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风格及修辞特色》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文章风格及修辞特色》同步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7 23:06: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文章风格及修辞特色》同步练习及答案
基础演练
1.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你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求字数在9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西游记》:朋友,您将与心软诚实的唐僧、神通广大的悟空、狡猾懒惰的八戒、憨厚勤快的沙僧一道,开始充满挑战的旅程。旅程结束后,请您护送几位到下一个驿站,让他们开始新的征程。
(示例二)《红楼梦》:大观园里有衔玉而生的宝玉,有诗心画意的黛玉,还有温柔贤淑的宝钗和开朗爽直的湘云,他们是您的客人。请您听完他们的倾诉后,护送他们回到图书漂流中,让书香飘散开去。
2.下面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选举获胜演讲的节选,请你从“欣赏者”的角度向别人推荐这篇演讲。
如果还有人对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还有人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依然鲜活,还有人质疑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
我知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并不只是为了赢得大选,我也知道你们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我。你们这样做是因为你们明白摆在面前的任务有多艰巨。因为即便我们今晚欢呼庆祝,我们也知道明天将面临我们一生之中最为艰巨的挑战——两场战争,一个面临危险的星球,还有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今晚站在此地,我们知道伊拉克的沙漠里和阿富汗的群山中还有勇敢的美国子弟兵醒来,甘冒生命危险保护着我们。会有在孩子熟睡后仍难以入眠的父母,他们担心如何偿还月供、付医药费或是存够钱送孩子上大学。我们亟待开发新能源,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我们需要修建新学校,还要应对众多威胁,修复与许多国家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篇演讲辞藻华丽,深切动人,又显得平和恳切,毫无自得之情。特点:①强大的逻辑性使得演讲独具风采,扣人心弦。如作者用三个“还有人”引领的句子构成排比,不容辩驳地指出选举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的美国梦的胜利。②态度恳切,饱含感恩之情。奥巴马分别用“我知道”“我们也知道”“我们知道”引领起三个长句,既舒缓了语气,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国人民的感激之情。因此,我郑重向大家推荐这篇演讲。
3.下面是一道题为“感谢”的诗,请仿照第一节诗的修辞方法和句式特点,把其他几节补充完整。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居住改变中国:公民文化正在社区中兴起
当下,大量新型社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国人原有的居住方式,同时也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缪青看来,在老社区里,居民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居委会是“政府的腿”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而人们参与社区活动的行为主要由政府来推动。而在以“财富起跑线”划分的新型商品房社区里,居民则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于是在社区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强调规则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趋势。
“一提起‘公民’,大家的反应就是爱国,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缪青说,“在不少新型商品房社区中,人们表现出来的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意识以及维权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它是超越血缘和熟人关系的。”
不少事实证明了这种判断。一名网友回忆起当年在大杂院的生活时说:“在我生活的那个大杂院,有个邻居一到夏天就买许多蝈蝈挂在院内,吵得我根本睡不好觉。可大家只能彼此容忍,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找居委会大妈反映,但要是谁真的自己跳出来和别人发生冲突,肯定会被周围的邻居视为不通人情。”这名网友说,如果自己生活在新型的商品房社区,肯定会直接去敲这位邻居的门,把意见直接提出来。
在新型社区,人们的“耐心”正在减少,碍于人情、磨不开面子的情况也越来越鲜见。维权和参与管理正日益成为流行的话题。人们不再听凭物业公司随意调高物业费用,也不再任由建筑噪音破坏自己的生活环境。不管是私下谈判还是对簿公堂,新型社区的居民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这种建立在自购住房基础上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缪青对这些震撼人心的变化感触颇深。他逐渐意识到,随着城市化、科技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旧有的“熟人”邻里正在为新的“公众”邻里所取代,从而为公民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机会。“在新型社区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分等级亲疏的。”缪青告诉记者,他曾经听到一位业主委员会成员向他感慨,终于理解为什么一些退下来的政府官员在参与社区管理时,往往感到不适应——环境不同了嘛!
