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与言文脱节》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与言文脱节》同步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7 23:05: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文言与言文脱节》同步练习及答案
基础演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1)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牧连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则获邑,大则得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之官政未次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诸侯咸服宗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霸陵尉醉,呵止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胡人终怪之,不敢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为师,意动用法 (2)使……为王,使动用法 (3)贤明之
人,年老年少之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使……退,使动用法 (5)驻
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6)给……起名字,给……起表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7)美德,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8)以……为鉴,意动用法
(9)像蜂房像水涡,名词活用作状语 (10)小(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1)采取下策,名词活用作动词 (12)安排得有次序、系统,名词用作动词 
(13)以……为宗主,意动用法 (14)使……止,使动用法 (15)以……为
怪,意动用法
2.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用序号标出的是活用词。请指出按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
一组是 (  )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 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 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 皆击铜器为声,声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⑩?/?
C.①④?/②⑩?/③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⑩?/③⑤/④/⑥⑦⑧⑨??/?
解析 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
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活用作名词。
答案 D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1)~(4)题。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
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
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
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
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
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
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
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
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
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
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
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
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
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
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
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
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
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
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
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
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
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
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
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
A.欲隐勿现 齐使以为奇
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C.齐威王欲将孙膑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D.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
解析 C项,两者都是使动用法:将,让……做将领,使……为将/蹶,
使……受挫。A项,隐,使动用法,使……埋没/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B项,客,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客人那样/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发;D
项,轻锐,形容词作名词,轻装精锐的军队/行,动词作名词,行程。
答案 C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庞涓恐其贤于己 赵急,请救于齐
B.齐使田忌将而往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虏魏太子申以归 木欣欣以向荣
D.窃载与之齐 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 D项,都是介词,译为“和,同,跟”。A项,介词,译为“比”/
介词,译为“向”;B项,承接连词,可不译/假设连词,译为“如果”;C
项,承接连词,可不译/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译为“……地”。
答案 D
(3)下面的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孙膑善于“谋攻”的一项是 (  )
①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②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③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 ④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⑥暮见火举而俱发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①是孙膑劝田忌下重注,不属于“谋攻”。③是一般性议论,不属
于“谋攻”。
答案 D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
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
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
树之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
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②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
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进攻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
国之围,而又可在魏收服疲惫的敌人。
③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
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参考译文】
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出了一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他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他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交谈。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并封他为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让他坐在带篷盖的车里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攻击其要害和虚弱之处,争斗者被形势阻止,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全部在国外作战,老弱残兵留在国内。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进攻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在魏收服疲惫的敌人。”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与齐军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逃跑的士兵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带领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算着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4.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
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
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________________
②每以天下为己任 每:________________
③或夜昏怠 或:________________
④辄以水沃面 沃: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幼年丧父 ②常常 ③有时 ④洗
(2)选择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皆以美于徐公
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解析 B项动词“认为”,其余与例句用法相同,可译为介词“用”。
