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17:53:17

文档简介

沈阳市第120 中学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什克洛夫斯基十分关注小说家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他
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时,以托尔斯泰在小说《耻辱》中对鞭笞的陌生化描写为例,指出:“托尔斯泰通过避免直接指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办法,使事物变得新奇陌生。他的描写使人觉得是初次见到事物,或者感觉到某事为初次发生的那样。”什克洛夫斯基这里所强调的“初次”,就是事物的新鲜感,也就是“陌生化”的新奇效果。此外,什克洛夫斯基还提到托尔斯泰在《霍尔斯托密尔》中以一匹马为叙事者,通过这匹马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的内容和场景显得陌生,以动物的无是无非的眼光无声地披露了人类社会的自私和贪婪。
视角问题是小说叙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美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曾指出:“小
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的调节。”20 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有关视角问题的分类。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叙事者对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了若指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亦能明察秋毫。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I·A·理查兹曾将语言分为指称性的实用语言和非指称性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对实用语言的陌生化,人物有限视角则是对全知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全知叙事视角将事件、人物的过往和将来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
其结果往往是纷至沓来的信息使读者流于无意识的、被动的阅读。在这样的作品里,事件得到了强调,而读者对事件的感受则被自动化、机械化。采用人物有限视角叙事的作品则相反,事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正如什克洛
1
夫斯基所说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受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
福楼拜堪称自觉在创作中采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第一位作家。例如,在《包法
利夫人》“马车里的沦落”一节中,包法利夫人和她的情人赖昂在奔驰的马车上纵情寻欢,然而叙事者并不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对马车内的场面作细致入微的描写,而是让读者置身于车夫和市民的有限视角,展示马车外发生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是运用非指称性的语言来描写的,即人们似乎第一次看见这样一系列画面。有限叙事视角在这里的运用,使人们熟悉的对象陌生化了,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并激发了读者进行有效阅读、填充文本空白的积极性。
(摘编自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材料二:
“陌生化”理论是 20 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
作为手法》一文中提出的:“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这里的“反常化”即是“陌生化”。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言谈、动作、行为等,
一旦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东西,便变得带有机械性,沉入人的无意识中而无法引起人的注意。“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却对它视而不见。”而文学的功能则在于使人摆脱这种麻木、迟钝的状态,唤起人对生活的新鲜、强烈的感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陌生化”。也就是说,“文学中所表现的事物应超越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以一套新鲜的语词突出出来”。从研究角度看,陌生化不仅表现于叙事文本结构中有限叙事视角,更主要集中于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语言分析方面,研究者认为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语音层面,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词相对于诗,白话诗相对于古典诗词等都在音节、押韵等方面构成了“陌生化”;二是语法层面,主要是语法上的不合规则构成“陌生化”效果;三是语义层面,主要是词语所指的改变。有不少学者从作品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如辛弃疾词中大