环境的改变迫使人们学习和适应另一种游戏规则,即如何通过制度和协商解决平等利益主体间的问题。这需要一段时间。缪青认为,我们的社会必须要通过这个过程,才可能形成社区参与式的民主框架,人们也才可能由此养成开会决定事情的习惯。
那些最先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往往成为时势造就的英雄,比如身居北京的舒可心。他精心策划了全国第一个业主以和平方式大“闹”房展会的事件,迫使开发商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正因为此,他被某媒体评为“中国社区十大维权先行者”之一。现在很多商品房居住区内,业主的精神生活热点,已经是竞选居委会委员乃至主任了。其实,民主不是什么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政治标签,而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理念、模式,是一种最常用的处理共有财产、公共事务的方法和工具。
先行者的足迹意味着一种超越中国古典治理之道的新选择。缪青说,中国古典治理之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其理想状态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治理之道的重心在于,试图找到或者试图塑造那些能够替老百姓着想的英明君主和清官贤相。而政府的廉洁和效能的行使有赖于道德修养和内圣外王的规范。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 000年的追寻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治理之道始终无法提供出一种方案、一种体制,能够广泛地激发民间的活力,特别是自下而上地保护公民权利和遏制公共权力滥用的方式。其最重大的缺失在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没有一个制度化的公民参与的机制。
如今,这个机制正在兴起。然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在缪青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一些居民不愿参与社区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时,67.2%的人竟然说没有时间。这一方面说明在城市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未来社区治理中如何推进公民参与,特别是发展自下而上的制度化参与,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原文有删改)
(1)文章的第2自然段中“政府的腿”、“财富起跑线”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政府的腿”是指由政府督促被动工作的社区组织。“财富起跑线”是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标准。
(2)文章的第4自然段介绍了一名网友关于大杂院生活的回忆,联系上下文来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写网友的回忆,目的有二:一是将大杂院生活与新型社区生活进行比较,说明新型社区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通过事实材料说话,避免空洞和缺乏依据。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温州踪迹
陈孝全
温州市的浙江省第十中学原系温州府学堂,创办于1902年,校舍是原来的中山书院,辛亥革命后被改为省立第十学堂。翌年,“学堂”改称“学校”。第十师范学校前身为温州师范学堂。1923年实行新学制,十中和十师合并,仍称省立第十中学,分中学部和师范部。前者设在仓桥的十中,而后者设在道司前的十师。学校研究部部长兼图书馆主任金嵘轩是浙江瑞安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和章太炎、陶成章等革命党人有过交往,富有民主主义思想,是浙江著名的教育家。朱自清就是由他提议聘请来的。
在春花烂漫的三月,朱自清带着家小来到了这个位于瓯江下游的古城,先在离学校较近的大士门租了一所房子,不久因大士门失火又迁至朔门西营堂34号。这是一座老式的两进平房,前后都有院子,四周有围墙,靠大门有两间厢房,外面一间当住室,后面一间前半为书房,从学校里借来一张学生自修桌,放在前方的门下,靠墙的0.66米许空隙,放了一张旧藤椅。房子的后半便做了厨房。厢房外面有花墙把大院隔开,自成小院落,种了些花木,环境还颇幽静。
在十中,朱自清的教学任务相当重,在中学部教国文,又在师范部教公民和科学概论。他教学认真,态度严肃,在课堂上极力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播种新文学种子,又讲究教育方法,注重教学效果。当时一个学生有生动的回忆:
朱先生来教国文,矮矮的,胖胖的,浓眉平额,白皙。经常提一个黑皮包,装满了书,不迟到,不早退。管教严,分数紧,课外还另有作业,不能误期,不能敷衍。
同学们开头都不习惯,感到这位老师特别啰唆多事,刻板严厉,因而对他没有好感。但日子一久,看法起了变化:
说起教书的态度和方法,真是亲切而严格,别致而善诱。那个时候,我们读、写和用的都是文言文。朱先生一上来,就鼓励我们多读多写白话文。“窗外”、“书的自叙”……都是他出的作文题目,并且要我们自由命题,这在作惯了“小楼听雨记”、“说菊”之类文言文的我们,得了思想上和文笔上的解放。
