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4:05:4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运用与积累
1.(2023·南京)毕业前夕,璐璐想写一幅书法作品送给嘉嘉,请你帮帮他,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2.(2023·南京)书中自有颜如玉,璐璐嘉嘉带你走进语文书,请根据语境写生字。
每一本书、每一篇美文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当我们触摸到它的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面对yán jùn    形势和kù xíng    还能镇定从容的李大钊;《匆匆》让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对时间流逝之下内心pái huái    的感慨;读着《为人民服务》,让我知道了张思德的xī shēng    是为了人民的lì yì    而死的,比泰山还重。
3.(2023·南京)下列词语的书写、加点字读音、解释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劲(jìn) 演绎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B.薄雾(bó) 栅栏 春好处(地方)
C.炽热(chì) 闲熟 浥轻尘(沾湿)
D.思援弓缴(zhuó) 柴扉 非然也(这样)
4.(2023·南京)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风轻拂,草儿冒出了嫩芽,花儿绽开了笑容,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B.凡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单位,都应精兵简政。
C.语文老师常说,阅读时要注意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这样才能见微知著。
D.同学们在课间弯弯腰,伸伸手,主动捡拾校园废纸杂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5.(2023·南京)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写出了竹子的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反问式的语气从正面写人物思亲之愁。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以石灰作比,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6.(2023·南京)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B.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C.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差不多几乎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
D.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很快匆匆分别了。
7.(2023·南京)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的特点(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2023·南京)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B.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C.“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D.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9.(2023·南京)下列阅读方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B.交流读书心得时,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C.即兴发言时,我们要提前打个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草书的笔意。
10.(2023·南京)“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②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③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⑤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11.(2023·南京)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12.(2023·南京)腹有诗书气自华,璐璐嘉嘉带你积累古诗文,共做古典文学小达人。
(1)   ,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2)旧时茅店社林边,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游园不值》)
(4)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寒食》)
(5)良药苦口利于病,   。(《日积月累》)
(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学弈》)
13.船触礁以后鲁滨逊上船搜寻有用的东西,下列哪一项不是他发现的?(  )
A.手枪 B.指南针 C.英镑 D.面粉
14.(2023·南京)在《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他们最终把寻宝的地点确定在(  )
A.榆树下
B.闹鬼的房子
C.岛上
D.山洞的深处第12个十字架的旁边
15.(2023·南京)《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作家(  )
A.丹尼尔 笛福 B.刘易斯 卡罗尔
C.塞尔玛 拉格洛夫 D.马克 吐温
16.(2023·南京)关于《爱丽丝漫游奇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桃皇后的口头禅是:“砍掉他的头!”
B.在奇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严密的逻辑,从幽默的语言之中,看到作者对现实的嘲弄。
C.爱丽丝的身体长高以后,她通过喝水又让自己变小了。
D.《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刘易斯 卡罗尔,是英国的数学家。
二、阅读理解
(2023·南京)璐璐嘉嘉带你一起挑战小古文《明山宾卖牛》,完成练习。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①售牛收钱,治差②已久,恐后脱发,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③矣。”
——《梁书明山宾传》
【注释】①既:已经;②差:病愈,后来写作“瘥”(jù):急忙;③激薄停浇:意思说制止不淳朴、不厚道的坏风气。
17.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山宾性笃实   
货所乘牛    
1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
19.联系课文说说明山宾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3·南京)璐璐嘉嘉带你一起挑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㈠【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苏州考生小陈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
㈡(摘自互联网)【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㈢(摘自互联网)【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不利于健康。
——孔屏
20.材料一中苏州考生小陈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
A.高考前心情焦虑 B.手机被家长没收
C.父母脾气暴躁 D.没有手机就不能参加高考
21.阅读上述文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B.网友木棉现在完全记不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是因为手机的功能太多。
C.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社会各界力量。
D.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不久的将来手机必定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22.下列哪项不属于“手机依赖症”?(  )
A.每天要花1个小时在手机上。
B.没有手机,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
C.无心交友、不迷恋外面的世界,有手机就够了。
D.依靠手机记电话号码和生日,没事就想掏手机看看。
23.结合生活实际,请你帮璐璐嘉嘉给患有“手机依赖症”的现代人提提建议?
(2023·南京)三年“口罩”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不便,璐璐嘉嘉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完成练习。
蝙蝠: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①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全国暴发了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首先怀疑病毒的来源就是蝙蝠,因为此前爆发的SARS(非典),为什么每次暴发疫情,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呢?