2
量典故,折射出词人的主体品性之美,组织结构方式也十分巧妙,正是对于前人词作的“陌生化”;又如盛唐诗歌在“入神”“天然”的诗美方面,后人再难企及,因此, 宋诗的尚“逸”求“奇”就是对唐诗的“陌生化”。
(摘编自陈静《近十年“陌生化”理论研究评述》)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人物有限视角或非指称性诗歌语言进行表述,是取得陌生化效果的有效途径。B.全知叙事视角往往会减少文学作品独具魅力的空白与悬念,影响读者的审美体验。
C.有限视角贴合人们生活中感知新事物的渐进过程,更易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
D.文学的“陌生化”可以激发人们因为生活的机械重复而变得麻木迟钝的初始感受。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霍尔斯托密尔》以马为叙事者取得“陌生化”效果,方能披露人类社会的自私贪婪。
非指称性诗歌语言不以准确指示目标对象为目的,其意在引发人们对事物的新鲜
感,追求艺术效果的创设。
“陌生化”文本能增强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使读者在充分体验事物的新颖别致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作家们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突破前人形成的模式,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发展。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论证“陌生化”理论观点的一项是( )
《城南旧事》以英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出儿童固有的直觉性和非理性特征,赋予小说浓厚的儿童色彩,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红楼梦》以一块通灵石头讲述其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与世态炎凉的故事开
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神秘的茫茫宇宙、渺渺乾坤。
《三国演义》内容驳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千头万绪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
D.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打破寻常语法规则,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材料二第一自然段中,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从哪些方面阐释这一观点的?(4 分)
请结合材料观点,简要分析下面文段是如何体现“陌生化”效果的。(6 分)
3
刘姥姥只听得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柜筛面一般,不免东瞧西瞧的。忽见堂
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白釉黑花罐
迟子建
退休这五年,我在黑龙江各地寻古探幽,也发挥专业优长,免费给人鉴宝,渐渐地在民 间有了些名气。
爱好收藏的,最痛心的就是逢着心爱之物却无力纳为己有。比如我曾在阿城乡下一户人 家,见到一个盛黄烟叶的罐子竟是金代的白釉黑花罐,其器型端庄古朴,色彩典雅高贵,釉
面似有月光隐隐浮动,就像个穿着丝绒旗袍的气质美女,在勾人魂魄地望着你。见我要出高
价收购这个罐子,老乡顿悟此非浊物,不卖了。几个月后我再去,房屋还在,但主人已不知 所踪。
我已是第三次来依兰了。因为北宋的赵佶、赵桓二帝曾被囚于此,这里流传着很多关于 他们的传奇故事,我便想去转转。
当爬到半山坡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条船。这条黑黢黢的船,再次点燃了我漂流巴兰河
的热望,而我有数的几次漂流,都是在日光里。想想太阳落了山,悄悄推船入水,来一个月 夜漂流,独享一条河,听水声、风声和落叶声,该多享受啊。
先前漂流时,我还嫌夜晚太过恬静,波澜不惊,少了刺激。但山里的天气就是这样,几
分钟前还云淡风轻,转瞬却是狂风暴雨。暴雨如注,河面雨雾蒸腾,波涛翻卷,我立刻兴奋 起来。
然而持续的暴雨倾入,使得船中的积水已没过我脚踝,船开始渐渐下沉。当我意识到不
妙时,也不管身处什么样的河段,赶紧朝着岸边划去。可是风越来越大,船剧烈摇摆,只两 三分钟,就把我抛入冰冷刺骨的巴兰河。
救我上岸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来了。
我躺在一堆干草上,问坐在火堆旁的他,这是哪里?距离巴兰河景区,还有多远? 至于景区,他从未听说过。他告诉我他是个窑工,祖上就是干这个的。
4
我说,依兰这地方还有烧窑的吗,我怎么没听说过?那你是给建筑工地烧红砖的了? 他用看待俗物的眼神,同情而又失望地扫了我一眼,说他是烧瓷器的。
我问他有手机吗,我想借用一下,给家人报个平安。
窑工惊讶地看了我一眼,说,啥是手机,你到这儿,还用报平安吗?
他双手合十,说他曾祖的高祖,高祖的高祖,再高祖的高祖,都是相州很有名的窑工。 他这连环套似的高祖和曾祖,简直是迷魂阵,立刻把我绕迷糊了,我说,相州不是古地
名吗?
他没理我,说他远祖是给宋徽宗烧瓷器的,你总该知道这个喜欢写字画画的皇帝吧?我
说黑龙江人谁不知道徽钦二帝——赵佶和赵桓呢?那你祖上烧的瓷器,徽钦二帝能用上吗?