朱自清还创造了特别的作文记分法,他要学生在作文本首页的一边,将本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讫页数,另一边由他记分,首格代表90分到100分,次格为80分到90分,如此顺推下去。每批改一篇就在应得分数格里标上记号,学期结束时,只要把这些记号连接起来,就出现一个升降表,作文水平的升降便一目了然了。这种记分法,大大诱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学习的进取心。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中学部、师范部各年级,都争着要求他上课,而朱自清只得奔波于两部之间,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们也常到他家里拜访,向他请教问题,三三两两,络绎不绝,简直是门庭若市了。其中有一个刚从日本回来的学生,他的父亲特地托朱自清指点。
这个学生是在日本接受的教育,对国文一窍不通,朱自清便告诉他,文字的运用和艺术的境界是国际性的,所不同的只在使用的符号上,即文字的不同,要他在这一原则下去领会自己国家的文字。又选《辛夷集》为他讲解,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并经常和他闲聊,锻炼他的汉语能力。时间一久,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朱自清要他邀集一些同学一起到三角门外,去看妙古寺的“猪头钟”,到江心寺后看古井,渡瓯江去玩水,坐河船去探访头陀寺,相处十分欢洽。
(选自《朱自清传》,有删改)
(1)在这篇传记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细节描写。比如作者详细描述了朱自清的作文记分法,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细节体现出朱自清教学态度的严谨、认真,教学方法的独特,善于引导的特点。文章第2自然段中对朱自清住处的详细描述,其用意也在体现朱自清俭朴的生活习惯和沉静的性格特点。
(2)作为传记,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与一般传记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篇文学性传记,散文笔法突出,记叙与描写并重,文字简单质朴却又不失深沉,语言的画面感强。
6.读书时,常用批注对文中精当之处作出评点,抒发感想。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三言两语,生动传神。请参考对画曲线句的批注,任选一处画横线句子,从内容、手法、作者情感等选择一个角度作批注。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不超过40字。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①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到了什么,转身疾驰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起了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②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示例:一个比喻写尽蜂儿姿态之轻盈,动作之优雅,神态之安闲,突现物之生机,妙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形象的拟人!蚂蚁是个思想家,更是个践行者啊!
(示例二)蝉能摆脱外壳,自己却难以摆脱寂寞;以空屋之空旷言寂寞如茫茫大漠之无边,越咂摸越有味。
7.《孔雀东南飞》被明人胡应麟称为是“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它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与反抗精神。假若刘兰芝当选为当年“感动世界”年度人物,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漫漫长夜里,刘兰芝以自身的美丽、坚强与宿命相抗衡,那清池中层层的涟漪是坚贞爱情迸发出的火花,是怨男恨女血泪的控诉,是对人类文明最强烈的呼唤。“举身赴清池”这种凤凰涅槃式的悲壮,在那一瞬间穿越生与死,绽放爱与恨!这是一次血与火的洗礼,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8.优秀电视节目的开篇,往往有一些精美的导语。例如,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有这样一段开场白:成长的过程同样值得期待。我们坚持,青年永远是现在进行时,青年永远是新的。我们打造这样一个翩翩少年,他有理性的心脏,先锋的思想,时尚的肢体,自信的笑容。他们是理想中的社会新生力量!我们烹饪了新闻、生活、观点,美丽的青春盛宴,只等你来。
请为“背后的故事”栏目拟写一段导语。要求:切合栏目内容,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感的穿越,心灵的震撼,那些新闻背后,那些人生背后,那些爱情背后,那些生死背后,有无言的大震撼,有年华的大感动,有自孤峰顶上坐起观灯的大境界,有泪水欢颜,宣泄淋漓的大俗世界!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感佩陈寅恪
宋振锐
①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道:“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陈寅恪堪当此论!