②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最为繁多。目前,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被人们戏称为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令人惊讶的是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③科学家发现,这可能与蝙蝠独特的生理特性有关。蝙蝠白天的体温为36℃,到了夜间却可以达到39℃,而难以大量繁殖。
④蝙蝠还会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蝙蝠在飞行时,体温高达40℃。这对人类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高烧,但对蝙蝠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其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可促进细胞的耐热性。
⑤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就算是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也奈何不了它们。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免疫系统中的“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正是这一突变让蝙蝠的免疫系统始终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⑥之所以说是“遏制”,是因为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它只是压制病毒的繁殖,蝙蝠的身体反而成了病毒的避难所,蝙蝠也因此成了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⑦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新冠疫情爆发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时武汉的大多数蝙蝠都在冬眠;而且蝙蝠携带的新型冠状病毒此前可能已经寄生在其他野生动物身上,人们确实是有些“委屈”它了。
⑧事实上,无论蝙蝠是否在冬眠,人们都不应该指责蝙蝠,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从灾害中吸取教训
24.文中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下定义 C.作比较 D.打比方
25.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
B.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
C.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D.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
26.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蝙蝠是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自己却不会“中招”的原因的是(  )
A.蝙蝠昼夜体温差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而难以大量繁殖。
B.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C.蝙蝠会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
D.蝙蝠是能长时间飞行的哺乳动物。
27.仔细阅读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只是压制病毒的繁殖,而不是消灭它。
B.全国暴发的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并非蝙蝠直接导致。
C.蝙蝠昼夜体温差比哺乳动物都大。
D.蝙蝠体内有173种病毒,其中有61种病毒是可以传染给人类的。
28.在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能否删除,为什么?
三、写作
29.(2023·南京)习作与表达
六年小学生活,璐璐嘉嘉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的引导和帮助,在这离别的时刻,表达对生命中曾经出现的那个人的致谢。要求:①事例要精选;②做到详略得当;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只要把《劝学》这首诗照着抄写下来就行,行款要整齐,注意“勤”字是左右结构,“悔”字注意部首,标点符号不要漏写、错写。
【点评】本题考查书写能力。汉字书写要求用正楷字工整、美观地书写。不要漏写、多写、错写。标点符号不要漏写、错写。
2.【答案】严峻;酷刑;徘徊;牺牲;利益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要注意审题,要“结合语境”,勿写同音字。“严峻”的“峻”注意部首是山。“酷刑”的“酷”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西“。“徘徊”都是双人旁。“牺牲”部首”牛“最后一笔是提;“利益”的“益”下面不要写成“血”。
故答案为:严峻;酷刑;徘徊;牺牲;利益。
【点评】本题考查拼音和字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对拼音非常熟悉,且对课本所学的词语要识记。只要平时多拼读、多练习,遇到此类题目就不用担心。
3.【答案】D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坚劲”的“劲”改为(jìng);不正确;
B:“春好处”的“处”是“时,时候”的意思;不正确;
C:“闲熟”要改为“娴熟”;不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错别字、字音、字词辨析。学生应掌握汉字的拼音、结构、偏旁及组词,尤其是多音字和形近字。
4.【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与语境相符;
B、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与语境相符;
C、见微知著∶指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语境不符;
D、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学生要对词语的意思熟悉,并结合语境,就能分辨出使用是否恰当。
5.【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有误的,可以使用排除法进行作答。A、C、D都是正确的。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写人物思亲之愁。并没有正面写。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只要平时学生对课本内所学的古诗进行识记、理解,做此类题目并不难。
6.【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中的“共同”和“同一个”成分赘余,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B项正确;
C项中“差不多”和"几乎”成分赘余,去掉其中一个;
D项“很快”和“匆匆”成分赘余,去掉其中一个。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需要学生熟悉病句的类型并能修改,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练习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技巧。
7.【答案】A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雪”为三声,“船”为二声,符合仄起平落,并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所以能构成一副对联。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峰”为一声,“同”为二声,不符合仄起平落.所以不能构成一副对联。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早”为三声,“鸢”为一声,不符合仄起平落,所以不能构成一副对联。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中“己"为三声,“君”为一声,不符合仄起平落,但“知己”和“识君”词性不同,所以不能构成一副对联。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的文学常识。只要学生平时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遇到这类题目加以运用就能正确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如: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B.有误,词语或短语间的停顿一般用顿号,如: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C.正确。
