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伯牙鼓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伯牙鼓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19:10: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展示:
背诵有关朋友的古诗:
《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你知道本文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哪本书吗?简单介绍《吕氏春秋》一书。
3.解题。 说说题目的意思,明确鼓:弹。
出示古琴图片,了解鼓琴常识。
4.学生补充资料,介绍俞伯牙、锺子期的资料,明确两人身份差异悬殊。满朝文武大官和天下无一人能听懂伯牙所弹的曲子。
二、字词检查
1.检查读文。
(1)指名读,纠正读音。教师示范朗读,重点指导。如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复为(wèi)鼓琴者。
(2)同桌互查,读较难词句。善哉乎、巍巍、少选之间、汤汤、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出示断句,点明语气词“乎”要根据情感重读。
(4)根据划分的节奏再次读文段。指名学生读、齐读。
2.检查文意。
文章在读通顺后还要做到心里明白,就是我们要了解文章意思。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插图、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
(2)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说一说文言文的意思。
(3)出示翻译: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刚刚伯牙在弹琴时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深度感悟
两者身份如此悬殊,那到底是什么将两人连在一起的——音乐。
1.默读课文,用“——”画出相关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哪些地方体现出锺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
2.预设:
遇见“知音”的喜悦: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一唱一和间,伯牙所弹锺子期都能感受到,发出由衷的赞叹之语。
(2)播放古琴曲《流水》。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伯牙怎样的琴声,你仿佛如子期一样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出示高山流水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发现音乐的变化让我们想象出高山流水的景象,与语言文字的“巍巍”“汤汤”相契合,想象需要找到相似之处。
(4)感受两人的惺惺相惜,再次朗读。
(5)语言训练。
师生配合读:
伯牙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出示素材:
绵绵青山、依依杨柳、婷婷莲花
灼灼春华、修修茂竹、潺潺流水
清风徐徐、蒙蒙云雾、袅袅炊烟
同桌间扮演角色,进行语言训练。
伯牙鼓琴而志在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乎若______。”
失去“知音”的悲痛:
(1)过渡:两人相约明年的中秋再次相会,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请同学们结合“资料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4)学生读资料袋中的诗句。
(5)两人是知音,但知音难遇。我感受到了当时伯牙在知道锺子期死后的孤独与决绝,那是一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可见两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具有无比深厚的情谊。
四、拓展阅读
伯牙鼓琴(节选)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五、总结
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朋友间真挚的情谊,知音难觅,希望同学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知音,珍惜知音。
六、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插图 高山流水 知音
注释 伯牙 子期
想象 破琴绝弦 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