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并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1.C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
A.“前合后偃”的“偃”应读“yǎn”;
B.“畏葸”的“葸”应读“xǐ”;
D.“伺候”的“伺”应读“cì”。
故选C。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B.“擘起右手”中的“擘”应为“擎”;
C.“笙萧”中的“萧”应为“箫”;
D.“风雨如诲”中的“诲”应为“晦”。
故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题中A项,“(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括号错, 括号内的一般是次要信息,可要可不要,而这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学习的四个环节”的具体表现,非常很重要的信息,应该用破折号,改为: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
“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后问号错,“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作“谈到”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句,将两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中书名号错,“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是课程名称,应改为引号。故选B。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B.“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错误,由原文“‘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等句可知,我没有耐心为她解答。故选B。
5.D
6①故事情节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笛音”不仅能表现前两个演员的匠气和欲望及盲女的纯正内心,还能表现出吴大咖对“最干净的笛音”的执著追寻。③暗示文章主题,借用“笛音”悠扬动听的意境来暗示文章追求美好的主题,同时使标题具有诗意的美感。
7①热爱音乐,事业心强;
②生活简朴,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③要求严格,对演员不留情面;
④工作认真,坚持己见。
【解析】【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是错误的,属于无中生有。文章写“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但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突出吴大咖对失明的女孩儿“笛音”的纯粹干净,但并非是要讽刺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文章开头写到吴大咖对音乐的挑剔和严格,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然后写到他换掉了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然后又换掉了省城歌舞团的最好的笛子演奏员,最后从山村请来了一位初学笛子的双目失明的女孩,最终这个戏大获成功。所以整个故事情节是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的,可以说“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吴大咖换掉当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是他的声音里匠气太重,而换掉省城歌舞团获得大奖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是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这些都是通过“笛音”表现出来的。而整个故事情节就是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的,最终他从深山中找到了他认为干净的笛音,所以“笛音”也表现了吴大咖对“最干净的笛音”的执著追寻。“笛音”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吹毛求疵,不好接近”可知,吴大咖热爱音乐,事业心非常的强。
由原文“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是马马虎虎。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他说随便。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可知,吴大咖生活简朴,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由原文“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给任何人留情面”“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演奏现场”可知,吴大咖要求严格,对演员不留情面。
由原文“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这个戏是一部宣扬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出心裁非要使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并且他认为当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和省城歌舞团获得大奖的笛子演奏员因为笛音 “不干净”而坚持换掉,并且在去本地乡下采风的时候找到了他认为笛音“干净”的演奏者,从而看出吴大咖工作认真,坚持己见。
8.B
9.D
10.C
11.虽然用严刑来督责人们,用声威来震慑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所与”和“游者”构成所字结构,意为“所交往的”,故之间不断开,之后断开。“无高山大野可登览”是“以自广”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而应在“以自广”后断开。“登览”是固定词语,意为登临观览,中间不能断开。“不足以”是固定词组,意为不能够,中间不能断开。“其志气”是“激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里的“所见”也是所字结构,“所见”应是指“我”的行为,而非指邻居同乡之人的见识,故在之前断开。“不足以”是固定词组,意为不能够,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闻”:听说/闻名、知名。句意为: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B.“实”:的确,实在/果实。句意为: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春天的花秋天的果实。
C.“振”:震慑,威慑/挥舞。句意为: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们/挥舞着长长的鞭子,让整个天下都听凭自己任意驱使。
D.“流”:都是名词,水流的意思。句意为:堵住源头是想要泉水流得更长/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从历史角度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错误。根据原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可知,应是王安石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董”,督责;“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严刑董之”;“苟”,苟且;“貌”,名词用作状语,表面上;
12.C
13.后两联分别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孤苦,晚景凄凉的哀叹和对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得悲伤,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4. 风乎舞雩 咏而归
15.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6.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7.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18.即使一个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但如果这门语言习得于青春期之后,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掌握外语正宗的口音。
19.①不同的地理空间
②与地方气候有关
③比成人更易学习语言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但如果这门语言习得青春期之后”成分残缺,应在“习得”后面加上介词“于”;
二是“正宗掌握外语的口音”语序不当,应将“正宗”移到“外语”的后面。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后面“分别在两个孤立的岛上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地理距离与社会隔离会让这两个群体发展出各自的方言或口音”的信息可知,这里应填“不同的地理空间”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根据后面“西北地区海拔高,空气干燥,声波传播远,故语音高亢嘹亮;江浙地区气候温润,故语速快,声音清悦”的信息可知,这里应填“与地方气候有关”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根据后面“一个人成年后很难改变他幼年时形成的口音”的信息可知,这里应填“比成人更易学习语言”之类的内容。
20.【审题】审材料:
作文材料紧扣教材内容及其编写意图,倡导承担责任、创造人生价值。材料提到的孔子、孟子,照应了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提到的魏征、王安石,照应了教材第八单元的内容;提到的林觉民,照应了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有责任与担当精神,都有家国情怀,都想做一番大事业。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对人生与担当精神的关系进行思考,倡导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学生写作时,应紧扣“人生与担当”的主题,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应该联系材料中的人物,阐明责任与担当精神古已有之,应好好传承;还应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谈自己的抱负。
审任务: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身份是“爱华中学”学生,演讲对象是“爱华中学”学生,主题是“人生须有担当”。写作时要注意具体的情境,还要面向同学提出倡议。
【立意】1.人生有担当,则人生有价值。
2.让人生在为家国奋斗中闪光。
3.事业在担当精神中建立。
4.人生在世,担当是底色。
参考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答司马谏议书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巴楚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
学校: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罪愆(qiān) 疏浚(jùn) 冠者(guàn) 前合后偃(yǎng)
B.蘩漪(yī) 畏葸(sī) 胥怨(xū) 蜂房水涡(wō)
C.搏髀(bì) 赂秦(lù) 曹禺(yú) 革灭殆尽(dài)
D.伺候(sì) 会晤(wù) 剽掠(piāo) 如弃草芥(jiè)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鄙薄 胭脂 拮据 醉醺醺
B. 瓦菲 奚落 田埂 擘起右手
C. 忸怩 笙萧 涤荡 同仇敌忾
D. 唾骂 珍馐 熨烫 风雨如诲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下学期,学校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三门课程。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本安于服刑,表现出性格中“忍”的一面;当他山神庙得知高俅等人的阴谋时,忍无可忍,最终走上了反抗道路。
B.《祝福》中的“我”是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封闭保守的鲁镇格格不入,“我”同情祥林嫂的遭遇,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