D.有误,书的名字用书名号,需要着重指出的用引号,如: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像此类题型学生平时要积累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9.【答案】D
【知识点】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C都正确;
D选项,“具有草书的笔意”说法错误,应改为“具有行书的笔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学生平时一定要多积累文学常识,遇到此题型,才能判断选项说法是否正确。
10.【答案】C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本段话是围绕“北京的胡同”展开的话题。题干有时间顺序的词语,我们可以由此进行排序,由“元代”“明清以后"确定这两句是捆绑在一起的,故排除B。根据指代词“这些地区"可以知道指的是“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所以④⑤是捆绑在一起的,排除D。③的“明清以后”跟题目中的”现有"具有时间顺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学生平时要积累一些句子排序的技巧,做题时要抓住具有顺序的词语、指代词、关联词等进行排序。
11.【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通过阅读可知,这段文字先总写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然后从两个方面分说。因此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大意理解。这类题型学生平时要多练习,能够从一段话中找到中心句。
12.【答案】(1)欲问行人去那边
(2)路转溪桥忽见
(3)小扣柴扉久不开
(4)寒食东风御柳斜
(5)忠言逆耳利于行
(6)惟弈秋之为听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注意“欲”“那”的书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出自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书写时注意“溪”“忽”。
(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书写时注意“扉”。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书写时注意“御”。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中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利”,不要成其他同音字。
(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弈秋》。书写时注意“惟”。
故答案为:(1)欲问行人去那边;(2)路转溪桥忽见;(3)小扣柴扉久不 开;(4)寒食东风御柳斜;(5)忠言逆耳利于行;(6)惟弈秋之为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日积月累和古诗词的识记与默写能力。平时多积累、多背诵,答题时不写错别字。
13.【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可知, 船触礁以后鲁滨逊上船搜寻到的东西有:手枪、英镑、面粉等。 没有指南针。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14.【答案】D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根据《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内容可知,汤姆他们最终把寻宝的地点确定在山洞的深处第12个十字架的旁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识记。要求学生平时要去阅读必读的名著,遇到此类题才会正确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骑鹅旅行记》
【解析】【分析】A.《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
B.《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是英国作家刘易斯 卡罗尔;
C.《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
D.《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知识。学生平时要熟记必读名著的作者信息。了解名著主要内容和主旨大意,能够灵活作答相关题目。
16.【答案】C
【知识点】《爱丽丝漫游奇境》
【解析】 【分析】A、B、D说法都正确;
C.爱丽丝的身体长高以后,她通过扇扇子又让自己变小了。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学生平时一定要去必读阅读名著,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遇到此题才会作答。
【答案】17.忠厚,厚道;卖
18.这牛过去曾有失蹄的病,如今病愈很久,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
19.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为人真诚的人,要珍惜他人的善良。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知识。平时一定要多积累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多练习句子翻译,分析文章大意。
17.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题目也要读。根据题目可知“山宾”是人名,“性”是本性的意思,就可以猜测”笃实“是老实、诚实的意思;根据文言文题目《明山宾卖牛》,可以知道“货”是卖的意思。
故答案为:忠厚,厚道;卖
18.作答此题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的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结合此题的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这里的“漏蹄”是失蹄病,“脱发”是复发的意思。结合重点字词的意思可知句子意思。
故答案为:这牛过去曾有失蹄的病,如今病愈很久,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
19.此题有两个问题,注意回答要完整。结合文中第一句可知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诚实的人;“启示”也就是学到什么?明山宾个忠厚老实、诚实的人,那我们肯定是学习他的优良品质。
故答案为: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为人真诚的人;要珍惜他人的善良。
【答案】20.B
21.C
22.A
23.培养自己的其他健康的娱乐活动。比如看书,旅游等等,多参加户外活动。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话能力。文段是关于“手机依赖症”的几组真实的材料,阅读材料,掌握材料内容,结合材料内容作答。
20.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从“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可知,因为手机被家长没收,所以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故答案为:B
21.考查了材料内容的理解。A.文本没有说到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B.记不住是因为全靠手机来记;
C.㈢(摘自互联网)【专家观点】中"’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这句话与C选项的说法完全一致;
D.文本没有说到“不久将来”,且“必定”太过绝对。
故答案为:C
22.考查了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运用。A.符合题意;BCD项都是时刻都离不开手机,属于“手机依赖症”。
故答案为: A
23.考查了学生的写话的能力。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可知,可以提出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
故答案为:培养自己的其他健康的娱乐活动。比如看书,旅游等等,多参加户外活动。
【答案】24.B
25.A
26.D
27.C
28.不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几乎所有情况下。文中指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删去后意思变得绝对。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引号的用法。引号常见的用法有: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表示特定称谓、用于话语之中。学生平时要积累说明文的解题技巧,比如:说明方法有哪些?