②陈寅恪(1890年~1969年)有家学渊源,又游学欧美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学。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又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③以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要获得世俗的名声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陈寅恪对此不屑一顾。他将身心全部沉浸在艺术与思辨的世界里。面对身体的残疾,在有书不能读、提笔不能写的境况下,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又由于见识、学养、智慧的差距,无人能与他对谈,那种深层的孤独亦远非凡庸之人可解可慰的。然而,心有所属,孑身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漫漫长夜里的孤独寂寞反使得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光明。孜孜矻矻,心无旁骛,陈寅恪在助手的协助下,以超人的毅力,引用典籍605种,完成了80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
④“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做学问就是为了当官,这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行政权力独尊的年代尤其突出。1953年,陈寅恪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他委婉地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的言论真可谓石破天惊、骇人心目。北大教授刘浦江认为:“就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在1949年以后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除了陈寅恪先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⑤“寅恪生平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陈寅恪从一个无名气、无著作、无学位的“三无”学人,而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者,道德文章也。陈寅恪还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是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学者本色。
⑥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时代的阻隔,经历的差异,虽然使我们不能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及其人格魅力,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陈寅恪的敬仰与爱戴。
本文介绍陈寅恪,在结构层次的安排上水到渠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主要以陈寅恪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为线索,以其成就为主要内容来组织结构。先说成就,再说取得成就的原因,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的祖国,你的祖国①
[美国]罗纳德·卡尔弗特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选择作为领袖的人从不以军装和徽章来显示宪法赋予他的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地位。他的内阁成员,他的文职下属也不必给他穿戴表现强大军力的服饰。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普通公民见到的军人是这样稀少,以至于他们还没有学会根据肩章来分辨少校和上尉。当首席行政官向他的国民讲话时,他的国民以一臂之隔的距离聚集在他的周围,列成方阵的士兵不必在他的前面正步行进。当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讲话时,台下见不到一排排戴着钢盔的头颅。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人们不用军靴的重步声来取悦到访的外国政治家,不以展示机动加农炮和大规模生产轰炸机的设备来恐吓他。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有绵延数千英里的不设防的北部边界。在那片将我们的另一块领土隔开的清澈浩瀚的大海中,见不到海军舰船穿梭其间。整个南部边界没有要塞,也见不到炫耀武力的情形。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年轻人不必应征去为国防设施劳作;参加军事训练与否悉听其便。不存在一支长期奉行侵略政策的武装部队。建立海军不是针对来自西半球的危险,而完全是为了应对可能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威胁。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公民是在外国出生的,或者虽为本土出生,但其父母或单亲是外国人。我们众多的“少数族裔”来自世界上的14个国家。但无论其祖籍在何处,本土出生的美国人享有一切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我们有“少数族裔”,但是没有少数族裔问题。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普通公民可以不受限制地批评政府的政策或是首席行政官的行为。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良知去投票,而不是根据统治者的命令去投票。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将歌声献给爱和罗曼司、夜半的忧伤、落日时的帆影,而不是献给政治事业的殉道者。我们的国歌中虽有尚武之词和国难当头的气氛,但是如果你想轻松一点,曲目单会给你提供国歌的姐妹歌——《美利坚……我为你歌唱》。较为明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如果要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我们唱《迪克西》或《艾奥瓦佬》;如果要赞美哪里的玉米长得高大,我们唱《落基山的春天》或《加利福尼亚,我来了》。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军队从不搞防空演习,而防毒面具几成文物。当死亡之鹰染黑天空之时,我们无须教我们的孩子逃向何处。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现在和未来的问题只会出自内部,出自我们的错误。我们对邻国的和平誓言比统治者的承诺和书面条约还要响亮。我们向他们保证说,我们一定会将自己多于他国的资源用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产业。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已经指明通向永久和平的路径。欧洲和亚洲都享受不到这里所阐述的自由、平等、和平之福;当我们接近或进入某个无论什么牌号的专制国家,这些福祉不是减少就是消失了。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植根于美国的政体中。我们只要将那些试图销毁这些福祉的形形色色的外国主义拒于我国海岸之外,我们就能永远保留它们。如果你珍惜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物质上的和平和精神上的和平——那么,请用你一切的力量来捍卫我国政府的理想。
(原文有删改)
【注】 ①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俄勒冈人报》的主编罗纳德·卡尔弗特为唤起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社论。该社论一经发表,马上风靡全国。1939年,罗纳德·卡尔弗特因此文“在世界为战争风云笼罩之际,有力地唤起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从容应对的理智”而荣获普利策奖。
(1)这篇社论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复。如“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反复出现,增强了语势,对“国土”、“国家”等概念起到了强调作用,强化了美利坚人民的爱国感情。
(2)即使在7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国家形象也不如文中所说的那样十全十美。请结合新闻文体的特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新闻的目的是体现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和评价。作者是在大战在即的情况下写的文章,整篇文章主要表现了美国的美好生活状态,这样写主要体现生活在美国的骄傲感,目的是鼓舞人心,引发读者的爱国激情。