窑工说他祖上是窑工的头领,北俘之后,每年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机会见到徽宗,金人都 知道这个亡国之君懂艺术,所以对他也算宽待。
金人崇尚黑白色,但无论材质还是纹饰,都不够精美,而汉人窑工炼制的白釉黑花器物, 在保持金人瓷器古朴粗犷的基础上,施以温润的釉色和细腻灵动的纹饰,所以巴兰河窑烧制 的瓷器,那时很为人们所喜爱。
徽宗在筹谋后事时,悄悄给祖上一把掉落的牙齿,这些都是他来五国城后掉的。严寒的
冬季少见果蔬,再加上心情沉郁,未老先衰,他掉得很厉害,这是他唯一能牢牢在握的骨肉
啊。他请祖上研磨这些牙齿,施釉时兑进去,烧制一只白釉黑花罐,还特别叮嘱,这只罐子 不能落入金人之手,有朝一日这只罐子回到汴京,也算归乡了。
白釉黑花罐进窑后,几乎每天一场雨,雨后必现彩虹,横跨窑上,就像给这泥壶似的窑
加了一条七彩的提梁。七天之后,这只罐子出窑了,白釉润泽,釉色均匀,泛着微光,似乎
能照亮黑夜;黑花枝繁叶茂,细腻油亮,每朵花蓬勃得似乎带着响声要从罐子中飞出来,实 乃绝品。
窑工慨叹徽宗圣明,他的灵骨就像他的字画一样,最终还是以艺术的形式流传。 我问那只白釉黑花罐去了哪里?
窑工沉默片刻,问你真想看?他说这话时,带着颤音。
窑工起身示意我坐下,让我闭目片刻,说如果我擅自睁开眼,非但看不到白釉黑花罐, 很可能失明,他这话可把我吓得不轻。
我坐下后紧闭着眼,雕塑似的一动不动。我感觉身前的火更旺了,有炙烤的感觉。大约 一刻钟后,我的耳畔传来窑工的声音,说,睁开眼吧,只许看,不许问。
我是个胆小鬼,怕眼睛瞎了,窑工说完这句话,我又等了十几秒,才缓缓睁开眼。
5
那个罐子第一眼就有眼熟的感觉,无论器型还是花朵和枝叶的纹路,都像刻在记忆中似 的,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罐身的白釉仿佛巴兰河水在如歌流淌,梦幻般的黑花牡丹则如振翅的蝴蝶,真是摄人心魄。什么叫一眼千年?你看了这只罐子就懂了。我不敢发声, 目不转睛地看,可最后我越看越朦胧,原来泪水已盈满眼眶。
窑工可能察觉到我无声地哭了,轻声说,你闭上眼,闻闻它吧。
我再次合上眼,闻到了罐子泛出的一股淡淡的黄烟味,这味道立刻唤醒了记忆,怎么与
我在阿城乡下看到的农人家的白釉黑花罐一个味道啊。我很少为美打寒战,因为世上让人惊 悚的美罕见,但这次我打寒战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等我再睁开眼时,白釉黑花罐不见了,窑工也不见了。
我听到“哗哗”的雨声,看来外面雨下得很大,还闻到来苏水的气味,证明我此刻在医 院,接着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大夫,大夫,他醒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文物爱好者和鉴赏行家,“我”常痛心无法将心爱之物纳为己有,于是便渴望 在有历史故事的地方寻找真正的文物。
B.本文写宋徽宗在筹谋后事时,要求窑工将自己牙齿研磨成粉,施釉时兑进去,烧制一只
白釉黑花罐,意在突出他懂艺术。
C.“窑工说这话时,带着颤音”这一细节表明窑工遇知音时的欣喜,而“但这次我打寒战 了”则是出于对瓷器的敬畏和激动。
D.“几乎每天一场雨,雨后必现彩虹,横跨窑上”,这一细节的描述给白釉黑花罐的烧制
蒙上了一层神秘梦幻的色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总共三次描写了瓷器,其中开头对白釉黑花罐的描写着意突出其高贵神秘的色彩, 很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喜欢在巴兰河漂流,既呼应了开头介绍“我”有“寻古探幽”的兴趣,也为下文
历险埋下伏笔,体现小说构思的精巧。
C.本文的“我”虽然是虚构的,但无论是语言、动作还是内心的感受,都细腻入微,形象地突出“我”对瓷器的虔诚和向往。
D.文中写金人崇尚黑白色,但无论材质还是纹饰,都不够精美,是为了对比出汉人窑工在
烧制瓷器方面技艺的高超。
6
8.迟子建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创作时说:“宋徽宗是个才华盖世的皇帝,所以我在小说中,
试图从白釉黑花罐身上接近他。”说说作者在白釉黑花罐身上寄寓了宋徽宗怎样的思想情感。 (4 分)
9.文中使用了时空复现的叙述方式,即现在和历史的交叉出现,现实和想象的交织。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十二月,丁未,朗陵公何曾卒。曾厚自奉养,过于人主。司隶校尉东莱刘毅数劾奏曾侈
汰无度,帝以其重臣,不问。及卒,博士.新兴秦秀议曰:“曾骄奢过度,名被九域。宰相大
臣,人之表仪,若生极其情,死又无贬,王公贵人复何畏哉!谨按《谥法》,‘名与实爽.曰
缪,怙乱肆行曰丑’,宜谥缪丑公。”帝策谥曰孝。
绥,曾之孙也。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谓诸子曰:“主上开创大业,吾每宴见未尝闻经
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汝辈犹可以免。”指诸孙