24.“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36℃”“39℃”“40℃”可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最为繁多。”用到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被人们戏称为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用到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这一方法在文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B
25.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A.用法不同,这里的引号起强调作用,突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B、C、D引号用法相同,都是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故答案为: A
26.抓住“但自己却不会‘中招’”,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寻找答案。第③段主要说明蝙蝠昼夜体温差大,使得病毒难以大量繁殖;第④段说明蝙蝠高体温可以对抗与压制病毒;第⑤段说明蝙蝠拥有哺最强大的免疫系统。
故答案为: D
27.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A、B、D都与文中的说法一致;C项的说法文中并没有说到其他哺乳动物的的昼夜体温差。
故答案为: C
28.首先要回答“不能”,只要遇到说某个词能不能删的;都回答不能。其次再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最后再结合句子来分析如果删除了意思会改变。
故答案为:不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几乎所有情况下。文中指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删去后意思变得绝对。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9.【答案】感谢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我看着窗外。
“璐璐”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我——我——我”我吱吱呜呜,什么都答不上来,下课铃响了。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顿时。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听到这里。
从此以后,课后认真复习。
徐老师。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朋友!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自命题作文,是感谢父母、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的引导和帮助,写一篇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你最想感谢谁?什么事让你想感谢他(她)?把这件事写清楚。写的事例要精选,做到详略得当。可以以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开头:使用排比句引出想感谢的人物,引出话题。中间:承接第一自然段展开叙事,叙述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条理要清楚,层次要清晰。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升华主题。
【点评】本次习作以感谢老师为主题。开头引出要感谢的人物;中间写了为什么会感谢老师的原因,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说明;最后以抒发情感和升华主题为结尾。事例精选,详略得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运用与积累
1.(2023·南京)毕业前夕,璐璐想写一幅书法作品送给嘉嘉,请你帮帮他,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只要把《劝学》这首诗照着抄写下来就行,行款要整齐,注意“勤”字是左右结构,“悔”字注意部首,标点符号不要漏写、错写。
【点评】本题考查书写能力。汉字书写要求用正楷字工整、美观地书写。不要漏写、多写、错写。标点符号不要漏写、错写。
2.(2023·南京)书中自有颜如玉,璐璐嘉嘉带你走进语文书,请根据语境写生字。
每一本书、每一篇美文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当我们触摸到它的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面对yán jùn    形势和kù xíng    还能镇定从容的李大钊;《匆匆》让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对时间流逝之下内心pái huái    的感慨;读着《为人民服务》,让我知道了张思德的xī shēng    是为了人民的lì yì    而死的,比泰山还重。
【答案】严峻;酷刑;徘徊;牺牲;利益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要注意审题,要“结合语境”,勿写同音字。“严峻”的“峻”注意部首是山。“酷刑”的“酷”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西“。“徘徊”都是双人旁。“牺牲”部首”牛“最后一笔是提;“利益”的“益”下面不要写成“血”。
故答案为:严峻;酷刑;徘徊;牺牲;利益。
【点评】本题考查拼音和字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对拼音非常熟悉,且对课本所学的词语要识记。只要平时多拼读、多练习,遇到此类题目就不用担心。
3.(2023·南京)下列词语的书写、加点字读音、解释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劲(jìn) 演绎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B.薄雾(bó) 栅栏 春好处(地方)
C.炽热(chì) 闲熟 浥轻尘(沾湿)
D.思援弓缴(zhuó) 柴扉 非然也(这样)
【答案】D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坚劲”的“劲”改为(jìng);不正确;
B:“春好处”的“处”是“时,时候”的意思;不正确;
C:“闲熟”要改为“娴熟”;不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错别字、字音、字词辨析。学生应掌握汉字的拼音、结构、偏旁及组词,尤其是多音字和形近字。
4.(2023·南京)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风轻拂,草儿冒出了嫩芽,花儿绽开了笑容,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B.凡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单位,都应精兵简政。
C.语文老师常说,阅读时要注意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这样才能见微知著。
D.同学们在课间弯弯腰,伸伸手,主动捡拾校园废纸杂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与语境相符;
B、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与语境相符;
C、见微知著∶指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语境不符;
D、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学生要对词语的意思熟悉,并结合语境,就能分辨出使用是否恰当。
5.(2023·南京)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写出了竹子的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反问式的语气从正面写人物思亲之愁。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以石灰作比,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有误的,可以使用排除法进行作答。A、C、D都是正确的。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写人物思亲之愁。并没有正面写。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只要平时学生对课本内所学的古诗进行识记、理解,做此类题目并不难。
6.(2023·南京)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B.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C.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差不多几乎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
D.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很快匆匆分别了。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中的“共同”和“同一个”成分赘余,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B项正确;
