我从网上查资料得知,月饼象征着……”
《藏戏》
穿插资料
朗读写好风俗的方法的口诀
回顾课文《腊八粥》,探究学习: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重点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腊八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家乡风俗我介绍,
抓住特点多方写,
突出重点显感受,
有序描写更清晰,
简单罗列抓细节,
穿插资料更全面。
片段练习,评价修改

片段练习
练习提示:
(1) 选择你确定的一个重点部分进行描写。
(2) 如果是写一种风俗,可以采用先总写,再分写的方法,简单列举事例来说明;如果是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重点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注意用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细节描写。
展示片段
片段一:
我和爸爸妈妈特别认真地观赏着这盏花灯。“花果山”的“山顶”上有几只“猴子”,它们神态各异,姿态也不同,有的抱着桃子,有的看着远方,有的看着旁边的“猴子”表演魔术,其中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
片段二:
海门山羊肉吃起来美味可口,做起来可不容易呢!这道菜的做法很讲究:先将一大块羊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烧开的水反复烫洗,这样才能去除膻味,不至于影响口感。接着,准备入锅了。铁锅加热,倒入食用油,把烫洗干净的羊肉倒入锅中反复翻炒至变色,然后加入生姜、葱、辣椒、冰糖、酱油、啤酒等调味,用大火将其烧开,再用小火慢炖半个小时以上,让人唇齿留香的海门山羊肉就可以出锅了。
评析要点:
文段有没有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
文段是否运用了前面讲到的方法 如果有,请找一找具体是哪里运用了这些方法。
片段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怎样修改?
描述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修改前:
我和爸爸妈妈特别认真地观赏着这盏花灯。“花果山”的“山顶”上有几只“猴子”,它们神态各异,姿态也不同,有的抱着桃子,有的看着远方,有的看着旁边的“猴子”表演魔术,其中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
修改后:
我和爸爸妈妈特别认真地观赏着这盏花灯。“花果山” 的“山顶”上有几只“猴子”,它们神态各异,姿态万千。有的“猴子”紧紧抱着大大的桃子,满脸放光;有的“猴子”出神地眺望着远方;有的“猴子”嘴巴张得大大的,看着旁边的“猴子”表演魔术。其中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它的右小腿抬到左腿膝盖上,右手呈弯钩状挠着右边的脸颊,左手呈弯钩状放在胸前,仿佛在说:“妖精,哪里逃?”
神态
动作
语言
回顾课文《腊八粥》,探究学习: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重点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腊八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提笔写作
评价标准
抓住风俗的特点来介绍(☆) 详略得当(☆) 适当穿插资料(☆) 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看法
(☆)
评价、赏析、修改习作
同桌互评
同桌之间对照标准,互评习作。
交流代表作
思考:你认为这篇习作可以得几颗星?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怎样修改?
修改习作
根据评议结果,对照要求自己修改习作。
课堂总结
课后,请大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可以给自己的习作配上插图,到时候老师会将全班同学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风俗作品集,供班级同学传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