曰:“此属必及于难。”及绥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圣乎!”曾日食万钱,犹云无下
箸处。子劭,日食二万。绥及弟机、羡,汰侈尤甚,与人书疏,词礼简傲。河内王尼见绥书,
谓人曰:“伯蔚居乱世而矜豪乃尔,其能免乎!”人曰:“伯蔚闻卿言,必相.危害。”尼曰:
“伯蔚比闻我言,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无遗种。
臣光曰:何曾讥武帝偷惰,取过目前,不为远虑,知天下将乱,子孙必与其忧,何其明 也!然身为僭侈,使子孙承流,卒以骄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为宰相,知其君之过,不 以告而私语于家,非忠臣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
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 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字母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 分)
7
吾A 每B 宴C 见D 未E 尝F 闻G 经H 国I 远J 图K 惟L 说M 平N 生O 常P 事Q 非R 贻 S 厥T 孙U 谋V 之W 道X 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爽”,意为违背,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中的“爽”意思不同。
B.“殆”,意为大概,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中“殆”意思相同。 C.“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相”的意
思相同。
D.“博士”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何曾生前生活奢侈无度,多次遭到弹劾,但皇帝都因其已然去世而不查问追究。
B.何曾子孙后代更加奢侈,且为人十分傲慢,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直至子孙灭绝。
C.河内王尼断言何绥的德行有亏,必定命不长久,自己直言批评也不可能被何绥伤害。
D.司马光认为何曾缺乏真正的智慧,同时私德不检,缺乏作为一个臣子的忠正品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伯蔚居乱世而矜豪乃尔,其能免乎!(4 分)
(2)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4 分)
14.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与《训俭示康》中均对“侈”发表议论,但论述方法有异,请简 析之。(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 小题。
观雪二首(其一)
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于薄暮发寒光。半空舞倦居然懒,一点风来特地忙。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注】 橪:同“撚”,揉搓,搓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将梅、雪比较不同,本诗突出梅、雪相融。
B.颔联“居然懒” “特地忙”一缓一急,对仗工整,写出了雪花形态的风姿多变。
8
C.在上文赞美雪花姿态多变的同时,“落尽琼花天不惜”一句暗含对雪花的惋惜。
D.“汤饼” “烟火肠”等用词,增加了活泼感,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咏雪诗的独特风格。
16.本诗和清朝洪昇的《雪望》中“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鸥鹭飞难辨,汀沙望莫分。” 都突出雪大,但所用的写法不尽相同,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与李白的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
人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2)易安居士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运
用叠词增强了表现力,表现了一种求而不得的愁苦之情。《陈情表》用“ ,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 。”两句同样巧妙地运用了叠词,表现了春景的美好和自己对自然的
热爱。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 , 。” 两句也同样巧妙地运用了叠词,