C项中“差不多”和"几乎”成分赘余,去掉其中一个;
D项“很快”和“匆匆”成分赘余,去掉其中一个。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需要学生熟悉病句的类型并能修改,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练习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技巧。
7.(2023·南京)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的特点(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A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雪”为三声,“船”为二声,符合仄起平落,并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所以能构成一副对联。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峰”为一声,“同”为二声,不符合仄起平落.所以不能构成一副对联。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早”为三声,“鸢”为一声,不符合仄起平落,所以不能构成一副对联。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中“己"为三声,“君”为一声,不符合仄起平落,但“知己”和“识君”词性不同,所以不能构成一副对联。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的文学常识。只要学生平时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遇到这类题目加以运用就能正确解答。
8.(2023·南京)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B.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C.“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D.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如: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B.有误,词语或短语间的停顿一般用顿号,如: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C.正确。
D.有误,书的名字用书名号,需要着重指出的用引号,如: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像此类题型学生平时要积累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9.(2023·南京)下列阅读方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B.交流读书心得时,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C.即兴发言时,我们要提前打个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草书的笔意。
【答案】D
【知识点】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C都正确;
D选项,“具有草书的笔意”说法错误,应改为“具有行书的笔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学生平时一定要多积累文学常识,遇到此题型,才能判断选项说法是否正确。
10.(2023·南京)“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②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③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⑤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答案】C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本段话是围绕“北京的胡同”展开的话题。题干有时间顺序的词语,我们可以由此进行排序,由“元代”“明清以后"确定这两句是捆绑在一起的,故排除B。根据指代词“这些地区"可以知道指的是“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所以④⑤是捆绑在一起的,排除D。③的“明清以后”跟题目中的”现有"具有时间顺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学生平时要积累一些句子排序的技巧,做题时要抓住具有顺序的词语、指代词、关联词等进行排序。
11.(2023·南京)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通过阅读可知,这段文字先总写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然后从两个方面分说。因此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大意理解。这类题型学生平时要多练习,能够从一段话中找到中心句。
12.(2023·南京)腹有诗书气自华,璐璐嘉嘉带你积累古诗文,共做古典文学小达人。
(1)   ,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2)旧时茅店社林边,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游园不值》)
(4)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寒食》)
(5)良药苦口利于病,   。(《日积月累》)
(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学弈》)
【答案】(1)欲问行人去那边
(2)路转溪桥忽见
(3)小扣柴扉久不开
(4)寒食东风御柳斜
(5)忠言逆耳利于行
(6)惟弈秋之为听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注意“欲”“那”的书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出自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书写时注意“溪”“忽”。
(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书写时注意“扉”。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书写时注意“御”。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中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利”,不要成其他同音字。
(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弈秋》。书写时注意“惟”。
故答案为:(1)欲问行人去那边;(2)路转溪桥忽见;(3)小扣柴扉久不 开;(4)寒食东风御柳斜;(5)忠言逆耳利于行;(6)惟弈秋之为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日积月累和古诗词的识记与默写能力。平时多积累、多背诵,答题时不写错别字。
13.船触礁以后鲁滨逊上船搜寻有用的东西,下列哪一项不是他发现的?(  )
A.手枪 B.指南针 C.英镑 D.面粉
【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可知, 船触礁以后鲁滨逊上船搜寻到的东西有:手枪、英镑、面粉等。 没有指南针。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14.(2023·南京)在《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他们最终把寻宝的地点确定在(  )
A.榆树下
B.闹鬼的房子
C.岛上
D.山洞的深处第12个十字架的旁边
【答案】D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根据《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内容可知,汤姆他们最终把寻宝的地点确定在山洞的深处第12个十字架的旁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识记。要求学生平时要去阅读必读的名著,遇到此类题才会正确作答。
15.(2023·南京)《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作家(  )
A.丹尼尔 笛福 B.刘易斯 卡罗尔
C.塞尔玛 拉格洛夫 D.马克 吐温
【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骑鹅旅行记》
【解析】【分析】A.《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
B.《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是英国作家刘易斯 卡罗尔;
C.《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
D.《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知识。学生平时要熟记必读名著的作者信息。了解名著主要内容和主旨大意,能够灵活作答相关题目。
16.(2023·南京)关于《爱丽丝漫游奇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桃皇后的口头禅是:“砍掉他的头!”