答案 B
(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
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
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
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罢了。
(4)说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龙点睛,点明了“有志于天下”这个中心。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
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
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
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
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
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
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
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
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
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
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
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而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
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
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
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
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
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
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 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
官吏的通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解析 “欺负”,应为“欺诈背弃”。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解析 B项“微”,都是“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的意思。A项“所”一
为语助;一表被动,与前面的“为”组合起来表被动。C项“相”一为
“互相”;一为动作偏指一方。D项“因”一为表顺承关系,译为“于
是”;一为“趁着”“趁机”。
答案 B
(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积怨甚深。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一位骑吏才赶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解析 D项应为“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
答案 D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大将军霍光提拔他做谏大夫,后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之前,赵广汉任太守,因为担心此地多朋党的习俗,所以故意挑拨官吏、百姓间的关系,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积怨甚深。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几十位为百姓信任、尊崇的长者一一召来,韩延寿准备了酒食,并亲自与他们座谈,接待完全按照礼节。韩延寿向长者们打听当地社会的习俗和百姓最痛恨、不满的东西,并向大家宣讲消除百姓仇恨,让大家和睦相亲的设想。长者们都认为不错,可以实行。韩延寿于是就跟长者们商议,对百姓嫁娶丧祭的具体办法作了规定。基本依照古代礼节,但不能违背现行法律。从此,百姓们都按照韩延寿的设想行事。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他掌管颍川的政务,黄霸沿用韩延寿的政策,颍川被治理得很好。
延寿做官,崇尚礼义治国,喜好用古代教化的方法,他每到一地必聘请贤德、有才之士,按照礼节,以备起用他们,有事他善于同大家商量,乐于听取逆耳之言。此外,他重视整治学校,春秋两季,乡间举行射箭比赛,都要陈设钟、鼓、管弦乐器,仪式盛大,参与者在上下场时彼此要谦让。到城镇设场比武的时候,要设斧钺旌旗,(鼓励大家)练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要事先公布具体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做大事,在那一天准时交纳,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又设置里正、五长,率领大家孝顺父母、亲善兄弟,(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时大家感到不方便,但施行以后大家就习惯了。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要求严明。每当有人违背他的指示,有负他的期望时,他总是痛心地责备自己:“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对不起人家呢?(不然)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关部属闻听后,既伤心,又痛苦,(曾经)有一个下属竟因此而自杀,因为得救及时没有送命。可因为失音而不能说话了。韩延寿闻听这个消息,面对这个部下,泣涕不已,(马上)派医官为其治疗,并对其家庭给予很好的照顾。
韩延寿曾经出行,临上车时,一位骑吏才赶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韩延寿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今天一大早您说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来。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恰逢这时您出来上车。一个人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到官邸,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是书生,听说韩延寿贤达,但没办法让韩延寿了解自己,所以来太守府当门人。(韩延寿了解有关情况后,)就准备将来起用他。在东郡三年,韩延寿做到让官吏、百姓令行禁止,断狱因而锐减,(东郡社会秩序之良好)成为天下之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
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
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
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
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
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
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
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
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
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
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
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
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
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
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
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
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解析 捐: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D项分别为副词,竟然,原来是/副词,才。A项均为代词,他;B项均为连词,表顺承;C项均为连词,来。
答案 D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
疽发背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大王您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
臣,使他们产生怀疑之心。(注意“诚”“捐”“间”的含义及“疑”的使
动用法)
②于是(亚父)大怒说:“天下的事大局已定了,君王您自己干吧!愿您赏
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回家!”他就回去了,还没到达彭城,就因背上生了
毒疮而死去了。(注意“乃”“请骸骨”“疽”的含义)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少年时家境贫寒,喜欢读书。陈平所在的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分配祭肉很公平。父老们都说:“好啊,陈平这孩子主持分肉!”陈平说:“唉,如果让我陈平有机会治理天下,也会像这分肉一样啊!”
陈胜起兵在陈县称王之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跟着一些年轻人到临济去投奔魏王咎。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又有人说他的坏话,陈平就逃离了那里。
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与楚讲和。项王不答应。汉王对陈平说:“天下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爱护他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去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总舍不得给,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但是楚军方面存在着可以致乱的因素,那项王身边正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之类,只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使他们产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了。”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支配,不过问支出情况。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眛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听了,果然心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眛等人。在怀疑钟离眛等人以后,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肴端进去。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的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报给项王。项王果然对亚父大起疑心,亚父想赶快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任他,不肯接受他的建议。亚父听到项王对他有怀疑,于是大怒说:“天下的事大局已定了,君王您自己干吧!愿您赏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回家!”他回去,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高考巡礼