高考巡礼
(201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 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
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
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
的起 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
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
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解析 A项,“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不准确。B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与文章内容有出入。E项,“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不正确。
答案 答C项给3分,答D项给2分,答B项给1分,答A、E项不给分。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乘凉会上的“南腔北调”既点明人物的身份,又为下文写方言和表明文章主旨服务。
答案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他如何面对老丈人排斥、为老丈人输血和风趣的语言等几方面来概括回答。
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个探究题,要注意题干中的“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史记》选读《敬鬼神而远之》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文章: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指所写的文章
B.慎终追远 远:远代的祖先
C.侮圣人之言 侮:轻慢
D.樊迟问知 知:通“智”,聪明
解析 文章:文献典籍。
答案 A
2.对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原因;③动词,参与;④连词,表并列。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3分)
A.焉能事鬼 B.慎终,追远
C.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D.子不语怪、力、乱、神
解析 A项中“事”: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远”: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
中“肆”:使动用法。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不属于古汉语固定句式的一句是 (  )(3分)
A.公伯寮其如命何 B.师与商也孰贤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解析 A项中“如……何”:“把……怎么样”。B项中“与……孰”:
“与……比,哪一个更”。C项中“无从”:“没有用来……的办法”。
答案 D
5.名句填空。(6分)
(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务民之义,______________,可谓知矣。”
(3)子曰:“君子有三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2)敬鬼神而远之
(3)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季路问事鬼神     事:服事
B.夫子固有惑志 惑志:困惑
C.道之将废也与 废:废止
D.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愬:进谗言
解析 惑志:怀疑之心。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B.
C.
D.
解析 C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于:介词,向、对/介
词,表被动。B项以:介词,把/介词,因。D项而:表递进,并且/表因果,
因而。
答案 C
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也
反对别人信奉鬼神。他的这种思想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在当时具有着积极
的进步意义。
B.孔子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借以强调参加
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
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C.孔子认为“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
在天”。
D.子夏认为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会和
天下人相处和悦而融洽,那时虽无兄弟也如同有了兄弟。
解析 “从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错,孔子是相信鬼神的,只是“不语”。
答案 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公伯寮,我的力量还能够让他陈尸街头。
(2)君子做事严肃而没有过失,待人庄重而合乎礼仪,那么普天下的人就都是
自己的好兄弟。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 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特恐死岭外        特:特别
B.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穷:困窘
C.畏其敏 畏:敬服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解析 “特”,只是。
答案 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乘月而归 吾从而师之
B.定国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解析 B项中“且”均为连词,尚且。A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连词,表修饰;
第二句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C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因为”;
第二句中“以”为介词,“凭”。D项第一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兼词,“于此”。
答案 B
1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  )(3分)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句指“先王之泽”;③句“恐死”,显然不是“豁达或洒脱”;④句
是苏轼的心理。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
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
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
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
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
之弊;辞简意丰,文情酣畅。
解析 “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未否定;“废卷
而叹”的原因是“自恨期人之浅也”。
答案 B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
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2)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3)孔子说:“不埋怨上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
上天呢!
【参考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被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意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曾良策注:颜长道为苏轼的朋友)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多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