B.在奇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严密的逻辑,从幽默的语言之中,看到作者对现实的嘲弄。
C.爱丽丝的身体长高以后,她通过喝水又让自己变小了。
D.《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刘易斯 卡罗尔,是英国的数学家。
【答案】C
【知识点】《爱丽丝漫游奇境》
【解析】 【分析】A、B、D说法都正确;
C.爱丽丝的身体长高以后,她通过扇扇子又让自己变小了。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学生平时一定要去必读阅读名著,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遇到此题才会作答。
二、阅读理解
(2023·南京)璐璐嘉嘉带你一起挑战小古文《明山宾卖牛》,完成练习。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①售牛收钱,治差②已久,恐后脱发,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③矣。”
——《梁书明山宾传》
【注释】①既:已经;②差:病愈,后来写作“瘥”(jù):急忙;③激薄停浇:意思说制止不淳朴、不厚道的坏风气。
17.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山宾性笃实   
货所乘牛    
1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
19.联系课文说说明山宾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7.忠厚,厚道;卖
18.这牛过去曾有失蹄的病,如今病愈很久,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
19.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为人真诚的人,要珍惜他人的善良。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知识。平时一定要多积累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多练习句子翻译,分析文章大意。
17.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题目也要读。根据题目可知“山宾”是人名,“性”是本性的意思,就可以猜测”笃实“是老实、诚实的意思;根据文言文题目《明山宾卖牛》,可以知道“货”是卖的意思。
故答案为:忠厚,厚道;卖
18.作答此题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的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结合此题的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这里的“漏蹄”是失蹄病,“脱发”是复发的意思。结合重点字词的意思可知句子意思。
故答案为:这牛过去曾有失蹄的病,如今病愈很久,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
19.此题有两个问题,注意回答要完整。结合文中第一句可知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诚实的人;“启示”也就是学到什么?明山宾个忠厚老实、诚实的人,那我们肯定是学习他的优良品质。
故答案为: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为人真诚的人;要珍惜他人的善良。
(2023·南京)璐璐嘉嘉带你一起挑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㈠【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苏州考生小陈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
㈡(摘自互联网)【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㈢(摘自互联网)【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不利于健康。
——孔屏
20.材料一中苏州考生小陈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
A.高考前心情焦虑 B.手机被家长没收
C.父母脾气暴躁 D.没有手机就不能参加高考
21.阅读上述文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B.网友木棉现在完全记不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是因为手机的功能太多。
C.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社会各界力量。
D.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不久的将来手机必定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22.下列哪项不属于“手机依赖症”?(  )
A.每天要花1个小时在手机上。
B.没有手机,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
C.无心交友、不迷恋外面的世界,有手机就够了。
D.依靠手机记电话号码和生日,没事就想掏手机看看。
23.结合生活实际,请你帮璐璐嘉嘉给患有“手机依赖症”的现代人提提建议?
【答案】20.B
21.C
22.A
23.培养自己的其他健康的娱乐活动。比如看书,旅游等等,多参加户外活动。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话能力。文段是关于“手机依赖症”的几组真实的材料,阅读材料,掌握材料内容,结合材料内容作答。
20.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从“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可知,因为手机被家长没收,所以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故答案为:B
21.考查了材料内容的理解。A.文本没有说到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B.记不住是因为全靠手机来记;
C.㈢(摘自互联网)【专家观点】中"’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这句话与C选项的说法完全一致;
D.文本没有说到“不久将来”,且“必定”太过绝对。
故答案为:C
22.考查了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运用。A.符合题意;BCD项都是时刻都离不开手机,属于“手机依赖症”。
故答案为: A
23.考查了学生的写话的能力。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可知,可以提出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
故答案为:培养自己的其他健康的娱乐活动。比如看书,旅游等等,多参加户外活动。
(2023·南京)三年“口罩”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不便,璐璐嘉嘉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完成练习。
蝙蝠: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①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全国暴发了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首先怀疑病毒的来源就是蝙蝠,因为此前爆发的SARS(非典),为什么每次暴发疫情,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呢?