(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官: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抵:碰到。
解析 A项“苦”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为“苦于,以……为苦”;B项
“纵”应为“放开”;D项“抵”应为“到达”。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代指罗提督;C项“之”均是代词,
他,也是指罗提督;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快要。B项分别为:介
词,凭借,靠着;连词,相当于连词“而”的用法,表顺承,不译。
答案 B
3.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对句子进行断句时,要注意断句标志词,如
“乃”“也”“此”“然”“既”“其”“殆”“安”等。断句时句意完
整通顺是首要前提。第(2)题,①句为省略句,“匿(于)上流水中”省略介
词“于”。匿,隐藏。②句中“历”为副词,释为“逐个,一一地”。
“洵”为副词,释为“诚然,确实”。
答案 (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
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
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①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
中。②(罗)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
【参考译文】
东乡罗提督的战功,记载在《圣武记》一书中的已经很详尽了。他的智谋才能来自他自己的积累提升,而不是只凭武力来称雄一时的。罗提督曾经带兵到南山,搜索残余的贼寇。村人苦于成群的猴子偷吃田里的粮食,早晨一定要发射火器来惊吓猴子。罗提督询问了缘故后,派人捉来一只猴子,剃掉了它的毛,在脸上画满了大眼睛等各种丑陋奇怪的图案。第二天早晨等到成群的猴子来后,放这只猴子离去,其他的猴子看到后都被惊吓得逃走,以后再也不曾回来过。
(他后来)担任夔州游击的官职,夔州关紧邻峡口,水流湍急,瞬息之间,一泻千里。那些走私盐的人到了就敲着锣鼓呼叫着,越过关口,他们的船上都装有火炮等武器,船的两旁用绳子系着大竹子,把竹子弯曲得像弓一样。别的船追上来时,他们就砍断绳子发射竹弓,被打中的船必定会倾覆,没有人敢触犯他们。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等到船经过的时候,靠近敌船,用锯锯敌船的舵,使舵到了关口恰好折断,贼船不能前行,触到礁石上破裂,罗提督带兵把这些人全部抓获。
罗提督年轻时是个无赖,多次偷窃,县令派人捕捉了他。让人用棍棒打死他,然后把他扔到荒野里。他半夜苏醒过来,匍匐着爬到一个老妇人的家里,老妇人救下了他。于是他改变了品行,投身到军营中来,他骁勇善战超过了所有的同辈人。当赵金龙作乱之时,他接受命令,和总督卢公坤前往平定贼人。贼人已被围困,即将被擒获。当时宣宗皇帝派遣皇家的宗室成员尚书禧恩来督军,没到,其他人商议要等待禧恩来后再开战,罗提督说:“包围的时间久了,军队会懈怠,贼人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出战,几乎全部歼灭贼人。
罗提督常常对别人说起自己平生做贼的事情,从不隐讳,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罗公改变了品行后才娶妻,他忽然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用了很多种方法都不能够治愈。一个道人路过他的门前说:“有方法可以救治,但是需要三十千钱才能够根据处方配制药物。”罗公自思家境贫寒,怎么才能得到这三十千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生病将死,你也会饿死。如果卖了你,得到钱买药,那么我们两个都可以活下来了。”他的妻子哭泣着听从了他,罗公的病果然痊愈。
罗提督担任了游击官职后就派人寻找他的妻子。用重金赎回了她,(他们)又像当初一样做了夫妻,来报答她卖身救夫的情义。这件事情不值得作为典范,但是把他跟那些年轻时能够共患难,等到富贵了就厌倦抛弃他的糟糠之妻的人相比较,他们的品德高低的区别,大概是不能够用里程来计算的。罗提督天生豪杰,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哪里能够用道学家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
《史记》选读《敬鬼神而远之》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文章: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指所写的文章
B.慎终追远 远:远代的祖先
C.侮圣人之言 侮:轻慢
D.樊迟问知 知:通“智”,聪明
解析 文章:文献典籍。
答案 A
2.对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原因;③动词,参与;④连词,表并列。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3分)
A.焉能事鬼 B.慎终,追远
C.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D.子不语怪、力、乱、神
解析 A项中“事”: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远”: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
中“肆”:使动用法。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不属于古汉语固定句式的一句是 (  )(3分)
A.公伯寮其如命何 B.师与商也孰贤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解析 A项中“如……何”:“把……怎么样”。B项中“与……孰”:
“与……比,哪一个更”。C项中“无从”:“没有用来……的办法”。
答案 D
5.名句填空。(6分)
(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务民之义,______________,可谓知矣。”
(3)子曰:“君子有三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2)敬鬼神而远之
(3)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季路问事鬼神     事:服事
B.夫子固有惑志 惑志:困惑
C.道之将废也与 废:废止
D.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愬:进谗言
解析 惑志:怀疑之心。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B.
C.
D.
解析 C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于:介词,向、对/介
词,表被动。B项以:介词,把/介词,因。D项而:表递进,并且/表因果,
因而。
答案 C
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也
反对别人信奉鬼神。他的这种思想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在当时具有着积极
的进步意义。
B.孔子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借以强调参加
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
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C.孔子认为“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
在天”。
D.子夏认为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会和
天下人相处和悦而融洽,那时虽无兄弟也如同有了兄弟。
解析 “从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错,孔子是相信鬼神的,只是“不语”。
答案 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公伯寮,我的力量还能够让他陈尸街头。
(2)君子做事严肃而没有过失,待人庄重而合乎礼仪,那么普天下的人就都是
自己的好兄弟。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 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特恐死岭外        特:特别
B.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穷:困窘
C.畏其敏 畏:敬服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解析 “特”,只是。
答案 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乘月而归 吾从而师之
B.定国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解析 B项中“且”均为连词,尚且。A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连词,表修饰;
第二句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C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因为”;
第二句中“以”为介词,“凭”。D项第一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兼词,“于此”。
答案 B
1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  )(3分)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句指“先王之泽”;③句“恐死”,显然不是“豁达或洒脱”;④句
是苏轼的心理。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
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
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
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
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
之弊;辞简意丰,文情酣畅。
解析 “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未否定;“废卷
而叹”的原因是“自恨期人之浅也”。
答案 B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
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2)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3)孔子说:“不埋怨上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
上天呢!
【参考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被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意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曾良策注:颜长道为苏轼的朋友)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多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