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3课时
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
反应物状态:
固体(或固体混合物)
反应条件:
需要加热
加热高锰酸钾;
试管口加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
物质进入导管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加热后会熔化,因此试管口不放棉花。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
装置简单
便于操作
便于添加
液体药品
能控制反应速率
获得平稳气流
发生
装置
优点
反应物状态:
固体+液体
反应条件:
不需要加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在加药品之前进行。
书写格式:
①形成密闭系统:(用水液封、夹紧弹簧夹等)
②操作:(改变体系内的压强)
③现象:(出现稳定的液面差或气泡等对应现象)
④结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向锥形瓶中注水,如果水不能持续滴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若容器较大,也可用热毛巾或酒精灯微热的方式。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夹紧弹簧夹,继续注水,如果漏斗下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向左推活塞,如果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向右拉活塞,如果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气体的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用于收集不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
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
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
④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盛放约半瓶蒸馏水,病人从 端吸入氧气。
①用于排空气法
收集氧气,氧气
应从 端通入。
②用于排水法收集
氧气,瓶中先装满水,
氧气从 端通入。
③瓶中贮满氧气,
用水将氧气排出时,
水从 端通入。
洗气瓶:又称“多功能瓶”或“万能瓶”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用该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若集气瓶上方有空气 。(填“影响”或“不影响”。下同)测量结果; 收集到气体的纯度。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1.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氧气较纯净。
2.可测得收集氧气的体积。
影响
不影响
洗气瓶:又称“多功能瓶”或“万能瓶”
指出下列装置图中的错误,并说明可能导致的后果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内导管过长
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不利于气体导出
指出下列装置图中的错误,并说明可能导致的后果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
锥形瓶内导管过长
不利于气体导出
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指出下列装置图中的错误,并说明可能导致的后果
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
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1.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Ⅰ可作为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能否选用装置Ⅲ或Ⅳ来收集气体,只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
D.装置Ⅰ、Ⅴ组合可制取较纯净的氧气
课堂精练
C
课堂精练
2.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漏气的是( )
D
课堂精练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多功能装置,对该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由b端通入
B.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端,可进行验满
C. 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由a端通入
D. 用该装置测定氧气体积时,瓶中先装满水,然后将氧气由a
端通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B
课堂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固固加热
固液不加热
多功能瓶的使用
气体的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密封气体 ②改变压强 ③现象 ④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