②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最为繁多。目前,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被人们戏称为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令人惊讶的是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③科学家发现,这可能与蝙蝠独特的生理特性有关。蝙蝠白天的体温为36℃,到了夜间却可以达到39℃,而难以大量繁殖。
④蝙蝠还会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蝙蝠在飞行时,体温高达40℃。这对人类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高烧,但对蝙蝠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其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可促进细胞的耐热性。
⑤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就算是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也奈何不了它们。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免疫系统中的“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正是这一突变让蝙蝠的免疫系统始终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⑥之所以说是“遏制”,是因为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它只是压制病毒的繁殖,蝙蝠的身体反而成了病毒的避难所,蝙蝠也因此成了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⑦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新冠疫情爆发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时武汉的大多数蝙蝠都在冬眠;而且蝙蝠携带的新型冠状病毒此前可能已经寄生在其他野生动物身上,人们确实是有些“委屈”它了。
⑧事实上,无论蝙蝠是否在冬眠,人们都不应该指责蝙蝠,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从灾害中吸取教训
24.文中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下定义 C.作比较 D.打比方
25.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
B.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
C.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D.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
26.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蝙蝠是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自己却不会“中招”的原因的是(  )
A.蝙蝠昼夜体温差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而难以大量繁殖。
B.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C.蝙蝠会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
D.蝙蝠是能长时间飞行的哺乳动物。
27.仔细阅读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只是压制病毒的繁殖,而不是消灭它。
B.全国暴发的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并非蝙蝠直接导致。
C.蝙蝠昼夜体温差比哺乳动物都大。
D.蝙蝠体内有173种病毒,其中有61种病毒是可以传染给人类的。
28.在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24.B
25.A
26.D
27.C
28.不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几乎所有情况下。文中指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删去后意思变得绝对。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引号的用法。引号常见的用法有: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表示特定称谓、用于话语之中。学生平时要积累说明文的解题技巧,比如:说明方法有哪些?
24.“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36℃”“39℃”“40℃”可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最为繁多。”用到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被人们戏称为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用到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这一方法在文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B
25.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A.用法不同,这里的引号起强调作用,突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B、C、D引号用法相同,都是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故答案为: A
26.抓住“但自己却不会‘中招’”,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寻找答案。第③段主要说明蝙蝠昼夜体温差大,使得病毒难以大量繁殖;第④段说明蝙蝠高体温可以对抗与压制病毒;第⑤段说明蝙蝠拥有哺最强大的免疫系统。
故答案为: D
27.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A、B、D都与文中的说法一致;C项的说法文中并没有说到其他哺乳动物的的昼夜体温差。
故答案为: C
28.首先要回答“不能”,只要遇到说某个词能不能删的;都回答不能。其次再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最后再结合句子来分析如果删除了意思会改变。
故答案为:不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几乎所有情况下。文中指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删去后意思变得绝对。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写作
29.(2023·南京)习作与表达
六年小学生活,璐璐嘉嘉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的引导和帮助,在这离别的时刻,表达对生命中曾经出现的那个人的致谢。要求:①事例要精选;②做到详略得当;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450字左右。
【答案】感谢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我看着窗外。
“璐璐”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我——我——我”我吱吱呜呜,什么都答不上来,下课铃响了。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顿时。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听到这里。
从此以后,课后认真复习。
徐老师。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朋友!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自命题作文,是感谢父母、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的引导和帮助,写一篇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你最想感谢谁?什么事让你想感谢他(她)?把这件事写清楚。写的事例要精选,做到详略得当。可以以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开头:使用排比句引出想感谢的人物,引出话题。中间:承接第一自然段展开叙事,叙述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条理要清楚,层次要清晰。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升华主题。
【点评】本次习作以感谢老师为主题。开头引出要感谢的人物;中间写了为什么会感谢老师的原因,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说明;最后以抒发情感和升华主题为结尾。事例精选,详略得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