借月影来描写月光来表现项脊轩中美丽可爱景致。
(3)芙蓉,又名荷花、莲花,历来为古代文人所钟爱,有时用以描绘夏日风光,有时用以 象征高洁品格,有时用以比喻纯洁爱情或美好理想……如《苏幕遮(燎沉香)》中
“ , 。”
三、 语言文字运用 (16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8~19 小题。
三四月的花季,整座城市,不用刻意寻找,到处都有壮硕高大的树干,顶挂着朝霞一
样繁密鲜艳的红,那便是木棉花!只一眼,你的心便被 住了。你会走近它,仿佛被什么力量在拉着你、拽着你,及至树下,仰头看去,木棉花透着一股子劲,簇拥绽放,火红热烈。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我想,是因为那火红的花瓣、挺拔的树干——火红,像英雄的鲜血;挺拔,像英雄的脊梁。故而,人们又叫它英雄花。广州,也正是一座散发英雄气
的城市。这些年,这座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城市 。每一个来过广州、身在广州的人都
会感觉到,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如果登上广州塔,又逢雨后,偌大的城市
于 之中,另有一番美景。若是幸运,还能看到彩虹,甚至双彩虹。珠江之上,风起云
涌,云层游移,光影明暗, 。街上的行人总是匆匆,人们为了理想与事业而奋斗着。
9
那随处可见的活泼可爱的孩童、朝气蓬勃的少年、充满活力的青年,更让这座城市散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震慑 日新月异 五彩缤纷 蔚为大观
B.震撼 今非昔比 五彩缤纷 叹为观止
C.震撼 日新月异 云蒸霞蔚 蔚为大观
D.震慑 今非昔比 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你会走近它,仿佛被什么力量在拉着你、拽着你,及至树下,仰头看去,木棉花簇拥绽 放,火红热烈,透着一股子劲。
B.你会走近它,仿佛被什么力量在拉着、拽着,及至树下,仰头看去,木棉花透着一股子 劲,火红热烈,簇拥绽放。
C.你会走近它,仿佛有什么力量在拉着你、拽着你,及至树下,仰头看去,木棉花透着一股子劲,簇拥绽放,火红热烈。
D.你会走近它,仿佛有什么力量在拉着你、拽着你,及至树下,仰头看去,木棉花簇拥绽放,火红热烈,透着一股子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0~21 小题。
黄霑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一生游走在歌词创作之中,为我们留下许
多 ① 的词作。如果你欣赏过黄霑的文字,体会过他的豪迈之气,你一定会对他的才华佩
服得 ② 。1982年,日本公然篡改历史教材,企图掩盖侵略的事实,国内民愤难平。时任
永恒唱片老板的邓炳找到黄霑,想请他写首国语歌。黄霑很少写国语,本来打算拒绝,可当
他听说是爱国题材的歌时,二话不说便一口答应,他联想到当时的时局,满腔愤慨,奋笔疾
书,很快就写下了《我的中国心》。1990年,为给电影《笑傲江湖》作曲,黄霑前后写了6 个版本,徐克皆不满意。黄霑翻开古书《乐志》寻找灵感,当他看到“大乐必易”四字,顿时 ③ !所谓大音希声,音乐中最“易”的莫过于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于是,黄霑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倒序,乐器只用笛子、三弦、古琴三种,中国古曲的风韵便淋漓尽致地完全展现出来了。流星划过天际,俱往矣。黄霑,远去了一个背影,深植了 一份回忆;氤氲了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世传奇。
10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3 分)
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22 题。
研究人员虽然制造出了可以承受压力的“超级果冻”,但并没有就此止步。他
们用“超级果冻”做了一枚压力传感器。不仅这枚传感器测量范围宽广,还十分灵敏,放在脚底可以实时辨别站立、行走、跳跃这几种动作区分开来。“超级果冻“这 种能承受板大压强而不断裂的特性,让人们发现了它更广泛的用途。未来,它或许能成为人类软骨受伤退化的替换材料。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4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言志,各尽其妙。譬如一个“享”字,诗人们就用不同的诗
句传达了不同的心声。白居易《山下宿》中“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抒写了个人“独享”的情致;杜甫《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道出了与人“分享”的乐趣;蔡襄《上元应制》中“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寄寓了与民“共享”乐事的情怀。