C.《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科瓦连科和华连卡对生活充满热情,敢于追求新生事物,不惧闲言碎语,与“套中人”别里科夫形成鲜明对比。
D.《促织》语言简洁传神,如“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写成名对促织的珍惜,“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表现成名夫妻面对虫毙儿死的悲哀。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笛音
李铭
本地要排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去的。剧本经过多次打磨,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从北京高薪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来负责这个戏的音乐设计。
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吹毛求疵,不好接近。
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是马马虎虎。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他说随便。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
只有到了工作的时候,吴大咖就不随便了。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给任何人留情面。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这个戏是一部宣扬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出心裁非要使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演奏现场。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了
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
这跟职称没有关系。吴大咖提高了嗓门。
换人!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员逢人就骂吴大咖傲慢无礼。
眼看事情变得尴尬起来,文化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团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员。这演奏员是一个女孩,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吴大咖听完一曲,摇头叹息。人又被他给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吴大咖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吴大咖苦笑一声,说,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就要减分。
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 见吴大咖如此固执,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
声音不干净!吴大咖回答。
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干净不干净之说!这……真是叫人费解。
吴大咖的音乐设计停滞不前,眼看着全省艺术节召开在即,本地文化官员气得索性不再去过问了,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反正合同签了,不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
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生活了。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吴大咖一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笛音真干净!
他们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问了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初学,只会吹一首曲子。
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家人商量,要带她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心里自然欣喜。
吴大咖带女孩回到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女孩儿的笛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吴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
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夺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天晚上,剧组一起吃饭。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哪里。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但不是我想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哦!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呢,她从业时间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 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但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两段交代的内容,为下文吴大咖坚持寻找最干净的笛音的情节做了铺垫。
B. 吴大咖临走时特意给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敬酒,这一细节与上文本地演奏演员认为吴大咖傲慢无礼形成了对比,使吴大咖的形象更高大、饱满,令人敬佩。
C. 小说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描绘盲女的笛音,先将笛音比作流水,描绘其清纯的特点;又用吴大咖听笛音后眼含泪花的情景来衬托笛音的感人力量。
D. 生活在“本地最闭塞的山村”的盲女使这个戏夺得最高荣誉,而国家一级、二级演奏员却遭到吴大咖淘汰,这有力地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
6. 小说以“笛音”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7. 小说中的吴大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臣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8. 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A.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B.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C.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D.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9. 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B. 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C. 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D. 塞源而欲流长也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0.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
B.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是正己安人。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C. 《答司马谏议书》第三段紧承“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从历史角度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
D.《答司马谏议书》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登 岳 阳 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B.在颔联中,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的景象。
C.颔联、颈联由观景引出,虽然颔联只是写景,颈联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但两联在内涵上却是一脉相通的。
D.“凭轩涕泗流”一句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
13.后两联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体现了“诗圣”杜甫怎样的情怀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每题4小题,共12分)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哲所说的人生理想对当下人仍然有吸引力,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在特定场合的诗意活动。
15.杜甫《登岳阳楼》中的“ , ”两句虽没出现“水”字,却专写洞庭之水,写出了洞庭湖水面的宽阔及洞庭湖水的力量。
1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一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使用时挥霍无度毫无节制。
17.《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语言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分散在 ① ,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形成特定的发音方式。你可以想象一下,说着同样语言的一群人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两个孤立的岛上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地理距离与社会隔离会让这两个群体发展出各自的方言或口音,甚至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一些专家认为,口音还 ② 。例如,西北地区海拔高,空气干燥,声波传播远,故语音高亢嘹亮;江浙地区气候温润,故语速快,声音清悦,“吴语伲侬”。人的口音一般是在幼时形成的,随着年龄增大,想改掉口音不容易。这是因为在婴幼儿阶段,大脑中有着极为丰富和敏感的神经突触,使我们具有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但在青春期结束后,学习新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不仅 ③ ,而且还更容易学会新的口音。随着年龄的增长,最难学习的部分是语音语调。因此,一个人成年后很难改变他幼年时形成的口音。即使一个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但如果这门语言习得青春期之后,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正宗掌握外语的口音。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9分)
五、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至今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溯其缘由,责任与担当精神已融入中华优秀儿女之血脉。孔子周游列国,孟子四处游说,意在实施仁政。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为国图强,坚持变法除弊。林觉民则欲牺牲一己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革命烈士方志敏则在狱中高唱可爱的中国……他们都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都无疑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时代青年,当此民族复兴之时,理应将青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爱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人生须有担当”,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