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学习目标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标
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过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的阅读与解释,认识江南经济的开发状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辨析,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民族交融是一个长期性、反复的历史过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目 录
220年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589年
隋统一全国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你觉得用哪个词最准确?
总共分裂长达330多年
280年
316年
西晋短暂统一
曹丕称帝
三国开始
西晋灭亡
课堂导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形势
结合地图,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
1.三国与西晋
三国与西晋
1.介绍一个你喜欢的三国人物,与同学们分享你喜欢他的原因
220年
西晋灭吴
三国结束
280年
316年
曹丕称帝
三国开始
西晋灭亡
司马炎建立西晋
266年
2.三国与西晋时期,总体的历史特征是什么?
三国鼎立与经济发展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嬴"。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魏书·魏武纪》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
1.你能从上述史料中得到什么信息?
2.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否与三国统治各自的能力有关系?
西晋的统一与分裂
西晋灭吴
三国结束
280年
316年
西晋灭亡
司马炎建立西晋
266年
魏武忘经国之宏规,行忌刻之小数,功臣无立锥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实传虚爵,本根无所庇荫,遂乃三叶而亡。有晋思改覆车,复逢盘石,或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然而付托失所,授任乖方,政令不恒,赏罚斯滥。或有材而不任,或无罪而见诛,朝为伊、周,夕为莽、卓。机权失于上,祸乱作于下。楚、赵诸王,相仍构衅,徒兴晋阳之甲,竟匪勤王之师……胡羯陵侮,宗庙丘墟,良可悲也。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序
1.西晋短暂统一之后为何又迅速灭亡?
西晋的统一与分裂
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 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 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 冯翊,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
——《晋书·北狄传》
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又现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晋书·江统传》
1.从上述史料可知,统一的西晋王朝内部面临哪些问题?
2.东晋与南朝
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士族专权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yá)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东晋时期的政治有何特点?
士族门阀专权
东晋与南朝
1.阅读地图,你能提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诸蛮陬俚洞 ,沾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其赕物,以裨国用。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
——《隋书·食货志》
2.东晋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东晋与南朝
1.结合史料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传》
3.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政权有何特点?
共同特征:十六国政权都是从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
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的统治者如何统治中原地区?这些统治措施有何效果?
以永嘉四年(310)僭即皇帝位……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
——《晋书·刘聪载记》
(后赵石勒)勒清定五品,以张宾领选,复续定九品……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 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晋书·石勒载记》
十六国与北朝
1. 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你如何看待《晋书》中关于北方部族君主的描述?为什么?
《晋》(《晋书》出自唐朝房玄龄等人之手)载记,诸僭伪之君,虽非中国人,亦多有文学。刘渊少好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 ,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史》 《汉》、诸子,无不综览。……刘聪幼而聪悟,博士朱纪大奇之。年十四,究通经史。…慕容皝尚经学,善天文。……苻坚八岁,向其祖洪请师就学,洪曰:“汝氐人,乃求学耶 及长,博学多才艺。……姚兴为太子时,与范勖等讲经籍,不以兵难废业。……沮渠蒙逊博涉群史,晓天文。赫连勃勃闻刘裕遣使来,预命皇甫徽为答书,默诵之。召裕使至前,口授舍人为书。裕见其文曰:“吾不如也!”此皆生于戎羌,以用武为急,而仍兼文学如此,人亦何可轻量哉!
——《廿二史札记·僭伪诸君有文学》
十六国与北朝
从拓跋焘的话中,你对民族交融的历史过程有何理解?
(北魏太武帝)焘与质书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设使丁零死者,正可减常山、 赵郡贼;胡死,正减并州贼;氐、羌 死,正减关中贼。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
——《宋书·臧质传》
曹操胜袁,盖由德义内举;苻坚瓦解,党缘立政未至。
——《魏书·卢渊传》
淝水之战失败后,统一北方的前秦为何迅速瓦解?
十六国与北朝
1. 从拓跋焘的话中,你对民族交融的历史过程有何理解?
焘与质书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设使丁零死者,正可减常山、 赵郡贼;胡死,正减并州贼;氐、羌 死,正减关中贼。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
——《宋书·臧质传》
十六国与北朝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拓跋氏 元氏
步六孤氏 陆氏
独孤氏 刘氏
贺赖氏 贺氏
拔拔氏 长孙氏
1. 阅读教材29-30页,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说汉话
改汉姓
与汉通婚
穿汉服
十六国与北朝
孝文帝死后,北魏迅速走向分裂
十六国与北朝
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孝文帝)……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
呜呼!自隋以后,名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弟十之六七矣,氏族之辫,果何益哉!
——《资治通鉴》卷108
1. 你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影响?
西晋
265-316
魏国
220-265
蜀国
221-263
吴国
222-280
北魏
386-534
十六国304-439
东晋
317-420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北朝
小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