独享、分享、共享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取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面对世事体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作为新时
代青年的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11沈阳市第 120 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
1.C 2.A 3.C
4.①观点:艺术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②分三层进行阐释:一是强调这种感
受是非理性认知;二是说明这种感受依靠“反常化”手法实现;三是点明这种感受重在体验。
5.①叙事上,采取有限视角,借未见世面的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去认识、
感受贾府的种种新奇,从而使读者获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②语言上,选用“打锣柜筛面”“秤
砣”等平常物、通俗语来描述当时的舶来品、奢侈物挂钟,二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给人新
颖别致之感,进而唤起读者对事物的新鲜独特感受。
6.B 7.D
8.①白釉黑花罐寄寓了宋徽宗被俘后的屈辱,白釉黑花罐是用宋徽宗未老先衰的牙齿
制作的;②白釉黑花罐寄寓了宋徽宗对故国无尽的思念,宋徽宗特别叮嘱窑工让白釉黑
花罐归乡;③白釉黑花罐寄寓了宋徽宗对艺术的无限追求,白釉黑花罐的美让“我”打寒
战。
9.①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使
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立体;③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使主题内涵更深刻。
10. DKQ 11.B 12.A
13.(1)伯蔚身处乱世却还这样骄傲豪奢,难道能免除祸患吗?
(2)普通人(平民百姓)少欲就能自我谨慎,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
14.①在《资治通鉴》中,采用例证法:举何曾侈奢亡族之事来说明何曾“不明”。
②在《训俭示康》中,采用对比论证:将“俭”与“侈”的影响对比,证明了“侈,恶之大也”。
15. C
16.①杨诗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如用“深水尺许强”直接表现雪大,“发寒光”突出雪寒,”(1 分),
一点风来特地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雪花在风中漫天飞舞的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雪大,(1
分)“封”字以雪盖过梅蕊突出雪大(1 分)。
②洪诗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如溪的深度都难以承受积雪,在雪中难辨鸥鹭,沙汀梅树都已经
白纷纷,通过对溪流、鸥鹭、梅树的描写侧面体现雪大。(3 分)
17(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或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8. C 19.D
20.①脍炙人口 ②五体投地 ③茅塞顿开
21.黄霑将‘宫商角微羽’五音倒序排列,乐器只用笛子、三弦、古琴三种,中国古曲的风韵便
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或 黄霑将‘宫商角微羽’五音倒序排列,乐器只用笛子、三弦、古琴三种,中国古曲的风韵
便完全展现出来。
22.这枚传感器不仅测量范围宽广,还十分灵敏,放在脚底可以实时辨别站立、行走、跳跃
这几种动作。
23.立意:1.独享养心修身,共享兼济天下。2.退则独享守初心,进则共享济苍生。3.与人
分享携手行,共享盛世华夏兴。4.莫孤芳自赏,要与春并茂。
{#{QQABJBQgiEAogggAAABBAAAAAABBBACCQQwwE1QACEkMIQQkkggGAAACAAIgGgAFEAAcUIEIEAAAiQCFBAFBACBAC=A}=#}#}
{#{QQABBJ QgiEAogggAAABBAAAAAABBBACCQQwwE1QACEkMIQQkkggGAAACAAIgGgAFEAAcUIEIEAAAiQCFBAFBACBA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